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吉多(Megiddo):世界末日之战
——圣地纪行36
三月十四日是我们“圣地以色列、约旦学习团”在圣地的最后一天,当晚就要返回美国。所以,看过迦拿婚宴教堂和拿撒勒的天使报喜教堂后,我已经接近强弩之末了,来到了米吉多(Megiddo)博物馆,也没打起精神。晕晕乎乎地跟着大家看了一些介绍,但看过就忘记了,进到了旁边一个小礼品店,也什么都没买。
出来刚走不远,团内的陈萍姐妹十分震惊地说,我的手提包不见了!大家问,里头有什么?她说,护照和钱包都在里头。天哪,这可好像是要打仗的消息了。几个人忙回头帮她找,回到刚才放影片的屋子里,有些人已经进去了,等着放映。没有。外面找,也没有。突然我和华欣牧师想起来问服务台的服务员。她说,清理工刚才发现了一个包,是你的吗?陈萍说,就是它!服务员立即把包给了陈萍,也没再多问什么。而我们则一个劲地说,感谢主。
我们沿着一条石阶路走上了一个小山包,据说高20多米,当地称为“土墩”,哇,这就是刚才影片中介绍的米吉多废墟遗址啊,大名鼎鼎,却如此貌不惊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居然还在2005年将它与夏琐和基色一起,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并且,在以色列超过200个的早期居民遗迹中,它们还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居民遗迹。早在1998年,美国科幻电影《世界末日》(Armageddon,中文译为《绝世天劫》),就是以这个城市——米吉多来命名的。
听到的看到的资料都说,在希伯来文中,米吉多的意思就是集合地点或军队的结集。大卫?鲍森称米吉多是“世界的十字路口”,即中国人的自古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商贾由亚洲到非洲的必经之地。米吉多在加利利区内,耶斯列平原之西,它往北通欧洲,朝东达土耳其和昔日的波斯地区,向南则可到非洲。所以,古埃及的法老说:米吉多城非常有价值,夺得米吉多,就等于夺得一千个城镇。
关于米吉多的另外一句名言是:“这里是人类的第一个战场,也是最后一个战场。”历史上第一场被完整记录的战争就发生在这里,埃及法老图特摩斯三世的军队于公元前1479年在此与迦南诸王的联军对阵。在这场战役中,人类首次使用了冷兵器“复式弓”。最后一个战场的说法,源于耶稣的门徒约翰所写的《启示录》中的哈米吉多顿(启示录16:16),那是世界末日最后大战中善恶力量最终对决的沙场。全能者会在这里击败魔鬼和“天下众王”。启示录19:11-21中象征性地描写了哈米吉多顿战役。但《国际标准圣经百科全书》(InternationalStandardBibleEncyclopedia)也这样叙述:“很可能哈米吉多顿并非指某个地区,而是指用来代表最后一场总决战的象征名词。”现在,哈米吉多顿已被引申称呼为“哈米吉·多顿大战”,并引申出“伤亡惨重的战役”、“毁灭世界的大灾难”、“世界末日”等等的含义。我不知道如何解释《启示录》中那些话,但我知道,圣经清楚地告诉我,耶稣基督他必再来,他要实行最后的审判。我很喜欢《启示录》最后的祷告:“主耶稣啊,我愿你来!”
在米吉多,正是这样祷告的时候::“主耶稣啊,我愿你来!”
我站在了米吉多废墟上,将近30英亩的废墟上,到处断壁、残墙、石头块,高高低低,大大小小,高高的棕榈树,孤零零地这里一株,那里两三株,一条后来修的石子路,把这些废墟连接起来。最令我吃惊的是导游张实贤牧师的一句话,这里覆盖着25个文明层。25个?就这么矮个小山坡,层层叠叠,25个文明层,我实在难以相信,但我相信,张牧师的话不会错。我买的《走进以色列》这本书里就是这么写的,25层!
我脚下站的地方,打过人类的第一场大战,25文明层我都不知道哪层与哪层,这想法令我有些窒息,我不看石头了,快步走到土边上远望,一大块宽广的谷地被群山环绕,远方那些山,哪座是迦密山、加利利山、他泊山?拿撒勒在哪里?眼底的平原,哪里是米吉多平原,耶斯列平原(神栽种的意思)从哪里开始算起?这就是当年上帝赐给以色列人的“流着奶与蜜的迦南美地”吗?眼下,一片青翠,那棵树开满了粉红色的小花的,是紫荆花吗?一团团白花的是梨树还是桃树?
以色列有一个传奇人物,名叫埃尔?雅丁(YigaelYadin,1917~1984)他既是著名的军事领袖、政zh i家,又是杰出的考古学家。在挖掘夏琐(Hazor)与米吉多等遗址中,他发现了所罗门时代(公元前970年到931年)的建筑,包括炮塔墙及城门的碎片。而在《圣经》的《列王记上9:15》中,就提到过所罗门在这里建造城墙。我不知道埃尔?雅丁在废墟的发现是否还留在废墟上,但指示牌告诉我们,这就是当时的城门,据说叫“四房城门”,方方正正,墙不高,还有房间,石头块也不大,门的形状犹存,但毫无森严紧闭之气氛。圣经中的许多故事,就是在城门口发生的,从停歇马匹,到城镇长老聚集、处理民间事务的法庭等等。城门前就是一个公共广场。所以,在旧约的先知书一再记录,先知们要求以色列民要在城门口行公义,不可在城门口迫害义人,收受贿赂,屈枉穷乏人,先知阿摩司说:“要恶恶好善,在城门口秉公行义,或者耶和华万军之神向约瑟的余民施恩。”(阿摩司书5:15)
有一个中间是圆形的石头堆,旁边的石头摆成条形的,据说是迦南人崇拜巴力的祭坛,可惜,我没有看到。
又一个大深坑,居然是储藏仓库,挺深挺大的,一层叠一层,全是石头块,还有两条梯级通到底下,是上上下下运送东西的。当时储藏的都是什么啊,张牧师兴许说了,但我没记住。我想到的是粮食,但又被自己否认了,从小差不点饿死了,一想就想到了粮食。
眼前又一个遗址,所罗门时期的马厩,大概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马厩之一了,三千来年了,如今只剩下一些半截的石头墙,大块的石头,方方正正,敦实有力,但不仅听不到马的嘶叫声,连马粪的的臭味也闻不到了。有一匹铁马竖立在旧址上,外面还有一辆铁马拉着的铁质战车,我拍了拍它们,没有任何反应。于是,成为摄影的对象。一个长条的石头槽大概是真货,是给马饮水的吗?
张牧师又领我们到了一个洞口,走了许多阶梯(资料说180多个),越走越凉,最后,到底了,介绍说,它深达60米。但就一点水,在最低处。被称为米吉多泉源。不自觉地祷告,主啊,你是生命的泉源。可不敢小瞧这个地下供水系统,它是在2,900年前建造的,又是所罗门时期。传说在犹太王国时期(公元前10世纪),米吉多人曾经使用这个系统,把城外的泉水引入城内,存在大蓄水池里边,保证了全城居民在遭受敌人围城时有水可喝。虽然现在它很不起眼,但还是令我感到有些窒息,一想到将近三千年,就什么话也不好说了。还好,上去的时候,长70米高3米的隧道越走越觉得亮堂,看到太阳时我想,人呐,不管怎么牛,都离不开阳光和水。
但一直到写这篇文章,还是无法相信,我当时站着的那个地方,居然被视为连接欧州、亚州和非州的中心枢纽。
【作者简介】 范学德,50年代出生在中国大陆。19岁入党,1978年考入吉林大学哲学系,1985年考入**中央党校,获硕士学位。在中共辽宁省委党校教授哲学多年后,于1991年秋来到美国。在教会中与基督徒激烈辩论信仰三年半后,于1995年年初信耶稣,成为基督徒,一年后到慕迪圣经学院读研究院。毕业后他经常在北美、欧洲、澳洲等地布道,其它时间从事写作,出版了《我为什么不愿成为基督徒》、《心的呼唤》、《梦中山河——红小兵忏悔录》、《活在美国》和《细节中的文明——寻找美国的灵魂》等十多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