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博网

阅读丨《明白他的比喻》

2024-01-18 作者:韦长安  
来源:雅博网作者我也要投稿

640 (11).jpg

  作者:盖瑞恩    译者:赵光夏

  这本书是2023年12月赠送给优秀学员的礼物,因此买了很多本,同时也给自己留下了一本。

  当我安静下来阅读时,这本通俗易懂而又非常实用的书,让我感受到了阅读的乐趣。因此简单地给大家分享一下阅读的心得。

  十几岁时,第一次翻开那本厚厚的书,首先吸引我的,就是老师所讲的很多比喻。

  我们都喜欢比喻,总觉得它是比较容易理解的,然而书中的比喻,有些是不想让人理解才设的。理由是,那些奥秘「只叫你们知道,若是对外人讲,凡事就用比喻,叫他们看是看见,却不晓得;听是听见,却不明白。」

  我不禁想起这样一句话:「因为你将这些事,向聪明通达人就藏起来,向婴孩就显出来……是的,因为你的美意本是如此。」

  老师为什么喜欢讲比喻呢?透过那些如同戏剧一般的场景,能够反映出我们的本质,让我们更加认识自己;又如同打开了一扇门,让我们更加认识他,就近他。

  有段时间我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很多人都试图对比喻进行解释,但那些解释不仅互相冲突,而且非常难以理解。这就进入了一个怪圈:比喻往往是为了让人理解某个道理,但他们对比喻解释却更加艰涩难懂,我认为这已经背离了设比喻的初衷。

  本书告诉我们一个原则:比喻并不是独立的事件,而是在某个具体的场景中出现,因此要注意文字背后的「时空背景」,透过脉络去了解比喻的真义。

  毕竟处在二十一世纪的我们,去理解两千年前的比喻是有一些障碍的。倘若我们充分了解背景资料,「体会当时村落中所飘扬的香气,感受马路上飞扬的尘土,融入相同的时空环境」,这些比喻的真义才会显明出来。

  另外,我们不能追求比喻中每一个细节的含义,这样可能会迷失在漫无目标的猜测之中。

  还记得第一次读比喻时,对那个「不饶恕人的恶仆」印象非常深刻。之所以有这个比喻,是因着有人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弟兄得罪我,我当饶恕他几次呢?到七次可以吗?」

  老师立刻回答他,说:「我对你说,不是到七次,乃是到七十个七次。」

  于是就设了一个比喻:有个仆人欠主人一千万银子,因为他没有什么偿还之物,就苦苦哀求主人宽容他,给他足够的时间慢慢偿还,没想到主人动了慈心,免了他所有的债务。

  那个无债一身轻的仆人,刚刚从主人家里出来,就遇见一个欠他十两银子的同伴,便揪着他,掐住他的喉咙,要他还钱。虽然他的同伴俯伏央求,还是将他扭送到监里。

  有人把这个仆人的恶行报给主人,主人便叫了他来,对他说:「你这恶奴才!你央求我,我就把你所欠的都免了,你不应当怜恤你的同伴,像我怜恤你吗?」主人就大怒,把他交给掌刑的,等他还清了所欠的债。

  读到最后,让人拍手称快。一千万银子与十两银子,这种反差实在太大,因此我们可以立刻明白比喻的意思。同时,也能引发我们深刻的反思,让我们明白饶恕人何等重要。

  本书作者在解释这个比喻时,也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人被狗咬了之后,到医院检查,发现感染了狂犬病毒。由于在当时这是不治之症,医生非常无奈地告诉他,让他预备后事。

  这个人吓得躺在了床上,最后鼓起勇气要了笔和纸,开始不停地奋笔疾书。

  后来医生回来查房时,发现他仍在那里写个不停,就对他说:「我很高兴看到你如此努力地准备你的遗书。」那人回答说:「不,这不是我的遗书,这个名单是我在死之前准备要咬的人。」

  这个故事总能让人会心一笑,继而想到自己,是否在心里也有这样一份名单?虽然名单里的人可能给我们带来了伤害,但如果没有真正的饶恕,就会破坏了我们生命的健康。

  新的一年,我开始了新的阅读计划,也再次读到了一个个熟悉的比喻,心里依然充满了感动。

  无论是比喻本身,还是设立比喻的目的,都是非常美好的;然而我相信,为我们设比喻的老师,在我们的生命中更是万分宝贵。

  新的一天,愿这些比喻让我们聆听天上的声音,明白他的真理;也能为我们打开一扇窗户,让我们真正理解他的心意。

【作者简介】 韦长安,雅博网作者,专职牧师。1975年生于河南驻马店,自幼归主,因受父母影响,决志奉献为主传道。自中南神学院毕业后,在河南驻马店教会专职服侍至今。

赞一下: ]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