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与公义
6、苦难与公义
经文:伯八1~22
书亚人比勒达对约伯说话。他对约伯的话很不耐烦,毕竟约伯所说的太消极了,且其中似乎隐含着对上帝的公义的质疑,又有些自以为义。在比勒达看来,约伯的话简直就是大逆不道。他替上帝焦急,又担心约伯越发得罪上帝,所以就开口责备约伯,试图阻止他继续说冒犯的话:
“这些话你要说到几时呢?口中的言语如狂风要到几时呢?(伯八2)”
“狂风”是有猛烈的攻击性和破坏性的。比勒达认为,约伯的话是在攻击上帝的公义,是在破坏人们对公义的传统信念。“你要说到几时呢?”意思是让约伯立即停止,不要再继续说这样的话。
接下来,比勒达开始表达他的观点。他说的不多,内容主要是为上帝的公义辩护,目的则是为了劝勉约伯悔改。第3节直奔主题,肯定上帝的公义,4~7节将上帝的公义延伸到约伯的遭遇中,认定约伯家的患难乃是由于上帝公义的审判。8~10节,比勒达请约伯从前人的历史和传统的观念中寻求上帝公义的印证。11~22节则以没有泥的蒲草和被根拔的藤蔓作为比喻,说明公义的上帝不会扶持不敬虔的人,以此来劝勉约伯向上帝谦卑悔改。
一、上帝的绝对公义(3)
“上帝岂能偏离公平?全能者岂能偏离公义?(伯八3)”“偏离”意思是颠倒,歪曲。这一节在《吕振中译本》里是译为:“上帝哪能颠倒是非?全能者哪能屈枉正直呢?”比勒达称上帝为全能者,并以拷问的方式来肯定上帝的公义。在他看来,上帝是绝对公义的,祂对任何人、任何事都不会有一丝一毫的偏离。
比勒达的观点是否正确呢?上帝是否真是绝对公义的呢?祂是否真正在任何人、任何事上都不会有一丝一毫的偏离呢?当然是的。上帝之所以是上帝,不单是因为祂创造了宇宙万物,更是因为祂完全圣洁,毫无玷污。正如祂藉祂仆人约书亚所启示的说:“耶和华是圣洁的上帝,是忌邪的上帝……(书二四19)”所以,上帝必须是绝对公义的,倘若祂有一丝一毫的偏离,那么祂就不是圣洁、忌邪的上帝了。因为偏离就是罪,而上帝是完全圣洁的,所以祂断不会偏离公义,屈枉正直。
然而,在现实社会中,似乎总是存在着一些与上帝的绝对公义有所冲突的事情。在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历世历代以来,恶人得势、义人受苦的现象都很普遍。所以,有时我们也难免疑惑:上帝,这位绝对公义的全能者,为何会允许这诸多的不公存在呢?祂不是不偏离公义,不屈枉正直吗?为何看着恶人欺压义人,却不理会,好像与恶人同伙呢?
什么是公义?智慧的王所罗门在为上帝的殿献祭时曾祷告说:“人若得罪邻舍,有人叫他起誓,他来到这殿,在你的坛前起誓,求你从天上垂听,判断你的仆人,定恶人有罪,照他所行的报应在他头上;定义人有理,照他的义赏赐他。(代下六22~23)”照这话看,公义就是定恶人有罪,使他们为他们的恶行受到该有的报应;又定义人有理,照他们的义行赐他们当得的福分。如此,恶人得势,义人受苦,显然是不公。
约伯是恶人吗?不是,他是上帝的仆人,是受上帝夸奖的完全人。既然如此,绝对公义的上帝怎么还要叫他遭遇这诸多的患难呢?他儿女们的生命在天灾中全被夺去,他的仆婢、牲畜财产被示巴的匪徒和迦勒底的恶人掳掠、杀害,他又终日受疾病的折磨,浑身长疮、皮肤溃烂,不得安息。
既然上帝是绝对公义的,那么,社会所存在的不公,和义人约伯所遭受的患难,又该如何解释呢?
二、上帝的公义与报应(4~7)
比勒达的解释是:“或者你的儿女得罪了祂,祂使他们受报应。(伯八4)”
对于约伯儿女的死亡,比勒达认为,那是出于上帝对罪的咒诅。也就是说,他是直接将他们定为恶人,认定他们的死是他们作恶的报应。然而,他们究竟做了什么样的恶,其实他并不知道,约伯也不知道。所以他说“或者”。“或者”就是不十分确定的。之所以不确定,比勒达认为是因为他们把自己的恶行隐藏了起来。在比勒达看来,他们虽瞒过了众人,却不能瞒过上帝;他们所作的恶,世人虽不知道,上帝却早已鉴察。所以上帝按他们所作的恶,将死的咒诅临到他们。
是的,在这个世界确实存在着一种人,他们非常善于伪装。他们的内里充满了邪恶,外表却可以看起来无比良善、谦和;他们在暗处行了许多恶事,但在明处却会将自己包装得像一个充满怜悯的人。他们能靠自己的伪装赢得世人的夸赞、信赖和支持,他们掩盖罪恶的手段十分高明,甚至连他们最亲近的人也难以觉察。但他们虽能欺骗世人,却不能瞒过上帝。因为上帝无所不知;善人、恶人,祂都鉴察。所以,上帝要审判他们,叫他们为自己的恶行遭受报应。他们受报应的时候,可能仍旧会有许多人因不知他们的罪恶而同情他们,甚至质疑上帝不公。等到真相大白的时候,人们就会知道,原来他们是罪有应得。所以,我们谁都不要心存侥幸,因为上帝是轻慢不得的。任何人想要伪装善良,欺哄上帝,最终都会徒劳无益。
那么,约伯的儿女是否真的如比勒达所说,是隐藏的恶人呢?我们不知道,约伯也不知道,比勒达当然也不知道。因为圣经并未提及。这样,他又凭什么认为他们是恶人呢?他有什么证据吗?没有。他是凭着他们的死而认定他们是恶人的,因为他们是因天灾而死亡的。在当时的人看来,天灾是属于上帝的咒诅,约伯的儿女既然是受咒诅而死,那么他们必然就是恶人了,因为上帝断不会咒诅义人,但一定会报应恶人。这就是比勒达的逻辑。
各位朋友,弟兄姊妹们,我们不妨想一想,难道所有的苦难都是咒诅吗?难道所有因天灾而离世的人真的都是恶人吗?难道义人受患难就一定是与上帝的公义有冲突吗?比勒达的这个逻辑到底对不对呢?
我认为是不对的。苦难是咒诅,但并非所有的苦难都是咒诅。大卫王一生经历过许多患难,但他却是个义人,因为圣经明明告诉我们,他是上帝的先知,是合神心意的人。他曾论到自己所受的苦难说:“我受苦是与我有益,为要叫我学习上帝的律例。”“有益”是什么意思呢?就是祝福。所以在大卫看来,他所受的苦,并不是咒诅,反而是祝福。约拿单和他的父亲扫罗王都是因战败而死。在古时的观念中,战败也是咒诅。扫罗王确实是善于伪装的恶人,但约拿单却诚然是谦卑爱主的虔诚人。然而,他们都在战败的咒诅中死去了。由此可见,因咒诅而死的人也并非都是恶人。诚然,上帝断不会咒诅义人,但有的义人却会受恶人的牵连而遭受苦难。这并非上帝不公,因为上帝会为义人预备救恩,而恶人却必灭亡。
所以,比勒达是错了,他的论断既肤浅又无知,且残忍。他的言论似乎是在为上帝的公义作辩护,实际却是使上帝的名受羞辱了。
“你若殷勤地寻求上帝,向全能者恳求;你若清洁正直,祂必定为你起来,使你公义的居所兴旺。你起初虽然微小,终久必甚发达。”(伯八5~7)
上帝因自己的公义拯救义人,却任凭恶人毁灭,这也是比勒达的观点,所以在20节那里,他说:“上帝必不丢弃完全人,也不扶助邪恶人。”“必”就是肯定、必然的意思。也就是说,真正清洁正直的人,是不会被上帝丢弃的,所以,他绝不会像约伯所说的,四面受捆绑,没有出路,不见福乐。
所以,到了这里,比勒达也像以利法一样,给约伯指一条出路。这条出路就是依靠上帝的公义,殷勤地寻求上帝,向上帝恳求。如何殷勤地寻求呢?就是要清洁正直。他说:“你若清洁正直,他必为你起来,使你公义的居所兴旺。”
在比勒达看来,上帝的公义就是使恶人灭亡,使义人蒙福、得救。现在约伯的儿女已经灭亡了,约伯若要得救,那么他就要归正自己,使自己清洁正直,这样才能获得上帝的怜悯和拯救。在他看来,约伯之所以迟迟没有得医治,是因为他身上还有罪孽。他觉得约伯并非是完全清洁正直的人,所以上帝没有拯救、医治他。
比勒达对上帝公义的认知,诚然是正确的;叫恶人灭亡,叫义人蒙恩得救,这确实就是上帝公义的体现。但他看待约伯的患难却是错误的,因为约伯的完全是有上帝亲自为他作见证的。(伯二3)比勒达认定约伯不清洁正直,原因在于他有一个错误的观念。这个错误的观念,其实我们大多数人也有,那就是——义人受苦是与上帝的公义相冲突的。
义人受苦真的与上帝的公义冲突吗?不然。我们之所以会这样认为,是因为我们对苦难和对上帝的公义的认识过于狭隘了。我们习惯性的将苦难视为咒诅,因此我们才会认为义人受苦是上帝不公。然而,正如前面所说,并非所有的苦难都是咒诅;许多时候,苦难也是一种祝福。我们害怕受苦,所以就认为受苦是咒诅。这当然是错误的。就像孩童害怕学习,难道因为他们害怕,学习就真成了咒诅吗?有很多人害怕吃药,就算生病了也不愿意吃药,难道因为他们害怕,吃药就成了咒诅吗?也有很多人害怕工作,难道因为他们害怕,工作就又成了咒诅吗?然而,事实是,很多孩子因为学习而掌握了丰富的知识和生存的本领;很多病人因为按时吃药,病得治愈;又有很多人因为辛苦工作,他和他家人的生活就变得越来越好。所以,害怕归害怕,但,当我们克服了害怕,就会发现,这一切诚然不是咒诅,而是实实在在的祝福。
既然不是咒诅,而是祝福,这样又怎么会与上帝的公义相冲突呢?上帝因自己的公义而赐福与义人,只是有时候赐福的方式是人不曾想到,也难以理解的。当所赐的福显明出来的时候,我们就会知道,原来这一切都是上帝的美意和上帝的智慧。而约伯的患难就是如此。因为上帝的道路高过人的道路,上帝的意念高过人的意念。(赛五五9)
求主怜悯我们,赐我们悟性,叫我们蒙光照,不至于落在比勒达的错谬中。我们需要更深地认识上帝,如此我们才不会总是简单地将苦难等同于咒诅,也不至于肤浅地以为公义的上帝不该让义人受苦。
三、上帝的公义与历史传统(8~10)
第9节,比勒达说:“我们不过昨日才有,一无所知,我们在世的日子好像影儿。”确实,人的生命是很短暂的。我现今才三十多岁便常觉时间飞快,转眼间又过去一年,回过头来看,属灵上却没有什么成长。短短一生,对于真理,我们能探究多少呢?少而又少。但是,当我们这一代一代的人不断地追寻,不断地查究,不断地总结,我们就总会有机会窥见真光。
所以,比勒达让约伯去考问前代,追念列祖的查究。“前代”就是从前的世代,“列祖所查究的”就是历史、传统所记载,所流传下来的。
比勒达的观点是出于自己吗?他所论说的上帝的公义是他自己发明的吗?不是。照他的意思,其实是他在前人的教导、历史的记述和传统的查究中总结出来的。所以,他也请约伯去考问前代,追念历史。这样就可以得到印证,证明他所说的就是真理。
前代的考究一定是正确的吗?总结历史就能得到完全的真理吗?其实,有时候,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却也有可能是错的,或者至少是不完全的。正如我们读圣经,今天我们在圣经中领悟到许多真理,千百年以后,人们仍然能够从中领悟到许多我们今天所没有领悟到的亮光。因为真理远比人心宽广,是人所不能完全测透的。
所以,我们不能以前代,以历史,或以传统作为探寻真理的绝对标尺,那样我们是无法真正认识上帝、真正得到真理的。然而,我们也不能完全否定前人的考究和历史、传统的记述,因我们确实短暂,又几乎一无所知。
四、上帝的公义与恶人的结局(11~22)
最后这一段,比勒达以恶人的结局来论证上帝的公义,以此鼓励约伯回转寻求上帝。整段经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11~13节以枯槁的芦苇来形容恶人的境况。
“蒲草”和“芦荻”都是指芦苇,在这里主要是指湿地芦苇。这种芦苇主要生长在江河湖泽,池塘沟渠岸边的沼泽地带。每到水涨季节,它就会长得特别茂盛,而干冷的冬季,它就会枯萎。“蒲草没有泥岂能发长?芦荻没有水岂能生发?尚青的时候,还没有割下,比百样的草先枯槁。”意思就是:当芦苇缺乏了水的滋养,虽没有人把它割下,它自己就枯萎了。而恶人,也就是那些忘记上帝的人,他们的境况也是如此。因为上帝就是生命的源泉,忘记上帝就是远离生命之源,他们的结局就是生命的枯萎。
14~15以蜘蛛网和房屋的倒塌来说明恶人没有可靠的倚赖。
诗六十二6说:“惟独上帝是我的磐石,我的拯救,祂是我的高台,我必不动摇。”上帝是义人最坚固的倚靠,倚靠上帝的人必不动摇。但恶人的倚靠是蜘蛛网。蜘蛛网有什么力量呢?人跌倒的时候,它能把人扶住吗?人坠落的时候,它能把人接住,叫人得救吗?不能。所以,结果当然是连人带网一同摔碎,灭亡了。可悲的是,恶人一切的倚靠都是蜘蛛网,哪怕他倚靠的是房屋,那房屋也终究是如同蜘蛛网一样脆弱,一点也不能救他。
是啊,生命若坠落,除上帝以外,谁也不能使人得救。
16~19节以被拔出的藤蔓来指出恶人的荣华终会被他人所取代。义人的生命是永远的,恶人的荣华是短暂的。恶人得意,在世发旺,是常有的事,但恶人被拔出,被赶逐,被遗忘,被取代,也都是常有的事。就好像园子里的藤蔓,它自以为稳固,因为它的根扎入了石堆,又爬满了园子。但你们想谁会允许自己的家长满野草呢?主人看见了,岂不要把它拔出来吗?它被拔出,被丢弃,被焚烧的时候,谁还认识它,谁还记念它呢?而上帝也必如此将恶人拔出,丢弃,焚烧。
20~22节是整章经文的总结。
20节“上帝必不丢弃完全人,也不扶助邪恶人。”这是这一章经文的核心。他最后作这样的总结,除了肯定上帝的公义之外,也是在暗示约伯并非清洁正直的完全人,而是忘记上帝的邪恶人。他似乎对自己的讲论很有信心,认为约伯一定会接受他的劝导,认罪悔改,殷勤寻求上帝。所以最后他很乐观地安慰约伯,说:“他还要以喜笑充满你的口,以欢呼充满你的嘴……”
结语:
透过这一章来看,比勒达对上帝的公义的认识是有一定的深度的,但在实际的应用上却显得相当肤浅。上帝是绝对公义的,这个毋庸置疑。上帝必不丢弃义人,也不扶助恶人,这也是确实的。所以,我们在凡事上都要清洁正直,努力追求作完全人,却不要进入到比勒达的错误中,以为所有的苦难都是罪的咒诅。其实义人受苦与上帝的公义并不冲突,因为,有时苦难也是一种祝福。
不要羡慕恶人。那些忘记上帝之人的生命是没有根的,他们也没有可倚靠的,到了时候,上帝必要将他们拔出,他们就被丢弃,归于无有了。但,义人的生命是永远的,因为,这是公义的上帝所赏赐给他们的。
【作者简介】 黎弟兄:雅博网编辑。广西桂平市人,2011年参加神学培训,毕业后进入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