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博网

走在去沐恩堂的路上

2018-03-03 作者:汪兆荣  
来源:原创投稿雅博网我也要投稿

1.jpg 

  大约四岁半起,祖母每天送我去汉口路幼儿园,整整两年。后来上小学了,我感觉疑惑,因为我家住的弄堂里就有一个幼儿园,连蹦跳跑的话,一二分钟就到,而汉口路幼儿园在“三马路”,从厦门路我家出发,沿西藏路走,要过北京路、芝罘路、凤阳路、大马路(南京路)、二马路(九江路),然后才到原先叫三马路的汉口路,我的幼儿园;这一大段路,一老一小紧赶慢赶,单程就要半个多钟头,而且,我每天一去一来就走两次,可祖母却要六个单程:上午送我,随后回家;中午送午饭,等我吃完了,回家;下午接我,一起回家——她这样舍近求远,为什么?

  这疑问我从未问过祖母,但就在小学三年级,我忽然有了答案:我祖母这样日复一日的三去三回,就为了我上好的幼儿园,受好的教育,因为,那汉口路幼儿园,在“摩尔堂”。

  摩尔堂就是现在的沐恩堂,上海西藏中路316号。

  解我幼时之惑的,是我就读厦门路小学三年级时的教导主任叶老师,她的家就在沐恩堂。印象中,叶老师住在大礼堂左侧某个楼层中一个宽敞的住室里。那时,我可能是一个好学生,也可能是一个小“干部”,因此有一段时间叶老师常常让我到她家去,帮她做些学校里的事。但具体什么事早已淡忘,仅一事较为清晰,那就是,在一本本学生手册上盖她的印章。第一次去叶老师家,我很惊讶,说,叶老师,你家我来过,我幼儿园就是在这里读的,你家楼下。叶老师听了很高兴,说,你家长很有眼光,这里是教会,最好的地方。

  那时我不懂“教会”,但“最好的地方”能懂;最好的地方的幼儿园,当然是最好的幼儿园;能上最好的幼儿园,是我祖母给我的恩惠!

  但我那时混沌初开,并不真懂叶老师有关“最好的地方”的含义,今天想来,那时我骤然感觉的“最好”,大概就是对我幼儿时代某种朦胧记忆的激发,一时之间令我心神荡漾,茫然中有所“顿悟”。但那时究竟“悟”出什么,我还是有些模糊,大概就是一种莫名的激动。不过,就那一次瞬间引发的记忆,从此印刻我心,至今仍在。

  那记忆,是模糊却又清晰的一段影像:一片光!

  那是在沐恩堂的幼儿园,某天午睡时分,我突然醒来,睡眼松醒的,不知何故竟翻身而起,跨过铺满地铺的教室,出,沿一走廊走,走走停停,东张西望,好像拐过一个弯,还像是下过几个阶梯又上了几个阶梯,忽见眼前有一半掩着的门,想了想,好像里面没去过,于是懵懵懂懂上前,从门隙中钻进。但进那门,跌跌撞撞地跑出一段,在一个很大的大厅中央站定之后,竟一动不动,浑身颤栗,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顿然而生。但那不是害怕,更不像惊惶,而感觉心的空洞,空空荡荡,好像灵魂翻飞,“我”不在了。仿佛过了好长好长的时间,我回过神来,知道我看到的是光,一片前所未见的光;那光从四面八方向我照射,缤纷灿烂。在那光的掩映下,我觉得我飘落了,空洞的心又充满了。然后我抬起头,循那光的投射处仰望,望见那光是从很高很高的窗孔中照入的;那是很多很多的窗,一排排,一层层,重重叠叠,越来越高,直至穹顶中央;那些窗孔都是彩色的,因而那照射的光也成一束一束,汇聚而成五光十色的耀晖,灿烂辉煌!那光又是透彻的,映现我身,直入我心,我的心也透明了,清澈如水;那光又似在转动,慢慢涌起,于是,我感觉我很想飞……

  正这时,老师来了,把我领回教室。这时候,我的小朋友全起床了,都在用下午小点心。那时代,我们的午后点心通常是一小杯豆浆,几块小饼干或一个小蛋糕。但我没记住那天的点心,只记住……那一片光!

  那天,也就是我第一次去叶老师的家,告别后,我下楼先找我曾经的幼儿园,可门关着,关的很紧,于是我转身,找到曾摸索着走的那个过道和阶梯,顺着走,看到那扇门,就推门而入。可惜那是傍晚,大厅有些暗,但透过那重重叠叠的窗,满目余辉,璀璨似锦,我仍能从中体会出踊跃向上的感觉。那以后,我又几次去叶老师的家,离开前总想去那有光的地方,但有时能进,有时却都推不开门。再以后,叶老师到别的学校去了,我不去沫恩堂了。回想起来,我的最初的“失落感”,可能就萌发于那一时期。

  但此后不久,一个夏日,我不经意之间发现,我家也有五彩光!

  其实这新“发现”却早已有之,只是我没生发“飘忽之思”而已。这“光”来自我家前楼后室之间的一个屏风隔断墙。我家隔断墙是木制的,很厚重,下部是刻有花卉图案的浮雕,上部是一个个交互相衔的菱形小窗格,也层层叠叠,直至天花板;小窗格内,是一片片凹凸的五彩玻璃;就那一片片五彩玻璃,那天,我突然看见,当阳光透入,后室就有一片缤纷斑斓、光华耀目的光,人在其中,就如身在沐恩堂。

  那以后,如有光,我常就坐在地上,或席地而躺,让那奇异的光遍布全身,感受荣耀,陷入沉思默想。但“想”什么,现在却想不起来了,好像就为让心空灵透彻,跃跃向上;又像要让浑浊的水沉静,化为纯净之泉……

  关于五彩玻璃隔断墙,我曾问过我祖母这是哪来的,祖母说,什么哪来的,你祖父生前让人定做的,还没有你的时候,早就有了。

  不过,尽管我家也有光,可我还是很想去沐恩堂,因为那里是叶老师说的“最好的地方”,曾有照耀我智性未启年岁我心的通灵之光。某日,我和一幼儿园、小学都同班的同学相约去汉口路幼儿园,但在沫恩堂后小夹弄的那扇熟悉的小门前被拦住,那拦我们的人说,都什么年纪了,还想进幼儿园?快上初中时,我又去过一次,但仍不得进,因为“沐恩堂”不在了,汉口路幼儿园也没有了,那原来的地方,是“上海市南京中学”……

  后来我成家立业,不住那老弄堂,搬走了;后来,祖母去世,我也不常去厦门路了;再后来,我在外地谋生的叔父一家几口迁回上海,住入厦门路老房子,几个房间都摆着床,我偶尔去,那五彩玻璃隔断墙仍在,却再也不能席地而躺,感受那耀眼的荣光了……

  其实,这么多年我有时也经过沐恩堂的。有时,就是不经过,我也会多走一些路,以接近沐恩堂。每次走近,我总要停步静伫,让心胸净空,感触想象中的那片光的润泽,聆听似从幽邃处传来的无声的天籁之音。那仿佛是安魂曲,空灵而又充盈,悠远却又亲近,令人愁绪冥冥,又满心欢喜……那时刻,我心里默念,那通往天穹的五彩花窗,是不是还那样辉煌?

  但那时,我虽经过却仍不得入,因沐恩堂,门虽设而常关。

  而后又过了许多年,某天,我经过沐恩堂,看见正门左侧的铁栅栏门开着,一阵惊喜,因为这门熟啊,我幼年时入读汉口路幼儿园,每天放学祖母接我回家,走的就是这个出口!这一想,顾不得许多,转身就往里走,一直走,走到那个模糊印象中的幼儿园入口,一推门,正要跨入,不料转出一人,将我拦住,问我何干。于是我向他解释,说,我小时候曾在这里读幼儿园,多少年过去了,很想念,想进去看看,等等,不想那人对我瞧了半天,说,你看看你,都什么年纪了,还想着幼儿园?你看看这里哪有幼儿园?这儿是教堂,闲人莫入!

  瞧,又一句“都什么年纪了”!怎么把门的都这么说?但静静一想,这也合乎常理,因为所谓“把门”,就是“门卫”,而门卫的工作就是“警卫”,警惕性高正是他们的职责所在。但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这一次“都什么年纪”的诘问,应该比上一次更有说服力,因为上一次有人这么问,我还在念小学,离“幼儿”时代不算远,而这一次,自己儿子都上初中了,年代真的是很久远了哇!

  可疑问还是有,比如,既然是教堂,为何强调“闲人莫入”? “闲人”是什么人,谁来甄别?如果我不说要进“我小时候的幼儿园”,就说我要进沐恩堂,能不能进?别的地方教堂更多,都大门敞开;为什么那里的教堂人人都能进,而这里,却“闲人莫入”?还有,同一个沐恩堂,为什么我四五岁时能进,上小学去叶老师家也能进,而当我年过不惑,反倒成了“闲人”,不说大门,就是边门也不得而入呢?

  但这“疑问”却是我的误解,因为事实上沐恩堂是能进的,不过要在规定的“开放”时间。有点意想不到的是,等我解开这“疑问”,时间又过了好些年。那时,我儿子都大学毕业了。

  那段日子我常怀郁闷,实难排解,又无处静思,突然之间想到曾照耀我幼时心灵的那一片光,一时激动难抑,于是出门,直奔沐恩堂,希望能在庄严肃穆中沐浴来自苍穹的光芒,蒙受恩泽,让蒙蔽的心空灵透彻,让填满胸臆的混沌之潮沉静下来,再度充满清纯的水……

  但这一次,最终还是不得而入。

  这次我走的,是设在汉口路边门旁侧的一个出入口。这个出入口我知道,有些类似办事机构机关工作人员的专用通道,有门卫。因为已有预先准备的台词,其中包括只字不提“幼儿园”,所以一进这出入口,我就很诚恳地对门卫说,我心里有很多烦恼,我很多很多年前曾来过,现在很想到礼拜堂静静地坐一坐,能不能宽容一次,最多十分钟到一刻钟。但门卫没听完我的话,就说,这教堂重地,不是你想进就进,想坐就坐的。我问,要是门都不让进,那为何还开教堂。门卫说,这里是文物保护单位,只有规定开放的时间才开放。我又问,那规定的时间又是什么时间。门卫说,你自己去看。我再问,看什么。门卫说,就门卫室旁边的墙上,上级规定。

  于是我看了,确实有一份通告,不仅写着开放时间,还有一系列的必须、不得、不准、加强及若有违反……依法……什么什么的,落款是某某公安局、某某宗教管理局、某某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某某协会,等。

  看完通告,我转身走了。回程路上,我想了很多。但归结起来,是一个疑问:这“最好的地方”怎么也要有人领导?难道真有领导一切的力量的存在?当一种力量愚妄到想要掌控所有“美好”,痴念到想要遮蔽照耀人的心中的光的地步,岂非虚妄的“邪恶”?教会怎么也有“上级”呢?若非要有,该是耶稣吧,要是耶稣一定也要有“上级”,那只有“全能的父”上帝了,但,难道上帝……还有上帝之“上”?

  终有一天,我走进了沐恩堂,在又过了几年之后。

  那是一个雨天,我从福州路走向西藏路,不经意间忽听到钟声,很近,非常近,越来越近,不由得伫步经停,静静聆听。我知道这钟声的意义,许多许多年以前就知道,现在听到了,我知道不能再等。这样想着,我急转身,朝沐恩堂走去。在接近沐恩堂时,我看见正有人陆续走入,没多想,就跟着走,但却在大门前停下,随之,又后退几步。

  这一次,我不是“近情情怯”,而是心存忧虑。忧虑什么?这么多年了,人已经不一样了,是否真的还能“信”。

  这么多年穿行于物欲横流且人皆虚妄之世,心已不纯净,要排除其间的污泥浊水,还能做得到吗?这生这世,耳熏目染太多的虚伪、卑鄙、愚妄和漏洞百出的伪道统,久在樊笼中,身心束缚,人还能静心地、全心全意地倾听福音吗?纵横交错的路已越走越乱,生命似已失去方向,一片虚空之中,人还能找得到通达之路吗?若我就此放弃,不去找,是否就是自甘堕落;我说我能找得到,是否又是自欺欺人,是不是假装?我能假装自己信吗?

  想到此,我无意中略抬头,正望见镌刻在大门上方的一行字:

  ——真理使尔自由

  这六个字是红色的,不很醒目,但我看了内心一震,随即醒悟,这不正是我要的答案?我祖母为何把我引领到此,叶老师为何说这是最好的地方,就因为这里有最亮的光!这荣光,是灵魂苏醒的警示,是生命重生的方向,是自由的指引;这光辉的殿堂,难道不正是我出发和到达的地方?

  这样想着,我走上台阶,进入大门。

  尽管那天下雨,但沐恩堂依然光芒四射,辉煌灿烂,就像我第一次感受那光的照耀的时候一样,内心充满透彻的暖意!

  那天,唱诗班在吟唱赞美诗的时候,不由自主的,我又有了一种想飞的感觉,但时间很短,很快就飘落了。就在“飘落”的一瞬间,我突然想,我将来一定会有孙儿或孙女的;等我孙儿长大,一定领他们来,到沐恩堂,就像那很久以前,我祖母牵着我的手一样……

  我有两本圣经,一本是繁体竖排版的《新旧约全书》,上世纪七十年代一位朋友送的,一本是近几年托人买的,2010年袖珍版的新编《圣经》。但我常读的还是《新旧约全书》,若实有读不懂的,再看袖珍版《圣经》,对照起来读。

  相对而言,我更喜欢旧版的《新旧约全书》,因为,它有历史感。

赞一下: ]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