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面对“后基督教”时代的挑战
近年来,好几个号称“基督教”的西方国家,现在都变成所谓的“后基督教”国家。华人信徒比较少思考这个问题的冲击。因为我们华人有许多人信主,我们的美国朋友多是基督徒,所以不觉得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我们最多不过感叹世风日下罢了。
然而,“后基督教”趋势对华人信徒实际上有着长远的影响,如在教会的健康发展、造就信徒、带领下一代做主的门徒、教导儿女等诸方面。所以我们必须认识这问题的迫切性,并探讨如何抗衡这个趋势。
一、问题到底有多严重?
过去两个世纪,好几个西方国家,本来有很多基督徒,教会的影响力也大,甚至派出了很多的宣教士。但是近几十年来,基督徒的人数渐渐萎缩,虽然不少人仍自称是基督徒,然而他们的数目给人一个错觉。实质上,很多都是挂名的,他们对基要信仰含糊,不但很少去教堂,甚至不认识基督教的基本信仰。不少西欧国家,笃信圣经的基督徒不到1%。西欧本是近代基督教的摇篮,但是现在已沦为属灵的沙漠,变为需要宣教的工场。
这并不是说他们对宗教没有兴趣,因为印度教、回教和新纪元的影响颇为蓬勃,只是基督教在衰退而已,很多教堂都是空的1。自从六零年代,主流宗派人数不断减少,并且逐渐失去传福音的热情。虽然有宗教自由,多是重视容忍,更严重的就演变为排斥或攻击福音派基督徒。我们可以简单的看看几个国家的情况。
德国为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的祖国,也曾经出了不少宣教士,在中国好几个宗派,如信义会、路德会、崇真会、礼贤会,都是归功那些宣教士。而这个国家自70年代,基督徒人数持续减少,现在主流教会的人数已降至2600万,如情形不变,2030年将会降至1700万。2
荷兰号称为荷兰改革宗的发源地,曾参与普世宣教,也出了一些著名的改革宗神学家,如曾任荷兰首相的凯柏(AbrahamKuyper)。近年也出了几位知名的基督徒,如彭柯丽(CorrietenBoom,《密室》的作者),以运圣经出名的AndyvanderBijl(God’sSmuggler的作者安得烈弟兄BrotherAndrew)。然而,“基督徒人数直线下降……国家成为全球第一个通过安乐死为合法的国家……阿姆斯特丹(首都)成为无神的代名词。”3最近一个宣教士的报导实在是一针见血﹕“荷兰的特征是属灵的黑暗,97%的人不去任何教会。而且这个国家领先的是新纪元、毒品、娼妓、安乐死等等。”
捷克为宗教改革铺路约翰胡司的祖国,莫拉维弟兄会(MoravianBrethren)的发源地。去年的一个报导说,在那里“酒吧是满的,教堂是空的;酗酒的人比基督徒还多”。4
瑞士为改教家加尔文和慈运理彻底改教的地方,“但时至今日,只有很少数对基督教信仰真正感兴趣……对宗教冷漠和含糊。”3日内瓦在加尔文及伯撒(TheodoreBeza)的时代,号称为更正宗的模范区,而现在只有让旅游区的宗教改革纪念碑(ReformationMonument)来见证过去更正宗的成就,而很难从教会的活力看到宗教改革的传统。
英国曾经是宣教的大本营,中国人实在是欠这个国家福音的债。今年正好是纪念第一位基督教宣教士马礼逊到中国两百周年。中国内地会的创办人戴德生曾号召了数以千计的宣教士到中国。还有很多为中国摆上一生的宣教士也出自英国。然而近年来,基督徒也比以前少得多了。“四十年代的英国是相当虔诚的,每个礼拜都会有60-70%的人去教堂。而今天的虔诚信徒只有3%。十七、十八世纪花费很多资金所建筑的雄伟大教堂,现在几乎都是空的。最多就是礼拜天有几个老信徒在聚会而已。”5更严重的是,这些教堂甚至被改建为其它宗教聚会的庙堂。首都伦敦被称为“欧洲回教之都”﹕有700间回教寺和1200间可兰经学校,有100万回教徒,而且10万是改信回教的本土英国人。6
美国情形比欧洲好一些,然而也有明显的“后基督教”的现象。60年代开始,好些大的主流宗派,人数锐减,而且老化。在南部的所谓圣经地带(BibleBelt),一些主流福音派教会还是颇兴旺。而且不少地方有巨型教会,给人以为基督教兴旺的感觉。不过就整个国家来说,教会的影响明显下降。基督的名从圣诞贺卡上慢慢消失了。十诫在公共场所要被拿下来。更严重的就是很多人对基督教的认识很低,甚至攻击基督教。
在好些地方,信主的人也在日益减少。根据新闻报载,不少著名大学(如耶鲁、哈佛、哥伦比亚、史丹佛等)的校园团契大多是亚裔学生。对亚裔而言,这好像是可喜的现象,但是白人和黑人去哪里了?而校园的佛教团体却是以白人为主。7就算是南浸会,号称为最大的基督教宗派,虽然有1600万会员,但大多是没有去聚会的。所以南浸会的Page主席说﹕“我从来不提那1600万会员……我曾开玩笑说,FBI也找不到500万个会员。”8
二、为什么华人信徒要正视这个问题?
那些西方国家的例子让华人信徒看到很多的鉴戒。譬如,过去福音的兴旺不能保证将来健康的发展。不少基督教的机构,现在已经变成挂名的基督教的机构。欧美不少著名大学本以神学院为其先河,现在和非基督教的大学没有多大的分别。而曾鼓励两万多学生去宣教工场的大学生义工运动(StudentVolunteerMovement),也是会失去异象而完全消失的。9
近年来,华人信主人数有所增加,所以不少教会都有或大或少的增长。但是假如我们不能扭转“后基督教”的趋势,我们的教会将会步西欧的后尘,那些复兴兴旺的现象将会慢慢的消失。
其实现在也可以看到一些警钟般的讯号,如很少看到三代以上的基督徒。有人就说﹕“现在很多华人信主,所以还没有机会看到他们的后裔会怎么样。”不过我们可以看看,上世纪的基督徒,他们的后裔有多少还是虔诚的基督徒。还记得在南美短宣的时候遇到一位牧师,当他知道我是第四代的基督徒时,他重复多遍说﹕“这是很少的,通常三代就变了。”有一点像中国人说的﹕“富不过三代。”其实,“后基督教”现象的一个基本原因是基督徒父母没办法把信仰传下去。
而近年来信主的华人信徒的儿女又怎样呢?他们大多没有他们父母的热诚,也有不少孩子是没信主的,甚至没管教,实在令人担忧。有一些华人教会租用地方聚会,但是孩子偷东西或损坏公物而致没法续约。更严重的,那些父母好像没有责任感。连中国人都会说:“子不教,父之过。”难道信徒不知道圣经的教导,父母(特别是父亲)“要照着主的教训和警戒养育”儿女吗?(以弗所书6:4)
不少华人信徒只看眼前,比较兴旺的教会,每年看到有人信主,就沾沾自喜。然而假如教会不放远眼界,看到危机,就不会计划抗衡策略﹐信仰还没扎根,便走上了“后基督教”的途径,现在的努力就得不到长期的效果。教会的发展也会受影响。现在不少美国人教会人数太少,便以低价把教堂卖给一些亚裔教会。一位教会领袖感叹说﹕“如果我们不能改变第二代流失的趋势,不到五十年,我们辛苦建造的礼拜堂,也一样要这样减价卖给别人。”
三、该怎样扭转“后基督教”的趋向?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既然“后基督教”趋向是那么严重,我们该趁早探讨一些具体方式来抗衡。
A.必须坚持圣经为最高的权威。近代一些宗派公开鼓吹不道德的生活行为,教会领袖竟然攻击圣经的原则。很多人看那些为近年来发生的丑闻,其实这不是刚发生的事,而是早就开始了。当他们多年前放弃以圣经为最高的权威时,可以说是已踏上滑波,现在看到的只是自然后果。
B.必须遵行基督的大使命。这是基督给门徒的大使命,也是祂对教会的心意。其实也很简单,假如信徒不能带领人信主,教会就会老化。当然这包含两方面﹕一方面是要邀请教会以外的人听福音,祈望他们信主;另一方面是要帮助信徒的下一代信主。
C.要教导什么才是真的基督徒。近年来很多华人决志信主,不过听到很多的见证都是有关祷告蒙应允,得到来美的签证,找到房子,得到奖学金等等。当然我们需要为得到的感恩,然而我们要清楚地认罪、真心悔改及明白基督对信徒的基本要求,否则教会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不清不楚的基督徒,抱着消费者心态的基督徒,甚至是挂名的基督徒。
D.要重视青少年事工这不是请个青少年牧师就能解决的问题,也不是把儿女送到有精彩节目的大教会就完成责任。重点是要帮助父母认同责任,迫切祷告,积极带领儿女信主。
E.要正视富裕环境的挑战。富裕特别容易让人忘记神。“有房屋,装满各样美物,非你所装满的……你吃了而且饱足。那时你要谨慎,免得你忘记将你从埃及地、为奴之家领出来的耶和华。”(申命记6:11-12)主就是这样的多次警告祂的子民,富裕的时候不要忘记祂(如申8:10-11;11:15-16)。那些警告也是近代华人需要注意的,因为不管是国内或海外,很多华人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教养下一代也跟着出问题。
F.要看重对教会领袖的要求。当然这世上没有完全人,然而总该对教会领袖的信仰及行为有基本要求,而圣经也提及教导下一代﹕监督要“好好管理自己的家,使儿女凡事端庄顺服。人若不知道管理自己的家,焉能照管神的教会呢?”(提前3:4-5)“儿女也是信主的。”(提多书1:6)在一些教会,这是个相当敏感的题目。一位弟兄说得好:“假如他的教会严谨实行这个原则的话,教会就没有人合格了。”这也是很多教会可悲之处!
G.要鼓励下一代参与事奉。笔者认识的华人传道人,多是第一代的基督徒;遇到神学院的华人学生,绝大部份也是第一代的基督徒。当然,我们可以很兴奋地为他们慎重响应神的呼召感恩。然而我们要问﹕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呢?他们哪里去了呢?他们是薪火相传的重要角色。
防范胜于治疗。盼望华人信徒趁早注意,以合乎圣经的信仰活力,来抗衡“后基督教”的趋势,使我们不致重蹈西方的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