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雁子姐妹的赞美诗歌
2007-03-23
作者:新生命
来源:旷野论坛我也要投稿
2005年1月1日,我不可思议地成为基督徒,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
写了几十万字的文章和诗歌,发表在网上,我的博客在一个只有
2000人注册的文学艺术原创网站上,一年多的时间里点击达到40多万。
这是一个以基督徒为核心的社会网站,拒绝商业和色琴,
我们的目标是以高雅艺术传扬主名。---摘自雁子“诗歌与信仰”。
(一)来自生命的歌--爱的实践
雁子诗歌的最大特点就是把人最细微的情感通过信仰流露出来.如何把握人和上帝之间的关系,如何使帝的爱实践与人间,单靠传统的神学观念远不能满足人类心灵的需要.要把陌生的宗教语言转换成人间爱是一套宗教的礼仪所能维系的.上帝并没有把一个宗教模式来代替我们生命的需要,而是亲自派他的儿子稣基督来到这个世界成为人的样式,体会人的一切情感需要.他和我们同悲同喜,在分享我们快乐的同时也饮泣我们的痛苦.耶稣是父本体的真相,却甘愿成为我们的朋友,成为我们的兄长,成为我们的良人,成为感情和心灵依赖和倾诉的对象.听的见你的声音温馨在耳边 /看的见你的笑脸深夜面对面 /闻的见你的发香 /一缕在眉间/望的见你的双眼 / 春水入心田 在这首"爱你---耶稣"的诗歌里,我们看不见"神""主"基督"之类的特定意义上的宗教名字,却仍然感觉到思念和倾诉的对象是耶稣.我们在领受这首诗歌时,好象是和自己最爱的人在说话.这种对爱的执著的情感不但体现在人对上帝的爱,更主要的也是体现在人与之间的关系中.圣经说:不爱看的见的弟兄,怎么去爱看不见的上帝呢.这首诗歌所表现的虽然是作者对主爱慕和思念,却远远地超过了这一宗教范围.假如人与人间的爱都象诗歌中所描绘的那样,我相信我们的上帝也会含泪欢呼.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德勒撒修女曾经说过:人世间不是恨多而是爱少.是的,人类渴望人与人之间的爱,就象上帝爱我们,我们爱上帝那样的高贵与圣洁.耶稣用"彼此相爱"的命令奠定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把这个命令赋予实践.耶稣用他一生的时间来实践他生命中爱的任务,医治病人,施行神迹,施舍食物;用十字架作纺车为我们的生命编织爱的衣裳.假如我们用"想你在念中 念你在梦中 梦你在盼中 盼你在爱中 "这样深沉的情感去爱我们周围的人时,我们的家庭是和睦的;我们的国家是安宁的.我门的婚姻就不会出现红杏出墙,移情他恋之裂变.
(二)来自生命的歌--爱的追求
"苦难中的赞美 "是一首充满人生哲理的诗歌.如何面对苦难是人类一直思考的问题所在.在约伯记中,我们看到约伯是个完全正直的义人,却在一天之内失去所有.这和人们相信善有善报的理论是大相径庭的.约伯的朋友也不明白这个道理,他们原本是去安慰约伯的,却口无遮拦地指责约伯.约伯的老婆也责备丈夫说"弃掉神,死了吧”,约伯听到了妻子的话,对她说:"你说话像愚顽的妇人一样。嗳,难道我们从神手里得福,不也受祸吗?”(伯二:9,10)约伯说:我赤身出于母胎,也必赤身归回。赏赐的是耶和华,收取的也是耶和华;耶和华的名是应当称颂的。”(伯一:21)
圣经说:"你当默然倚靠耶和华,耐性等候他...不要心怀不平,以致作恶。”(诗三七:7,8)
为什么暴风雨后/ 天空更加湛蓝 /为什么泪水中 /微笑更灿烂 /因为苦难中的恩典/ 才更加甘甜 /
"暴风"指的是我们所经受的苦难,"湛蓝"指的是我们经受苦难之后的生命的富足与安静.
基督徒一定会经受暴雨的苦难,并在苦难中明白神的旨意.在生活中,会遇到许多的事,
是我们难以接受的。正象诗人所说:"我所遭遇的是出于你,我就默然不语。”(诗三九:9)
雁子用饱满的心志呼喊出:啊!苦难中的歌声 /主耶稣的大爱 /.由此可见,
没有对苦难的认识,没有对生命的肯定,没有对主的信仰,是写不出“苦难中的歌声,
是主耶稣的大爱”,这样气宇轩昂的诗歌来的。在一般人面对苦难时抱怨都来不及
怎么还会去想到歌声中竞有主的大爱呢?因此苦难中的赞美一定是生命在最高境界
所产生的能量。一个没有苦难的生命是不真实的,新月的缺正是为了满月的圆而预备的。
主耶稣在十字架上所经受的死亡的苦难,不正是大爱无垠的具体张显吗。
在这首诗歌中,我们体会到,一粒麦子若不落进土里,就长不出许多麦粒来,这一伟大经典教训。
(三)来自生命的歌--爱的感悟
“我是为神做工,不是为人做事,何苦在意人怎么说呢?---所以我要写的歌,一定是“万邦”和“地极”这个大概念,
而不是仅仅让基督徒唱的。就是要走向“世”和“俗”,这正是耶稣要我们做的。”
在雁子的诗歌里,所有的主题都是围绕着“爱”这一主题。“梦中的天堂”精确地体现了
这一主题。如何去完成主的大使命,一直是基督徒所思考的问题。雁子说:〈“传与普天下万人听”,
这就是我的原则,行动的指南。〉有了这样的心志“梦中的天堂”顶着俗与圣的风雨长出了清新的绿芽
在浓郁的民族音乐中,我们感受到古老西藏的淳朴以及藏族同胞的单一生性。那是一块需要我们
付出生命代价的禾场,也是基督徒宣教的异象。诗歌“梦中的天堂”以引领式叙述首先把还没有信主
的人带到西藏,让他们“冲破都市的繁华/ 挣脱世俗的捆绑 /终于来到/ 来到这魂牵梦绕的地方/”
,是啊,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人们早已经忘记了西藏“那片干净纯洁的土地”,也忘记了心灵
深处灵魂的栖息地在何方。诗歌不露痕迹地把浮躁人类带到一个神秘的地方---言在西藏,意在上帝。
在这里除了深厚的文学功底以外,更重要的是作者的心灵达到纲举目张;读到的且只是西藏归主,分明是
整个中华归主。“为了让圣灵的种子在喜马拉雅生长/ 为了让生命的活水伴雅鲁藏布歌唱 ”
诗歌用坚定的排比句烘托出基督徒传福音的决心。让我们畅想一下,
圣灵的种子在喜马拉雅生长和生命的活水伴雅鲁藏布歌唱是何等的场景呀。
那是一个以圣经代替转经的西藏,那是一个以真神代替偶像的西藏,那是一个以爱代替冷漠的西藏。
人在寻求智慧的同时,必须要有一份爱的感悟。“智慧”.一词希伯来文读作“哈马克”harkmah
其相应动词为harkom原意为“精明”to be prudentto 或者是“明智”be intelli-gent
一个对爱有感悟的人才算的上是精明和明智的。雁子的诗歌是精明和明智的,因为在她的诗歌中
充满了对爱的感悟,对生命的理解以及对信仰的追求。你是我们永远的救主 /
耶和华你是我生命的救主 /为我打开心灵中的那扇窗/ 耶和华你是我脚前的明灯/ 为我指出黑夜中的方向 /
听,这是感悟后的心声,清澈明亮;这声音连着爱的活水,一直流到永生。
(四)来自生命的歌--爱的色彩
雁子诗歌的另一特点是音乐中有浓郁的民族色彩。民族音乐最突出的特点是写意性,也就是烘托一种精神氛围,
一种心灵感受.民族音乐与西方古典的最易表现出来的差别是什么呢?这么说吧,你听民乐,
大部分时间不会感到酣畅淋漓、热血沸腾,
也不太经常感到缠绵悱恻,美得醉人,但它却能充分调动起你的心灵,让你产生一种意境、氛围,并融化在其中,
从心底里产生最细致、最真挚的感。
这就是民族音乐,我们中华民族自己的音乐.
跟西方音乐比較,中国音乐較不著重和声效果的表达。中国音乐反而著重旋律线條的表現。
西方音乐只有major(大调 minor(小调) 的雕式,但中国音乐卻多样化,主要採用宮、商、角、徵、羽五种调式,即是五种key。
雁子的诗歌正是基于民族音乐的土地上,才会被普遍接纳.(但是更重要的是诗歌所表达的圣经原则和生命经历)
和迦南诗歌类同,雁子诗歌大部分的曲调吸取了中国五声音律.诗歌的旋律不采用半音作音阶的变化,所以你听起来象世俗的曲调.
但是越是民族的东西就越立足于世界.如巴赫,,亨德尔,莫扎特,柴可夫斯基,贝多芬等,他们的作品为什么会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呢?
是因为作品有根深蒂固的民族精神在里面,所以流传至今.正象作者所说:“首先要搞清楚我们的歌是写给谁唱的,
只写给基督徒的吗?有些歌确实是的,比如教堂里唱的圣歌,那是我们直接向上帝述说我们的爱和赞美的。
但是更多的歌,我认为应该是写给全天下的人唱的,圣经上说,凡有气息的都要赞美,这里面当然是包括非基督徒的。”
笔者非常喜欢“梦中的天堂”“爱你耶稣”“苦难中的赞美”“欢乐小羊”“老阿妈”,都象是一种似曾相识的旋律。
在雁子诗歌里已经把上帝的形象从教堂里搬出来了,教会已经不在是带十字架标记的建筑物,也不是唱诗班,钢琴,
放圣经的讲道桌或是牧师长老等等的称呼,而是一群蒙恩得救悔改重生,有新生命追求的基督徒的见证和感恩。
她诗歌是神在她心里落下的大手笔,也是她在神面前泣血祷告的结果。
在雁子诗歌中,我们可以看见中国年轻一代基督徒的信仰思考和对基督生命执著的追求。主阿,让我们的赞美走进伯大尼的家,
成为你喜悦的香膏。愿主使用雁子姐妹,写出更多更好的赞美诗歌来,成为福音的出口。
写了几十万字的文章和诗歌,发表在网上,我的博客在一个只有
2000人注册的文学艺术原创网站上,一年多的时间里点击达到40多万。
这是一个以基督徒为核心的社会网站,拒绝商业和色琴,
我们的目标是以高雅艺术传扬主名。---摘自雁子“诗歌与信仰”。
(一)来自生命的歌--爱的实践
雁子诗歌的最大特点就是把人最细微的情感通过信仰流露出来.如何把握人和上帝之间的关系,如何使帝的爱实践与人间,单靠传统的神学观念远不能满足人类心灵的需要.要把陌生的宗教语言转换成人间爱是一套宗教的礼仪所能维系的.上帝并没有把一个宗教模式来代替我们生命的需要,而是亲自派他的儿子稣基督来到这个世界成为人的样式,体会人的一切情感需要.他和我们同悲同喜,在分享我们快乐的同时也饮泣我们的痛苦.耶稣是父本体的真相,却甘愿成为我们的朋友,成为我们的兄长,成为我们的良人,成为感情和心灵依赖和倾诉的对象.听的见你的声音温馨在耳边 /看的见你的笑脸深夜面对面 /闻的见你的发香 /一缕在眉间/望的见你的双眼 / 春水入心田 在这首"爱你---耶稣"的诗歌里,我们看不见"神""主"基督"之类的特定意义上的宗教名字,却仍然感觉到思念和倾诉的对象是耶稣.我们在领受这首诗歌时,好象是和自己最爱的人在说话.这种对爱的执著的情感不但体现在人对上帝的爱,更主要的也是体现在人与之间的关系中.圣经说:不爱看的见的弟兄,怎么去爱看不见的上帝呢.这首诗歌所表现的虽然是作者对主爱慕和思念,却远远地超过了这一宗教范围.假如人与人间的爱都象诗歌中所描绘的那样,我相信我们的上帝也会含泪欢呼.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德勒撒修女曾经说过:人世间不是恨多而是爱少.是的,人类渴望人与人之间的爱,就象上帝爱我们,我们爱上帝那样的高贵与圣洁.耶稣用"彼此相爱"的命令奠定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把这个命令赋予实践.耶稣用他一生的时间来实践他生命中爱的任务,医治病人,施行神迹,施舍食物;用十字架作纺车为我们的生命编织爱的衣裳.假如我们用"想你在念中 念你在梦中 梦你在盼中 盼你在爱中 "这样深沉的情感去爱我们周围的人时,我们的家庭是和睦的;我们的国家是安宁的.我门的婚姻就不会出现红杏出墙,移情他恋之裂变.
(二)来自生命的歌--爱的追求
"苦难中的赞美 "是一首充满人生哲理的诗歌.如何面对苦难是人类一直思考的问题所在.在约伯记中,我们看到约伯是个完全正直的义人,却在一天之内失去所有.这和人们相信善有善报的理论是大相径庭的.约伯的朋友也不明白这个道理,他们原本是去安慰约伯的,却口无遮拦地指责约伯.约伯的老婆也责备丈夫说"弃掉神,死了吧”,约伯听到了妻子的话,对她说:"你说话像愚顽的妇人一样。嗳,难道我们从神手里得福,不也受祸吗?”(伯二:9,10)约伯说:我赤身出于母胎,也必赤身归回。赏赐的是耶和华,收取的也是耶和华;耶和华的名是应当称颂的。”(伯一:21)
圣经说:"你当默然倚靠耶和华,耐性等候他...不要心怀不平,以致作恶。”(诗三七:7,8)
为什么暴风雨后/ 天空更加湛蓝 /为什么泪水中 /微笑更灿烂 /因为苦难中的恩典/ 才更加甘甜 /
"暴风"指的是我们所经受的苦难,"湛蓝"指的是我们经受苦难之后的生命的富足与安静.
基督徒一定会经受暴雨的苦难,并在苦难中明白神的旨意.在生活中,会遇到许多的事,
是我们难以接受的。正象诗人所说:"我所遭遇的是出于你,我就默然不语。”(诗三九:9)
雁子用饱满的心志呼喊出:啊!苦难中的歌声 /主耶稣的大爱 /.由此可见,
没有对苦难的认识,没有对生命的肯定,没有对主的信仰,是写不出“苦难中的歌声,
是主耶稣的大爱”,这样气宇轩昂的诗歌来的。在一般人面对苦难时抱怨都来不及
怎么还会去想到歌声中竞有主的大爱呢?因此苦难中的赞美一定是生命在最高境界
所产生的能量。一个没有苦难的生命是不真实的,新月的缺正是为了满月的圆而预备的。
主耶稣在十字架上所经受的死亡的苦难,不正是大爱无垠的具体张显吗。
在这首诗歌中,我们体会到,一粒麦子若不落进土里,就长不出许多麦粒来,这一伟大经典教训。
(三)来自生命的歌--爱的感悟
“我是为神做工,不是为人做事,何苦在意人怎么说呢?---所以我要写的歌,一定是“万邦”和“地极”这个大概念,
而不是仅仅让基督徒唱的。就是要走向“世”和“俗”,这正是耶稣要我们做的。”
在雁子的诗歌里,所有的主题都是围绕着“爱”这一主题。“梦中的天堂”精确地体现了
这一主题。如何去完成主的大使命,一直是基督徒所思考的问题。雁子说:〈“传与普天下万人听”,
这就是我的原则,行动的指南。〉有了这样的心志“梦中的天堂”顶着俗与圣的风雨长出了清新的绿芽
在浓郁的民族音乐中,我们感受到古老西藏的淳朴以及藏族同胞的单一生性。那是一块需要我们
付出生命代价的禾场,也是基督徒宣教的异象。诗歌“梦中的天堂”以引领式叙述首先把还没有信主
的人带到西藏,让他们“冲破都市的繁华/ 挣脱世俗的捆绑 /终于来到/ 来到这魂牵梦绕的地方/”
,是啊,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人们早已经忘记了西藏“那片干净纯洁的土地”,也忘记了心灵
深处灵魂的栖息地在何方。诗歌不露痕迹地把浮躁人类带到一个神秘的地方---言在西藏,意在上帝。
在这里除了深厚的文学功底以外,更重要的是作者的心灵达到纲举目张;读到的且只是西藏归主,分明是
整个中华归主。“为了让圣灵的种子在喜马拉雅生长/ 为了让生命的活水伴雅鲁藏布歌唱 ”
诗歌用坚定的排比句烘托出基督徒传福音的决心。让我们畅想一下,
圣灵的种子在喜马拉雅生长和生命的活水伴雅鲁藏布歌唱是何等的场景呀。
那是一个以圣经代替转经的西藏,那是一个以真神代替偶像的西藏,那是一个以爱代替冷漠的西藏。
人在寻求智慧的同时,必须要有一份爱的感悟。“智慧”.一词希伯来文读作“哈马克”harkmah
其相应动词为harkom原意为“精明”to be prudentto 或者是“明智”be intelli-gent
一个对爱有感悟的人才算的上是精明和明智的。雁子的诗歌是精明和明智的,因为在她的诗歌中
充满了对爱的感悟,对生命的理解以及对信仰的追求。你是我们永远的救主 /
耶和华你是我生命的救主 /为我打开心灵中的那扇窗/ 耶和华你是我脚前的明灯/ 为我指出黑夜中的方向 /
听,这是感悟后的心声,清澈明亮;这声音连着爱的活水,一直流到永生。
(四)来自生命的歌--爱的色彩
雁子诗歌的另一特点是音乐中有浓郁的民族色彩。民族音乐最突出的特点是写意性,也就是烘托一种精神氛围,
一种心灵感受.民族音乐与西方古典的最易表现出来的差别是什么呢?这么说吧,你听民乐,
大部分时间不会感到酣畅淋漓、热血沸腾,
也不太经常感到缠绵悱恻,美得醉人,但它却能充分调动起你的心灵,让你产生一种意境、氛围,并融化在其中,
从心底里产生最细致、最真挚的感。
这就是民族音乐,我们中华民族自己的音乐.
跟西方音乐比較,中国音乐較不著重和声效果的表达。中国音乐反而著重旋律线條的表現。
西方音乐只有major(大调 minor(小调) 的雕式,但中国音乐卻多样化,主要採用宮、商、角、徵、羽五种调式,即是五种key。
雁子的诗歌正是基于民族音乐的土地上,才会被普遍接纳.(但是更重要的是诗歌所表达的圣经原则和生命经历)
和迦南诗歌类同,雁子诗歌大部分的曲调吸取了中国五声音律.诗歌的旋律不采用半音作音阶的变化,所以你听起来象世俗的曲调.
但是越是民族的东西就越立足于世界.如巴赫,,亨德尔,莫扎特,柴可夫斯基,贝多芬等,他们的作品为什么会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呢?
是因为作品有根深蒂固的民族精神在里面,所以流传至今.正象作者所说:“首先要搞清楚我们的歌是写给谁唱的,
只写给基督徒的吗?有些歌确实是的,比如教堂里唱的圣歌,那是我们直接向上帝述说我们的爱和赞美的。
但是更多的歌,我认为应该是写给全天下的人唱的,圣经上说,凡有气息的都要赞美,这里面当然是包括非基督徒的。”
笔者非常喜欢“梦中的天堂”“爱你耶稣”“苦难中的赞美”“欢乐小羊”“老阿妈”,都象是一种似曾相识的旋律。
在雁子诗歌里已经把上帝的形象从教堂里搬出来了,教会已经不在是带十字架标记的建筑物,也不是唱诗班,钢琴,
放圣经的讲道桌或是牧师长老等等的称呼,而是一群蒙恩得救悔改重生,有新生命追求的基督徒的见证和感恩。
她诗歌是神在她心里落下的大手笔,也是她在神面前泣血祷告的结果。
在雁子诗歌中,我们可以看见中国年轻一代基督徒的信仰思考和对基督生命执著的追求。主阿,让我们的赞美走进伯大尼的家,
成为你喜悦的香膏。愿主使用雁子姐妹,写出更多更好的赞美诗歌来,成为福音的出口。
[ 赞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