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难节默想:《无量荣光歌》
受难节默想:《无量荣光歌》
牧师:陈丰盛
1.无量荣光和赞美,全归救世之君
当年儿童的歌唇,和散那歌声震
2.大卫王家的后裔,以色列人君王
奉父圣名来世界,当受万众赞扬
3.天使天军无量数,在天赞美主名
受造万物和万民,在地高歌相应
4.当初有希伯来族,迎主欢拂棕枝
如今我众同恭献颂赞,祈祷歌诗
5.当年在主受难前,他们向主歌诗
如今在主升天后,我们奉献新词
6.慈悲之主爱善良,从前悦纳他们
恳求如今也接受,我众赞美之诚
(副歌)
无量荣光和赞美,全归救世之君
当年儿童的歌唇,和散那歌声震
按教会的传统(特别是天主教),每年的棕枝节,都会有唱诗与表演,是一个极其热闹的节日。在那个主日,各地教会都会唱着这首诗歌。而对于儿童们,棕枝主日就是一个很快乐的节日。
此诗为赛欧德弗(TheodulphofOrleans,760-821)约于800年所写。作者为意大利人后来迁到法国,被封为奥力安主教。后来因他有对国王路易不忠的嫌疑,被 b u入 y u。在狱中写了这首圣诗,流传至今。原诗共有78行,后人有些删减。中文译词是由刘廷芳与杨荫浏合译,最先刊于《普天颂赞》。该诗原为特齐那(MelchiorTeschner,1584-1635)所作,后经古雷得(SarumGradual)修正。
1980年,恢复后的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编辑《赞美诗(新编)》,将该诗选入第88首,为棕枝节仅有的两首诗歌之一。由于宗派后教会不太重视礼仪与节日,遂今日教会很少人传唱。但此诗却是在棕枝节,对耶稣骑驴进京的美好表达。
诗歌的第一节与副歌相同,作为诗歌的引子,宣召会众加入歌颂基督的行列,以儿童无邪的生命,将无量的荣光和赞美,归给救世的君王。这个宣召将我们带到诗人所发出的邀请,说:“众城门哪,你们要抬起头来。永久的门户,你们要被举起。那荣耀的王将要进来。荣耀的王是谁呢?就是有力有能的耶和华,在战场上有能的耶和华。众城门哪,你们要抬起头来。永久的门户,你们要把头抬起。那荣耀的王将要进来。荣耀的王是谁呢?万军之耶和华,他是荣耀的王。”(诗24:7-10)
第二节,诗歌宣告耶稣基督的身份,是“大卫王家的后裔,以色列人君王,奉父圣名来世界,当受万众赞扬。”这句话其实就是圣经中儿童与民众的宣告,即“和散那归于大卫的子孙,奉主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高高在上和散那。”(太21:9)
第三节,则是一种属灵的臆想,将我们带到当时的场景之外,使我们去想象除了耶路撒冷城人们的欢呼之外,还有无数“天使天军”在赞美主名,正对应地上“受造万物和万民,在地高歌相应”。作者向我们揭示一个属灵的真理,即敬拜是永恒的,不仅是人的义务,乃是一切受造之物的本能。
第四、五节,用“当初”、“当年”与“如今”,将希伯来民族与今日基督徒连结在一起,形成“圣徒相通”的效果。今日基督徒一边想像着昔日希伯来民族迎主欢拂棕枝的情景,一边恭献颂赞、祈祷歌诗。昔日希伯来民族在主受难之前,向主发出歌诗,今日信徒则在主升天之后,向主献上“新词”。
第六节,还是用相同的方式超越时空的限制,不同的是本节用祈祷的方式来恳求“慈悲之主”从前如何悦纳希伯来民族的歌声,今日也接受信徒发自内心真诚的赞美。
在今日敬拜赞美盛行的时代,现代教会音乐似乎已将传统经典诗歌抛诸脑后。但在记念主耶稣基督受难的日子里,将这首被遗忘的诗歌重新介绍给今日基督徒,使我们离主受难已近二千年的人与耶稣时代的民众一同高呼“和散那”,与天使天军在永恒里敬拜,实践“我信圣徒相通”的美好。
2013年3月24日星期日棕枝主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