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昔追今在白鹿
抚昔追今在白鹿
本站作者:海夫
到白鹿,怀着朝圣的心。
白鹿镇傍白鹿河而得名。非山水森林丰沛之地,难有如此朴实得像诗的名字。
是的,就是这里,龙门山里的四川省彭州市白鹿镇。龙门山脉是四川盆地与高原的天然界线,雄山奇川,蜀道之难。治水的大禹就诞生于此,为纪念其“凿龙门,铸九鼎,治水患”而名之为龙门山。
地质学家于上世纪20年代末在此发现“飞来峰”——儿子背老子式的新岩层在下、老岩层在上,其规模宏大的构造带与欧洲阿尔卑斯山和北美的科迪勒拉山并称为世界三大地质构造奇迹。更奇的是在岩石里竟有水底生物的完整化石,专家认为其石灰岩具有冰川漂砾的特征。
这些传说与实证都和洪水有关,但还没有学者专家从这个角度去考察分析过,但有传扬过降下洪水的上帝的名——
那是一百多年前,法国传教士洪广化1865年千里迢迢来蜀。一见到远在大山深处的白鹿,他感到心都被天主的圣洁照亮了。他四处呼吁,八方募款,和同工们、后继者们用了20多年的时间和精力,云集众多能工巧匠,在这里修建了上书院、下书院、天主堂、经院、孤老院、医院等。尤其修建上书院耗时13年(1895-1908年),建筑所用的大理石、木料和彩色玻璃皆从很远的地方运来的,积聚上千义工和民工之力。
去年十一期间去了康定藏区,今年到龙门白鹿。心里满了羞愧:高山险峻,大水滔滔,道路崎岖诡异,动辄就石流翻震。今日路途交通尚且如此,一两百年前那就更不要提了。可即便在川西人迹罕至的绝境,都留下过传教士们的身影。风在述说……
而面对曾瑰丽得妙笔难述的白鹿上书院,更是愧疚又鞭策。这几天在读列王志和历代志。“我算什么,我的民算什么,竟能如此乐意奉献?因为万物都从你而来,我们把从你而得的献给你。”(历代志29:14)设想一下,就算现在可光明正大地传教、建堂,能如百年前吗?那是怎样地大大被耶和华的灵感动,怎样的乐意奉献的心!
资料显示,白鹿上书院总面积达18000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25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难以想象!在这偏僻的崇山峻岭间,百年前能建得如此雄伟壮观,而且精美细致、叹为观止。设计上中西合璧,既具典型欧洲哥特式建筑特征,又兼有中式四合院落式结构。
外人不知,只感叹僻处竟有如此神韵美妙的教堂。其实上书院不单是教堂,它是培养面向中国西部高级宣教士的大学。其门栊上清晰刻着“SEMINARIUMANNUNTIATIONIS1908”,法语,直译是“苗圃1908”,意谓培养人才的地方,汉语译为“领报修院”,1932年,中修院改为神哲学院。俗称上书院,与白鹿河下游距离六里地之外的下书院相对。
百年前的白鹿乡有“初修院”、“中修院”和“神哲学院”。当时的教学安排:初修院(亦称无玷书院)4年,一年一班,免费100名,以拉丁文为主,一年级习拼音,二年级以后习语法、经文、教会礼节;附设中文、算术、地理、历史等,采用上海土家湾(徐家汇)编印的课本。
中修(领报修院)5年,一年一班,由初修班毕业生中成绩优异者直接升入,拉丁语的语文、作文、道理、修辞、历史、罗马战争史、波斯战争史,天主教基础常识、教义、条规,听弥撒,中国古典文学、数学(三角、几何、代数)、物理、化学等科目。
总修(神哲学院)6年,收各中修院毕业生中成绩优异者。先开两年哲学(逻辑学、本体学、形而上学、宇宙学、心理学),后学4年神学(伦理神学、论理神学)及教会法典、教会礼仪、教会历史、圣经等。课本全为拉丁文,也开设一些中国古典文学。
单是看看科目和课程安排,和现在的学校包括神学院相比较,值得深思的太多。可现在没有人去探究书院的宗教意义和教育意义。据粗表的记载,白鹿上书院最盛时云集着中国西南地区上百名高级神职学者。又据《中国天主教区人数统计表》,1931年,仅白鹿本堂区就有信徒1438人。去过白鹿就晓得,即便今天在那样的大山里住户也是稀少的。这个数字表明当时大部分村民都归主了……
然到1950年9月,成都教区由彭道传接任主教,先后被迫解散了总修院、中修院、孤老院、孤儿院等教会附属机构,从此修院停办。上书院先后被挪做他用,又长年废弃。因其实在太美,后被摄影者发现,连北京、上海的都有人跑到这里来拍结婚纪念照。
2012年5月12日,白鹿镇全新开街,全部商业打造的法式建筑,欧洲风情小镇。和所有人工古镇一样,期待着在给心灵无处可逃的城市人一个假期空间而赚得金盆满满。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从小镇步行了六七里才来到的上书院正在新修。完全按原貌重建,但不再是学校,而是设有100来个房间的度假胜地。
在一个天主教论坛里的一首写白鹿上书院的诗:
深林里/它孤单的伫立/像等待的母亲/在驻足张望
零乱的碎石/与芜杂蔓延的荒草纠缠/斑驳的残壁颓墙/在斜阳里/投下萧瑟的长影
所有经由的访客/在此感叹/所有虔诚的心灵/因此扼腕:“重罪!重罪!我之重罪!这里曾是上主的圣殿!”
这里曾是上主的圣殿!汶川大地震时这座百年遗迹在8秒钟内全面坍塌,瓦砾成堆,木柱交错,石质大门断裂成梯形,粗壮的半圆柱形门柱只有底部尚存。附近的银厂沟作为景点一下子不复存在,沟旁两山合拢再翻转。
可是!当时正在白鹿上书院拍摄婚纱照的六对新人及摄影师等共33人。除1人受了点轻伤之外,32人毫发未损,人所在的地方都没有马上倒塌。由白鹿下书院改建的白鹿镇中学的一教学楼瞬间被抬高三米,却没有破损,被称为“最牛教学楼”……读到这新闻的时候,心被恩感而潸然泪下:生命的主啊,他们不认识你,仅仅慕名而来你都看顾了!
是夜,带孩子和智兰一家住在山腰之上的农庄。五龙洞山区高处只有这一户人家,若非有人介绍带领,绝对不可能找到。我怎么找到的?去年营会时来过。营会怎么在这里举办?地震后在这一带帮助的弟兄介绍的。
实在太妙的地方,怎么高声赞美都不会有影响,除了高山白云就是白云高山,连云蒸霞蔚都在传扬造物的荣耀呢。而且便宜得不可思议,一日三餐连吃带住才60元。营会时看着震后的印迹,大大小小的山像被撕裂衣服的身体。流泪祷告:大山可以挪开,小山可以迁移;但我的慈爱必不离开你,我平安的约也不迁移。这是怜恤你的耶和华说的。(赛54:10)
夜里山雨连绵,像主慈爱的手在怀抱,又像祂的话语在叮咛。主在对我们叮咛,你听到了吗!祂叮咛的什么,你听懂了吗!
【作者简介】 海夫本名:康晓蓉,雅博网作者。作家、诗人、牧者。籍贯四川,70后。1995年大学毕业到浙江工作。先在中学执教语文,后从事影视、杂志等文化传媒工作。2006年回居成都,2007年归主。2010年开始牧会,2013年7月按立为牧者。 诗作散见《十月》、《中国当代女诗人爱情诗选》等。2007年出版诗集《诗三百与字一个》,写有哲学散文集《生命与爱》,2012年自选诗集《活水》。2013年信仰文集《风随着福音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