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博网

宋尚节诞辰111周年:中国当兴起千万个宋尚节

2012-11-14 作者:祝剑  
来源:基督时报我也要投稿

中国当兴起千万个宋尚节&gp=0.jpg

“中国的布道不应该停留在宋尚节那里,当有千千万万个宋尚节,而不是一个宋尚节。”在纪念“中国使徒”的布道家宋尚节博士诞辰111周年的讲座中,夏忠坚牧师说到。

据基督教论坛报报道,113日“我们要求神兴起华人,有十万名宋尚节精神的传道人”讲座在中华浸信会联会总会举行。浸联会总干事曾敬恩牧师、中华基督教福音协进会秘书长夏忠坚、宋尚节的外孙加拿大温莎华人宣道会王天声牧师等多位牧者参加了此次座谈会。

王天声牧师从宋尚节日记总结出宋尚节的布道精神对今日教会有三层意义:一是传悔改的道。王天声指出很多成功神学对传福音的影响,常以功利的角度出发,却没有悔改经历,而宋尚节强调的悔改布道对教会具有特别意义。

其次,宋尚节追求圣灵充满和追求圣洁的心志,对当今世代也很重要。王天声认为,宋尚节指的圣灵充满最重要的是“爱人灵魂的心志”,而不是讲方言和行异能。

第三,宋尚节强调生命悔改的见证。王天声呼吁在这时代,我们也需要把这精神传出去。

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会督林长赠和曾敬恩牧师称赞了宋尚节在中国及东南亚的宣教,及其对当时教会和社会的影响。夏忠坚牧师表示中国的布道不应该停留在宋尚节那里,当有千千万万个宋尚节,而不是一个宋尚节。

宋尚节牧师介绍:

宋尚节博士于19019月生于福建兴化府莆田县凤迹村。他父亲宋学连为当地卫斯理会(又译美以美会)的牧师。宋尚节为其第6个孩子。宋尚节从小得到父亲的关于福音的教导,这对他日后成为属灵伟人影响极大。他曾回忆:“感谢主赐给我这位爱我教我喂我灵粮的父亲,不然怎有今日之我?......我虽是黑暗,却有光明的父亲照耀在我足前。”

1909年,兴化教会举办盛况空前的奋兴布道会,布道会给宋尚节幼小的心灵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他在日后时常提及此事。“在我生命中,最愿意追忆的是那年的奋兴会,会中撒的善种,会后蔓延到各处,开出花,结出生命的果子。我时常祷告,希望五旬节的圣灵,也在我主领的聚会场所工作,光景如1909年兴化的奋兴会一样。”

奋兴会给兴化带来了属灵大复兴,几年时间内,信徒从几百人猛增到3千人。教会的教务立即多了起来,此时,神开始训练祂的“爱仆”,宋尚节小小年纪就担任执事,协助父亲管理教务。父亲外出布道或生病时,他还担负起主日礼拜。他的讲道颇受信徒欢迎,被人称为“小牧师”。这段侍奉经历使宋尚节受益匪浅,为日后积累了丰富经验。

1913年,宋尚节进入美以美会所办中学读书。高中毕业后,宋尚节本有希望升入金陵大学深造,但因时局动荡而作罢。宋尚节并未因此失落,反而更加努力地学习,后在美国宣教士资助下,进入美国俄亥俄州韦斯利大学学习。他于19192月由上海启航,赴美留学。

宋尚节在大学期间,刻苦学习化学,于1923年获得学士学位。接着,他进入俄亥俄州立大学继续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终于在1926年获得博士学位。宋尚节得到他导师的赏识,有意让他到德国深造。此外,他也收到国内一所大学的任教邀请。正当他处于两难抉择时,一天,一位牧师来拜访他,对他说:“你并不像一个科学家,你倒像一个传道人”,鼓励他读神学。在圣灵感动下,宋尚节打消了留学和任教的念头,并在那位牧师的帮助下进入纽约协和神学院。

纽约协和神学院在信仰上属于现代派,教导自由主义神学。自由主义神学兴起于19世纪,他过度高举人的理性,妄图用有限的理性理解无限的神,对《圣经》中的神迹持不可知甚至否定的态度。可以说是现代的“撒都该人”。深受福音信仰教导的宋尚节一入学就感到格格不入,他十分痛苦,焦虑不安。于是,他到其他宗教中去寻求解脱,他读了不少佛经、道典,但毫无收效,使他陷入了更大的痛苦中,甚至萌生了轻生的念头。神没有放弃祂的“爱仆”,1927210日那夜,他目睹了耶稣受难的异象,基督赦免了他的过犯,并将他的名字改为约翰(得名自施洗约翰)。宋尚节从此获得新生,他在回忆录称“那晚上是我生命中最值得纪念的我的灵性的生日。”

重生后的宋尚节性情大变,逢人就传福音,见证神在他身上所行之奇事。他时而高歌,时而低吟,时而欢乐感恩,时而流泪感叹。不信神迹的学校当局以为他疯了,强行将他送入精神病院。神借着宋的旷野时期磨练、造就他,在疯人院长达193天的日子里,宋尚节将《圣经》反复阅读40遍,更深地明白了神的话语,同时也使他的意志得到历练。后来,在朋友与中国驻美使馆的帮助下,宋尚节获释,踏上回国的路程。在回国的船上,他做出了惊人之举,他将所拥有的学位证书及荣誉奖章全部抛入太平洋,以表明放弃属世一切,献身做使徒,专一跟随主的决心。

192711月,宋尚节抵达上海,旋即返抵故乡兴化。他在此,一面在教会学校教书,一面传福音。次年,辞去教学工作,做全职传道人。起初23年,宋尚节主要在莆田地区、闽南、闽北等一带宣教,宋尚节不仅善于讲道,更有医病、赶鬼等恩赐,因此名声鹊起,在当地很有影响力。

1930年冬,宋尚节开始巡回布道之旅。他到湖州参加华东基督化家庭大会,在此,他得到外籍女宣教士梅立德夫人的赏识,受邀在大会上演讲,受到广泛好评。此后,他又在湖州各教会、学校和医院布道。接着,宋尚节继续北上,先后到杭州、上海、南京、北京、保定等地访问。归途经上海时,宋尚节应邀到各教会讲道,他还特意拜访了石美玉和胡遵理所创立的伯特利教会。宋尚节回兴化不久,即应邀到江西南昌、九江等地主领奋兴会。宋尚节布道注重“十字架”、“重生”和”耶稣宝血“等基本要道。又敢于直面斥责人类的“罪”。凡听过他布道的人,无论教牧同工还是平信徒,无不感受到心灵的震撼,认罪悔改者不计其数。

19312月,计志文在上海发起成立了“伯特利环球布道团”。宋尚节应邀加入。布道团共有5人,通常由计志文带领团员灵修、查经及白天聚会。宋尚节在晚上及大布道会讲道。其余三人按恩赐负责财务、通讯、记录、领唱、乐器及翻译。布道团于218日出发,四年间共跑了五万公里,足迹遍及全国133个城市,举行了3389场聚会,向40万人传福音,其中约有近二万人决志信主。在悔改归主的人中间,有中国人也有外国人;有工人、农民、商人,也有青年学生和军人,甚至还有土匪、贪官、恶棍和谋财害命者。因着他们强有力的宣道和见证,所到之处,无不带来复兴。由于宣教工作的需要日增,伯特利布道团还在全国各地成立了十个分团,传扬福音,复兴教会。在他们的带动下,许多地方的教会也成立了布道团。伯特利布道团,不仅把福音之火燃遍长城内外和大江南北,也把福音的种子撒向内蒙古、云南、西藏和新疆等边陲地区。

宋尚节离开伯特利布道团后,成为一名自由布道家,他先后到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北、广东和福建、台湾等地甚至南洋各国布道,所到之处,皆点燃属灵之火,认罪归信基督者甚多,其影响远播海内外。至今在老一辈信徒中,尚有多人声称他们是宋尚节当年所结的果子;甚至许多老牧师和教会领袖是因当年宋尚节的奋兴激励,奉献自己的一生给基督。

193612月,中华基督教全国第二次查经大会于1210日在鼓浪屿三一堂举行,大会每日查经二次,上下午各一次。宋尚节担任此次大会的主讲人。厦门信徒得知消息后,纷纷在天未亮前,渡海来到鼓浪屿。不少信徒涌入三一堂,堂内座无虚席,教会只好在堂外搭临时帐棚,但能无法满足信徒的需要。于是,布道会不得不改在英华书院(今二中)大操场举行。此时,泉州、惠安等地的信徒知道此事,约有近八百人立即赶到鼓浪屿,使操场人数增至四千多人。此后,又不断有信徒加入,使布道会最后竞达五、六千人。此次大会,凡有认罪求主赦罪者、经受宋尚节奉基督的名抹油代祷,果然聋者聪,跛者行,瘫者起,哑者言,鬼即出,以及大小病患,无不应手立愈。大会结束时,共有1千多人悔改信主,为厦门福音事工未有之盛况。

由于本来就体弱多病,又加之长期以来超负荷的工作,宋尚节在1940年旧病复发,从此卧床不起。1944817日,宋尚节完成了神所赋予他在世上的使命,在主怀里安息。王明道先生为他主持了追思礼拜和葬礼,赞其为“诚实正直,毫无虚伪”的一代属灵伟人。

【原题】宋尚节诞辰111周年夏忠坚:中国当兴起千万个宋尚节

【附】:一

缅怀宋尚节牧师

来源:蒲田秀屿教会  作者:黄松岩、陈启峰

“只有中国人才能够有中国人的想法,只有中国人才能够用中国的故事,中国的比喻,和中国的格言去说话,而说的引人入胜。外国人的嘴巴断断不能把中国人说服,断断不能把中国说成基督的中国······几千或几万个英国人美国人都没有用,我们要的是千千万万的中国人,是千千万万个身心口完全奉献了的中国人。我们要的只是这一种人,而不一定要通儒学者。如果这种人兼有通儒学者的本领,当然是十全十美;可是重要的倒是这种人—有勇气,有真心,有奉献精神,有独立气概的人。是时候了,我们该寻出一个中国的使徒来了。这个中国的使徒应该是一个中国人,而不该是一个外国人。这个中国的使徒会在哪里出现呢?他会从神学院里出来么?他会在众人意料不及的地方出现,象以前许多其他的上帝使者出现一样吗?我们不知道。我们只能祈祷他快点来。我们并且祈祷他来的时候,象施洗约翰声震旷野一样,要把全国全民都震动起来!”

以上的论述是英伦教会派到福建的宣教士杜克(Edwin.Joshua.Dukes)在一八八五年说的。这话说了差不多五十年之后,中国使徒才在中国出现了,在中国旷野发出惊心动魄的喊声。他是个中国人,是个造诣绝高的学者,可是他把学问和生命完全放在主的祭坛上,没有为自己留下一点什么。他是大胆,无畏,无伪,无饰的人,除了与主同行之外,便是独来独往,除了信主靠主以外,便一无依傍。他就是福建莆田县坑北村的宋尚节

这位中国使徒,其个性是非常特别的。有如火如荼热爱灵魂的内心,却无普通基督徒的和颜悦色。在外表看来,他不修边幅,其貌不扬,却是个饱学之士;在科学上崭露头角,但他的讲道却是明了的福音;一点没有眷恋家庭生活,特喜沉默寡言,离群索居,在别人看来几乎是个乖古孤僻的人,但讲道时却手舞足蹈,大声疾呼,有时感人至泣,有时又逗人欢笑;与外国人,特别是外国宣教士和教授,关系很深,但对他们却毫不客气,批评起来不留余地,使许多人误以为他是排外的;他出洋留学,却仍坚持爱国,主张教会走三自合一道路;他嫉恶如仇,对犯罪攻击不遗余力,但他感人至深的道理却是主的仁爱;他是个天生的组织家,具有卓越的领导才能,但他不设教会,不立宗派,不当领袖;他受了许多人的批评,却视为等闲,从来不以身外之毁誉为念;他与神亲密灵交,竭力追求圣洁,火热爱人灵魂是这一切的注解,所以,他被许多人爱,也受许多人的憎。

这就是中国大布道家宋尚节牧师的特性,表面上看,似乎是矛盾的,实际上毫无圆凿方柄—他是一个优美而和谐的灵魂。

与施洗约翰一样,宋牧师是在盛年逝世的。他在世四十三年,工作时间不过是短短的十五年。但是,时间虽短,工作却不少,工作成绩更不小。短短的十五年中,他震动了中国和南洋的教会,成千上万的人因他而皈依基督。在东南亚的许多国家里,华人教会在日军入侵后,仍然能够屹然独存,其中,宋牧师的贡献功不可没,这些教会之所以能灵命不衰,灵力不竭,也有他工作辛劳一番的成果。

在中国各省,在南洋各地,在美国,在英国—一切有中国人的地方,你只要和华人基督徒交谈,便会自然而然谈到宋尚节。有许多非基督徒是因他的宣教布道而得救;有许多冷淡退后的基督徒是因他的培灵奋兴而热心了,长进了;尤其是许多教会领袖,本是挂名的,是“吃教”的,是没有灵命的,都因他而变成生机勃勃,灵力充沛的忠于基督的仆人了。

二十世纪的施洗约翰,中国教会的使徒宋尚节牧师诞辰110周年了,在神给他在世的年日里,他的足迹遍及全国及南洋各国,他的属灵果实今日尚存,他的影响可以以永恒说明,作为先圣家乡的神仆和神儿女更当主动,积极效法,继承前人宝贵的灵性遗产,效法他无论在神前人前都能自剖认罪,虚心接受他人的指责批评,儆醒自勉,操练灵觉,亲近上帝,乐于助人,与众肢体一同追求圣洁,促人长进,同心合意,为主受苦,广传福音,抢救灵魂,复兴教会,等候主来!阿门!

【附】:二

中国教会著名奋兴布道家---宋尚节

【来源】约拿的家网   作者:未知

宋尚节于1901927日出生于福建兴化府莆田县凤迹村的一个牧师之家。由于基督教于十九世纪中叶即传入莆田,宋尚节之父宋学连成为最早接受基督信仰的信徒,并于16岁时得入福州神道学校接受神学教育,毕业后回家乡传道,此后担任美以美会的牧师达44年之久。宋学连25岁时娶亲,新娘为其父辈指腹为婚所定,原来自于一个笃信佛教的家庭,婚后在宋学连的引导下接受福音,受洗归入基督的名下。夫妇二人共养育孩子十一人,七男四女,但其中一兄一妹早年夭折。宋尚节排行第六,乳名主恩。宋学连是位信仰虔诚,为人正直的牧师,虽作为一个传道人,收入菲薄,但与妻子省吃俭用,除日常生活所需外,结余下来的钱都用来买书,久而久之,家中藏书颇丰,故宋尚节自幼即随父读书成习。

在信仰方面,宋尚节也受父亲影响极大。忆及此,宋尚节曾说:"感谢主赐给我这位爱我教我喂我灵粮的父亲,不然怎有今日之我?......我虽是黑暗,却有光明的父亲照耀在我足前"

宋尚节六岁时,全家由凤迹村迁往兴化居住,父亲宋老牧师出任兴化福音书院的副院长。每逢主日,小尚节都参加教会的主日学,信仰的种子由此播撒在他的心田。1909年,兴化教会举办大型奋兴布道会,盛况空前,给宋尚节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其日后布道生涯中,他常常提起那次布道大会,并以之为自己的动力和楷模。这次大会给宋学连牧师主持的美以美会兴化教堂带来了大复兴,历数年而不衰。会众由数百人一下子猛增到二、三千人,以致教堂容纳不下而不得不每主日分三次进行崇拜。宋尚节年少时就已充任临时执事的角色,为父亲分担些教会事务。1913年,宋尚节进入美以美会所办中学读书,在学期间,他也经常跟随父亲到乡村去布道或售卖圣书和福音单张。有时父亲因生病或外出时,他还要代父亲主领聚会或讲道,颇受信徒欢迎,因此博得"小牧师""小圣"之称。

由于父亲收入有限,子女多,故生活拮据,以致宋尚节读中学时,仍身着短衫,赤足上学。但他聪颖勤奋,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四年后,他以第一名的成绩高中毕业。为能够体面地上台领取文凭和奖品,他父母才节衣缩食,为他做了件长衫,这也是他生平第一次穿上长衫。

高中毕业后,宋尚节原本希望升入在南京的教会大学----金陵大学就读,但因政局动荡,学潮不断,难以潜心于学问,于是萌发去国外读书的念头。但却因经济上的缘故而遭到父亲的反对。后经美籍传教士鼎力相助,为其申请到美国俄亥俄州卫斯理大学及其免学费的奖学金;又得父亲朋友资助旅费,宋尚节终于如愿以偿,于19192月经上海启航,赴美留学。

宋尚节在俄亥俄州卫斯理大学主修化学,一边刻苦攻读,一边打工赚取学费,十分勤奋。

1923年以优异成绩取得学士学位。接着,他进入俄亥俄州立大学继续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终于在1926年获得博士学位。

宋尚节的学识与干才受到其所在学校一位教授的赏识,有意推荐他赴德国继续深造;同时中国国内的一所医科大学亦欲聘请他为教授。正当他为前途面临选择之时,圣经中的一句话:"人若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又有什么益处呢?"清楚地进入他的内心。次日,又有一位牧师来访,见面后就对他说:"你并不像一个科学家,你倒像一个传道人",并勉励他去读神学。经过一番思想挣扎后,他打消了赴德国求学和回国任教的念头,而决定去读神学。在那位牧师的帮助下,宋尚节于19269月进入纽约协和神学院学习。

入学后不久,他即发现该神学院所传授之神学课程与其信仰格格不入,这使他焦虑不安。1927210日夜晚,宋尚节经历了属灵生命的更新,在其《我的见证》一书中,他称"那晚上是我生命中最值得纪念的我的灵性的生日"。自那日起,宋尚节的性情发生很大的变化,逢人就传福音,见证神在他身上所行之奇事。他时而高歌,时而低吟,时而欢乐感恩,时而流泪感叹。这些行为被人看为怪异,学校当局以为他患了精神病,遂强行将他送进疯人院。他共计在疯人院里度过193天,这段日子对他的个性与脾气确实是个极大的试炼。但也就在这段特殊的日子里,他把圣经读过四十遍,获益良深。后经好友力保,以及中国领馆人员的交涉,他才得释放。获释后,他先在辛辛那提小住一个月,然后经西雅图搭船回国。途中,他做出惊世骇俗之举:将其所拥有的学位证书及荣誉奖章等,皆抛入海中,以示其决意效法使徒保罗,轻看世界名利地位,献身传道的决心。

192711月,宋尚节抵达上海,旋即返抵故乡兴化。初始时,他一面在教会学校教书,一面传道。1928年,他辞去教学工作,开始全职传道生涯。同年,他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与余锦华女士结婚。因其长年奔波于各地传道,故婚后二人聚少离多。

1928-30年间,宋尚节外出传道的脚踪由近及远,先是在附近沿海一带的城镇乡村,再扩展至厦门、漳州和泉州等地,足迹遍及闽南、闽北及近海岛屿,声名远播。

1930年冬,宋尚节被教会差往北方考察平民教育运动。他先赴湖州参加华东基督化家庭大会,期间,经广学会西籍女传教士梅立德夫人(Mrs.F.R.Milican)的发现与推荐,他受邀在大会上演讲。此后一发不可收拾,湖州各教会、学校和医院等纷至沓来,邀他前去布道,由此打开了宋尚节远赴各地巡回布道之门。湖州之后,宋尚节继续北上,先后到杭州、上海、南京、北京、保定等地访问,最后到达河北定县,拜访了著名平民教育运动领袖晏阳初。虽然他对晏阳初的工作十分敬佩,但他却认为此等运动并非乡村教会之必需。归途中经上海时,宋尚节又应邀到各教会讲道,他还特意拜访了石美玉和胡遵理所创立的伯特利教会。此时的宋尚节在讲道内容上,已不再是风行一时的社会福音,而是紧紧扣住"十字架""重生""耶稣宝血"等基本要道。宋尚节的布道恩赐与风格深得伯特利布道团的赞赏,彼此甚为相契相通,这些为他们日后的同工合作奠定了基础。

宋尚节回兴化后不久,即应邀到江西南昌、九江等地主领奋兴会。自那时起,他的讲道锋芒所向直斥人的痛处----罪。凡前来听他布道之人,无论教牧人员,还是普通会众,无不为其所感,认罪悔改者不计其数。宋尚节的声名也随之远播。

19315月,宋尚节应邀参加伯特利布道团。该团共由五人组成,其他四位是计志文、李道荣、林景康和聂子英,计志文任团长。他们巡游全国各地,举行奋兴布道会。时常在一天当中有三、四场布道或查经聚会,他们按着各自的恩赐,分工合作,配搭事奉,通常由计志文和宋尚节担任讲员,主领聚会,其他三人带领唱诗或充当翻译。在差不多三年时间里,他们的足迹遍及东北三省、西南各省、山东、河南、山西、内蒙古、上海、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河北、北京、天津等十三个省区,一百多个城镇,行程约五万多哩,带领十万人归主。

1934年,宋尚节离开伯特利布道团后,作为一个独立的自由布道家,先后到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北、广东和福建等地布道,所到之处,点燃属灵奋兴之火,归信基督者甚众,其影响远播海内外。

1935--1940年期间,宋尚节马不停蹄,海内海外四处奔波布道。1935年,应南洋华侨教会之邀请,前往菲律宾、新加坡、马六甲、槟榔屿、和苏门答腊等地主领奋兴聚会。1936年,他应邀赴台湾,在台北、台中和台南等地布道。在他人生最后几年里,他跑遍中国的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先后到厦门、汕头、兴化、南京、太原、温州、西安、信阳和上海等地;他的足迹也踏遍东南亚,如缅甸、马来半岛、沙捞越、越南、泰国和印尼诸国,向各地华人华侨布道,为各地教会带来极大的奋兴,可谓果实累累,且效果长存,经久不衰。至今在老一辈中间,尚有多人声称他们是宋尚节当年所结的果子;甚至许多老牧师和教会领袖是因当年宋尚节的奋兴激励,奉献自己的一生给基督。

宋尚节被人称为"一根蜡烛两头点"的人。他本来身体就不太好,工作、布道起来又很拼命,从不顾惜自己,久而久之他的精神和体力严重透支。1940年,他终于旧病复发,卧床不起,终于1944817日在北京德国医院安息。王明道先生为他主持了追思礼拜和葬礼,赞其为"诚实正直,毫无虚伪"的一代属灵伟人。逝世后,他被安葬在北京香山。

赞一下: ]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