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廿八屆湯清文藝獎頒獎禮圓滿結束
2007-02-14
作者:未知
来源:基督新报我也要投稿
大陸基督教文人余傑北村獲獎辭表達信仰醫治現代中國人心靈的強烈盼望
第廿八屆湯清文藝獎頒獎禮已於2月9日晚上於中華基督教女青年會九龍會所禮拜堂圓滿舉行。雖然今屆是有史以來首次四位得獎者均缺席,包括獲得文藝創作組年獎的作者大陸基督教文人的北村和余傑,獲神學論著組推薦獎現於美國牧會的何崇謙博士,以及獲文學創作組推薦獎作者香港的陳慧,但他們均托好友領獎,並宣讀出他們的獲獎辭,衆人依然能從中強烈地感受到獲獎者的心聲。
周兆真博士代表主辦機構信義宗神學院湯清文藝獎致歡迎詞之後,頒獎禮邀得評審委員會委員之一、香港浸會大學全人發展系教授並從心會社創辦人吳思源分享「從魯益師(Clive Staples Lewis)看基督徒作家的培育與開發」。吳思源從這位廿世紀極具影響力的文學家魯益師的人生經歷、信仰經歷與寫作歷程,表達出一個有偉大的文學創作人,在人性和生活上與凡夫俗子是一樣的,同樣經歷人生的痛苦,同樣在信仰上有過掙扎、懷疑和誤解。他的反抗不是代表不信,而是對造物者的追求,因爲這樣的心靈素質以至他可以向上帝發出質問和詢問,這一切正是創意的源頭。
吳思源說,期待作者能過人情味的生活,對苦難有認識,對人性弱點有認識。因爲從人生苦難中能孕育出深刻的體驗,能孕育出一個有血有肉的思考。今日的華人創作正是期待這樣質素的作品出現。
接下來,本屆湯清文藝獎評審主席龔立人博士分享評審的感受,他說評審委員對今屆參賽的作品感到鼓舞,不單體裁豐富,除了散文、小說、傳記,還有不少寫給兒童及少年的各類文藝創作。在評選年獎作品的時候最爲激烈,經多次委員們多次開會之後,最終決定打破湯清文藝獎歷屆規例,評選出雙年獎。
然後龔博士逐一宣讀出評審委員會對得獎作品的評語,「北村的著的《我和上帝有個約》這部長篇小說透過敘述一個城市的兇殺故事,揭示社會中的幽暗腐壞,以及隱藏在人性中不可自救的罪性。……作者以《奇異恩典》作貫串,帶出永恆的盼望。欣賞作者北村苦心經營這部小說,感受到背後對創作的使命感。」
「余傑的《香草山》是一部情書和札記,盛載著二顆心的純真交住,記錄他們共同尋覓人生意義、愛與真理的心路歷程。從真實的生命場景出發,筆下自然流露對愛情的嚮往,雖有挫折困難,無阻其浪漫追尋。」評很更欣賞作品的「文化傳承使作品提升境界,超越個人的意義。」
「從《聖經》擷取靈感,猶如作者書寫自己的〈雅歌〉。同時亦參照為信仰殉道的潘霍華的《獄中情書》,以及前捷克總理兼作家哈維爾在獄中寫給妻子的書信。」
「《浪遊黑羊事件簿》第二集描繪今代香港青少年的『失家』感覺尤為傳神。作品中沒有明述社會人際關係的疏離實況,透過主角黑羊搬家的過程及貌似瑣碎細節,卻使全書處處滲著疏離、失落的氣味。」
衆人的焦點均落在獲雙年獎作品的作者北村和余傑獲獎辭上,因爲兩人同為大陸備受中國z /-府關注的方舟教會的信徒,並擔任教會長老。他們同時獲獎讓人感到中國基督教文壇正有一股巨大力量起來。兩人的獲獎辭分別由林國璋牧師和伍謂文博士宣讀,他們的分享中首先對舉辦機構表示感謝之外,並都表達了他們對信仰醫治中國「千千萬萬需要安慰的心靈」的決心和期盼,並表達了通過基督教文字作品將基督教文化深入中國人心靈的抱負。
北村獲獎詞表達說:「經濟的強勁發展並沒有改善人的心靈,反而令它成為孤島。幾十年後中國將成為最富有的國家,但這列火車不是僅有動力就夠了,要有鐵軌,有剎車,有目標,有方向,有道德,要有人在駕駛。所以,人心的純正和美好,才是我們的未來,否則今後使我們尷尬的一定不是因為貧窮,而是心靈破碎,它一定比山河破碎更讓我們肝腸寸斷。」「也願更多的基督徒作家公開見證自己的信仰,以信仰為旗、用得勝的生命使手中的筆以為馨香的祭,努力達成在中國創造全新的基督教文化。」
余杰獲獎感言中特別為今年是首位踏入中國大陸土地的馬禮遜宣教士來華兩百週年而感觸,「神州何時才能變成真正的『神州』,這個讓人揪心的問題仍然懸而未決。我們不得不承認,基督教與中國文化產生了多次的碰撞,但迄今為止始終沒有真正進入中國主流文化、藝術和學術的視野。尤其是文字事工的匱乏與薄弱,使得基督信仰在中國大陸甚至包括海外華人世界,仍然未能得以大大地彰顯。」
「只有當一大批浸透了基督精義的文學作品屹立在中國廣袤的大地上的時候,中國人的話語方式、思維方式和教育方式才會有本質的改變。」他引用荷蘭思想家伊拉斯謨一段話説「『讓孩子們直接接受最好的、最可信賴的教師的關照,既吸收基督教教義,也學習品味端正、有益於國家福祉的文學。以這樣的方式,其結果將會是许多法律或刑罰真的沒有任何必要了,因為公民已經自覺自願地遵循了正確的道路。這便是教育之力量,正如柏拉圖曾經寫道的那樣,一個接受了正確的養成訓練的人,將會成長為一種神聖的生靈;反之,錯誤的養成會使此人淪為一頭可怖的怪獸。』我一直認為,如果中國人的心靈不改變、信仰不改變,任何方式的政zh i改革和經濟改革都只是空中樓閣,換湯不換藥。」
第廿八屆湯清文藝獎頒獎禮圓滿結束
第廿八屆湯清文藝獎頒獎禮已於2月9日晚上於中華基督教女青年會九龍會所禮拜堂圓滿舉行。圖為主辦機構協辦機構代表與獲獎者代領人合照。 |
吳思源分享「從魯益師(Clive Staples Lewis)看基督徒作家的培育與開發」;下:本屆湯清文藝獎評審主席龔立人博士分享評審的感受,逐一宣讀出評審委員會對得獎作品的評語。 |
衆人的焦點均落在獲雙年獎作品的作者北村和余傑獲獎辭上,兩人的獲獎座分別由林國璋牧師和伍謂文博士代領。(圖:基督新報) |
第廿八屆湯清文藝獎頒獎禮已於2月9日晚上於中華基督教女青年會九龍會所禮拜堂圓滿舉行。雖然今屆是有史以來首次四位得獎者均缺席,包括獲得文藝創作組年獎的作者大陸基督教文人的北村和余傑,獲神學論著組推薦獎現於美國牧會的何崇謙博士,以及獲文學創作組推薦獎作者香港的陳慧,但他們均托好友領獎,並宣讀出他們的獲獎辭,衆人依然能從中強烈地感受到獲獎者的心聲。
周兆真博士代表主辦機構信義宗神學院湯清文藝獎致歡迎詞之後,頒獎禮邀得評審委員會委員之一、香港浸會大學全人發展系教授並從心會社創辦人吳思源分享「從魯益師(Clive Staples Lewis)看基督徒作家的培育與開發」。吳思源從這位廿世紀極具影響力的文學家魯益師的人生經歷、信仰經歷與寫作歷程,表達出一個有偉大的文學創作人,在人性和生活上與凡夫俗子是一樣的,同樣經歷人生的痛苦,同樣在信仰上有過掙扎、懷疑和誤解。他的反抗不是代表不信,而是對造物者的追求,因爲這樣的心靈素質以至他可以向上帝發出質問和詢問,這一切正是創意的源頭。
吳思源說,期待作者能過人情味的生活,對苦難有認識,對人性弱點有認識。因爲從人生苦難中能孕育出深刻的體驗,能孕育出一個有血有肉的思考。今日的華人創作正是期待這樣質素的作品出現。
接下來,本屆湯清文藝獎評審主席龔立人博士分享評審的感受,他說評審委員對今屆參賽的作品感到鼓舞,不單體裁豐富,除了散文、小說、傳記,還有不少寫給兒童及少年的各類文藝創作。在評選年獎作品的時候最爲激烈,經多次委員們多次開會之後,最終決定打破湯清文藝獎歷屆規例,評選出雙年獎。
然後龔博士逐一宣讀出評審委員會對得獎作品的評語,「北村的著的《我和上帝有個約》這部長篇小說透過敘述一個城市的兇殺故事,揭示社會中的幽暗腐壞,以及隱藏在人性中不可自救的罪性。……作者以《奇異恩典》作貫串,帶出永恆的盼望。欣賞作者北村苦心經營這部小說,感受到背後對創作的使命感。」
「余傑的《香草山》是一部情書和札記,盛載著二顆心的純真交住,記錄他們共同尋覓人生意義、愛與真理的心路歷程。從真實的生命場景出發,筆下自然流露對愛情的嚮往,雖有挫折困難,無阻其浪漫追尋。」評很更欣賞作品的「文化傳承使作品提升境界,超越個人的意義。」
「從《聖經》擷取靈感,猶如作者書寫自己的〈雅歌〉。同時亦參照為信仰殉道的潘霍華的《獄中情書》,以及前捷克總理兼作家哈維爾在獄中寫給妻子的書信。」
「《浪遊黑羊事件簿》第二集描繪今代香港青少年的『失家』感覺尤為傳神。作品中沒有明述社會人際關係的疏離實況,透過主角黑羊搬家的過程及貌似瑣碎細節,卻使全書處處滲著疏離、失落的氣味。」
衆人的焦點均落在獲雙年獎作品的作者北村和余傑獲獎辭上,因爲兩人同為大陸備受中國z /-府關注的方舟教會的信徒,並擔任教會長老。他們同時獲獎讓人感到中國基督教文壇正有一股巨大力量起來。兩人的獲獎辭分別由林國璋牧師和伍謂文博士宣讀,他們的分享中首先對舉辦機構表示感謝之外,並都表達了他們對信仰醫治中國「千千萬萬需要安慰的心靈」的決心和期盼,並表達了通過基督教文字作品將基督教文化深入中國人心靈的抱負。
北村獲獎詞表達說:「經濟的強勁發展並沒有改善人的心靈,反而令它成為孤島。幾十年後中國將成為最富有的國家,但這列火車不是僅有動力就夠了,要有鐵軌,有剎車,有目標,有方向,有道德,要有人在駕駛。所以,人心的純正和美好,才是我們的未來,否則今後使我們尷尬的一定不是因為貧窮,而是心靈破碎,它一定比山河破碎更讓我們肝腸寸斷。」「也願更多的基督徒作家公開見證自己的信仰,以信仰為旗、用得勝的生命使手中的筆以為馨香的祭,努力達成在中國創造全新的基督教文化。」
余杰獲獎感言中特別為今年是首位踏入中國大陸土地的馬禮遜宣教士來華兩百週年而感觸,「神州何時才能變成真正的『神州』,這個讓人揪心的問題仍然懸而未決。我們不得不承認,基督教與中國文化產生了多次的碰撞,但迄今為止始終沒有真正進入中國主流文化、藝術和學術的視野。尤其是文字事工的匱乏與薄弱,使得基督信仰在中國大陸甚至包括海外華人世界,仍然未能得以大大地彰顯。」
「只有當一大批浸透了基督精義的文學作品屹立在中國廣袤的大地上的時候,中國人的話語方式、思維方式和教育方式才會有本質的改變。」他引用荷蘭思想家伊拉斯謨一段話説「『讓孩子們直接接受最好的、最可信賴的教師的關照,既吸收基督教教義,也學習品味端正、有益於國家福祉的文學。以這樣的方式,其結果將會是许多法律或刑罰真的沒有任何必要了,因為公民已經自覺自願地遵循了正確的道路。這便是教育之力量,正如柏拉圖曾經寫道的那樣,一個接受了正確的養成訓練的人,將會成長為一種神聖的生靈;反之,錯誤的養成會使此人淪為一頭可怖的怪獸。』我一直認為,如果中國人的心靈不改變、信仰不改變,任何方式的政zh i改革和經濟改革都只是空中樓閣,換湯不換藥。」
[ 赞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