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不好好活着,又找不到安息之所?
是谁:不好好活着,又找不到安息之所?
1 ...
现实中有一种人,他们似乎阴差阳错地被抛到某个环境中,对自己心中的家又一直怀有割舍不掉的乡愁。他们与自己的亲友在一起,却像个异乡来客,在熟悉的生活场景里,始终孑然独处。
这种人的心理世界是孤独的,以至于难以与人相通和理解,在相对闭塞的精神世界中,发出苦涩的感叹:
? 我们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被囚禁在一座铁塔里,只能靠一些符号同别人交流,而这些符号并没有共同的价值,因此它们的意义是模糊而不确定的。
? 我们可怜巴巴地想把自己内心的宝贵感悟传送给别人,但是别人却没有能力接受。
? 因此我们只能踽踽独行,虽彼此并肩,却形同陌路,既不能看懂我们的伙伴,也不能被他们看懂。
? 我们就像生活在异国他乡的人,我们说的语言别人几乎都听不懂,虽然我们有各种各样美妙深奥的话要说,却注定只能照搬会话手册上的那些无聊的日常用语。”
这就是英国小说家毛姆,在他的长篇小说《月亮和六便士》中,所描述的一种人。这种人物的典型,就是书中的查尔斯·斯特里克兰德。
2 ...
这种人的结局注定是可悲的,因为他们不能如常人一样,好好地活着,却又找不到自己的安息之所!
查尔斯没有什么社交才能,却有着稳定的职业:证券经纪人;又拥有一个美满的家庭:一个喜欢文艺、热衷于沙龙的妻子,和一双听话的儿女。
按照正常的生活节奏,他应该把儿女抚养成人,然后退休,安度衣食无忧的晚年,享受天伦之乐,最后寿终正寝,入土为安。
然而,他却在一次与家人出游度假期间,提前返家,给妻子留下一封信,之后就去了巴黎,从此过上了画画的生活,再也没有回家。
到了巴黎,他完全变了一个人,穷困潦倒,靠一些零工和朋友的周济为生。他对生活的一切都不关心,全身心沉浸在绘画当中。
他不在乎别人怎么说怎么看,世俗的规矩奈何不了他,他自由自在,无所顾忌,有时候甚至不可理喻,混账荒唐。
他的艺术才能也让人匪夷所思,很难想象一个循规蹈矩的股票经纪人,会突然有这样强烈的创作欲望与灵感。他给人的感觉,就像是被什么神奇的东西附体了一般;又仿佛是灵魂脱离了肉体,一直在四处游荡,寻找归宿。
最终,他离开了巴黎,搭船穿越了半个地球,来到了南太平洋的一个小岛——塔希提岛。在那里,他找到了自己的理想国、灵魂上的故乡。
他娶了当地一个女人,照顾他的生活起居。自己则心无旁骛地专心绘画,专注地去发现,用笔画出他心中的美。
几年以后,他得了麻风病,在完成了最后一幅画后死去。那最后一幅画的创作,仿佛是一场悟道,一场酣畅淋漓的表达。
3 ...
生活似乎是平静的,但每个人的内心却是翻腾的,因为生而为人,人们要选择自己的道路。
显然,大多数人像是上好了发条一样,人生的每个节点,都会自然而然地按照程序开展。虽然也有苦闷,也有要发泄的时候,却总不会“出轨”,他们渴望一个更好的生活条件,更好的人际关系等等。
但这位查尔斯却实属另类,“满地都是六便土,他却抬头看到了月亮”。问题是,你心目中的月亮,是虚幻的还是真实可期的?
人人都需要一个理想国,都渴望回到心灵的故乡。但是出逃现实,远离喧嚣,是否就能美梦成真,如愿以偿呢?
出逃不是办法,因为生命不在于时空的挪移,而在于心灵的安息。心若更新,在哪儿都能灿烂!
与通常的人不同,有一种人出污泥而不染,在地如同在天。
他们虽也孤独,却不妨碍在人群中行走;他们也忧伤,却在心灵深处拥有满足的喜乐。
他们在安息中好好地活着,如同明光照耀;他们好好地活在安息中,让全新的生命更加丰盛!
【作者简介】 陈如松,雅博网作者,黑龙江呼兰人,任教佳木斯大学,退休定居大连。感恩在疾病中蒙召使用,开始全新人生。现从事文字服侍,主持微信公众号“蒙福平台”,欢迎关注,一同走蒙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