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圣经来思想,爱恨的吊诡
前言:
吊诡的基本意思是:怪异,奇特。语出《庄子·齐物论》:“丘也与女,皆梦也;予谓女梦,亦梦也。是其言也,其名为吊诡。”到现代,“吊诡”一词的使用兴于台湾文学理论和批评界,被借用于翻译“Paradox”,这个词在中国大陆通常被译为“悖论”。近些年“吊诡”也频频在大陆使用,多有“吊诡的是”这样的说法,含义多为“奇怪、诡异、不可思议”的意思。
若说基督是一个极大的奥秘,爱与恨则是这个奥秘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奥秘非人在血气情欲中可以测度。即便有圣灵的引导和开启,其奥妙仍难以思议,更难把握和恰当地应用,故曰“爱恨的吊诡”。
引子:
临风老师的一篇文章《脱离仇恨》,文中提到——菲尔普斯牧师的“教会”第一次受到全国的注目是1998年,那就是马修·谢巴德(MatthewShepard)被谋杀的案件。马修·谢巴德是个大学生,仅仅因为他是位同性恋者,被几个青年人非常残忍地虐待致死。这是个有历史性的案件,因着这个案子,美国开始对“仇恨罪”立法。
菲尔普斯牧师率领会众在马修·谢巴德的葬礼上,以及后来审判庭的外面举着牌子示威,反对同性恋者。牌子上写着:“马修·谢巴德在地狱中腐烂”、“上帝憎恨同性恋”。他并申请许可,要在谢巴德纪念碑上写:“马修·谢巴德于1998年10月12日进入地狱,由于他不听上帝的劝谕:‘男人不可以像和女人一样躺在男人身上,这是可憎的。’《利未记18:22》”
此节经文和合本的翻译是:“不可与男人苟合,像与女人一样,这本是可憎恶的。”类似的经文至少有八处以上,如利未记二十章13节:“(男)人若与男人苟合,像与女人一样,他们二人行了可憎的事,总要把他们治死,罪要归到他们身上。”先知在列王记上十四章24节及列王记下廿三章7节宣告说,神憎恶以色列,是因国中有娈童。罗马书一章26至27节:“因此,神任凭他们放纵可羞耻的情欲。他们的女人把顺性的用处变为逆性的用处;男人也是如此,弃了女人顺性的用处,欲火攻心,彼此贪恋,男和男行可羞耻的事,就在自己身上受这妄为当得的报应。”等等。
很明显,上帝恨恶同性恋到了憎恨的地步,“憎”一词在原文中有强烈的感情,极其厌恶、恨透之意。当然,也有人把这些经文随己意另作解释,以此认为“原教旨主义者”反同性恋,已经到了反人性和反科学的程度。但凡在信仰中的人一般不会否认上帝是以同性恋为罪,为可诅咒的,必受惩罚报应的。那么这位菲尔普斯牧师及其对待同性恋的行为,问题出在哪里?
上帝爱恨的吊诡
常说“上帝就是爱”,即便不信者谈到基督教也认为基督教最可取的就是提倡“爱”、践行“爱”。“爱”几乎是基督信仰的标志和代名词。由此几乎很少去思想上帝的“恨”。回到圣经,有位格的上帝其实是有爱、有恨,而且是爱憎分明,毫不含糊的。整本圣经,上帝有些像痴心恋人,反复述说咏叹着祂的爱与恨,以及在爱恨之间的愤怒、辗转,痛苦,叹息,和一再的期盼。
上帝的爱恨甚至以诫命的形式清楚显明,摩西十诫中宣告:“我耶和华你的神是忌邪的神,恨我的,我必追讨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爱我、守我诫命的。我必向他们发慈爱、直到千代。”(出埃及记20:5-6)雅歌中表白:“因为爱情如死之坚强,嫉恨如阴间之残忍。所发的电光,是火焰的电光,是耶和华的烈焰。”希伯来书中警戒:“我们的神乃是烈火”!
上帝的爱恨最高潮的表达在哪里?在耶稣基督。上帝对罪和世界恨恶到极点,以致旧约中“耶和华后悔造人在地上,心中忧伤。”(创世纪6:6)降下大洪水。新约中,耶稣带来了地狱的观念,此前没有清楚启示地狱,人只是晓得有阴间。并明明指出,审判之后有硫磺火湖的永刑。不仅如此,仔细读新约,耶稣的教导非常严厉,在各方面都要求更高,胜于律法的严明。
那为什么耶稣似乎改变了“上帝暴怒的形象”?为什么教会牧养中几乎不提基督之严,多谈基督之爱?这就是爱恨的吊诡。从始至终,上帝的性情没有改变,爱恨之情一样浓烈。但在对待爱恨的表达和方式上,上帝为了祂所爱的人,一再调整自己。对于所爱恨的,上帝诅咒过(对亚当、夏娃),惩罚过(洪水与挪亚方舟),暴力过(对以色列及列国),温柔过……最温柔的莫过于耶稣基督的受死——面对罪恶和世界,不是以恶制恶,却是以善胜恶,以百般的忍耐、谦卑、柔软去服事世界的罪人。言传身教地告诉跟随祂的人:爱的功课和奥秘。这实在超出人的逻辑,颠覆了所有的g e命理论。故将这种爱称为神十字架显明的爱。
所以当“恨恶罪,爱罪人”,然而罪和罪人不是截然相分的,怎么来又爱又恨呢?菲尔普斯牧师对待同性恋的问题就出在不知处理爱和恨的究里。从认识“上帝憎恨同性恋”上,菲尔普斯牧师没有错,反倒是对同性恋“同情泛滥”的要小心,自己在替谁说话、当差。但在方式上,上帝差遣的耶稣基督,以最降卑的方式来服侍。那么跟随主脚踪的人也当是以体贴、服侍的方式,去让不可爱的转变为可爱的。
在基督里爱与恨的方式
主说:“要爱你们的仇敌,为那逼 -/迫你们的祷告。这样,就可以作你们天父的儿子,因为祂叫日头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马太福音5:44-45)这话看似好懂的,应用起来却是难的。从圣经全备的启示,或可从中寻些踪迹:
1、爱恨是有原则的
在约书亚记五章十三、十四节,“约书亚靠近耶利哥的时候,举目观看,不料,有一个人手里有拔出来的刀,对面站立。约书亚到他那里,问他说:“你是帮助我们呢?是帮助我们敌人呢?”他回答说:“不是的,我来是要作耶和华军队的元帅。”“基督教就是爱”给人一种误导:只要爱,不要恨。如果心中有恨,还没有得医治,还信得不够。实际上,一个人若称自己一点恨都没有,要么他在说谎,要么他在假冒伪善。上帝都是有爱,有恨的。圣洁、公义的上帝恨恶一切罪恶和污秽!爱恨的原则就在是否以耶和华为元帅。上帝所爱的就是我所爱的,上帝所恨的就是我所恨的,任何时候不能立场不清,站错队伍。
对于鹏霍费尔刺杀希特勒,有一些自认为正统的基督徒、神学家认为这类事情不是基督徒应该做的,并引用经文来证明自己的理。这些人不仅不太了解当时的背景,多半在以教义为心,而非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由此恐怕很难去深思为什么主耶稣在马太福音十一章三十四节说:“你们不要想,我来是叫地上太平;我来并不是叫地上太平,乃是叫地上动刀兵。”有人说这是指着属灵的争战和刀兵,然试想,如果没有激烈的抗争,二次世界大战什么时候结束呢?如果没有志士仁人激于义的付上生命的代价,千年王朝会在中国消退吗?不要站着说话不腰疼,不要得了好处却不感恩。爱恨是有原则的,就如耶稣在圣殿发怒、赶出牛羊,掀倒兑换银钱之人的桌子,就如林肯总统在南北战争中的祷告:“让我们站在上帝这一边。”
2、爱恨是有理性的
似乎说起爱恨就是情感性的,但在圣经原文更包含理性的,行动性的——爱的意思是“以……为念,保守、看顾、成全所爱的。”恨的意思有“不以……为念,不保守,看顾、成全……”那么怎样来保守、看顾、成全呢?这就需要极大的理性。大约二十世纪三、四年代就有人提出了“无宗教的基督信仰”,指出教会在“成熟世代”,即“一个完全无宗教的时代”,要用非宗教的方式来诠释圣经所说的,真正看重圣经中的神,“祂以自己的软弱征服世界的权势和空间。”这种提议和思潮不可阻挡地在进行中,看上去是宗教对话,文明对话,实则更认识神,在理性中爱恨。
3、爱恨是有智慧的
歌罗西书二章里,“神的奥秘,就是基督,所积蓄的一切智慧知识,都在祂里面藏着。”在基督里,有一切的智慧知识,只是人对基督测不透的奥秘认识甚少,很难懂得什么叫智慧知识都在基督里藏着。从而简单地做宗教比较,教义争论,谈爱说恨。其实基督对神极其憎恨的,用至爱的方式表达,这本身就是莫大的智慧。在这样的智慧中,爱恨怎么转换,作恶何以成善,心理学、命相学、气质学、婚姻辅导、亲子教育等,不过是从其间的海中取瓢。愿我们爱得更有智慧。
4、爱恨是有能力的
若说上帝大有能力,且是全能的,那么爱恨一定是伴随着相当大的能力。如果说爱是成全力,恨则是破坏力。上帝创造、救赎、护理、成全,上帝会不会破坏呢?当然会,上帝才是最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建造一个新世界的,神国的临到就是如此。所以,若是经历患难、破碎、拆毁,倒要以为大喜乐。上帝在先知书里一再说,祂拔出,祂重植,祂推倒,祂建立,为引人归回正路。鹏霍费尔说,人在走投无路中,去寻求神在世界里彰显能力,其实是人的假信。可惜,好像福音大多时候是这么传的,这大约也是现在福音越来越难传的一个原委所在吧。
在基督里的爱与恨怎样良性转换,如何将恨的破坏力引导、转化为爱的成全力,不是几点可归纳,乃是在敬畏中去寻求,学习。因为圣经对此的启示不是平面的、简单的,而是立体的、丰富的。求主赐分辨的灵,让人更多地在爱恨的吊诡中进入神自己的奥秘,得享生命的丰盛。
【作者简介】 海夫本名:康晓蓉,雅博网作者。作家、诗人、牧者。籍贯四川,70后。1995年大学毕业到浙江工作。先在中学执教语文,后从事影视、杂志等文化传媒工作。2006年回居成都,2007年归主。2010年开始牧会,2013年7月按立为牧者。 诗作散见《十月》、《中国当代女诗人爱情诗选》等。2007年出版诗集《诗三百与字一个》,写有哲学散文集《生命与爱》,2012年自选诗集《活水》。2013年信仰文集《风随着福音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