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博网

你是否活在自己的故事里?

2016-12-10 作者:莫非  
来源:作者新浪博客我也要投稿

 001OAc81zy76MVO8hs4d0&690.jpg

(图片来自于作者博客)

 

         所以,你是否活在自己的故事里呢?

  小时候,我是生活在梦里的女孩,只会跟着社会划好的轨道走。唯一的大志就是把自己嫁掉。很奇怪,这志向说实在不大,怎么还那么难成?经过一些坎坷,最后,终于「有志者,事竟成」,把自己嫁掉了。
 
  大学主修的学位,也是盲目地跟随潮流走,什么好找工作便学什么。那时刚来美国不用联考,美国大学科系随便我挑,但却悲哀地发现:虽然现在终于有了选择的自由,但是国内填鸭式的教育却从未训练我们作选择的能力。
 
  适时,一位阿姨建议:「在美国,女孩不是学护理,就是会计!」这个选择何其容易,因为我怕血,所以便选择了会计。
 
  四年后念了一个学位,毕业后在华盛顿首府一家银行作会计经理。但发现那种跟着时间赶报表的日子很累,而且人与人之间的复杂也让我敬而远之,便想换一行业。又有人适时献计:「在美国,中国人不是学会计,就是计算机!」便又转行学了计算机。也念出个学位。毕业后,在南加休斯飞机公司找了份工作,就开始系统工程师的生涯。
 
  那时候,休斯飞机公司是两个人一间办公室。每天下班时,会关掉桌上台灯,和另一同事彼此互道”See you tomorrow!”(明天见)有一天,正在扭那盏灯时,忽然有个想法冒进来:我是否会在同一间办公室、同一张办公桌上,每天扭掉灯和同事说:”See you tomorrow!” 一直说到65 岁?65岁正是美国退休的年龄。
 
  一下子,忽然把自己这一生的地平线好像看到底了,这是很可怕的事!因为,这一生好像还没有真正为自己的生涯好好地思考过、做过甚么决定。我只是跟着社会的轨道走。结婚了、也有了一般老中都认为不错的专业工作,那么下一步呢?就这样走到65岁?
 
  就在那一刻的领悟里,提早开始了我的中年危机。於是我开始积极地寻求自己的生命方向,才从计算机转上了写作,成为一名用文字来服侍神的作家。
 
  也可说是在想要找到余生真正要走的路之前,我都是活在社会文化所规划好的故事中,没有真正地为自己生命作过一个决定。
 
  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都认为跟随众人的路走,会有一种很安全的感觉。然而,那却是一个很差劲的作决定方式,以为大家都作的就不会错!更重要的是,大家都走的路,不见得是属于我们个人的道路。我们只是在活出社会、家庭的故事版本。
 
  所以,你是活在谁的故事里?是你父母的故事么?还是你亲戚朋友的故事?是你同学或同事说服你的故事版本?你,到底是活在谁的故事里?
 
  若不清楚、没想过,就会轻易地让出个人生命故事的版权,或放弃自己故事的主角,反而成为自己生命故事里的一个龙套。那也还好,要糟蹋最多只糟蹋自己的故事。最怕的是跑到他人故事里去搅局,很多父母亲搞不清楚状况,把孩子的故事硬给活成自己的故事。
 
  但这还只是走错轨道的事,是浪费自己生命去走一些冤枉路。一生都在为他人作嫁、在写他人的剧本、演他人的戏。
 
  还有更严重地,是被他人窜改我们的故事。如果不懂得分辨自己手中正在作的事或一生走的路、不常自我分辨或作灵魂内省,我们的故事就会变得很脆弱,很容易被他人劫持、窜改,或者中途转向!
 
  很多人可能不知,生命虽然属于自己,但是决定权交出去却常在不知不觉中。
 
  海明威有本小说叫《太阳照样升起》,其中有一个角色问:「你是怎么破产的?」另外一人回答说:「有两种方式:渐渐地和突然地」。
 
  这里面有ㄧ个巨大危险,就是「渐渐地」。丰子恺因此还写了篇文章就叫「渐」。文中提到:ㄧ个人如何能忍受境遇的变衰,就全靠这「 渐 」的帮忙 。巨富的纨裤子弟因屡次破产而「渐渐」荡尽其家产,变为贫者;贫者只得做佣工,佣工往往变为奴隶,奴隶容易变为无赖,无赖与乞丐相去甚近,乞丐不妨做偷儿 … …这样的例,在小说中,在实际上,均多得很。因为其变衰是延长为十年、二十年而一步一步「渐渐」地达到。故虽到了饥寒病苦刑笞交迫的地步,仍是熙熙然贪恋着目前的生的欢喜。
 
  反过来说,「突然地」发生一件事,则势必会抓住你全部的注意力,可以警觉地采取解决措施。但「渐渐地」发生就很危险了。因为像「滑坡」效应,一点一点不觉得,一旦发现已经太晚了!无法挽回。无论是道德感的低落、时间的流逝、承诺的消失、感情的出轨,都很少一步到位。常常是一步、一步渐渐地下滑,最后就摔落到谷底了。
 
  比如说,老板要你不报账或报假胀,虽觉得怪,不知为何你也作了。很快地,就自觉已经跨过了危险的一条线。因为如果作了第一次,再作第二次又有什么差别呢?不再作又抹杀不了已作过的纪录。然后三次、四次…..作作就过了百次,很快地就发现记帐也可以是一种「说故事」,只是现在是用数字来说一个不真实的故事。也是在此时,你已不再活在自己的故事里了,而是活在老板和整个贪污系统的故事里。
 
  不只如此,我们的故事有时也可以有价出售。选择朋友时,很可能会和他们的身分地位有关。在教会里也一样。今天如果原本从事清洁服务业的姊妹,在教会里志愿去厕所打扫,我们就会说:「也对呀!你一定打扫得比我们干净,因你比较专业嘛!」但是如果今天是一位外企高级主管表示:「让我来打扫厕所!」可能我们脸上的表情就会马上一变,「真的?啊!你真让我敬佩!这么愿意像耶稣,降身到厕所为人为我们打扫!」清洁服务业的姊妹可能打扫了多少次厕所,众人皆视而不见。然而主管弟兄每作一次,众人心中便感动一次,都会美誉不断。即使是基督徒,心中还是都有一把尺,会为身分地位给左右。
 
  而且,我们的故事还有可能被出最高价的人给标到。选择公司会选择出价最高,福利最好,但价值观不见得和我们苟同的公司。选择职位很可能是自己厌恶,但却有公司配车,还有红利等福利的配套。
 
  今天若有人给我们关说,问他:「给多少?」若回:「一万块!」我们会说:「那你也把我看得太小了!」於是对方慢慢加价,待加到一百万,想想,还不错,就一槌定音:「卖!」价钱一百万,就成为你灵魂的卖价。
 
  人被蛊惑从自已的故事出走,说实在没有想像中那么难。就像滑坡效应,一次一小步,但每一小步,却也是你人生的一大步。很快地,就发现自己并没有活在属于自己的真正故事里,反而东一点、西一点,写来写去全是断简残篇,不成章法,活成一篇写得极烂的小说。
 
  你,是否活在神要你活出的真正故事里呢?
 
  创世纪文字培训书苑
 
  作者为负责同工
 

【作者简介】 莫非,海外著名基督徒作家。会计学士、电脑硕士、神学硕士。现居洛杉矶,从事写作、教学与广播工作。2008年创办“创世纪文字培训书苑”(“创文”)www.gcwmi.org。近年多次受邀在中国及海外举办讲座。

赞一下: ]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