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头和炎热也必不伤害他们:记念殉道的福斯伯一家
2022-04-22
作者:《教会》
来源:作者原创我也要投稿
1900年6月29日,宣道会的瑞典宣教士福斯伯夫妇(Oskar Forsberg and Anna Lindqvist)在山西朔平府参加年会时,遭遇拳民的袭击。夫妻二人连同他们约1岁的女儿,与宣道会的10位同工一同被暴徒用石头砸死。福斯伯夫妇也因此成为庚子之难中最早殉道的宣教士。
福斯伯一家生平
奥斯卡·福斯伯,1871年12月13日生于瑞典韦姆兰省北部的一个郡。后来,全家迁往韦姆兰省首府卡尔斯塔德市,那里也是他父母幼年时居住的地方。福斯伯的母亲在其殉道前几个月去世,他的父亲则在妻儿离去之后,又活了许多年。童年的福斯伯是一个冷静、自律的孩子,也因其品行端正而小有名气。他大概是在十五六岁时重生的。
他曾在卡尔斯塔德市的管风琴厂做过几年木工。1890年至1892年期间,在完成圣经和语言课程的学习后,他蒙召传道,在一间小型教会作兼职传道人。在参加一次宣教特会时,他得到为基督去中国作宣教士的呼召。1896年初,他离开家乡前往中国。在那里,上帝为他开了传道的门。
来到中国的第二年,他得了日射病(中暑的一种类型,临床表现为高热、无汗、全身乏力和意识障碍,严重时出现休克),备受折磨。夏天的几个月里,他不能见光,只能留在室内休息。尽管受到疾病的困扰,他依然殷勤作工,带领多位中国人归向基督。
福斯伯在归化城学习中文,也在那里开始宣教士的工作。中文学习结束后,他和一对夫妻被派驻包头宣教站服事。1898年,他与来自瑞典的女宣教士安娜(Anna Lindqvist)成婚。一年之后,神赐他们一个女儿,阖家其乐融融。1900年,夫妻二人被差遣到归化城服事。
安娜·福斯伯夫人,1872年6月9日出生于瑞典奈舍郡的艾莎。她出生后与父母一直居住在那里。当她还是一个3岁的幼童时,就时常随母亲去教堂聚会。会众一起唱诗时,她便安静地站在母亲身旁。她十分聪颖,很快就学会了阅读,轻松读完了小学。童年时,她喜爱参加主日学,喜欢聆听、阅读圣经和唱赞美诗。1887年,15岁的她参加了奈舍郡的奋兴会。那一次,她将自己全然献给主,也渴望参加教会的服事。
一两年后,她加入了纳斯比的“救世军”(由英国牧师卜维廉创立于1865年,旨在向世界各国的下层民众传扬福音、实施救助)。1892年11月,她去拜访在厄勒布鲁居住的姐姐。次年1月,她与姐姐一同参加了由范岚生牧师主领的宣教特会。此后,她对中国的福音需要久久不能忘怀,也积极预备自己成为一名宣教士。
她先在特拉纳斯、穆塔拉和林雪平的英语学校学习。后来因思家心切,她回到奈舍郡一段时间,又在东约特兰等多地为主作见证。
1896年初,上帝为她开了去中国的道路。1月25日,她与几位宣教士从瑞典一同启程,同行的还有后来成为她丈夫的福斯伯。他们二人在旅行中成为密友。她记性很好,又谙熟圣经,若有人想不起一些经节,找她就可以解决,所以同工们戏称她为“活圣经词典”。凭着出众的天分和超群的记忆力,她很快就掌握了汉语,在中国服事的道路也由此变得平坦了许多。除了语言能力以外,她以基督的心为心,对人十分诚恳。
她首先去清水河子宣教站,与安德生夫妇同工,她在那里的工作很出色。婚后,她又与丈夫在包头和归化城服事。
在去世前不久寄出的一封信件中,她写道:“姐妹们,请多多为中国人的得救祷告。上帝必垂听。”
福斯伯一家殉道的经过
1900年6月中旬,福斯伯一家去朔平府参加宣道会的年会。他们提早前来,与当地宣教士有美好的交通。然而,6月24日年会开始后,即遇拳民骚扰,6月26日暴徒竟然公开攻击宣教站,抢掠放火,焚毁全部房舍。
福斯伯一家与圣洁会的宣教士逃往县衙寻求保护,县官假意收容,却与拳民合作。三日后全部宣教士遭拳民毒手。殉道时,福斯伯夫妇都是28岁,他们的女儿年约1岁。
殉道前,福斯伯曾向宣教委员会申请短时间回家乡休假,也得到批准。但是,在赴瑞典之前,他们却去了另一个家乡。在那里,“日头和炎热也必不伤害他们,因为宝座中的羔羊必牧养他们,领他们到生命水的泉源,神也必擦去他们一切的眼泪。”(启7:16-17)
1900年6月29日,宣道会的瑞典宣教士福斯伯夫妇(Oskar Forsberg and Anna Lindqvist)在山西朔平府参加年会时,遭遇拳民的袭击。夫妻二人连同他们约1岁的女儿,与宣道会的10位同工一同被暴徒用石头砸死。福斯伯夫妇也因此成为庚子之难中最早殉道的宣教士。
福斯伯一家生平
奥斯卡·福斯伯,1871年12月13日生于瑞典韦姆兰省北部的一个郡。后来,全家迁往韦姆兰省首府卡尔斯塔德市,那里也是他父母幼年时居住的地方。福斯伯的母亲在其殉道前几个月去世,他的父亲则在妻儿离去之后,又活了许多年。童年的福斯伯是一个冷静、自律的孩子,也因其品行端正而小有名气。他大概是在十五六岁时重生的。
他曾在卡尔斯塔德市的管风琴厂做过几年木工。1890年至1892年期间,在完成圣经和语言课程的学习后,他蒙召传道,在一间小型教会作兼职传道人。在参加一次宣教特会时,他得到为基督去中国作宣教士的呼召。1896年初,他离开家乡前往中国。在那里,上帝为他开了传道的门。
来到中国的第二年,他得了日射病(中暑的一种类型,临床表现为高热、无汗、全身乏力和意识障碍,严重时出现休克),备受折磨。夏天的几个月里,他不能见光,只能留在室内休息。尽管受到疾病的困扰,他依然殷勤作工,带领多位中国人归向基督。
福斯伯在归化城学习中文,也在那里开始宣教士的工作。中文学习结束后,他和一对夫妻被派驻包头宣教站服事。1898年,他与来自瑞典的女宣教士安娜(Anna Lindqvist)成婚。一年之后,神赐他们一个女儿,阖家其乐融融。1900年,夫妻二人被差遣到归化城服事。
安娜·福斯伯夫人,1872年6月9日出生于瑞典奈舍郡的艾莎。她出生后与父母一直居住在那里。当她还是一个3岁的幼童时,就时常随母亲去教堂聚会。会众一起唱诗时,她便安静地站在母亲身旁。她十分聪颖,很快就学会了阅读,轻松读完了小学。童年时,她喜爱参加主日学,喜欢聆听、阅读圣经和唱赞美诗。1887年,15岁的她参加了奈舍郡的奋兴会。那一次,她将自己全然献给主,也渴望参加教会的服事。
一两年后,她加入了纳斯比的“救世军”(由英国牧师卜维廉创立于1865年,旨在向世界各国的下层民众传扬福音、实施救助)。1892年11月,她去拜访在厄勒布鲁居住的姐姐。次年1月,她与姐姐一同参加了由范岚生牧师主领的宣教特会。此后,她对中国的福音需要久久不能忘怀,也积极预备自己成为一名宣教士。
她先在特拉纳斯、穆塔拉和林雪平的英语学校学习。后来因思家心切,她回到奈舍郡一段时间,又在东约特兰等多地为主作见证。
1896年初,上帝为她开了去中国的道路。1月25日,她与几位宣教士从瑞典一同启程,同行的还有后来成为她丈夫的福斯伯。他们二人在旅行中成为密友。她记性很好,又谙熟圣经,若有人想不起一些经节,找她就可以解决,所以同工们戏称她为“活圣经词典”。凭着出众的天分和超群的记忆力,她很快就掌握了汉语,在中国服事的道路也由此变得平坦了许多。除了语言能力以外,她以基督的心为心,对人十分诚恳。
她首先去清水河子宣教站,与安德生夫妇同工,她在那里的工作很出色。婚后,她又与丈夫在包头和归化城服事。
在去世前不久寄出的一封信件中,她写道:“姐妹们,请多多为中国人的得救祷告。上帝必垂听。”
福斯伯一家殉道的经过
1900年6月中旬,福斯伯一家去朔平府参加宣道会的年会。他们提早前来,与当地宣教士有美好的交通。然而,6月24日年会开始后,即遇拳民骚扰,6月26日暴徒竟然公开攻击宣教站,抢掠放火,焚毁全部房舍。
福斯伯一家与圣洁会的宣教士逃往县衙寻求保护,县官假意收容,却与拳民合作。三日后全部宣教士遭拳民毒手。殉道时,福斯伯夫妇都是28岁,他们的女儿年约1岁。
殉道前,福斯伯曾向宣教委员会申请短时间回家乡休假,也得到批准。但是,在赴瑞典之前,他们却去了另一个家乡。在那里,“日头和炎热也必不伤害他们,因为宝座中的羔羊必牧养他们,领他们到生命水的泉源,神也必擦去他们一切的眼泪。”(启7:16-17)
瑞典教会纪念他们说:“他(福斯伯)善于解决实际的问题,信念坚定,敬畏神,富于同情心,乐于助人。我们想念你,亲爱的朋友。愿你得享安息,直到我们再相会。” “福斯伯与妻子、孩子,与那里的宣教同工一起遇害,经历了‘火的洗礼’。但他们也一定经历了上帝应许的成就——‘今日你要同我在乐园里了’。(路23:43)”
原文载于《教会》: © Copyright 2022,《教会》(Church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 赞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