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博网

湘西教会人物简史之一:陈心传牧师

2014-04-15 作者:归原  
来源:雅博网作者我也要投稿

湘西教会历史.jpg

  编按:近代教会史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人物,基督教的历史其实就是由这些见证人所构成的,反映了他们真正信仰的写照,其中很多的见证人在人间没有人知道他们,但他们正是延续和促进教会生命的活水管子。如何学习他们单纯爱主的赤胆忠心?就需要有负担的基督徒去寻找、考证、挖掘那埋在历史尘埃中的资料,成为当代教会的祝福!《旷野呼声》网站特编发本站作者归原弟兄《湘西教会人物简史之一:陈心传牧师》一文,缘由在于作者收集有关湘西教会史的资料,历经一年之久,发现工作量之大,而资料之少,涉及的范围之广,无论是人力、物力都是困难重重,靠一人之力是无法完全这工作,希望得到有关主内肢体的帮助及提供相关的资讯,也愿神祝福和纪念为撰写教会地方史而甘心当做活祭的弟兄姊妹们!


  一、生平

  陈心传(原名陈勋权,字秉钧,号建业)(1893-1971)光绪十九年出生于湖南邵阳武冈县城关镇。父亲有抽鸦片的嗜好,不能正常理业,父逝后,已家徒四壁,无以为生,祖母以剌锈手艺,在教会为外藉传教士做手工,陈心传是老大,年仅十二岁,担起养母育弟重担,贩小菜,炒灰豆子,做砖瓦等劳力活。后应祖母请求,教会牧师安排陈心传在教堂看门及打扫卫生杂役。于工作之余,在教会学校旁听,老师发现陈心传成绩比正式学生还要好。后入武冈教会学校读书;民国6年(1917)在校加入中华基督教会,由于学习成绩优异,笃信教义,被保送进南岳圣经学院学习。在校期间努力学习,通晓英语、德语,1919年结业于南岳圣经学院,随后加了中华基督教湖南巡回布道队,宣传基督教义(曾在贵州天柱、锦屏布道)。他怀着耶稣基督的"平等博爱"思想去教导、以基督信仰改变军队(冯玉祥将军的部队),应聘随军传教(任副牧师)。在军队期间放走无辜被押的百姓,并逃回武冈。

  民国18年(1924)经介绍来到湘西沅陵教区任传教士。1931年被差派来到乾城县良章乡(如今马颈坳镇)在苗族山塞小教堂传福音,他经常深入苗家山塞和苗族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他经过周密的考证,用生动的事实,否定了苗族是盘瓠(犬图腾神)子孙的讹传。(2013年8月25日本人考察了马颈坳福音堂遗址,陈心传牧师所建的福音堂仍存留在老人们的记忆里。见本人拙著《马颈坳福音》)

  1945年春,陈心传奉沅陵教区调遣到所里(现吉首)福音堂任牧师(汤美秋牧师退休(也许是调任其它地方,无详细资料))。在这里牧会约五年(1950年退休),这时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政zh i变革,1949年9月湘西被解放,此时陈心传牧师也到了退休之年(约59岁)。沅陵教区继派毕业于华中神学院的传教士李志奇担任教师主持教务工作,据李志奇长女回忆,李志奇是1949年末来到所里。

  1960年陈心传老牧师被扣上反g e命及美国T w的帽子,在文化大g e命其间成了红卫兵攻击的对象,受到疯狂的逼 -/迫。于1971年元月被折磨而死,享年七十九岁。

  二、陈心传《五溪苗族古今生活集》

  1934年在泸溪传道时他发现了明代沈瓒、清代李通编而未竣的《五溪蛮图传》。他在马颈坳服侍期间深入各苗塞,了解当地的文化习俗,观察民风。发现《五溪蛮图传所》编写的内容已有出入,因此他重新编写《五溪苗族古今生活集》四卷。

  所作《序二》中,叙述了他传道和撰书的经历:

  余宣道于湘西沅、泸、乾、古已七年。此七年间,余与苗民,常相往来,每见其俗,尚稍异者,皆为一一笔记之,乃以编成《五溪苗族古今生活集》一书,,本书原名《五溪蛮志》,为一未编竣事之残稿。民国二十年春,余于泸溪县府得见之,为余友文与庠君?所藏,,民国二十三年春,余送小女去乾城良璋?就学,沅陵经道泸溪,复于余友文与庠君处,得见原志杂陈于其案头典籍间。遂立志,欲借抄一卷。自此后,余每乘教务之暇,将原志细加考校。知其传来之年代,要远在明朝以上。至明朝成化六年,始由昆山沈廷器先生编订成志,复以未脱稿故,过三百八十年,"至废清乾隆十六年,复由潕川李鲸来先生重加一度之整理,又未竣事。

  复考原记,多与今事不相符。尤其所记风俗,几全无与今相对者。究之,知其缘自乾隆重修后至今,又去百八十余年矣。陈心传在序言中直言续撰的目的,是欲以贡献社会,冀望一般有心改进苗族者,起予赞襄,俾能移风易俗,而使与我汉族同化得彻底是为幸。此外,陈心传在《五溪苗族古今生活集》之《重编序言叙》中,还叙述了他将部分章节发表于当时的报刊,以及初稿丢失、出版未竟等情况:本书初稿,定名《五溪苗族风土记》,旋以余宣教保靖,去秋?得张君民戎为携往芷江鄂、湘、川、黔四省边区绥靖公署《边声》月刊发表。当蒙将第四集《五溪兵事》部分刊登于其一卷四至七期《边区文献》栏以后,前-特种部族考察团.团长周灵殊先生(该团于民二八在湘西考察特族)忽自衡阳来信,谓伊友人设计出版-湘西丛书.,特介绍拙稿加入付印,嘱速交邮寄去。时恰《边声》停刊,,余即去函,请勿以拙稿移送他报,祈代交邮掷还。过数日,原函批回,谓-绥署结束,无处投递。复致函张君,三启未见一复,于是该拙稿乃告遗失!(---转自胡彬棚《新见古籍《五溪苗族古今生活集》略述》)

  1950年中央民族访问团到湘西,陈心传牧师应邀参加了民族座谈会,他把自己撰写的手稿二大集八本著作,送给了访问团副团长马子谷同志。(《五溪苗族古今生活集》为记述五溪?地区苗族历史重要资料,民国陈心传编著,现藏湖南邵阳市松坡图书馆,为马少侨先生上世纪《年代交付予z /-府之抄本,卷首马氏题语曰:《五溪苗族古今生活集》,为基督教徒陈心传所编著。原书尚未刊行。此抄本系三叔子谷在湘西所得,一九五六年六月转赠于我,,一九五七年十月以此书装订成册,用赘数语,以志以书之所自云。"笔者观览此书之后,深觉其学术价值,遂对该书成书经过与价值,稍作考索引申,介绍于学界。---转自胡彬棚《新见古籍《五溪苗族古今生活集》略述》)

  陈心传牧师之女陈尤瑾(原吉首妇保站医生)、之子陈尤良(原机械厂职工),及子孙均居住在吉首。在1970年代陈尤瑾的家是聚会点,如今在吉首教会聚会。

  三、文化冲突与融合

  陈心传牧师在湘西(指大湘西)传道七年,去过沅陵、泸溪、乾城、古丈等地。他与苗民深入交往,细察他们的生活、文化、习俗、礼仪等等,将这些详细记录在笔记本上,后编成册《五溪苗族风土记》,他写作的目的想改进苗族落后实现汉化。民国二十年春,陈心传在泸溪得到了一本明朝沈瓒编写的《五溪蛮图志》后经清朝李通重编,两次均未出版。陈心传看到了这本书后,发现过去的习俗与现在大不相同,因此他根据自己的笔记重编了《五溪古今生活集》共四卷。'古'是指沈瓒、李通所写的苗族风俗;'今'是指陈心传自己观察的史事、注释、案语等等。通过两者相互对照,比较研究,看出这五六百年间,五溪民族前后的历史文化变迁及线索。

  基督教对于中国人(苗族)是一个外来全新的宗教,对于苗族人而言也是一个完全陌生的新宗教。传教士在传播基督教信仰时必然会产生文化上的冲突。对当地文化的不了解就会产生许多的误解甚至是流血冲突。有这样的一个例子:美军在阿富汗战争之后,在各村庄搜寻恐怖分子。一支美军特殊部队挨家挨户查找叛乱匪徒。这些美军特殊部队受过训练,要对当地文化保持敏感度,要在幕后与当地人建立联盟。在一栋已被摧毁一半的泥巴房子前,这对士兵敲门,一位老农夫在被许可叫他的女性亲属移到后面的一个房间、避免被这些陌生男人注目之后,就让他们进去。当士兵们问这位农夫是否有任何武器时,他骄傲地出示一支有上百年之久的狩猎来福枪。他们花些时间欣赏这支枪,然后搜查房子,小心地把视线避开那些妇女。这位农夫用茶招待这些大兵们,之后他们谢谢他离开。他们顺着街往下走,回头看见另一分团的六位士兵也参与同样的行动,准备撞开那同一栋房子的门。他们喊叫,但是已经太迟了,门被撞开,那位农夫恐慌地跑过来,应付这些带钢盔的士兵。他们在房子里到处闯,搜查妇女是否有藏武器。当特殊部队的上尉跑回到这房子时,已经一片混乱,妇女们在惊叫,家人处在震惊中。据当地村民反映他们对美国人越来越不信任了。这个故事就是表明在文明差异上所产生的冲突。回想中国在晚清时期所产生的教案及中国人反感基督教,其背景也是文化的差异所引的。其实任何社会的变迁都会有这种文化的差异所引发的文化冲突、融合、新文化(创新)这三个过程。作为本土传教士陈心传及中国第二代传教士,他必然经历前人所面临的这种文化差异,因此他来湘西传教七年时间里,细察苗民生活、文化、习俗、宗教为得就是'道成肉身'的传教,用湘西的文化宣传'外来'的福音。陈心传对苗族文化的研究及考察给予基督教在湘西传播有着历史深远的影响及宣教学的考察。解放后湘西和全国各地都发生了天翻地覆文化变革,不过寻访陈心传研究路线对于今后湘西传播福音有着参考的价值。

  人与人交往基本上有二种模式,一种是在相同的文化圈里交往,另一种是在不同的文化圈里交往。欧美传教士来华是属于后者,其实汉人来苗族传教也是属于后者,从这个地区来到另外一个地区也是属于文化差异上交往。任何人离开了自己熟悉的环境、到了一个语言和风俗习惯都不相同的地方时,就成了文化上的外国人。从文化的差异看'外国人'并不限于国界,而是文化领域上的。因此传教士对当地文化的不了解就会把自己的文化当作绝对的文化,并且把自己的文化强加在他人身上,并且以'家乡'文化的标准来衡量一切。笔者近几年在国内某一些城市看到'温州模式'教会,这种'家乡'优越感和当地文化差异在某一些城市里产生内在的冲突。如北京、上海、广东等城市形成独立的'温州教会',温州基督徒较难融入到本地教会里,并且也难形成一种跨文化宣教。试想晚清及民国时期的中国,在文化思想极为保守情况,传福音所受的障碍是可想而知的。然而湖南又是中国的'铁门'之省,1905年内地会创始人戴德生来到了湖南的长沙,他说湖南是排外情绪最厉害的省份,在前八九年内,从未有一个传教士获准留下传道。闻风湘西大有神秘之感:赶尸、放蛊、辰州符等等,虽无历史资料考察,但如今民间仍然相信有其事,可见湘西在思想上的保守和固有的文化传统。

  笔者在阅读相关晚清时期的文史及近代学者研究传教士在华传播基督教的著作、传记。他们认为这种冲突的产生有以下几种原因:1、传教士依靠不平等条约进入中国传播;2、基督教文化与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差异所产生的冲突;3、传教士拉垄一些'吃教者'引起中国人的反感。不过笔者认为基督教在中国受到冲突最重要原因就是政zh i因素。从历史考察唐朝、元朝、明朝天主教先后传入,并没有受到中国人强烈的排斥。从康熙年间的'祭祖'之争开始,清朝实行了禁基督教传播。康熙禁基督教就是害怕基督教危及大清江山。《不平等条约》其实我们只看到了不平等的一面,然而晚清时期中国社会贫穷落后,z /-府腐败无能,导致民不聊生原因又是什么呢?如果清朝实施自由贸易结果又会如何呢?因此从《不平等条约》另外一面我们看到了这是一种强制性的贸易,它推动了中国交通、经济、教育、医疗等发展。这是在强烈的排外情绪下所产生的结果,如果清朝是一个开明的z /-府,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也许历史上就不会有中日战争、辛亥g e命、军阀混战、抗日战争、国共战争了,当然历史是不许可假设的。一个z /-府表现出无能、腐败、令国民失望,它要把这种失望和不满转移到别的地方。《不平等条约》传教条例(传教士)就成了清z /-府假设帝国主义的敌人。因此我认为政zh i上的渲染造成了中国人仇恨基督教。湖南有名的反基督教人士周汉在他的《鬼叫该死》有系统地阐述自己反教卫道和反侵略的思想:"各国鬼王想谋中国江山,特制鸦片烟来剥中国银钱,害中国的性命。中国已经上当了,弄得地方也穷了,百姓也伤残了。但只一宗,中国的人个个恨鬼是无奈人何。鬼王又想出奸计,欠了一着提防,及把鬼堂一起,鬼王分派一伙鬼叫头,名色不一,到处煸惑,又把些银钱灵活中国一伙亡八婊子光棍痦子猪一样的人,就进了那天猪鬼叫……无非是煸惑人里应外合,好谋中国的江山。"这些宣传资料极端的丑化基督教,必然会引起民众对传教士的排斥。戴德生来到杨州传教时地,杨州内地会外结集的群众已有八千至一万人。有些人拿着刀、茅和木棒,同时不断投掷砖块。站在最前的则用力捶着大门,试图闯入。大声喊叫:"那些洋鬼子已经吃掉了二十四个小孩!"笔者访问乾城、振武营等地,当地老人回忆解放后基督教被带上帽子'美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阴谋',凡相信者都当汉奸处理。这种冲突明显是政zh i因素的造成,基督教从晚清至新中国无形之中被中国人当作一个假想的敌人。陈心传在湘西传教多年,其所作笔记多亲见亲闻者,仍可窥见解放前湘西苗族生活之一般,而《中国苗史记略》及《劝告五溪同胞书》等文,更可窥见基督教徒传教少数民族地区之阴谋活动,亦即陈心传编著此书之目的也。然而这种反基督教者及运动被称为爱国者及爱国运动,从义和团运动到非基运动,到最后形成的三自爱国主义运动,其本质是一样的,从最初的野蛮至最后的'文明'都在说明这种冲突是政zh i因素导致的。

  笔者在湘西采访的过程中,不论教外还是教内的人都在寻求政zh i上的认同。可见政zh i因素比其它方面的冲突显得更加的重要,在那消失的教会里都能找到那种'运动的伤痕'。陈心传显然也认识到这种政zh i文化的因素,在他写的《劝告五溪同胞书》里反复提到我国父总理(孙中山)亦为耶稣之徒也。这是一种寻求政zh i文化上的认同。当然基督教在湘西传播有本地文化上的差异及冲突,陈心传认为只有解决了政zh i文化的差异,令苗族汉化后,这些差异就会自然消失了。似乎排除了基督教在湘西传播的障碍。
 

【作者简介】 归原:雅博网作者,1998年蒙恩,2000年在圣经专修班进修,2001年开始传道,2014年再次入神学院进修,2016年毕业。现任瓯北恩约归正教会传道。

赞一下: ]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