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博网

面对冲突

2014-08-09 作者:安溪  
来源:北京福音教会微信平台我也要投稿

  今年教会建造的重点是建立一个福音更新的群体,就是在小组、同工团队、团契、教会中来建立真实彼此生命的联结。但往往看似和睦的外表后边隐藏着冲突,冲突发生有其必然性,但因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及对圣经错误的理解,使我们往往不能直面冲突,最终导致群体之间摩擦越来越严重,建立被福音更新的共同体的目标失败。所以要建立一个健康的被福音更新的群体,需要我们首先学习如何来面对冲突。

  冲突的必然性:

  我们过教会的信仰生活的时候,我们常常有一个错误的假设:我在教会里得到的都是忍耐、宽容、慈爱、接纳。如果在世界上遇见冲撞、委屈、错待,我们很容易接受,但在教会里我们却变得非常敏感。其实教会的集合不是敬虔人的集合,乃是一群罪人的集合。在加拉太书中记录了彼得和巴拿巴的错误,那么我们也更会如此。我们在过群体生活时,彼此的罪会暴露出来,彼此的差异导致的摩擦更会时常发生。如果你和其他基督徒没有冲突,如果你从来不在群体中暴露出软弱和问题,那只有两个可能:一个是你从来没有和其他圣徒真正建立关系,另一个是你们彼此都在装假,都戴着一副面具彼此相处。一个基督徒成圣的过程,就是罪不断地被暴露的过程,这个暴露也会体现在群体生活中。如果我们确切承认自己是一个失丧的罪人,我们就会去面对而不是包裹彼此的罪。所以我们建造福音更新群体的目标不是建造一个没有冲突的群体,而是建造一个会在福音里面对冲突的群体。

  圣经的教导:

  圣经的的教导是让冲突变得面对面。圣经从不掩盖上帝子民群体各样的罪和软弱。即便最敬虔的大卫、保罗、彼得,神也清楚记录了他们的失败。圣经也命令神的百姓在冲突时要彼此面质。在加拉太书2章,保罗当面抵挡彼得。这个当面就是面质的意思,就是把冲突、问题拿到台面上的意思。马太福音5章说如果你知道有人向你心里有怨,你要放下祭物先去和好。18章则说,如果别人得罪你,你也主动去找对方。所以无论你是得罪人还是被得罪的,都要主动去找,去面质。但我在牧会中,发现这一点很难。经常有弟兄姊妹在要离开教会的时候,说了一堆他对教会、对某个人的意见。但在此之前,他却只字不提。在教会里,也会听见一些在私底下、背后的批评、闲言碎语。如果这是针对牧者、教会的,那对教会的破坏力就更大了。是什么阻碍了我们来直面冲突呢?我的观察主要有以下原因:

  文化的原因:

  1、中国文化是面子文化:所谓的“打人不打脸”。无论是公众还是私底下,当面指出对方的问题都是让人难堪的事情。群体也是如此,我们不是害怕有问题,而是害怕问题被公开。所以我们更喜欢私下里去表达不满,那样不会有压力,甚至能赢得一些同一立场人的青睐。

  2、中国文化习惯压抑个人的表达:在中国文化里,是不鼓励个人情感、感受直接表达的。“城府深厚”,“喜怒不形于色”的人被认为能做大事的人。我们的文化比较压抑我们个人的感受和意见。比如古代女子要相亲时,如果她满意,她要说“女儿婚事,全凭父母做主”。如果不满意要说“女儿愿意侍奉二老终身”。在这个后面,你发现我们的文化中如果你表达个人的情感、爱好的,那是不孝顺的、无礼的。所以在我们日常的人际交往中,你会发现者这种文化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很多人有一个想法和意见,但不会直接表达,而是经过很多的包裹。把自己的观点包裹在家庭、单位、某个人的正当利益下。以至于我们天然的过滤系统,压抑自己的情感和感受,去维护集体的和睦和安宁。比如对于别人的错误或得罪我的事情,更倾向于压抑在心里,而不是去面质或表达。但又没有真正的爱心和包容,就在心里不断发酵,苦毒愈来愈多,最后忍无可忍时,会像火山喷发一样,关系就彻底被破坏。这样的例子在同学、同事、朋友中屡见不鲜。

  3、中国文化里小圈子的特征:中国文化讲究小的关系圈,我的行为准则是维护我关系圈里面的利益,圈子之外的则”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在教会里也是如此,看到别人的罪、失败时,如果不影响我们自身,通常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去诚恳劝勉弟兄。怕去面质的时候反而会给自己惹一身骚。我们更多被”独善其身”“出淤泥而不染”的文化传统影响,中国文化缺乏共同体意识。我们有维护小圈子利益的体验,少有群体内的生命和心灵合一的体验。圣经上说我们是一个身体,互为肢体,如果一个肢体(自己)有问题,就是基督的身体有问题。我们要正视这一点,因某些群体总意识不到这点的重要性。我们内心深处的意识易被文化塑造而难以非被福音塑造。

  对圣经的错误的理解:

  1、我们误解什么是爱心:

  有的基督徒认为我应该爱别人,包容别人的错误。如果有人得罪了我,我应该大度,不去计较和面质。林前13章要求“不计算人的恶”,这里的意思其实是不去记录人的恶,他禁止的不是去面质,也不是不让你去表达你的被得罪,禁止的是你把对方的过失放在心里发酵。真正的爱不是装作没有问题,假装自己不在乎,而是去面对。其实上帝也是如此,尽管他定意要爱我们,拯救、赦免我们的罪。但上帝从不假装我们没有罪,假装我们不曾惹动他的愤恨。上帝透过十字架让我们看到我们悖逆、可憎、可怜,但他又甘心承受我们的罪的代价,让耶稣成为我们的替罪的羔羊。上帝的公义和怜悯没有任何的偏废。因此,在面对别人的错误以及对你的得罪时,我们要学会去面质和表达,真正的爱是从这里开始的。

  2、我们误解了什么是忍耐:

  第二个误解就是我们误解了“爱是恒久忍耐”。许多人把忍耐理解为“逆来顺受”,理解为你做什么我都不能有反应。其实这不叫忍耐,这叫忍受。忍耐是带着爱的,有力量的,而且不会放弃。忍受可能出于惧怕冲突,出于维护自己的高姿态,但里面有苦毒。真正的忍耐是在爱里指出对问题,或陈明自己的感受,在此基础上,即便对方改变不大,甚至抗拒,你却仍然不放弃他。一方面在爱里承受他给你带来的痛苦,同时不断地有智慧地去帮助他,为他守望。这叫“爱能遮掩许多的罪”,这个遮掩的意思不是包裹罪的意思,是说因着你的爱,对方的罪不是被刺激越发发作,而是最终被你的爱心带回来。

  3、我们误解什么是论断:

  第三个误区就是误解了论断。耶稣说不要论断人。我们将此理解为禁止任何的批评。其实不是。耶稣说的论断,指的是一种充满自义的审判。就是我们在人际关系中经历冲突时,表面上好像包容了,也不去和人争辩冲突,但我们内心里面可能已经给人定性了:”你就是这样一个人“。这时你把自己放在了一个审判官的位置。而且是一个邪恶的自义的审判官,因为你不去面质,就是不给对方任何澄清、辩护的机会,即便对方错了,你也没有给对方悔改、道歉的机会。你在心里宣判对方的死刑。可能就永远把对方杀死了。弟兄姊妹,我们在心里这样杀死了多少的人?你的心里对某个人有看法,但你从来不去面对面说,在内心里却给了对方一个隐秘的审判?这是论断的本质。所以论断不是禁止指正和批评别人。恰恰相反,你不去面质的时候,你才是真正可能犯了论断的罪。所以,如果出现问题和摩擦,圣经要求我们要快速找到当事人去澄清及面质。当我们去处理时,我们是在传递两个信息:1、我很看重你和我的关系,而现在我看到有些事情在破坏我们的关系,所以我要找你一同面对。你越看重的关系,你越会去处理。所以如果有人找你来面质时,你不需要感到被冒犯,而是感恩。2、当你去面质时,其实你在表达你有出错的可能,你在给彼此澄清和表达的机会,而不是单方做判断。

  各位圣徒,盼望我们在这个城市中建立一个反文化的群体,学会在福音里勇敢去面对冲突,也学会良性的面质、倾听、表达,在碰撞中一同经历福音的大能,建立一个更新的群体。

  

赞一下: ]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