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如水念如钩
2019-09-13
作者:何天朵
来源:雅博网作者我也要投稿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又是一年中秋到。蔚蓝的天空,显得格外明净,似在迎接中秋节那轮皎洁而明媚的月光。
在很多人的记忆中,儿时的中秋佳节是美食相伴,是庭院赏月,是快乐无忧。然而,这些年的中秋节,月圆人缺,虽美犹伤。
记得幼时有好几年的中秋节,我几乎每天晚上都要坐在葡萄树下赏月。那是母亲生病的岁月里,家里久久没有欢声笑语,我也没有玩伴,每天可以相伴的除了日月星辰,再也没有什么可以依赖的了。幸好远在新疆的姑姑每年中秋都会寄来一包月饼,那是一份多么甜蜜而美好的期盼啊!在那个物质缺乏的年代,手里捧着月饼,巧克力和玩具,童稚的心里,满是惊喜和甜蜜。
那包月饼,满含着亲人的爱和思念,一块月饼,常常从月亮未出,吃到月上树梢。那种幸福的感觉,像小院里的月光,鲜活而生动。
如今,人们已经不再缺衣少穿,中秋月饼好吃的种类多了。唯一没有改变的是,但愿人长久的那份祝愿,人们对团圆和幸福的追求,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就像那圆了千年万年的中秋月一样,永远高高地挂在我们的心头。
中秋月,思乡月。今晚,多少思乡的人或倚窗凭栏,或倚桥而立——望月。
望月,遥寄一份深切的念想。“忆对中秋丹桂丛,花也杯中,月也杯中。今宵楼上一尊同,云湿纱窗,雨湿纱窗。”宋代词人辛弃疾面对中秋月夜,举杯待月,不由想起经年置身芳香的丹桂丛,花影映照,月波荡漾的圆月之夜,心中念想油然而生。
月在杯中,亦在心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诗人苏轼把酒临风,款款而立在静夜之下,遥望浩渺星空,不禁慨叹而歌,向上帝发出如此豪情激荡的诘问。
但是,在圣经的诗篇里也有诗句:耶和华我们的主啊,你的名在全地何其美!你因敌人的缘故,从婴孩和吃奶的口中,建立了能力,使仇敌和报仇的闭口无言。
我观看你指头所造的天,并你所陈设的月亮星宿,便说:人算什么,你竟顾念他?世人算什么,你竟眷顾他?你叫他比天使微小一点,并赐他荣耀尊贵为冠冕。
你派他管理你手所造的,使万物,就是一切的牛羊、田野的兽、空中的鸟、海里的鱼,凡经行海道的,都服在他的脚下。耶和华─我们的主啊,你的名在全地何其美!
中秋的圆月正明亮在高天之上,望月的游子,你我手中的杯盏还能盛得下故园浓郁的念想么?
中秋是最相思的节日。身在他乡时,那故乡的美,故乡的情,竟然像被发酵了一般,魂牵梦绕,难舍难分。
中秋月,故乡明。明月是同一轮明月,中秋也是同一个中秋,并没有什么差别。有分别的是我们自己的心,一切只因那月下的人。
秋夜寂寂,月光溶溶,“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不知此刻,与我共赏一轮明月的是谁?
当远嫁的姑娘背起行囊,当上帝的仆人和使女放弃了稳定的工作,舍弃了和家人团聚的机会,头也不回地走向穷乡僻壤传福音拯救灵魂,有一天蓦然回首,会发现“踏破铁鞋无觅处,那人原在灯火阑珊处”!天堂已在心中,乐土就是天蓝色的彼岸。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一轮月亮,它在唐诗里辉映,在李清照铺开的一页素筏里缠绵,还在元曲里照耀,最终也会在你的心里圆满。
小时候的月亮是唯美诗意的,信主后的月亮是亲切荣耀的,月亮将我们和天父连在了一起,神圣和高远。
星移月动,遥远的故园,一年里,最大最圆的中秋月,是一场精神契约。家人团圆,亲情等待,而一个人在异乡,会永远走在赴这场契约的路上。
记得有两句诗说:“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最美的中秋永远只是在梦中了,它停留在童年的记忆里,成了我今生再也无法圆的梦。
其实自从始祖犯罪,人类便从此告别了荣美的家乡,在这地球上漂流了几千年,至今都没有回归。在潜意识里,人们在漂流的生涯中,一直不断寻觅着那曾经温馨的家园。其实我们细心读圣经的时候,就会发现它是一部相思的作品,这里面描述了天父对于迷途儿女的相思,不断用各种办法去唤起人们对于伊甸园的回忆。
对我们基督徒来说,在世上是寄居的,当我们从青丝走到白发苍苍的暮年,经历了悲欢离合,走过了死亡的幽谷,还能以平等仁爱的心对待他人,那时透彻一切后悲悯一切的心,是最宝贵真挚的。
人类得救的宏图也是团圆,回伊甸家园的路已经出现,耶稣基督就是道路真理生命,他已经架好了我们回家的桥梁,希望有一天,你和我都能相会在那月亮长存的地方!
【作者简介】 何天朵:雅博网作者。大学中文系毕业,爱好文学,在文字方面的负担和呼召,文风清新优美,富有启迪。
[ 赞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