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寻找丢失孩子经历的联想
不久前的一天,邻居晏大爷匆匆忙忙过来告诉我:一位路人心急火燎地在寻找一位丢失的孩子,这是一位10岁不到的男孩,患有严重的忧郁症,平时需要妈妈随时随地照看着,这次一不留神孩子就不见了。尽管我们和孩子一家素不相识,可是大家都非常着急,有人自告奋勇报了警,不久警车也赶到,附近邻居们各自在房前屋后,凡是孩子可能去的地方都进行“地毯式”搜寻。我和晏大爷结成对子,挨家挨户的询问和查找。
不久我们来到一个叫reformed church的西人教堂,那天不是主日,教堂没有人做礼拜,敞开的院子没有篱笆,过道有一条粗大的链条。我们担心孩子会不会独自走进教堂院子?于是我们就进教堂前院,一边吆喝,一边寻找。这时从教堂里走出一个非常高大的妇人,板着脸朝我们喊话:“这是私人领地,你们不可以进来”。晏大爷赶忙向她解释找孩子的事情,左邻右舍为之着急,我们只是很快的看看就离开。谁知那妇人还是恶狠狠地挥挥手:“不可能的事情,走吧走吧”。
这让我们非常意外和不解,为了一个走散的孩子,众多素不相识的人纷纷参加寻找的行列,挨家挨户去找,生怕遗漏一处。可是最没有爱心的人居然是教会的人,气得晏大爷说:这种地方我以后永远都不进去。我安慰晏大爷,也许这是一个特别的人,也许这个教会有什么特别的规矩,不是所有教会都是这个样子的。当时我心里在想:作为信上帝的基督徒,无论我们处于何种目的,我们都不能给上帝丢脸,我们应该向主耶稣基督那样,爱人如己,教会的大门应该向人们敞开,我们应该向世人伸出我们的双臂,更何况这次属于紧急助人的特殊情况。
记得去年我们去北欧旅游,途径丹麦的一个港口小镇,刚好一场大暴雨来临,我们赶快跑进一个古老教堂避雨。奇怪的是教堂开着大门,里面空无一人,各种教会用具摆放有序。我们一行开始在休息室躲雨,后来进了礼拜堂大厅参观,还翻阅了一些陈列的资料,这些资料有些是英文,有些是丹麦文,有些是免费的,有些注明是用钱购买的。可是没有人收钱,旁边放有收银箱,完全靠自觉。因为我们一行都是基督徒,我们拿着翻译器和手机里的圣经版本,一起查考教堂里丹麦文的圣经经文。后来一位修整教会墓地的牧师进来,看到会堂里一群陌生人,不但没有驱赶,笑呵呵地对我们非常友善,详细用英文给我们翻译那些丹麦文的圣经章节,也介绍一些当地教会的历史。
后来我们得知,当地的教会基本上都是基督教路德宗的教会,信耶稣的民众超过95%。之后我们去了很多北欧的国家,这种情形非常普遍,几乎所有大小教堂都是敞开的,没有人守门,无论出自什么目的进入教堂的人,无论来自哪个国家,什么肤色的人,无论什么宗教背景,不管社会地位的高低,富翁还是穷人,在教会都会受到欢迎。还有的教会特地用世界上各种主要语言打印了小单张和圣经金句,供参观的人带走留念或是送人,完全免费。我相信这才是主所喜悦的,福音也因此得以广传,得救的人数倍增,这也是为什么这些地区的老百姓信主的比例相当高,民风相当淳朴,社会治安相当好。因为上帝特别祝福那些祂所喜悦的人,那里百姓的生活幸福指数相当高。
很多西人教堂面前的告示牌上写着“All are welcome”,意思是所有的人都欢迎来我们教会,无论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主耶稣爱你,欢迎你来到这个家。我们附近还有一个华人教会,取名“基督教爱邻教会”,他们把主耶稣的爱带给周围的邻舍作为己任,为周围的民众做很多爱心实事。可就在我准备这篇文章时发现,竟然有的牧师把“欢迎所有人”这句话当作教会“制造麻烦”的根源,洋洋数万字在论述教会应该欢迎什么样的人进教会,才能平安无事。换句话:我们教会并不欢迎所有的人,你们要信上帝,去别的地方吧。
圣经马太福音(7:7)说:“凡祈求的,就得着;寻找的,就寻见;叩门的,就给他开门。”我们基督徒找到了这位信实、慈爱、大有能力的主,并且明白祂是生命的真谛,是喜乐与平安的泉源,是恩典与慈爱的彰显,唯有靠着主耶稣的爱,我们才有盼望。当世人需要安慰,需要帮助,需要依靠,需要有人像主耶稣基督那样展开双臂拥抱他们的时候,我们怎么可以挑挑拣拣,把他们阻挡在教会之外?圣经启示录 (3:20)还说:“看哪,我站在门口敲门。如果有人听见我的声音就开门,我就会进到他那里,而且我与他、他与我,将要一同吃宴席。”这让我想到前面那间教会的妇人,不禁打一个寒颤——万一以后来敲门的是耶稣,她这样做,耶稣会认她吗?所以我们要时常提醒自己,不要像那位妇人一样做对不起主的事情,最终丧失了那美好的福分。
注:那位男孩在大家的帮助下,不久就被邻居们在另一条街上找到了。我和晏大爷尽管没有看到母子重逢的一幕,可是看到警察一路在感谢参与找寻孩子的居民。
【作者简介】 奇妙故事:雅博网作者、蒙恩基督徒。曾经在大陆当过知青,工人,工程师和大学老师。80年代末来澳洲留学,后定居澳洲,当过工人,工程师和GIS应用高管,运行过连锁分店。四代基督徒家庭,从小信主,89年受洗,一直参与教会事奉,对新时代“网络事工”有特别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