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博网

好人为何没有好报?

2024-01-18 作者:张远来  
来源:雅博网作者我也要投稿

祷告的手.jpg

  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在其《论自然》中提出过著名的“伊壁鸠鲁四问”:

  如果有一位绝对者,他应该是全能、全知和全善的。

  如果有一位全能、全知又全善的绝对者,世界就不应该有邪恶和痛苦。

  但世界确实有邪恶与痛苦,这说明:

  绝对者要么全能不全善,他有能力消灭邪恶与痛苦,但他不愿那么做,说明他有能无德;

  绝对者要么全善不全能,他想消灭邪恶与痛苦,但他没有能力做到,说明他有德但无能;

  绝对者要么既非全能,也非全善,他既不想消灭邪恶与痛苦,也没有能力做到,说明他无德又无能。

  因为全善、全能、全知无法与邪恶与痛苦并存。但世界有邪恶与痛苦,或者说明根本没有一位全能、全知和全善的绝对者。

  伊壁鸠鲁显然陷入了一个逻辑的悖逆之中,如果绝对者真的从一开始就消灭了所有的邪恶与痛苦,他就剥夺了他赋予人的自由意志,即剥夺了人可能悖逆而制造痛苦与邪恶的选择,而没有自由意志的人也就算不得是人了。如此,绝对者也就成了虚伪的撒谎者,因为他创造了赋予自由意志的人,却又剥夺了人不去选择他的选项和选择权。但绝对者既然是全善、全知、全能的,他就必须允许人对他全善、全知、全能的悖逆,故产生了邪恶与痛苦,实际上,邪恶与痛苦就是善的或缺,即对善、公义之悖逆。恶的本质是对绝对者的不信。邪恶的本质是不公,痛苦的本质是或缺了善。这恰恰证明了绝对者的存在,而非相反。邪恶是人——被赋予了自由意志的人选择了拒绝绝对者的结果,而非他制造了,或者管不了邪恶。换句话说,人之所以知道邪恶的存在,是因为我们的里面有对善、美与正义的记忆——让我们知道何谓美善。而我们对美善的记忆的本身就说明全善全知全能之绝对者的存在。站在这个角度看,伊壁鸠鲁的四问恰恰证明了一个与其推论相反的结果,那就是真的有一位全善,全能,全知的绝对者。邪恶与痛苦就是对他悖逆的结果。

  但“伊壁鸠鲁的四问”却真实地表达了一个基本的现象——好人有时没有见到好报!而坏人也不一定受到了恶报。

  既然绝对者是全善、全能、全知的,为何好人不一定有好报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厘清几个概念?

  一、谁是好人?

  当我们说“好人没有好报的时候”,我们对好人的标准和好报的定义都是基于个人主观的判断。也就是说,我们所认为的好人与好报都只是基于我们自己的标准。

  如果我们要问对方,比如绝对者:“为何好人没有好报”,我们就得看看绝对者的标准。也许,我们认为的好人在他的标准里并不够好。而我们认为不是好报,也许在他智慧而永恒的判断里反而是好报。如果我们硬是要用个人主观的好人与好报来限制决定的定义,我们就恰恰僭越了绝对者。如果我们承认绝对者有这样的属性,却去质疑祂,而不是相信祂,我们就是自我矛盾。而如果我们不信绝对者全知、全能与全善的属性,却去质疑他为何“好人没有好报”就是自相矛盾。

  我们对一个人好坏的判断不仅因为我们的标准不同,好恶不同,而可能得出截然不同的结果,甚至,我们也根本无法查看人的动机和隐秘的行为。又何来判断好坏?

  二、什么是好报?

  和“好人”的判断一样,“好报”也是相对的。何谓好报?也许一般人认为的好报是:

  好人的敌人都失败了!

  好人功成名就了;

  好人健康,长命百岁;

  好人在世俗的斗争中胜利了;

  好人的家人都顺遂昌盛……

  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好报总是带着世俗的价值观和功利思想。这样的好报本身与做好人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如果做好人的目的是为了得到世俗化的好处,好人便不再是好人了。

  有时候,好人能做好人,为了让好人持续地做好人,好人经历了一些苦难和磨练,这难道不是对好人最大的好报吗?义人为义就是对义人的报答。任凭恶人行恶,就是对恶人最大的惩罚。

  软弱的人性有时候需要苦难和卑微的锤炼方能躲过人性的败坏。如此看来,不是世俗价值观的好报的本身或许正是对好人最大的保护。

  比如,PAUL身上一直有一根刺,这根刺在人看来不是好报,但对他确实是一种让其谦卑和警醒的提醒。因此,我们不能以世俗的福禄寿喜财当作得到好报的依据。有时候,苦难的本身就是好报!

  三、谁该给好人好报?

  “好人为什么没有好报”?这个问题的背后是期待,是天问,也是认为应该有一位能给好人以好报,坏人以坏报的机制、社会系统、他人,或者是绝对者自己。

  当我们问“为何好人没有好报”?我们是在问这种机制,或者赏善罚恶的绝对者为何让好人没有得到好报?坏人没有得到报应?

  其次,当我们质疑为何“好人没有好报”?我们可能是在质疑一个社会系统为何没能保障好人有好报,坏人被惩罚。这只能说明社会道德,社会系统,社会体系出现了问题。而我们都是这个封闭系统的一部分,人人都该为这个系统的问题承担责任,承受代价,和付出努力。因为,这个系统的问题并非绝对的超越者设计出来的问题,或者是其期待发生的问题。而是人之亏缺了绝对者荣耀,及对绝对者的悖逆的结果。我们不能用人悖逆绝对者帝而遭遇的恶果来质疑他的不公和不作为。

  四、做好人是为了好报吗?

  “好人为什么没有好报”?这个质问的背后有着潜在的价值判断,即做好人是应该换来好报的。但做好人如果是为了好报,便是交换的心态,这个心态并不好。因为好人之好不仅是行为,更是动机。做好事是出于内心的善良和对正义的追求,而不应期待回报。换句话说,做好人是每个人本身的责任和义务,我们本该如此,并没有善功可呈。也没有善报可以交换。如果有善报是恩典,似乎没有善报,也并非是至高者欠他什么。正如爱任纽所言:绝对者并不欠我们什么。

  “做好人是为了好报吗?”

  作为人,道德行为应该是无条件的,不应该基于期望得到回报才去做好人。而如果没有得到我们期待的好报,就怨天尤人。

  如果做好人不求好报,心安理得,内心平安,难道不比那些没有内心的安宁,需要以邪恶为此邪恶人生的人,不是好报吗?

  五、好人真的没有好报吗?

  当我们宣称“好人为什么没有好报?”我们只是在一个时间点上,或者某一个事件中得出的结论。我们知道这是归纳,归纳不能只从一两件,甚至十几件当下的事件中总结出结论或者定律。放在时间的长河,历史的变迁,甚至永恒的价值中,我们就无法得出一个“好人没有好报”的终极的结论了。

  实际上,当我们说“为什么好人没有好报”的时候,是在我们既有的观念中已经相信了好人会有好报的结论。但我们在某个时间点,某个具体的不如意的事情上发现没有我们期待的结果。因此,便对这个先验的规律产生了质疑。我们质疑的本身是有归纳法上的缺陷的。也许好人这一次没有得到好报本身就是好报!也许,在历史的长河中,这个看似不是好报的好报最终会成为好报。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好人为什么没有好报”的判断是某个时间点和某个孤立事件给我们的观感,不应该成为一个结论。

  有时候,我们感叹“好人没有好报”只是一个愿望与对颠倒的现实的叹息,我们依旧需要持定信心,那赏善罚恶的绝对者,自会有他全能、全善、全智的决策。

  六、能做好人的本身就是好报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好人为什么没有好报”是在“短暂时段(空)”、“极端事件”和对“好报”与“好人”的误解的综合性的过程中产生的一个伤感的质问,并非逻辑的结论和历史的定律。

  对真心想做好人的“好人”而言,好人的好报是内心的平安和喜乐,而不是外在的物质和名誉。他愿意做好人,有做好人的能力,能享受做好人,这远比那些被贪恋和罪欲驱动,因为内心的不安和贪恋而不得不去做坏事的人,不得不持续不断地做坏事,而被绝对者任凭的人,要好得多了。这就是好报和恩典。

  好人的好报不一定是眼前的,而是在心中的,或者是在永恒里的。

  如果在人看来不好的结果能保守一个好人持续做好人,这本身就是好报。

  可见,能做好人的本身就是好报!

  七、谁该为好人未见好报负责?

  “好人没有好报”是我们常见的现象,这不是绝对者的无能和无德,而是败坏堕落的世道对善良和正义悖逆的必然结果。因为离弃了信仰,就丢弃了敬畏,就不会有道德。丢掉了道德就必然会堕落。有了堕落就一定会有邪恶与痛苦。

  由此,在一个不公道的社会里,做好人的本身或者就意味着吃亏。也就是说,恰恰因为你立志做好人,就会在不好的,不道德的处境中失去许多看得见的利益。尼布尔在其名作《道德的人与不道德的社会》一书中就表达过持守道德的人,在不道德的社会意味着吃亏的悲剧。但做好人而吃亏是值得的,做好人的代价是值得付出的。这不是好人有问题,而是世道不公的恶果。

  在一个弃绝了绝对者的社会里,好人没有好报,似乎是必然的结果,是社会之恶的结果。世界并非总是按照我们期望的方式运作。有时人们的行为并不总能立即或直接影响他们的生活结果。但如果人人都能立志做个好人,就会让作恶付出代价,善行会有回报。

  八、好人最后会有好报

  “好人没有好报,坏人没被惩戒”,这样的现象只是在短暂的时空中的现象。反应了世界的不完美,从而让我们期待完美。让我们看到世道的不公,从而渴望公义。而这种我们对“好人没有得到好报,坏人没有得到恶报”本身的叹息,就反应了人心生出对善与美的依稀记忆。说明我们的里面有美善,公平与正义的良知。这种理想的道德状态引导我们在不完美中追求完美的世界。其实真是绝对者的美意。这种叹息的本身就是善的呼唤。

  好人的好报是长远的,而不是短暂的,需要耐心和信心等待。好人的行为和好报的回报之间存在着时间的差异,而且好人的行为和好报的回报之间还受到了环境的影响,不能一概而论。

  一个好人的善行可能不会立即得到回报,而是在未来某个时候得到回报。同样,一个坏人的恶行也可能不会立即得到惩罚,而是在未来某个时候得到惩罚。因此,很难说一个行为是否一定会在我们期待的时间得到相应的报应。

  尽管短期内可能看不到回报,做好事往往有助于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塑造良好的声誉,并在长期内为个体和社会创造更好的环境。这种善良的行为可能在某个时刻带来积极的转变,尽管可能需要耐心和坚持。

  九、绝对者给了所有不好的人以好报

  我们都得到了我们不配得的好报。我们呱呱落地,就享受了家庭的温暖,父母的大爱。我们生活在一个繁荣昌盛的时代,我们可以独立思考,我们可以阅读理解,我们可以丰衣足食。莫不是好报。四季更迭,风调雨顺,都不是我们本该有的。如果我们愿意数算生活的馈赠,都是恩典。

  十、缺憾给了我们期盼完美的盼望

  无论好与坏的定义如何,善恶报应是否存在,还是世界上存在不公正,我们都应该努力做好人。做好事本身就是一种美德,它能让我们感到快乐和充实。它还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不公的发生,让我们知道还有公义。允许不完美的存在,让我们知道还有完美。当我们叹息为何好人没有好报,说明人心深处对公义与美好的渴望。这种渴望转而让我们看到世道的不公,从而给了完美期盼完美的盼望。正如传道者所言,我们的里面都有永恒性。我们只有得到了永恒的完美,心灵才会满足。因此,对现实缺憾的遗憾,让我们有了对永恒的盼望。从而让我们真实地寻求美好。

  总结、不为好报地做好人

  让好人有好报是我们的期待,也是终极的结果。而我们今天的使命之一,就是接纳一切不完美的,来寻求更加完美。不为好报地专心做好人!

【作者简介】 张远来:雅博网作者,现居广州。本人为专职牧师,自由撰稿人,主要著作有《借古鉴今》、《危机与契机》、《中国教会体制的反思》、《灵恩运动反思》、《我信故我思》、《广州教会发展现状》等。

赞一下: ]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