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扬弃“文化使命”这个伪命题的时候了
“你们要谨慎,恐怕有人用他的理学,和虚空的妄言,不照着基督,乃照人间的遗传,和世上的小学,就把你们掳去。因为神本性一切的丰盛,都有形有体的居住在基督里面。你们在他里面也得了丰盛。祂是各样执政掌权者的元首。”(歌罗西书2:8-10)这经文的精意是什么呢?简而言之,就是要谨慎啊,不要被人间的哲学、思想、传统、文化等欺骗、掳掠!神一切的丰盛都在基督里,在基督里就有一切。不需要依靠别的来加添什么,主是元首,是权威的权威!
“文化使命”其实是伪命题,来自巫道,而非神道。
什么是伪命题呢?伪命题是指不真实的命题,即:不符合客观事实或科学道理的命题,也指没有意义的命题,难以断定其真假。很多社会和管理的命题都属伪命题。
什么是文化呢?文化是指人类活动的模式以及给予这些模式重要性的符号化结构。在汉语的语境中,文化是“人文教化”的简称。在西方语境中,指栽培、脱离原始的状态。文化主要包含器物、制度和观念三个方面,也就是社会价值系统的总和。文化和文明有时候是互用的,为区别不至太混淆,有学者提出:文明偏在外,凡是政zh i、法律、经济、教育等生活上的表现,以及工艺与科学的成果,谓之文明。文化偏在内,重于精神方面,包含宗教、哲学、艺术等。
什么是使命呢?从汉语源流,使命的意思和用法主要有:1、命令,差遣。2、任务,责任。3、使者所奉的命令。4、奉命出使的人。
清楚这些概念,再回到圣经中仔细查考,主耶稣给的使命只有一个:福音使命。任何外添的都是可诅咒的!
论证并维护“文化使命”之说的主要依据两处经文来,一是创世纪1:28“治理这地,也要管理……”,还有一处是马太福音28:20“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注意:这是主神给人在地上的工作,包含在使命之中,但不是使命本身。为便于理解,用一句大白话——假设监狱长对囚犯说:“你要出监做新人了,去换件新衣服。”宣告是出监得释,相应的命令是做新人,换件新衣服是为此而做的工作或相应的行动。它包含在命令中,但不是命令的核心。
由上可知,文化是属地的价值系统,福音是从天而来的恩典,也是爱的命令。若把福音使命和文化使命并列(即便是称之为福音使命包含文化使命),两个“铁肩”担两个“道义”,显然犯了常识性的错误。问题在于长期以来,为什么这样低级的错误却被广为接受而认为是正确的呢?从根底来挖开细看,问题实在不简单!两大传统、文化在传福音过程中结合出来的畸形怪胎,并暗含浓厚的当代人文色彩。
一大传统来自西方。有组织地来华时的基督教已经在西方是普遍性的文化正统,国家性的主流。由此西方宣教士无意中轻忽了神的道:天国近了,当悔改。不是像约拿一样到尼尼微去大声宣告:“再等四十日,尼尼微必倾覆了!”而是拿着宗教、思想、文化去碰一碰,却发现遇到了“文化劲旅”,便说你们的神也类似于我们的神,我们可以商量商量,交流交流,看看能不能“合儒、补儒”……
一大传统本于中国。文化就是中国人的宗教,以发散性宗教存在的方式在本土源远流长。其巫师传统可谓“千古流芳”。文化人、知识分子的那种进则梦想为“帝王师”,退则为“仙人居士”的自求、自诩根植在血脉中。即便信了基督,也不忘抓住“基督的话语权”,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透彻这个,刘小枫现象就不难理解。只不过他爆发出来了而已,那种口称基督、里面发疯的“高举文化的基督徒”恐怕不在少数。
若不扬弃“文化使命”这个伪命题,其祸不远矣!
祸哉,有祸了!保罗说“若不传福音,我便有祸了。”(哥林多前书9:16)以文化之名来传福音的难道没有祸,可以得奖赏吗?定睛在真道上来观照—下很是被接受和风行的“文化使命说”:“若从社会科学来定义,文化是一整合系统,包含信仰、价值道德、风俗习惯、机构制度。福音使命并未废去文化使命,而福音使命的范围包含了文化使命的领域……福音使命与文化使命的目标并无二致,正如救赎与创造是一脉相连……福音与文化密不能分,是一体的两面。”
圣经上说的“似是而非的教导”大抵包括此类吧。最大的根本性错误在于不是从神来,而是人本!在人本的眼界里,信仰被置于文化系统下的小分支。换言之,神是我的一个小道具。由此推衍出的“福音使命与文化使命的目标并无二致”,实际上就是把天国的事业等同于地上的工作,把永恒局限在有限。再得出的福音和文化是一体两面的结论基本已经“歪”到家了。是谁的一体两面?人的一体两面!难怪基督教几次来华都以失败告终。看重文化的死于文化,很简单。
能不有祸吗?本心可能是想助推福音,反成福音的阻力。可能认为传福音的对象不如我有文化,需要多种文化形式感染他,给他说得再清楚些。有谁信主是被说服的呢,是爱和生命的传递呵。还需要添加什么呢?“神本性一切的丰盛,都有形有体的居住在基督里面。”福音让人透过基督,认识神,归向神,从而真知道“祂在圣徒中得的基业有何等丰盛的荣耀……向信的人所显的能力是何等浩大”(以弗所书1:18-19)。传福音是圣灵大能的工作,在基督里都成全,不是在文化里成全。
在《重回柔软》一文的跟帖中Joan姐妹说我悲观了,这回基督教来华和前几回有不同了。当然有不同,好多不同了。但是如果在三、五十年内中国还不能出来超越西方的真正认识神归向神的牧者、神学家,还不能大面积地进入社区、散入社会地领人悔改,反而还在高调文化使命,还在抱着过去语境中的文化系统和教会宗派,重蹈覆辙的可能性不是没有,且“中国福音化、教会国度化和文化基督化”的“三化异象”可能成为“新三炮和后三泡”——先放三个大炮,再成三个肥皂泡。
因为在文化使命和基督旗帜下所做的福音运动和未信主的文化人同时在推动的“中国文艺复兴运动”——为中华民族肩负起社会正义与文化重建双重使命的运动,有很多不同吗?没有。不仅没有,危害可能甚大:一、无形中出现福音的“特权阶层”,一些有名或者有才华的文化学者们成为基督徒后,摇身到教会中把持话语权。从名牧的追捧到明星的腐化,通常是一步之遥。二、也在无形中拦阻人人皆祭司。属神的子民就当宣扬“那召你们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彼得前书1:9)。然在这么隆重的文化使命面前,谁担得了呢。三、深具文化使命感的常常忘了“祂是各样执政掌权者的元首”,而把自己和教会置于执政掌权的对立面。这种使命感让人深觉自己是“君权神授”,若遇抵挡,又称自己是遭逼 -/迫了……
难道就不要文化事工呢?当然要,但当扬弃“文化使命”,老老实实地做文化工作。“扬弃”为哲学名词。德语aufheben的意译,包含抛弃、保留、发扬和提高的意思。指不是简单地抛弃,而是克服、抛弃旧事物中消极的成分,又保留和继承对新事物有积极意义的成分,并把它发展到新的阶段。传福音就是传福音,担社会责任就是担社会责任,做文化交流就做文化交流,做思想研究就做思想研究,不必什么都扯上福音做大旗,以示师出有名。清楚自己的呼召和恩赐,在本位上尽心竭力,交账的时候谁也代替不了谁。
【作者简介】 海夫本名:康晓蓉,雅博网作者。作家、诗人、牧者。籍贯四川,70后。1995年大学毕业到浙江工作。先在中学执教语文,后从事影视、杂志等文化传媒工作。2006年回居成都,2007年归主。2010年开始牧会,2013年7月按立为牧者。 诗作散见《十月》、《中国当代女诗人爱情诗选》等。2007年出版诗集《诗三百与字一个》,写有哲学散文集《生命与爱》,2012年自选诗集《活水》。2013年信仰文集《风随着福音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