论福音带来的纷争
经文:路12:49-53
我们今天所读的这段经文,是常常会令弟兄姊妹感到困惑,或者误用的经文。
我相信每一位基du徒都知道,我们的主是和平的王,是使人和平的。并且也有许多经文,都是教导我们应该使人和睦。但是,这段经文似乎是一反常态,主耶稣明确的说“你们以为我来,是叫地上太平吗?我告诉你们,不是,乃是叫人纷争。”
因此,我们可能就会不理解,认为主怎么能这样呢?甚至让人家原本应该最亲密的一家人,都闹的四分五裂,亲情不再。
其实呀,这段经文是告诉我们福悟的两面性。
一方面,福情确实是可以带来和平,是可以使人和睦的,让原本为敌为仇的双方可以化干戈为玉帛变得彼此相爱。
但是,福情也有可能会带来另一面的结果,那就是使原本在一个阵营里,相对来说还算和睦的一群人,变成了对立相争的双方。
这段经文也常被一些基督徒误用,怎么误用呢?有些基督徒因着自己属乎肉体,自私自利,生活上没有好的见证,常常与家人吵架,一家人弄得就跟仇敌似的。他们可能就会引用这段圣径为自己辩护。他们会说,我为什么和家人争吵吧,那是因为主耶稣让我们与家人相争的。主说了,人的仇敌就是自己家里的人。
听他们这么说,似乎还真是有真理的依据呢。但问题是,他们把真理用错地方了。
福音是会带来纷争,但不一定是他们那种纷争。所以,我们今天就来分析这一段经文,免得有人误解误用。
福音能带来和平,很好理解。但是,福音为什么还会带来纷争呢?其实呀,根本的原因就是光明与黑暗的相争。
主耶稣曾说过“光来到世间,世人因自己的行为是恶的,不爱光倒爱黑暗,定他们的罪就是在此。凡作恶的便恨光,并不来就光,恐怕他的行为受责备。但行真理的必来就光,要显明他所行的是靠神而行。”
若都属光明,“光明与光明”之间肯定是不会产生纷争的。若都属黑暗呢,“黑暗和黑暗”之间会有一些纷争。但是,还种纷争远远比不上“光明与黑暗”之间的纷争那么尖锐。
这就好像主耶稣没来的时候,在当时犹太社会中,法利赛人、撒都该人、希律党人,他们之间都是有一些矛盾的。但是,主耶稣一来,他们竟然能够放下他们之间的矛盾,联合起来一起对付主耶稣。
一、把火丢在地上:49节
路12:49:我来要把火丢在地上。倘若已经着起来,不也是我所愿意的吗?
1.福情的传播如火:
火有个特点,那就是传播的速度极快。哪怕一开始的时候,只是一丁点的小火星,但是,它也能迅速把周围烧起,甚至可以点燃一片森林。成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就是形容火的这一特点。
福音也是这样,为什么说“福音本是神的大能”呢?这个“大能”真的是“大能”,不是传福惰的人有大能,而是福音本身所蕴含的大能,大到没有任何人、任何力量能阻止福惰的传播。
福音的快速传播,使教会从最初的像一粒不起眼的芥菜种,到如今长成了参天大树,福情传遍天下。
谁能想到,当初一个年轻的穷木匠,带着十二个无学问的小民,竟然能够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力。
主耶稣活在世间的时候,直到离世那一天,也没有看到有几个人信他的。就连常常跟随他的这十二位门徒中,还有做叛徒出卖他的;有三次发誓不认他的;有不信他能复活的;有吓得四散逃窜的……”。
但是,谁也没有想到耶稣死后,福音突然呈现出爆炸性增长之势。不久前还是非常软弱的彼得约翰他们,突然变得刚强了,彼得一篇讲道就可以令数千人得救。很快福惰就从耶路撒冷传道了撒玛利亚然后撒玛利亚又复兴了,连行邪术的人都来悔改信耶稣了。再往后,福情又迅速传到了外邦,使徒行传的后半部分,就是让我们看到保罗和他的同工,在外邦传道,建立起无数间教会。这都不是彼得、保罗他们有什么超然的能力,而是福情本身的大能。他们只是负责把福情的种子撒出去,至于种子怎么生长,这就不是他们能做的了,而是神自己做的。
今天,有些弟兄姊妹不肯传福情,他们常常为自己找的借口是“自己文化低、缺乏口才”。
其实,传福音不怕文化低,不怕没有口才,就怕你不传,要相信福情本是神的大能。只要你传的是纯正的福惰,种子撒下去自然会运行。如果对方信了,这不是你的本事大,这是福音本身的大能。如果对方不信,你也别灰心,那也是他的选择,神尊重每个人自由选择的权利。
保罗传道过程中,面对那么多拒绝,甚至是僵珀,保罗仍旧照传不误。
无论何时,一定是信的人少,拒绝的人多,因为圣径已经说“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
但是,只要你肯传,就一定会有收获。流泪撒种的,必欢呼收割。神会常与那些传福音的人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
2.福音除污的能力如火:
火除了有势不可挡的传播能力以外。火还有另外一个很明显的作用,那就是通过焚烧可以起到除掉污秽的作用。
耶稣的时代,在耶路撒冷城外有一个山谷,叫欣嫩子谷。在那里一年四季有不灭的火在焚烧垃圾,圣径也常用它来形容地狱的火。无论什么垃圾,只要一经过火,就会被彻底的除掉,因此,直到今天,还有许多地方是用焚烧的方式处理垃圾。主耶稣把火丢在地上,是为要从根本上除去罪恶,除掉污秽。
人类社会从古至今,都在想尽各种办法来解决人犯罪的问题。如果不谈仪印的话所采取的方法基本上都是一样的,那就是“教育+法律”。
但是,结果又如何呢?
不能完全无效吧,但是,收效确实是微乎其微的。
所以,人类社会发展到了罪恶和古代相比,一点都没有减少,甚至反而比以前更糟了。正如圣径早已做出的预言那样:人必越久越恶。挪亚的日子怎样,人子再来的日子也怎样。
如果一个人心中想犯罪的欲望,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那么,教育往往只能让一个人变得越来越假冒伪善。人前嘴上说的话漂亮,人后暗地里做的事丑陋。
法律的惩治,虽然会对想要犯罪者起到定的威慑作用。但是,只要人还想犯罪他就总会想发设法的躲避,尽量不让自己的恶行被人发现,甚至存在侥幸心理链而走险。唯有福音才能标本兼治的从根本上解决人心里想要犯罪的问题。
税吏撒该宁可被同胞疏远、咒骂,也要选择干税吏这份工作。因为在当时这份工作可以“合法”的讹诈别人的钱财,这也可见撒该心里是极其贪财的,为了能搞到钱,他可以不顾一切代价。
但是,当撒该悔改信了耶稣之后,当天他就主动来到耶稣面前表示,他愿意把一半的家财分给穷人,另外他若曾经讹诈过谁,就去赔还给对方四倍。
是什么让撒该发生了如此脱胎换骨的变化,从一个贪财的人变成了一个疏财的人?是因救恩今天临到了撒该的家,也就是耶稣基督的福情改变了撒该。
福音改变了撒该,也改变了千千万万信靠耶稣的人。
多少强盗因信靠耶稣,变成了善良的人。
多少争吵濒临破裂的家庭,因信靠耶稣变得相爱和睦
多少脾气暴躁的人,因信靠耶稣变成了温柔的人。
多少自私的人,因信靠耶稣变成了有爱的人。
福音如火,能彻底洁净人心。
二、我所受的洗:50
路12:50:我有当受的洗,还没有成就,我是何等的迫切呢?
我们知道,每一位基du徒在刚信主的时候,都需要经过一次水的洗礼,表示与主同死、同埋葬、同复活。
主耶稣自己也曾在约旦河里,受过施洗约翰的洗礼。但是,主耶su这里所说的“洗”,并不是指水的洗礼,而是表示他将要上十字架的痛苦。
主耶稣为什么要把上十字架比作“洗”呢?这里的“洗”原文是“浸入”,这是表示十字架的痛苦极大,让一个人从上到下每一寸肌肤、每一根毛发都在经历着痛苦,仿佛是把一个人完全浸透在苦难里。
人活在世上,难免都会有痛苦,痛苦有大有小。而十字架的痛苦。是属干非常大的。它是把一个人用三根铁钉钉在木头上,然后,把木架立起来,让整个人的体重就靠这三根钉子悬挂在其上。由于伤口不断的受到撕扯,于是血就不断的流出,直到最后血液流干而死。
所以,被十字架钉死的过程是又痛苦、又漫长,短则也需要好几个小时,长则可能要一天多的时间。对于主耶稣来说,他比其他钉十字架的人,还要受到更大的苦。
一方面耶稣需要承受+字架这种刑具本身带来的苦。另一方面,他还要承受因担当我们的罪而被父离弃的痛苦,他要替我们下阴间尝死味,这才是更大的苦。
主耶稣在被鞭打的时候,我们没有看见他喊叫。
主耶稣在被钉十字架的时候,我们也没有看见他喊叫。但是,当主耶su被天父离弃的时候,我们看见他大声喊叫说:“我的神,我的神,为什么离弃我”?
这些痛苦本该是我们受的,因为我们都犯了罪,主耶稣是为我们而受痛苦。因他受的鞭伤,我们得医治。因他受的刑罚,我们得平安。
从人的本性说,谁也不愿意受苦。更不会愿意为别人受苦。但是,主耶稣却说:“我有当受的洗,还没有成就,我是何等的迫切呢”
“迫切”二字反映出主耶稣为了爱我们为了救我们,他宁可选择让自己来承担本该我们所受的刑罚与咒诅。
三、叫人起纷争:51-53
路12:51-53:你们以为我来,是叫地上太平吗?我告诉你们,不是,乃是叫人分争。从今以后,一家五个人将要分争,三个人和两个人相争,两个人和三个人相争。父亲和儿子相争,儿子和父亲相争。母亲和女儿相争,女儿和母亲相争。婆婆和媳妇相争,媳妇和婆婆相争。
主耶稣在这段经文中,明确的说:“你们以为我来,是叫地上太平吗?我告诉你们,不是,乃是叫人分争”
我们不能因为有了这节经文,因此就认为主耶稣到世上来的目的,就是为了挑起人与人的纷争。因为要想正确认识真理,我们就不能只看某些经文,而是应该全面平衡的看圣径。
其实,圣径中更多提到的是:主耶稣是使人和平的,他是和平的王。
主耶稣借着自己的舍命流血,成就了罪人与神之间的和平、犹太人与外邦人之间的和平、罪人与罪人之间的和平。
在登山宝训的八福篇里,其中有一福就是:使人和睦的有福了,因为他们必称为神的儿子。因为神的儿子就是使人和睦的,所以,他也希望我们是使人和睦的人。
凡是有人的地方,就必定会有矛盾纷争。
有些心思不好的人,甚至还巴不得看见别人吵架,自己好在一旁看笑话。或者挑起、激化别人的纷争,好对自己有利。
但是,神的儿女应该尽力与众人和睦,并且看到别人纷争时,不要做旁观者,而是应该主动去做和睦的工作。
但是,今天我们看到这几节经文,是讲到了真理的另一面。也就是说,一方面福悟是希望带来和平的,但是,另一面福情也有可能带来纷争。
比如,保罗在悔改以前,他是一位极力倡珀基督徒的人。那么,当时他就受到绝大多数犹太人的欢迎,他的表现比本国同岁的人更有长进,他们也都相安无事。
但是,自从那一次保罗原准备去大马色捉拿基du徒的,在路上蒙神光照悔改了,他才发现原来自己所行的都是错的了。于是,他的行动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变,从珀基督徒转变成开始传扬基督了。
照理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这是好事呀!
结果呢?原本是与他和睦相处的同胞,亲密无间的同事。现在,却都是极其的恨恶他,甚至保罗还在大马色城呢,他们就想方设法要杀死保罗。
有的时候,这种儡珀也可能来自于教荟内部,因为地上的教荟并不纯粹。其中有麦子,也有碑子;有属灵的,也有属肉体的;有真先知,也有假先知。
有的时候,这种倡珀也可能来自于家庭内部。一方信主了,想要过敬虔的生活,不肯再像过去那样同心犯罪了。那么,他就有可能受到那些还没有信主、想要犯罪的家人的倡珀,于是矛盾纷争就出来了。
义和不义有什么相交呢?光明和黑暗有什么相通呢?这种因福音而产生的纷争,是常常有可能遇见的。
若是遇见了,我们应该坚定地站在真理的一面,不要向黑暗妥协。这是在打那美好的仗,我们必须靠主得胜。
【作者简介】 谢迦勒:雅博网作者,基督教青年传道人。写有信仰随笔及讲章100余篇。现已编辑电子图书《圣经与信仰问答》、《耶稣所行的神迹系列》,已在本网站旷野书库上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