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博网

慕拉第:一位"饿死"在平安夜的传教士

2024-12-26 作者:张远来  
来源:雅博网作者我也要投稿

圣诞.jpeg

    坐在熙熙攘攘的教堂里,五味杂陈,想着基督降生马槽的落寞,约瑟作为丈夫和父亲可能的无奈与挫败,反思自己牧会二十几年的历程,喧闹与孤独,不知不觉中也让我想起了一百年前,那个平安夜里,陨落在侍奉之路中的一位宣教士。在112年前的那个平安夜,慕拉第(Lottie Moon)憔悴的生命耗尽了她最后一丝生机,在一艘驶向美国的船上悄然逝去。她留下的,不只是她生命的故事,更是一段无私奉献与深切信仰的传奇。平安夜已过,但我还是想讲讲穆拉第的故事。

  早年岁月:一个富家女的成长1840年12月12日,慕拉第(Lottie Moon)出生在美国弗吉尼亚州一个富裕的种植园家庭。她的家族拥有1500英亩的烟叶种植园,财富优渥。在那里,她度过了幸福的童年。然而,与丰富的物质生活没有摧残穆拉第纯洁的心灵。相反,她母亲敬虔的信仰却深深地影响了穆拉第幼小的心灵。母亲经常给孩子们讲述传教士的故事,尤其是耶德逊夫妇在缅甸的宣教经历,埋下了慕拉第宣教使命的种子。年幼的慕拉第聪明过人,14岁便考入进入弗吉尼亚女子神学院习,1861年更是成为美国南方第一位获得文学硕士学位的女性。穆拉第不仅有勤奋学习的美德,清晰的人生目标,也有出色的语言天赋。她精通拉丁语、希腊语、法语、德语等多国语言。她丰富的知识和良好的社会地位,本可以给她带来上层社会的富裕生活。然而,这位才华横溢的年轻女子并未选择安逸的生活,社交、事业和家庭,而是对传教之路充满渴望。

  宣教之路:从美国到中国1873年,美南浸信会首次批准单身女性出国传教。慕拉第毅然提出申请,在同年9月1日从旧金山启程,12月25日抵达山东登州(今蓬莱),成为美南浸信会首位单身女性派往中国的传教士。在语言不通、环境艰苦的情况下,她努力学习中文,并很快熟练地掌握了中文,并开始在学校中任教。她关注中国妇女的处境,特别是缠足这一陋习。1878年,她创办了育英女子中学,禁止缠足女孩入学,并在教会中推动反缠足运动,成为中国妇女解放的先驱者。她对妇女的关怀深入人心,她们亲切地称她为“月姑娘”。

  献身之爱:为中国而活,为信仰而奉献随着宣教工作的推进,慕拉第募款建立了多座教堂,并努力向美南浸信会争取资源支持华人的教育、慈惠、医疗等慈善工作。1888年,她的呼吁促成了“圣诞节宣教奉献”的传统。首年募得的资金足以派遣三位新宣教士前往中国,而这一奉献至今延续,成为支持海外宣教的重要来源。1900年,义和团运动迫使慕拉第短暂离开中国。但她始终心系中国,最终返回登州,继续为灾民和信徒奔走。1912年,山东大旱,许多百姓因饥荒濒临死亡。慕拉第将自己所有的积蓄捐出,为饥民提供食物和帮助。当时的中国兵荒马乱,穆拉第能得到的海外支持捉襟见肘,然而她却尽其所能地节衣缩食,将自己的生活所需捐献给中国贫民。这也导致她自己长期劳累和营养不良,体重降至不足50磅,身体严重衰弱。

  平安夜的离别:安息于主怀1912年12月1日,慕拉第的身体彻底垮下,其他传教士将她送上返回美国的船。然而,当船行至日本神户港时,她的生命在平安夜的钟声中静静划上了句号。享年72岁。她的遗体在横滨火化,次年安葬于故乡弗吉尼亚。她成立了“圣诞节宣教奉献”传统,而她自己,也在这个日子里将自己的生命全然摆上了!慕拉第曾说:“如果我有一千条性命,我会全部献给中国的妇女。”这是她一生的真实写照。四十年的岁月,她倾注在中国这片土地上,为信仰而活,为中国百姓而牺牲。她的离世不是终点,而是起点。她的故事激励了无数人投身宣教事业,也让“慕拉第圣诞奉献”成为永恒的传承。

  斯人已去!今天能记住穆拉第这个名字的中国人可能并不多。许多中国妇女可能并不知道,正是像穆拉第这样默默无闻的奉献者,他们的努力,他们的牺牲,才让中国妇女的教育,解放妇女包小脚的邪恶传统,以及童养媳等等的恶习才得以在神州大地消除!在一个功利主义的时代,只有从信仰的角度你才能理解穆拉第的奉献和牺牲精神。穆拉第成立了“圣诞节宣教奉献”,她也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真正的圣诞精神。那不是喧嚣与圣诞老人的礼物,那是在默默无闻的孤寂中,奉献生命,点燃自己,照亮他人。穆拉第这位在平安夜牺牲的圣女,用她的一生为我们,为中国谱写了爱的诗篇,演绎了圣诞的真谛。

【作者简介】 张远来:雅博网作者,现居广州。本人为专职牧师,自由撰稿人,主要著作有《借古鉴今》、《危机与契机》、《中国教会体制的反思》、《灵恩运动反思》、《我信故我思》、《广州教会发展现状》等。

赞一下: ]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