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博网

亲爱的,我们一同上路吧

2010-12-17 作者:罗博学  
来源:中国学术论坛我也要投稿

这是一个受伤的地球。毋庸置疑。

伤痕遍布于科学、政zh i、生态、宗教、文学、人际关系、肉体与心灵……

科技工作者,以先进和高端的科学技术,解决人类外部环境的伤痕。人们发现,一颗核武器,足以毁灭地球N次,网络科技的发展,又连带着产生更多悲剧,“科学是一把双刃剑”;

政客们以推行改革和政变,引导社会走向民zh u和文明,缔造民众的幸福。但人们发现,历史上没有一个政党不曾犯过低级错误; 

环保工作者,以超前的视野和悲悯的情怀,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但人们发现,全球气候变暖,以及大大小小的生态危机,早已如脱缰野马,不在控制之内;

文学艺术家的使命,是以超验的审美和崇高的价值取向,呼唤人反思自我,反思所处的这块星球。但人们发现,文学艺术所蕴涵的救赎的力量,在后现代社会中,面临全部的解构;

心理医生的责任,是以心理学的技巧和方式,解决个体人际关系与自我冲突的伤痕。但人们发现,21世纪,抑郁症、社交恐怖症、焦虑症、强迫症等精神心理疾病,成为人类潜在的隐形杀手,每年因此而自杀的人不计其数;

当人们发现地球上的上述伤痕,顿感人的渺小和局限。人们开始将对人的世界的希望,转移到对未知世界的探寻,此时,宗教便粉墨登场。

为了缓解上述种种危机,人们寻求全人的医治和释放。

人发现,这一切危机的根源,在于“人”出了问题。“人”的问题是一切问题的根源。

于是,新纪元运动、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统统如期而至。

新纪元运动者相信,每个人都有内在的神性,运用自我的修持和提升,一个有限的“我”可以成为一个超越的“我”,这一神性的激发,使自我走向超我。一旦修行圆满,一个局限的“人”便可以成为至善的“神”。当代新纪元思潮与禅宗思想融合后,形成系统的灵修方式与一元的世界观,但是,当人经过仔细辨认之后,才恍然觉察到,新纪元思潮不过是理想的乌托邦;

佛教徒相信,一切事物皆有因果。人与大地的各种不幸,都有一个“业障”左右这一切。为了消除“业障”,便积功德、颂经书,但佛教的消极出世思想,使其隐于山林之间,难以产生积极强大的革新力量;

伊斯兰教呢?所知甚少,但每年麦加朝圣发生的人命踩踏事件,足以令其黯然失色;

于是,“基督教”所蕴涵的卓越的启示精神与终极关怀,使其倍受瞩目。我也相信,凡是真正与耶稣基督相遇的人,从来不是也不应当是“基督教徒”。耶稣基督并没有创立任何宗教教派,他以救主的身份莅临人世,宣扬且践行出赦罪、悔改、仁爱的福音。人将耶稣和释迦牟尼、穆罕默德、克里希那穆提的生平作一对比,会发现彼此之间存在某种幽默的雷同。

耶稣所宣称的道路,正是无数朝圣者所应当追寻的道路;

耶稣所宣称的真理,正是释迦牟尼甘愿舍弃世间繁华,一心悟道却并未“成道”的真理;

耶稣所宣称的生命,也正是克里希那穆提早年时经历到的神异生命显现的生命。

但终极只有一位,就是上帝。如果不是通过耶稣所宣称的道路、真理、生命,任何人本的追寻,都将陷入一个困境里。同样,救赎也只有一种。就是相信并接受耶稣是神的儿子。若不接受耶稣的救赎,其它救赎的本质都是自救,如同作家施玮说:“我不能抓起我的头发向上飞。” 

但是,怎样的相信,才是相信呢?怎样的信仰,才是以神为本的信仰?

以神为本,并不是说我们成为一个机械的人,失去思想自由与生活自由的权利。这是许多朋友对“信主”的一个疑虑。他们认为,信上帝,就意味着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做,失去很多自由。所以,我还是等年老了再信吧。

很多人所理解的自由,恰恰是圣经中并不支持甚至反对的,是一种绝望中的奴役,只是很多人并未觉察到这种自由所带来的悲惨后果。人在人本的自由里抽烟、喝酒、赌博、凶杀、看色琴电影、打架、说谎、偷窃……但结局,就是永远的沉沦。你会发现行这些事的人,内心没有安宁,肉身缺少健康,家庭没有平安,事业没有前景,人生没有盼望。这就是罪。为什么这么严重?圣经并没有说不能喝酒,不能抽烟……是的。但上帝给了我们一个原则性的框架:“顺着圣灵撒种的,必从圣灵收永生;顺着情欲撒种的,必从情欲收败坏。”“凡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处;凡事都可行,但总不要受它的辖制。”若细读,圣经里还有更多柔情的提醒。你看,神的话对人的提示,是多么温柔,宛如慈父的声音。神并不会强制性命令人做这事,或做那事,他给予人充分的选择权。道理就是这样。

你会觉得,我们的上帝,比很多中国式父母要开明得多。创造主对受造的人,如此尊重和友善。

其实,信主很简单。就是让人接受并承认耶稣是上帝的儿子,为你、为我的罪而死,为你、为我的过犯压伤。一旦有此认知,你会在生命的长河中,更深经历神的真实,经历耶稣复活的大能。同时,你会完成对理性的救赎和成全。你从之前理性上对信仰的认可,进入生命中对神的经历,二者之间,存在微妙的差异。

为了这样一份爱,我们应当回应这样一份爱。回应的旅途中,深渊与深渊响应的过程中,便有了那么多跟随耶稣的人,默默在生活的琐碎中,奉献、付出、与舍己。尽管,基督徒的声音在历史中,总是显得如此微弱,因为他们右手所做的,不曾让左手知道;自己所做的,不曾让他人知道。这是人类精神中最卓越的谦卑的精神,只有认识神、认识自我的人,方才有此恩德。

可见,神的意志与人的意志,并不发生矛盾,而是互相往来的一种爱的关系。可见,神并不愿我们成为机械人,若是如此,在起初,上帝完全可以介入逃离的一幕,使人免于犯罪。但上帝并未如此行,原因,我想是出于对人的爱和尊重。上帝也并不会剥夺我们更多的自由,而是在恩典中给予更多的自由。当然,这个更多的自由,是圣洁之中的自由,是不犯罪的自由。在上帝的律法之下,你可以做这事,或做那事,被真理提醒的人,所做之事,必定事事精彩。上帝的律法高于世间的律法,上帝的国高于世间的国。 

这样。一个迷途中的浪子,归家了。这个家,并不是一个终局,仅仅意味着,你相信耶稣的那一刻,你才找到了回家的路,你踏上了回家的第一步。

人所共知的记忆里,尤其国人的经验里,每年春运返乡,只有几天时间,都充满艰辛和不易,弥漫着拥挤、堵塞、与踩踏;何况代表你灵魂返乡的一生一世的旅途呢?

……

你开始有固定的教会生活,和很多共同的信仰者在一起,也参与教会中许多工作。尽管,我自己,并没有加入任何教会,也比较少参与教会的事情。但是,最真实的情况是:也许,你在教会时间日久,更会加深对“伤痕”的理解和经历,此一伤痕,同时存在于教会中,更同时存在于社会中。当兄长谈起,他所受的伤害来自于牧师;当大姐谈起,她所受的伤害来自于弟兄姐妹。起先,对于一个没有教会生活的我,觉得难解。但我知道,这是真实的。当大姐因此而落泪时,我触摸到一颗柔软的心。我也有受伤的过去,尽管不是发生于教会中,但也发生于身边最亲近的团体与朋友中,因此经历漫长的医治过程,直到现在。我知道,这是一份深深的牵挂与纠结。不是谁对或错的问题,而是事实本就如此,真理本就如此。真理并不接受谎言,如果置身一个伤痕累累的地球,却不受伤,却不承认彼此负伤的现实,反而不正常了。

杨菲力在《灵魂幸存者》序言中,径直以《从教会的伤害中复原》为题。我想,既是复原,那么,作者写作的初衷,一方面是发现问题,但更重要的,是解决问题,医治人灵魂的伤口。我当时想不到,杨菲力这样的知名福音作家,居然也会在教会中受伤,那该是多么高级的伤呢?其实,文化处境不同,教会形式不同,每个基督徒的心理、性情、处事方式、原生家庭的因素……有许多不同,产生歧见甚至分道扬镳在所难免,受伤也无可厚非。杨菲力能坦然发现、真诚说明教会中的伤痕,更符合了一个作家应有的坦率与真诚,并不以冠冕堂皇的词语,妄图遮盖真相。

作为真理本身——耶稣,当年便是卓越的意见领袖。耶稣的敏锐度,使其可以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的根源所在,这些问题存在于市井小民中,也存在于宗教领袖中;而耶稣的高段与担当,使其奋不顾身走向了十字架,双手摊开,迎向一个破碎与负伤的世界。如同卢云在《负伤的治疗者》中所描述的那样,什么时候,当你完全注目到耶稣身上,当你在身边每个人身上,发现耶稣,发现耶稣的鞭伤的时候,你就学会体恤和怜悯。

这个时代,并不缺少斗士或批判家,而缺少真正的灵魂或精神导师。这位导师,可以帮助你发现真实的自己,带领你走上一条纵然艰辛、但充满曲折与探险的路。这条路纵然难行,但有一个终点。你可以在行进的过程中,体验惊心动魄与惊险刺激,如同班扬在《天路历程》中描述的那样。这位导师,也不企图告诉你答案,他仅仅帮助你睁开微闭的眼,抖落睫毛上的尘埃,然后说:“亲爱的,我们一同上路吧。”

 

【作者简介】 罗博学:1986年出生,雅博网作者,基督徒作家,来自西安。先后在海内外的报刊杂志上发表作品100余篇。如北美的《海外校园》、《国际日报》、《中信》,《东西方》、加拿大的《真理报》、以及大陆《西北电力报》、《青年文摘》、《家园》、《华夏散文精选》、《芥菜籽》、《信仰之旅》等刊物,并常见于“人民网”、“信仰之门”、“一五一十”、“雅博网”、“爱思想”等思想文化网站,在“中国学术论坛”、“影响力网站”开辟个人专栏。现为华人基督徒文学艺术者协会会员、网站编辑、《OC爱梦想》执行编辑。

赞一下: ]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