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博网

亚伯拉罕(十四)

2012-06-23 作者:大漠  
来源:原创我也要投稿

经文:“耶和华又对他说,我是耶和华,曾领你出了迦勒底的吾珥,为要将这地赐你为业。亚伯兰说,主耶和华啊,我怎能知道必得这地为业呢?他说,你为我取一只三年的母牛,一只三年的母山羊,一只三年的公绵羊,一只斑鸠,一只雏鸽。亚伯兰就取了这些来,每样劈开分成两半,一半对着一半的摆列,只有鸟没有劈开。有鸷鸟下来落在那死畜的肉上,亚伯兰就把他吓飞了。”(创15:711

十四、神赐予应许的凭据

耶和华应许给亚伯拉罕一个儿子,这本身就叫亚伯拉罕既惊又喜,并应许他的后裔将像天空的星星那样多。这么大的应许,对亚伯拉罕而言,未免过于沉重,几乎让他难以承受了。上次他与罗得分开后,神的应许也提到他的后裔,但是他对神的应许误解了。这次神把对他的应许明确而清晰地说出来,他的后裔是由他所出的,而不是那个以利以谢。这时候的亚伯拉罕,可谓是大喜如山,压得他喘不过气了。可是,神的恩典总是超越人的想象,不在人的思维范围内,都是出于人的意料之外的。就在亚伯拉罕难以承受这个恩典的时候,还没有从接受这个恩典的激动里平静下来的时候,耶和华的另一个应许降临了。“我是耶和华,曾领你出了迦勒底的吾珥,为要将这地赐你为业。”。

神所说的“这地”,就是指亚伯拉罕所在的迦南之地。神的话语非常明确,当初我领你从遥远的吾珥走出来,让你离开本地本族父家,目的就是要把这块地方赐给你。对这个应许,亚伯拉罕还是有心理准备的,因为这是神在上次的应许里就已经提到的,这次又重复了一遍,只是更加明确清晰。这片迦南之地,与吾珥之比,无论是天空的宽广辽阔,还是土地的富庶肥沃,还是人口的多寡,都是超过吾珥,超过他们曾要定居的哈兰,都是无法比拟的。神给以亚伯拉罕的应许,一次比一次清晰,神的光照一次比一次强烈。但这在他的意识里,恰与神给予他的清晰形成一种反照,使他对这么大的应许开始朦胧起来。不是不相信神,而是在相信神的基础上,在喜悦过后的沉淀里,心灵里突然地泛滥出一股子混浊,就是我们常说的土话“蒙了”。在喜悦之中发蒙了,意识混乱了,不知道怎么办好了。于这种状态下,他向耶和华大胆地发了一问:“我怎能知道必得这地为业呢?”

这时候的神已经把亚伯拉罕视为义人,看做自己的朋友,所以,并不在意亚伯拉罕这种大胆的发问。这个发问,可以说是越过了人与神的界限,很容易惹恼神的。但神喜悦亚伯拉罕,这是因为亚伯拉罕对他的信。就是我们今天,只要真正地相信我们的神,我们对他说的一切话,他都不会计较的。因为神喜欢属他的人向他求问。但前提是必须是真信,否则,必遭神的惩罚。神是能够鉴察人心的,信与不信,神不是看你的嘴,更不是看你的舞蹈,而是你信与不信的心,清清亮亮地,横放于神的眼前。于是,神便叫他取来了一只三岁的母牛,一只三岁的母山羊,一只三岁的公绵羊,一只斑鸠,一只雏鸽。

神叫亚伯拉罕取这些活物做甚么,这对我们来说是不解其意的。因为,当时亚伯拉罕做这件事的时候,距离我们这个时代太遥远了,可以考证出来的时间,就已经是四千多年了。况且,民族风俗的差异也是相当巨大的。如果说这是后来律法时代的献祭,似乎不太贴切,有牵强之嫌。因为向神献祭的习俗还不存在。献祭的风俗是由摩西率领以色列人过红海以后,到达西奈山时,从神那里领受了律法以后,以色列人才逐渐开始了逾越节的献祭。但在摩西律法形成以先,具体说,就是在亚伯拉罕所在的那个年代,这是人们之间相互立约和立誓的一种仪式。至于到了摩西时代,出现的向神献祭的习俗,是否来源于这个时代的习俗,那就不得而知了。姑且称这种仪式为“立约”或者叫“立誓”,但不可称为献祭。因为献祭是对神的,是一个严肃庄重的事情,那时候献祭必须是在祭坛前。这个仪式是对人的,而不是对神的。况且亚伯拉罕做这件事,并不是在祭坛前。因此,当神让亚伯拉罕取来这几样活物时,亚伯拉罕就知道了神的意思,神要以这种立誓的方式让他相信神是信实的。神用人与人之间立誓的方式,来与亚伯拉罕立誓,显出的是神对亚伯拉罕的爱和恩典是何其巨大的。从这个细节里,更可以见出,神与亚伯拉罕的地位,几乎处于相等的状态。这种状态,在以后的章节里越来越明显。尤其在神要毁灭所多玛和蛾摩拉时,亚伯拉罕向神给这两个城市求情时,神与亚伯拉罕那种平等的姿态,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这样的细节,透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就是神对信他的人的谦卑。到了新约时代,这种谦卑在耶稣身上,更是一览无余,明镜似地彰显出来。看来,我们真的要向我们敬拜的神学习。创造天地万物的神都这样,小小的人,一个受造物,又算得了什么呢,无非是一块尘土而已。

这种仪式的目的,就是约束参与协议的双方或者多方。立约人需要带来牲畜,把他们宰杀、斩剁。然后,一块块地排列在地面,中间留一道可以走动的空间,让立约人从其间穿过,以证明确定他立誓的诚意。亚伯拉罕对神与他用这种立誓的方式,赐给他一个应许的证据,应该说是十分感动的。在这种感动的心情下,庄重地,怀着对神的热爱,便将三岁的母牛、母山羊、公绵羊、斑鸠这几样活物,一一劈开分成两半,一半对着一半地摆列,只有鸟没有劈开。也就是说,亚伯拉罕按照这种仪式,一一地做了。小鸟没有劈开,可能因为过于太小有关。可是,就在他做这种仪式的时候,有一只鸷鸟下来落在了那死畜的肉上,亚伯拉罕就把它吓飞了。这种仪式,叙述起来就那么几句话,很简单的。但实际操作起来,没有半天的时间是完不成的。这个过程,自然还会有许多的细节要求,但只是圣经没有细说。仪式的每个过程,都是庄严的肃穆的,不得有一丝一毫的差错。因为,这象征了发誓者的真实性,那几样活物象征的是立约人的生命,如果违约,那被劈开的活物就是违约人的结局或者说是后果。但现在亚伯拉罕是与神立约立誓的,所以,来不得半点马虎和差错。这里还出现一个小插曲,就是在亚伯拉罕进行这种仪式的时候,把被劈开的活物排列两边的时候,突然飞来了一只鸷鸟落在了那死畜的肉上,被亚伯拉罕把它吓跑了。这个场景,应该说是一个非常真实的场景,并不是什么异象之类的。他驱逐鸷鸟,说明他对完成神的指令的真实性,同时,也表示出他对神的尊敬和对这次与神立誓的圣洁和完整性。鸷鸟落在死去的畜肉上,要吞吃畜肉,是自然的。所谓鸷鸟,就是鹰、雕一类的肉食鸟。它要吃死畜的肉,是出于这个性情凶猛的鸷鸟的一种本能。

这一整个的仪式过程,就是神赐给亚伯拉罕的关于应许上的凭据。这一凭据里所含神的恩典,应该说是无穷的。所覆盖的范围不仅包括希伯来民族,也包括整个人类,并涉及到整个人类历史的始终。

当亚伯拉罕完成这个仪式的时候,我们发现,这个过程里看不见神的影子,也听不见神的话语和声音。但属神的人都知道,这样的无声胜似有声,如同一朵花的开放,如同一棵草的成长,如同大山的矗立,都是在无声的悄然里出现的。神是看不见的灵体,既使他住在我们里面的时候,如果不去用信仰的灵魂去触摸,也依然难以知道神的存在。因此,对神的信是特别最重要的。用信去感知神,用信去与神交通,用信接受神的试炼,用信去驱逐内在灵魂里的撒旦,用信去接受神的恩典,这就是我们在亚伯拉罕身上看到和品味到的。此刻的亚伯拉罕,正在用信来等候神对他应许的实践。

在对神应许的等候里,这个时间也许是短暂的,短暂得只是一秒钟的瞬间,我们就会看到。也许是漫长的,漫长得即使我们已经快要离开尘世了,也依然看不见神对我们应许的兑现。亚伯拉罕是深知此理的。所以,在漫长的等候里,神正在用金银和各类宝石编织着我们属天生命的锦绣,使我们成为神所悦纳的最美丽的一幅作品。然而,在这漫长的等候里,我们可能如同山间石缝里的那棵小树,在挤压中艰难地生存,甚至被环境扭曲。对神的信心,稍一软弱,稍一动摇,我们属天的生命便告结束,就很难被神喜悦,以致被神所弃,更难谈得上成为神编织的锦绣了。因此,在等候神应许实现的这个时间里,不管短暂还是漫长,让我们对神的信,成为我们生活里的基石,以信开出的奇葩,接纳我们敬拜赞美的神,与神拣选我们的恩典相称。这样,就需要我们倔强起来,顽强起来,虽然我们在挤压扭曲的环境里,难以成为撑天的大树,难以成为一个栋梁,难以成为一柄粗壮的旗杆,但我们完全可以成为一条遒劲结实的拐杖,而被神所悦纳被神所用。这在神的眼里,别是一种价值,绝不逊于云间之松,山巅之柏。但这里有个前提,我们必须是一棵树,而不是一棵草。

【作者简介】 大漠,2009年8月28日在沈阳东关教会受洗归主。2012年开始在《雅博网》网站做文字侍奉至今。先后在《信仰之旅》、《文化中国》及网站发表信仰文章近200篇。现为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会员、辽宁省散文学会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沈阳市作家协会会员。

赞一下: ]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