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博网

波阿斯:关于我的见证的最后补充

2008-11-11 作者:波阿斯  
来源:作者寄稿我也要投稿

  在我发出见证之后,很多弟兄姊妹说他们非常感动,甚至流泪。

  亲爱的弟兄姊妹们,你们为我哭泣,你们更要为神的儿子哭泣。

  因为我受的苦和神为我们所作的牺牲(十字架上的耶稣)相比,就像一粒烛火和太阳的比较。

  前些时间我真实地触摸到了十字架上的基督。那时,我因为一些家庭的逼 -/迫而向主大发怨言。我说主啊,你知道我愿意为你舍弃一切。因为要去除掉同性恋的罪恶,我甚至连自己的生命都恨恶了。可你为什么还要加给我家庭的种种逼 -/迫呢?你明知道我脸皮薄,很难承担别人的怒骂和指责,却让我从我的家人那里遭遇这些,这是为什么呢?

  后来我看到十字架上的基督,才明白了一些新的含义。我突然明白为什么神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时,他们每次那么快就厌弃神。

  因为自从始祖堕落之后,人们就与神隔绝了,因着罪。罪是什么?我们通常把罪定义为"使得人与神隔绝的那个东西"。但从另一个角度看,罪,就是人对神的怨恨。

  因为怨恨,所以才会造成隔绝。人与神的隔绝是由人单方面造成的。神不怨恨人,因为神就是爱。他一直希望与人和好。然而自从始祖从伊甸园里被赶出,人天生就与神为仇了,并且怨恨神。这从各种神话故事、悲剧传说里都能看的出来,比如盗火的普罗米修斯,哭倒长城的孟姜女等等。就像老子说的:天地不仁,视万物为刍狗。又如俗语那样,说:造物弄人。

  有人也许说,当一个人苦难的时候他当然会怨恨神或者"上天"、"苍天"等,然而当他"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时候,他不会抱怨神。

  那么我们来看约伯。约伯是旧约里的大义人。在他生活安康的时候他很虔诚,从不说抱怨的话。但是当约伯蒙受灾难的时候,"愿我生的那日和说怀了男胎的那夜都灭没。......我为何不出母胎而死?为何不出母腹绝气?......"他就开始赤裸裸地向神发出他的抱怨了。

  这说明什么?说明了人的内心里面本来就有怨恨神的根,连义人约伯都不例外。对神的怨恨是人内心罪恶最深处的渣滓。有时这怨恨隐藏了起来,但它隐藏起来并不代表它就没有了。它还是一直在那里,等到一个适当的"机会",它就跳出来,控告神。

  为此,神拣选了以色列人,想彰显他的公义、圣洁和荣耀。但是,神出于他的全能和全知,知道即便有了他的拣选,以色列人(代表人类中与神和好的那一支)却最终会离他更远。由此,在他的计划里,人与神重新和好的重担,就是由弥赛亚---基督来最终完成的。

  让我们把目光的焦点投向弥赛亚---基督的身上。当基督开始行走在地上的时候,先知施洗约翰说了一句话:

  看哪!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

  参考前面对"罪"的说明,施洗约翰的话可以这样来解读:看哪!神的羔羊,除去世人怨恨的。

  当我们说"(人)与神和好、与神和好"的时候,其实原本那橄榄枝是神向人伸出来的。神与人之间的和好绝不是出自于人的努力,而是神的。是神立下旨意要把他的儿子送上十字架,来换取与人的和好。所以耶稣在福音里说:我的命是我自己舍去的;又说:我父啊,这杯若不能离开我,必要我喝,就愿你的意旨成全。

  又说:不是你们拣选了我,而是我拣选了你们。

  另一方面来看,神的儿子的死也是与神为仇的全人类对他的宣判。有人要说:至少主耶稣的十一个门徒(除了卖主的犹大)不会宣判他死吧?

  主的十一个门徒之所以不会允许耶稣去赴死,是因为他们把主耶稣视为自己同类的缘故。在马太福音16章,彼得刚刚称耶稣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却很快就又说了这样的话:"主啊,万不可如此!这事(指主的赴死)必不临到你身上。"

  彼得根本不知道"神的儿子"意味着什么。他不明白神的儿子若不赴死,人类对神的怨恨就不会停止。所以主耶稣斥责他:

  "撒但,退我后边去吧!你是绊我脚的,因为你不体贴神的意思,只体贴人的意思。"

  尽管彼得口里讲出耶稣是神的儿子,他并不明白神的儿子的含义。他依然是把耶稣归为"和自己一类的",归为人类中的一员。为此,神又特意强调指出了耶稣的身份。在紧接着的17章提到,过了六天,耶稣上山显荣,又有摩西和以利亚显现了出来。彼得就说:"你若愿意,我就在这里搭三座棚:一座为你,一座为摩西,一座为以利亚"。

  所以,彼得口里称耶稣为神的儿子,实际上却视他为同类,否则不会把他和摩西与以利亚同列。因此神纠正他错误的想法。彼得刚说完,以利亚和摩西都不见了,只见耶稣。神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他意思是说:你们不要以为眼前这个和你们同吃同住的人就是和你们一类的。我告诉你们,这是我的爱子,跟你们这些世人从根本上讲是不同的,就连他的出生都是从圣灵感孕,而不是像你们那样是从情欲和血气而生的。

  神的纠正显然短时间内没有起到效果。在主耶稣复活以后他三问彼得:你爱我吗?彼得都用"人间之爱"来回应他。彼得直到那个时候,还是把耶稣视为"同类"。

  主耶稣复活之后第一次向众门徒显现的时候,说:"我要将我父所应许的降在你们身上,你们要在城里等候,直到你们领受从上头来的能力。"这记载在路加福音最后一章。

  (注:这里的上头的能力,是指圣灵的浇灌和恩赐,比如说方言、医病等等。使徒行传记载了五旬节时发生了主所应许的一切)

  然而约翰福音最后一章却显示,彼得由于等来等去等不着,耐不住等候,跑去打渔去了。去"打渔"表明彼得开始操心世界的事,而把神的事丢到了一边。所以主第一句问彼得的话,有责备的味道:

  "约翰的儿子西门(注:"约翰"在马太16章17节称"约拿"),你爱我比这些更深吗?"

  主说的"比这些更深","这些"就是指这个世界。主的话很精妙,他问话的答案蕴含在他的问话之中。他问彼得的爱,是他在约翰福音17章里提到的爱。他实际上是在说彼得:你之所以这么快离弃了我去打渔,是因为你没有用我们的爱(父神和耶稣基督之间的爱)来爱我的缘故。因为凡用"人间之爱"来"爱主"的话,在他的信仰之旅中不免会有冷淡退后的时刻。人间的爱和神的爱有本质区别,前者表面看起来很公正,其实它是要求有回报的;当没有回报,它要么消失,要么转化为仇恨。

  彼得果然回答:是的,我是用人间的爱来爱你的。希腊文新约词汇上可以看到耶稣和彼得的问答中的两个不同的"爱"。

  当耶稣基督诞生在这世上之后,神圣的爱也藉着他来到了世间。从此上帝颁布了新命令:你们要彼此相爱。他实际上是在说:你们要用我的爱(上帝之爱,基督之爱,神圣之爱)来彼此相爱。从此,人间有了一种新的爱,就是神的爱,而神的爱就是神,因为神就是爱。

  如果神的儿子耶稣不来到人世间,神的爱就不会出现在人类之中。在人世间,神的爱正是藉着他的儿子,进而在基督徒中间,才成为可能的。这就是为什么神提到施洗约翰时,说他是先知中最大的,然而天国里最小的,也比他大。

  正是因为施洗约翰以及他之前,所有先知里面都没有神的爱(在他们活着的时候),所以那里面有一点点神的爱的圣徒(天国里最小的),也比他们大。

  如果不相信,让我们来查考一下以色列的众先知们。先看先知们中最大的施洗约翰,这位在旷野上声喊着"预备主的道,修直他的路"的伟大先知,当看到耶稣基督并不太符合他心目中那位英勇神武的以色列王的时候,就动摇了。他派门徒去问:那将来的(弥赛亚),是你呢,还是其他人呢?

  也正是如此,耶稣基督才论他说了那段话。这些都记载在马太福音11章。

  大卫王是旧约里的伟大先知。我们甚至可以说,他是旧约中的灵魂人物。圣经里面提到:主耶稣是坐在大卫的宝座上。正统教义都认为:大卫王是用来预表主耶稣的。

  中国有句古话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我们来看大卫王最后的话,是他临终托孤,对所罗门所说的话:

  ".......

  2:5  你知道洗鲁雅的儿子约押向我所行的,就是杀了以色列的两个元帅:尼珥的儿子押尼珥和益帖的儿子亚玛撒。他在太平之时流这二人的血,如在争战之时一样,将这血染了腰间束的带和脚上穿的鞋。 

  2:6  所以你要照你的智慧行,不容他白头安然下阴间。 

  2:7  你当恩待基列人巴西莱的众子,使他们常与你同席吃饭,因为我躲避你哥哥押沙龙的时候,他们拿食物来迎接我。 

  2:8  在你这里有巴户琳的便雅悯人基拉的儿子示每,我往玛哈念去的那日,他用狠毒的言语咒骂我,后来却下约旦河迎接我,我就指着耶和华向他起誓说:'我必不用刀杀你。' 

  2:9  现在你不要以他为无罪,你是聪明人,必知道怎样待他,使他白头见杀,流血下到阴间。" 

  2:10  大卫与他列祖同睡,葬在大卫城。 

  从大卫王最后的话里,能看出神的良善么?

  撒母耳是最后一位士师。这位伟大的士师曾经选拔了大卫这样的伟大君王。但这位先知和士师,偶尔也能倏然显现出他强悍的一面:

  (撒母耳记上)15:33  撒母耳说:"你既用刀使妇人丧子,这样,你母亲在妇人中也必丧子。"于是,撒母耳在吉甲耶和华面前将亚甲杀死。

  约伯我们已经提到过了。他遭受了大灾难后,很快就向神发出了大大的抱怨。

  在旧约里面,约伯与挪亚,但以理并列,成为被耶和华神赞许的三大义人(以西结书)。现在我们来看这三大义人之首:挪亚。

  挪亚在他晚年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情。他喝醉了酒,赤露着身子。结果他的儿子含看见了,跑去给他哥哥说。他哥哥们回来后遮掩住了挪亚的身体。

  挪亚醒来,了解到了整个事件之后,这位人类的"第二始祖"立刻发出了诅咒:(今天的所有人类都是挪亚的后代,因为亚当其他的后代都被洪水淹死了)

  9:25  就说:"迦南当受咒诅,必给他弟兄作奴仆的奴仆。" 

  9:26  又说:"耶和华闪的 神是应当称颂的,愿迦南作闪的奴仆。 

  9:27  愿 神使雅弗扩张,使他住在闪的帐棚里,又愿迦南作他的奴仆。" 

  的确,挪亚的儿子含做的不对。当看到父亲赤身的时候,却跑去和别人说:

  "父亲赤身露体啦!"(大致上就是这样子)

  他的哥哥们却不这样。他们回去后,倒退着进去,把衣服披在他们父亲的身上。对此,新约中彼得解释说:

  "因为爱能遮掩许多的罪。"

  请注意"遮掩"一词,相当精妙,值得细细品味。明白这个爱的道理就会对"艳照门"之类的事件保持一定的警醒。含的哥哥们遮掩他们父亲的赤身裸体,显得很有爱心;相比之下,含却显得好奇心大过爱心了。于是,挪亚重重地诅咒含的儿子迦南,然而起初却只是因为他自己的过错。

  即使是亚伯拉罕这位以色列人的始祖先知,也有他英勇神武地追杀五王的记载。在耶稣基督之前,没有哪位先知,或者说没有哪位以色列人,或者说没有哪位世人,能够有神的爱。

  所以就不奇怪为什么那个女巫是从地底下(阴间)把撒母耳招了上来。死后直接被主接去天堂的,是里面有神的爱的圣徒们。没有神的爱,即使是先知,也不能享受这样的待遇,而是有一个在地底下的时期。所以旧约里的人,即使是神的选民以色列人,也一律下了阴间。(当然再往后就不清楚了。但凭着信心知道神最终会把他们都接到天上。)

  查考了众先知,就能明白诗篇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经句:

  诗137:8 将要被灭的巴比伦城啊(注:"城"原文作"女子"),报复你像你待我们的,那人便为有福! 

  诗137:9 拿你的婴孩摔在磐石上的,那人便为有福!

  就此,主耶稣在世上的时候,实实在在地说:

  (约翰福音)5:42  但我知道,你们心里没有 神的爱。

  很多人都认为这话只是说给法利赛人的。不是的,这话实际上是说给当时的全人类的,包括他自己的门徒。否则,主就不会在同一卷福音书的最后,三问彼得:你爱我吗?他实际上是在问彼得里面有没有神的爱。彼得的回答也说明:他里面有的是人间的爱。至少到那个时候,彼得还没有神的爱在里面。

  这也是为什么雅各约翰想天火下来烧灭不接待耶稣的人时,耶稣说:"你们的心如何,你们并不知道。" (路加福音9:55)

  回到起初的那个话题。彼得不愿让主耶稣赴死,只是因为他认为主耶稣和他是一类的。

  实际上,只有一位真实的不愿意让主耶稣赴死,他就是神。但这位唯一不愿意让他儿子死的,却立下了十字架的旨意。

  有人说,彼得只不过是其中一个门徒嘛,而且又软弱。他三次不认主早就是妇孺皆知的秘密了。其他的门徒不想让主赴死,难道也是因为把神的儿子视为同类么?

  那么我们来看使徒约翰。使徒约翰在他年老的时候,曾经写了启示录。在启示录里面:

  19:9  天使吩咐我说:"你要写上,凡被请赴羔羊之婚筵的有福了!"又对我说:"这是 神真实的话。" 

  19:10  我就俯伏在他脚前要拜他。他说:"千万不可!我和你,并你那些为耶稣作见证的弟兄同是作仆人的。你要敬拜 神。因为预言中的灵意乃是为耶稣作见证。" 

  又有最后一章,也就是整本圣经的结尾一章里面:

  22:8  这些事是我约翰所听见、所看见的,我既听见、看见了,就在指示我的天使脚前俯伏要拜他。 

  22:9  他对我说:"千万不可!我与你和你的弟兄众先知,并那些守这书上言语的人,同是作仆人的。你要敬拜 神。" 

  使徒约翰,在他已经度过了将近一生之久,居然还是认不出主耶稣,而是仅仅凭着外貌来认他,两次把天使认成主耶稣。天使纠正他时,两次说:"千万不可!"这语气是何等的强烈!

  有人也许认为:使徒约翰也许是老眼昏花了。我们请注意:约翰的经历是在异象中进行的,而不是用肉眼看到了那些事情。否则他不会看到跟随主的那些人,就知道他们有"十四万四千"。一眼看过去就知道数目,这类似于哲学家康德所提到过的"智的直觉"。这不是肉眼观察普通世界所能达到的。

  也有人说了:约翰也许不知道不应该拜天使。这里我们回想一下那位刚出道的时候曾骄傲地宣称"耶路撒冷里面那些有名望的人,也没有加增我什么(详见加拉太书)"的使徒保罗。保罗曾说:"不可让人因着故意谦虚、和敬拜天使,就夺去你们的奖赏。"保罗知道这事,约翰岂有不知之理?律法书上写着的:除了拜神,不可拜其他一切受造之物。所以若说约翰不知道不该拜天使,这说不过去。他之所以写"就在指示我的天使脚前俯伏要拜他",是因为他在写启示录的时候,就已经知道那不是主而是天使了。

  由此可看,这位吃饭时躺在耶稣怀里、耶稣十架的最后时刻也陪伴在身边、在福音书里处处以"主所爱的门徒"自居的使徒约翰,实际上在当时耶稣钉十架之前,是不能够认清耶稣的真实身份的,因为既然他用灵眼都认不出主耶稣的话。

  当主耶稣被人宣判十字架死刑的时候,人们可能觉得:那是法利赛人对他的宣判。其实不是的,是全人类对他的宣判。所以当他在十字架上的时候,我们说他担当了全人类的罪孽,我们也可以说,他担当的是全人类的罪孽中最深处的,对神的仇恨。

  这仇恨就如此地显明了:我们宁可释放一个强盗,也不放过神的儿子,因为前者毕竟是我们的同类。当我们不愿意主上十架时,仅仅是因为我们把他当作同类的缘故。

  十字架是一种酷刑。当人在上面疼昏过去时,身体会变得柔软而向下坠去,结果被钉的手脚被猛然拉扯,使人疼醒。据说囚犯到死时,能昏厥上千次。主描述了这种苦痛。他说:

  "我如水被倒出来,我的骨头都脱了节,我心在我里面如蜡熔化。

  我的精力枯乾,如同瓦片;我的舌头贴在我牙床上。

  我的骨头,我都能数过。"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也许根本想象不到。

  在信仰生活中能碰到一类基督徒。他们爱主,太爱主了,一直爱到他们潜意识里认为:主耶稣的十字架根本就不应该发生。或者他们觉得:如果主不上十字架,他们一样会爱主。

  这显然是荒唐的。彼得在几千年前就喊出了"主啊,这事必不临到你身上!"但那是出自撒但的迷惑。

  因为神的儿子若不死在十架上,人们就不能停止对神的恨。神是公义的,在他没有过错;然而他却要把同样没有过错的他的儿子送到十架上,换取与人的和好。这就显示出神的爱了。耶稣降生了,神的爱从此来到了世间;但他被钉上了十架,神的爱才真正开始传播开来。

  从此,神对世人的要求,才真正能够被人接纳。当门徒们回想起耶稣基督的教导的时候,才真正明白了他们的含义。那种不求回报的爱,对仇敌的爱,天父亲自给我们做出了示范。

  神就是有这样的属性:他无法容忍人类永远从他的亲密之中脱离开来,尽管始祖亚当和夏娃曾经那样子过。他不惜舍了他自己的儿子来换取人与他的和好。但是,若这样的话都不能换来人对他的亲近与和好,那么神就只能选择刑罚,而且是永刑。因为如果说神还有什么办法消除人对他的仇恨,那只可能是他把自己消灭了来换取"和好"。

  但那是不可能发生的。从神的"全能"上出发,全能者不可能消灭自己。从语言逻辑上看,若神不存在了,就不再存在"和好"。

  所以那些在他的儿子舍命了之后,依然不接纳神的爱并因此与神和好的,就只能迎来审判和永刑了。这就是为什么新约耶稣除了带来神那不可测度的大爱的同时,也同时带来了地狱和永刑这些旧约里从没有提及过的东西。

  同时,那些里面有神的爱的门徒们,写出了旧约任何一位伟人都写不出来的恩惠的篇章。我们从保罗等使徒的书信里面,看到了那种主耶稣所曾表露出来的爱。我们也从基督徒们的生命历程中,找到了这种爱:再也没有对仇敌的杀戮被宣扬,再也没有应对生活中的苦难以抱怨,相反,喜乐、赞美和感恩,是永恒的。

  这是因为:如果恨人,就是杀人;杀人,就是恨恶神了。

  这是因为:如果抱怨人,实际上是在抱怨神。如果对人愤怒,实际上是在对神愤怒。

  有正确属灵知识的基督徒都知道这些。他们知道如果抱怨逼 -/迫他们的父母,就是抱怨神了。

  所以他们就不再去抱怨他们的父母,或者像约伯那样含蓄地抱怨自己,而是直接去抱怨神。

  比如我。

  所以我们可以看出来,那善恶知识树上结的果子,即使是善果子,对人来讲也同样是致命的。它们和从神而来的善,根本不一样。

  前几周,我有段时间心情非常灰暗。当我想起来最近几个月所遇到的一些不顺心的事情,始终不明白神为什么要安排给我这些。

  直到有一天,我才重新刚强了起来,并获得了真实的力量。那是在我默想十字架上的耶稣基督的时候,我仿佛听见天父在对我说:

  "你们残忍地杀死了我的儿子,又把他吃了。你们还是不能与我和好么?"

  一刹那,我明白了整本圣经从头到尾所讲述的事情。我也更加地明白了神的爱。我从来没有如此渴慕这爱住到我里面。

  我也仿佛看见了整个人类史中所有的罪恶。当神颁布律法说"你们不要近亲乱伦"的时候,人类根本就是兄弟姐妹之间的产物。亚当夏娃之后就发生了那些事;在挪亚之后,又发生了一次。自从始祖开始,我们就是在罪恶里面打滚。

  当神安排亚当照顾整个园子的时候,里面的动物都是一对一对的;然而人,有着神的形象,并没有成对地出现。在亚当起初的时候,他并没有所谓的"男性生殖系统"以及"男性性行为系统",因为那些东西是配合女性出现的。而一开始并没有女人。

  因为天父和主耶稣基督之外并没有一个"女神"。

  他是因为开始关注与那些成双成对的动物,才闷闷不乐的;还是因为其他原因,我们不得而知。总之有一天,神说:那人独居不好。

  从此亚当分裂成为两个人,一个被称为男人,保留了起始亚当的大部分,包括刚强、英武等等,以及"亚当"的名号;另一个被称为女人,保留了包括起初亚当的甜美、温柔等等。她有了一个新名字:"夏娃"。

  所以主耶稣说:你们要完全,像你们的天父完全一样。他又说:天国里都是不婚不嫁的,人人都如神的使者。他实际上告诉了我们,天国里面就不再有男女性别之分了,只有"曾经为男"以及"曾经为女"的分别。

  一天下午,悲剧发生了。蛇到了夏娃跟前。奇怪的是,神吩咐亚当看守园子,可是蛇却进来了。

  它来到夏娃跟前说:"你们真的不能吃那果子么?"

  魔鬼只是探探口风,而夏娃的话却让它大喜。夏娃说:

  "惟有园当中那棵树上的果子, 神曾说:'你们不可吃,也不可摸,免得你们死。'"。

  实际上神只告诉他们那果子不可吃,神并没有说那果子不可摸。

  所以蛇就开始引诱她吃那果子。夏娃,和亚当,也都吃了。

  他们因此被神赶出了伊甸园。

  当神赶出他们的时候,定下的罪名是:吃了善恶树上的果子。很多人不由得认为:神赶出始祖就是因为他们吃了禁果。事情并不是这么简单的。萨达姆有罪只是因为他处死了一个村庄里所有的村民么?你不能说:因为法庭上是那么宣判的。

  实际上,始祖在偷吃禁果之前,早就有了悖逆的种子。当事情最后终于到了无法收拾的地步,才会有驱逐的宣判。神既然告诉吃了果子就必死,始祖却吃,那么就是自取灭亡。

  因为有死亡,所以才有了苦难。所有的苦难都是指向死亡的。

  当末后的亚当---耶稣基督来到了世间,承担着神与人之间和好的重担时,他最厉害的敌人,不是那些处处与他作对的法利赛人,而是那些处处以认识并跟随他自居、但并没有真正认出他是"良善的那一位"的他的门徒。我们经常提到"基督徒"这三个字,但我们更应该问自己一个问题:"基督徒"是怎样成为可能的?从时间上看,基督徒成为可能并不是在耶稣基督上十字架之前,而是在耶稣基督上十字架之后。耶稣基督上十字架之前,他的门徒中没有一个是真门徒。所以他斥责彼得为撒旦;又对雅各和约翰说:你们的心如何,你们并不知道。耶稣基督升天之后,首先被神使用,用来书写圣灵感动之下的神的话语的,竟然是法利赛人保罗,而不是他的门徒,为什么?

  因为,一个真正的基督徒要符合这样两个条件:1,他能真正认出"良善的那一位";2,他承认自己在杀死神的儿子的事情上有份。就像相对论的两条原理是彼此等价的一样,这两条成为基督徒的前提也互相等价。当一个人能真正认出"良善的那一位",他就知道自己在杀死耶稣的事上是有份的;同样,当他承认是他本人害死了神的儿子,他就能认出"良善的那一位"了。现在我们把目光的焦点投向保罗。

  保罗的经历和耶稣那十一个门徒不一样。并不像十一门徒都不情愿主耶稣上十字架那样,保罗一开始却是以刽子手的面目出现的。他既然热衷于处死跟随耶稣的人,那么他也是热衷于处死耶稣的,尽管没有赶上那个时间。另一方面在使徒行传里这样记载:

  9:3  扫罗行路,将到大马士革,忽然从天上发光,四面照着他。 

  9:4  他就仆倒在地,听见有声音对他说:"扫罗,扫罗!你为什么逼 -/迫我?" 

  9:5  他说:"主啊,你是谁?"主说:"我就是你所逼 -/迫的耶稣。" 

  当保罗听到主耶稣的声音的时候,他说:"主啊,你是谁?"

  相比之下,在启示录最后一章:

  22:8  这些事是我约翰所听见、所看见的,我既听见、看见了,就在指示我的天使脚前俯伏要拜他。 

  一方面,神给予保罗能"分辨出他"的恩赐;另一方面,保罗实在是从"迫害耶稣"的境况中走出来的。他满足了那两个条件。他也因此成为第一个被神使用,用来继续书写神的话语的人。

  也正是由于这样的特殊经历以及进而获得的属灵智慧(1,真正认出良善的那一位;2,承认自己在杀死耶稣的事上有份),使得保罗有了先知性的眼光,所以他书写了这样恩惠的篇章:

  (哥林多前书)

  2:15  属灵的人能看透万事,却没有一人能看透了他。 

  (罗马书)

  3:10  就如经上所记:"没有义人,连一个也没有。 

  3:11  没有明白的,没有寻求 神的; 

  3:12  都是偏离正路,一同变为无用。没有行善的,连一个也没有。"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属灵智慧,使他的目光不但可以穿透世间的虚空,一直看到天国的荣美,像临终前的司提反那样(使徒行传7:55);而且可以一直看到神的审判。我们拿彼得和保罗来做一下对比。

  (约翰福音中,彼得问耶稣:约翰的将来如何)

  21:21  彼得看见他,就问耶稣说:"主啊,这人将来如何?" 

  21:22  耶稣对他说:"我若要他等到我来的时候,与你何干?你跟从我吧!" 

  (哥林多前书中,保罗指着一位不肯离弃淫乱的罪的基督徒说:)

  5:5  要把这样的人交给撒但,败坏他的肉体,使他的灵魂在主耶稣的日子可以得救。 

  这里对"与你何干,你跟从我吧"做一下说明。有一些基督徒指着申命记里的经文(隐秘的事属于耶和华)说:有些事情只有神才能知道,而我们不需要知道。

  这并不符合圣经的教训。在约翰福音里面主耶稣做出应许:圣灵会带领你们进入一切的真理。当主说"你跟从我吧"时,他已经回答了彼得的问题,答案就是:"约翰将来如何"这样的事你现在还担当不了,你先跟从我,总有一天你会明白。

  所以,当神禁止始祖吃善恶树上的果子时,并不是一种"愚民政策",而是当时始祖的"生命"还不能使他担当"善恶树上果子"。这有点类似于属灵的恩赐(医病、赶鬼、说方言等)只有属灵生命健壮的人才能担当起来,否则就会出现马太福音7:22~23那样的悲剧。神并不是永远都不允许人分辨善恶,否则"岂不知圣徒要审判世界"如何成为可能呢?没有善恶,审判就不可能发生;然而没有生命,分别善恶树的果子就转化成为论断:论断人、论断弟兄。在雅各书里这样说:

  3:6  舌头就是火,在我们百体中,舌头是个罪恶的世界,能污秽全身,也能把生命的轮子点起来,并且是从地狱里点着的。 

  对基督徒来讲,"隐秘的事"中的"隐秘"并非是一种永恒的状态;圣灵来了,我们脸上的帕子就会挪去,并因此能够看得更真切。箴言书里提出的问题:

  30:4 谁升天又降下来?谁聚风在掌握中?谁包水在衣服里?谁立定地的四极?他名叫什么?他儿子名叫什么?你知道吗?

  在约翰福音一开篇就做出了回答。

  而罗马书中提出的疑问:

  11:34  "谁知道主的心?谁作过他的谋士呢?" 

  11:35  "谁是先给了他,使他后来偿还呢?"

  哥林多前书里就给予了解答:"但我们是有基督的心了"。

  回到保罗的话题。在加拉太书2章记载,当保罗去耶路撒冷时,他对当时的那些使徒们并不满意。本文前面提到了他出于骄傲说的那些话;但是他骄傲是一回事,他正确地看出包括彼得在内的使徒们(即"那些有名望的")所存在的问题是另一回事。保罗不满是由于彼得他们还没有装备像保罗那样的属灵眼光;而这属灵眼光正是由"承认自己在杀害耶稣这件事情上有份",而得来的。

  所以神使用保罗来奠定圣餐礼的基础。在哥林多前书里保罗如此说:

  11:27  所以,无论何人不按理吃主的饼、喝主的杯,就是干犯主的身、主的血了。

  11:28  人应当自己省察,然后吃这饼、喝这杯。 

  11:29  因为人吃喝,若不分辨是主的身体,就是吃喝自己的罪了。 

  现在让我们来关注圣餐礼。从时间(而非记载)上看,圣餐礼最早在福音书里提及,可以追溯到约翰福音第六章,耶稣讲他就是生命的粮。主进一步解释:

  6:53  耶稣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你们若不吃人子的肉,不喝人子的血,就没有生命在你们里面。 

  6:54  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就有永生,在末日我要叫他复活。 

  6:55  我的肉真是可吃的,我的血真是可喝的。 

  6:56  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常在我里面,我也常在他里面。 

  6:57  永活的父怎样差我来,我又因父活着;照样,吃我肉的人也要因我活着。 

  6:58  这就是从天上降下来的粮。吃这粮的人,就永远活着,不像你们的祖宗吃过吗哪还是死了。"

  而在逾越节的筵席上,主说:

  26:26  他们吃的时候,耶稣拿起饼来,祝福,就擘开递给门徒,说:"你们拿着吃,这是我的身体。" 

  26:27  又拿起杯来,祝谢了,递给他们,说:"你们都喝这个, 

  26:28  因为这是我立约的血,为多人流出来,使罪得赦。"

  圣餐礼的奥秘是说不完的,但是有一个奥秘就是,圣餐礼是天父在提醒我们这些基督徒:你们在害死我儿子的事情上是有份的。当保罗说:"人吃喝,若不分辨是主的身体,就是吃喝自己的罪了。"他实际上是在说,若我们认为自己在耶稣的死这件事情上是清白的,那么我们就是说谎话的,是有罪的。 

  所以使徒约翰这样讲:

  (约翰一书)

  1:8  我们若说自己无罪,便是自欺,真理不在我们心里了; 

  1:9  我们若认自己的罪, 神是信实的,是公义的,必要赦免我们的罪,洗净我们一切的不义。

  在圣经里面主提到卖主的那位犹大时,称他为"灭亡之子"(约17章)。然而犹大灭亡的原因并不是他卖主。实际上,耶稣上十字架之前,每个世人都是卖主的,包括除犹大之外的主的其他门徒。人的心中开始有良善,是在耶稣上十字架之后,这就是为什么主在十字架上说:"成了"。犹大最终走向灭亡,不是因为他卖了耶稣换来30两银子,而是因为他自杀身亡。他自杀的原因似乎很有说服力("我卖了无辜之人的血是有罪了"),然而"不能分辨神的义和人的义"的人,才是真正有罪的。那些口里称耶稣为主,心里却不能真正认出他是"良善的那一位"的"基督徒",是主最大的敌人。这就是为什么在福音书里主斥责彼得用的是最严厉的话,也是马太福音里主说这段话的原因:

  24:4  耶稣回答说:"你们要谨慎,免得有人迷惑你们。 

  24:5  因为将来有好些人冒我的名来,说:'我是基督',并且要迷惑许多人。"

  这里的"我是基督",并不是指那些冒名的人称他们自己为基督,而是指他们称耶稣为基督。这也是为什么至终那"沉沦之子"(帖撒罗尼迦后书 2:3)是在教会里显露了出来。教会并不会接受一个称他自己为基督的人,但是会接受一个称耶稣为基督的人,尽管这人并不能真正认出"良善的那一位"。

  基督徒在世上需要有一个漫长的时间来认出耶稣是"良善的那一位"。能认出主是"良善的那一位"并不与我们口上说"耶稣是主"有直接的关系。彼得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例子。另一方面,我们所说的不见得我们能行出来。所以必须要保持谦卑,不以"知道真理"为荣,而要以"行出真理"为荣。现在来看使徒约翰。

  当使徒约翰说"爱里没有惧怕;爱既完全,就把惧怕除去,因为惧怕里含着刑罚,惧怕的人在爱里未得完全"的时候,他是真诚的。但启示录里当他见到主耶稣的时候,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

  "我一看见,就仆倒在他脚前,像死了一样。"

  很多人看到这里暗暗赞许,心里想我们见到主耶稣的时候也要如此才好。其实不对的,主并不要我们这个样子。所以他安慰约翰:不要惧怕。主安慰约翰的理由,正像约翰自己讲的那样:爱既完全,就把惧怕除去。

  我亲爱的弟兄和姊妹们,我想述说的神的儿子的事迹,已经说完了。你们若为我哭,更应该为神的儿子,我们的主哭泣。我们为主哭过之后,就要全部地用心接纳下十字架上被钉死的神的儿子。我们才会因此喜乐起来,为我们所遭遇到的一切喜乐,因为我们为那钉在十字架上的神的儿子喜乐。

  当我们开始为十字架上的耶稣喜乐的时候,我们就为基督徒在世上所遭受到的苦难而喜乐,我们就明白原来我们的泪水真的最终是转化为了欢笑,我们就知道一位基督徒见证他离弃同性恋的时候,他见证的并不是自己的悖逆,也不是自己的苦难,也不是自己的悔改,也不是自己为悔改所付出的代价,也不是自己为主所忍受的痛苦,也不是自己对主的爱。他见证的是十字架上的神的儿子耶稣,见证的是神的爱,见证的是他自己因为神的爱而不再悖逆,并与神和好。

  这就是我们的信仰,也是我们一生要走的路,就是同样的十字架的道路;但那并不是苦难,眼泪和忧伤,而是喜乐、感恩和赞美,直到永恒。

赞一下: ]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