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文化与中国文化之相遇--有感施玮的诗
2007-03-23
作者:新生命
来源:本站原创我也要投稿
在网上无意中读到施玮的诗歌,感觉眼睛为之一亮。
基督教文化与今天的中国文化不约而至,使我们看到圣灵大能的作为,
中国的知识分子对自己的信仰、生命的归宿、
民族的文化开始有了客观的反省,他们不再沉浸在自己的思想中孤芳自赏,
而是不断地反省历史和今天。当孔子说“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时,
难道不应该认真地去反思自己的民族文化情结是否还处在一种谎言的价值观中呢?
长期以来中国的知识分子在民族的“巴别”文化中“烧砖建塔”,可悲的是这塔不但不能通天,而且只会在各执一词的陌生言语中失去自己。
欣喜的是,中国的一部份知识分子已经从民族文化的自恋中走出来了,
他们不仅仅是单一的寻找精神出路,而是在深刻的反省和忏悔中认识到基督教文化不只是理性、伦理、道德上的绝对真理,更重要的是进入上帝的生命里。
帕斯卡尔说:“人心中有一个洞 ,除了上帝没有什么东西能够填满它。”
产生于二十世记八十年代的中国朦胧和先锋诗,并没有在文学艺术上给一代青年人带来精神上的解脱和信仰上的归宿.
海子的自杀,顾城的杀妻,使一代“黑眼睛”再次走进迷惘的天空。
当灭顶之灾降临的同时,基督教的福音也悄然来临。
曾经被文学青年视作诗歌哲理偶像的北岛,突然笔锋一转,
写出了许多苍凉凄美的基督教诗歌,
作家北村皈依基督教后,其作品更是感人肺腑。是的,复活的主耶稣正
“穿过死城和羊谈心”(《关于永恒》北岛)。新文学思潮不能拯救一代青年痉挛的灵魂,
当圣灵运行在一代绝望的精神中时,‘黑眼睛’领悟到人生的全部价值是在
‘只剩下我们俩个,彼此忘了自己的日子’(《关于永恒》北岛)里,
这是华夏民族人性凝重而泣血的复苏。曾几何时,一代人苦苦的追求,
最终在金钱至上、享乐第一、道德沦丧和精神颓废中失去自我。
但是,拿撒勒的耶酥已经知道这一切,他正含笑从加利利海边走来,
并用钉痕的手扣开一扇扇积满尘灰的心门,他们在自己的饮泣中找到了耶稣的模样,
‘并且叫他弟兄,然后称他为父’(北村)"你不吝啬大片的血流
也不称量牺牲的祈祷
疼痛中祝福仍如白鸽般柔情 "(施玮十字架上的耶稣)
这是一种何等的爱,无论是西方的哲学先贤,还是东方的圣人先知都无法完成这种完全委身与人类的爱.人与人之间正是需要这种爱来来维系互相的生命与爱情,惟有这种爱才"千万年 都不会冷却,也不被稀释".我相信中国的诗人们会理解基督的拯救,使失去的生命重回到最初的单一中,即上帝创造的那个"泰贝尔"世界.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文化层面上儒教、佛教、老庄及民间宗教道
同时并存在这块古老的神州大地上;其中孔子的伦理道德思想一直是起着主流作用。
由于儒佛等教的思想缺少对宇宙本体的认识和对人的极终关怀而停留在感性的知觉中,
这样就必然会导致人生的虚无和悲观以至失去信仰。而基督教文化则以上帝为唯一的准则,
其伦理道德有更高更深的内涵,基督教文化的救赎思想是其它任何宗教所不能代替的。
当基督教文化与中国文化碰撞时,必然会引起旧文化的死亡和新文化的诞生。诗歌来自生命,而生命却来自上帝.我们将会看见震撼心灵的诗歌会在中国大地上长出参天大树,并硕果累累.因为已经有人在举起诗歌的火把,虽不亮眼却暖人心灵."我趁着靠近你就向你诉说我的爱情 你不倦地听着,我就不倦地行 "(施玮十字架上的耶稣).是的一切都要过去,惟有爱是永不止息的.
基督教文化与今天的中国文化不约而至,使我们看到圣灵大能的作为,
中国的知识分子对自己的信仰、生命的归宿、
民族的文化开始有了客观的反省,他们不再沉浸在自己的思想中孤芳自赏,
而是不断地反省历史和今天。当孔子说“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时,
难道不应该认真地去反思自己的民族文化情结是否还处在一种谎言的价值观中呢?
长期以来中国的知识分子在民族的“巴别”文化中“烧砖建塔”,可悲的是这塔不但不能通天,而且只会在各执一词的陌生言语中失去自己。
欣喜的是,中国的一部份知识分子已经从民族文化的自恋中走出来了,
他们不仅仅是单一的寻找精神出路,而是在深刻的反省和忏悔中认识到基督教文化不只是理性、伦理、道德上的绝对真理,更重要的是进入上帝的生命里。
帕斯卡尔说:“人心中有一个洞 ,除了上帝没有什么东西能够填满它。”
产生于二十世记八十年代的中国朦胧和先锋诗,并没有在文学艺术上给一代青年人带来精神上的解脱和信仰上的归宿.
海子的自杀,顾城的杀妻,使一代“黑眼睛”再次走进迷惘的天空。
当灭顶之灾降临的同时,基督教的福音也悄然来临。
曾经被文学青年视作诗歌哲理偶像的北岛,突然笔锋一转,
写出了许多苍凉凄美的基督教诗歌,
作家北村皈依基督教后,其作品更是感人肺腑。是的,复活的主耶稣正
“穿过死城和羊谈心”(《关于永恒》北岛)。新文学思潮不能拯救一代青年痉挛的灵魂,
当圣灵运行在一代绝望的精神中时,‘黑眼睛’领悟到人生的全部价值是在
‘只剩下我们俩个,彼此忘了自己的日子’(《关于永恒》北岛)里,
这是华夏民族人性凝重而泣血的复苏。曾几何时,一代人苦苦的追求,
最终在金钱至上、享乐第一、道德沦丧和精神颓废中失去自我。
但是,拿撒勒的耶酥已经知道这一切,他正含笑从加利利海边走来,
并用钉痕的手扣开一扇扇积满尘灰的心门,他们在自己的饮泣中找到了耶稣的模样,
‘并且叫他弟兄,然后称他为父’(北村)"你不吝啬大片的血流
也不称量牺牲的祈祷
疼痛中祝福仍如白鸽般柔情 "(施玮十字架上的耶稣)
这是一种何等的爱,无论是西方的哲学先贤,还是东方的圣人先知都无法完成这种完全委身与人类的爱.人与人之间正是需要这种爱来来维系互相的生命与爱情,惟有这种爱才"千万年 都不会冷却,也不被稀释".我相信中国的诗人们会理解基督的拯救,使失去的生命重回到最初的单一中,即上帝创造的那个"泰贝尔"世界.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文化层面上儒教、佛教、老庄及民间宗教道
同时并存在这块古老的神州大地上;其中孔子的伦理道德思想一直是起着主流作用。
由于儒佛等教的思想缺少对宇宙本体的认识和对人的极终关怀而停留在感性的知觉中,
这样就必然会导致人生的虚无和悲观以至失去信仰。而基督教文化则以上帝为唯一的准则,
其伦理道德有更高更深的内涵,基督教文化的救赎思想是其它任何宗教所不能代替的。
当基督教文化与中国文化碰撞时,必然会引起旧文化的死亡和新文化的诞生。诗歌来自生命,而生命却来自上帝.我们将会看见震撼心灵的诗歌会在中国大地上长出参天大树,并硕果累累.因为已经有人在举起诗歌的火把,虽不亮眼却暖人心灵."我趁着靠近你就向你诉说我的爱情 你不倦地听着,我就不倦地行 "(施玮十字架上的耶稣).是的一切都要过去,惟有爱是永不止息的.
[ 赞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