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带来“核心甜蜜记忆”的几个关键:这些记忆将会塑造孩子健康的心理和性格
原生家庭的甜蜜记忆可以建立孩子的一生;
原生家庭的痛苦记忆也能毁掉孩子的一生;
原生家庭的记忆构建了一个人一生的性格。
在心理医治中,辅导员经常会让受辅导者回忆一生甜蜜的记忆,以及有伤害的记忆。学习为甜蜜的记忆感恩,为受伤的记忆选择饶恕和“埋葬”。
反过来,作为父母的,我们可以努力为孩子创造“核心的甜蜜记忆”来祝福孩子的人生。这些记忆不仅能为他们的童年带来欢乐,更能在未来的岁月中为他们提供力量和安慰。以下是一些能够给孩子带来核心甜蜜记忆的几个重要元素。
一、共度的美好时光
我永远不会忘记父亲给我做的竹蜻蜓飞机。以及坐在他肩头“搭马肩”的经历。这些经历成了我人生中的美好时光。
花时间专注于孩子是极其特别的。无论是玩游戏、读书、轻松快乐的旅游、父母的故事、一起做运动,还是仅仅一起聊天,这些简单的活动都能创造出强烈而快乐的回忆。共度美好时光不仅仅是填补时间的空白,而是让孩子感受到你的陪伴和关注。这些时刻传递了一个重要的信息:你和他们在一起,他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与孩子共度美好时光,你不仅在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爱好,更在无形中增强他们的幸福感和自信心。
二、鼓励安慰的话语
“不要丧志,在你没有出生前,我就梦到了你的出生。我知道祂对你有美好的命令。你不会平凡!”——这样的话深深地激励了我的人生。
鼓励的话语在顺境和逆境中对孩子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孩子们常常寻求父母的认可,而你的积极话语可以成为他们强大的激励和安慰之源。当孩子们遇到困难时,父母的一句鼓励可以帮助他们相信自己,让他们有信心接受新的挑战,并在遇到挫折时继续前行。正如一位母亲在孩子学骑自行车时所表现的那样,一句“你可以做到的”不仅给了孩子勇气,更让他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支持和温暖。
三、温馨的家庭传统
我的一生最甜蜜的记忆是父亲的故事,母亲做的馒头。以及每天早晚一家人在一起的QT及祈祷。这些经历影响了我的一生。
家庭传统为孩子们创造了一种稳定和团结的感觉。每一个家庭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和习惯,这些传统让孩子们感到他们属于这个家庭,是这个更大故事的一部分。通过参与家庭传统,孩子们不仅加深了对家庭身份和价值观的理解,还增强了他们的安全感和归属感。无论是每年的假日庆祝,还是周末的家庭聚餐,这些看似平凡的活动都在孩子心中播下了爱的种子。
四、父母家人的善举
“每次回家,总能看到母亲分享她亲手种植的蔬菜给左邻右舍”;
“儿时,无论家里挂挂面,杀了一只鸡,还是过年屠宰了一头猪,母亲总是亲手做成美味,让我送给村子里的几位老人……”
直到母亲临终,她的嘱托依旧包括了要照顾几个缺乏的家庭……
——这样的善举构成了我一生甜蜜的回忆。
善良和关爱是最美好的品质,而这些品质需要通过实际行动来传递。看到父母做出善举,或者亲自参与到善行中,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不仅让他们明白善良和关爱的价值,还能体验到帮助他人的快乐。无论是捐赠旧衣物,还是参与社区服务,这些善举都在孩子心中种下了爱的种子,教会他们如何成为一个有爱心和责任感的人。
五、困难时期的帮助
“我读小学和初中的那会,经常要给学校做义务工,每个学生要给学校供应多少沙石,木柴之类的。这对瘦弱的我而言,无疑是一个难以克服的困难。要完成我的供应给学校沙石的任务,我至少需要跑十几趟,每次来回六七公里。我的父亲经常凌晨出发,去河里给我们挑沙石,完成我们的义务工——我记得,他是我们学校上百个学生家长中,唯一位帮我们解决这些困难的父亲。父亲伸出的援手,让我记忆犹新。”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在这些困难时期,父母的安慰和支持显得尤为重要。知道他们在困难时期可以依靠你,会让孩子感到安全并建立起对你的信任。父母的安慰不仅仅是言语上的鼓励,更是情感上的支持。这种支持让孩子明白,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境,他们都是被爱的,帮助他们在情感上感到安全和坚强。
六、在遭遇霸凌时给孩子的坚定支持
在我读小学的那会。我经常被队长家的儿子霸凌。我六岁读小学。他那会已经十几岁了。因为留级了许多年,小学毕业不久就结婚了。恐怕毕业时应该二十几岁了!还有一个附和帮凶的孩子。令我十分不爽。不过母亲总能站在我的身边,尽管柔弱,却敢于对抗队长的淫威。她的勇敢给了我力量。
孩子面对一个未知的世界,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挑战,甚至霸凌和孤立。作为父母的,在孩子遭遇孤立和霸凌的时候,若能挺身而出,坚定地站在孩子身边,就会给孩子温馨的核心记忆,来笑容霸凌给他们的伤害。
总之,这些核心甜蜜记忆的元素不仅丰富了孩子的童年,还在他们的心灵深处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通过与孩子共度美好时光、给予鼓励、坚持家庭传统、践行善举以及在困难时期给予安慰,我们不仅在构建他们的美好记忆,也在为他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无论岁月如何变迁,这些甜蜜的记忆将始终伴随他们,成为他们人生旅程中不可或缺的力量源泉。
【作者简介】 张远来:雅博网作者,现居广州。本人为专职牧师,自由撰稿人,主要著作有《借古鉴今》、《危机与契机》、《中国教会体制的反思》、《灵恩运动反思》、《我信故我思》、《广州教会发展现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