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虚与充满
我们一生的年日是七十岁,若是强壮可到八十岁;但其中所矜夸的不过是劳苦愁烦,转眼成空,我们便如飞而去。—诗篇90:10
主啊,求你把你自己赐给我。如果没有你,纵使你把所造的一切都赐给我,我的心仍不满足。—奥古斯丁
在一间精神病院里,有两个不同病房的病人,整天喊着同一个女子的名字,且不时埋怨地说:“你害得我好惨啊!”
一天,有人到精神病院参观,发现这个怪现象,不禁要问个究竟,院长向他解释说:“其中一个病人,因为娶不到这个女子,朝思暮想,结果得了精神病。而另一个病人,娶到了这个男子所得不到的女子后,朝夕相处,也得了精神病。”
诚如萧伯纳所说﹕“人生有两个最大的悲剧,一个是你所盼望的没有得到,一个是你所盼望的终于得到了。”
人生在世,总要追求一样东西来满足自己的欲望,以为一旦得到了,必能高枕无忧,生命得满足。有人追求学问,有人追求财富、权势,有人追求心目中的伴侣,于是奋发冒险,以赌博的心态去争取。有一些人想要图谋大事,以为知识、财富万能,可解决人生一切问题。但是我们也看到很多人虽然一时财势显赫,但转眼成空,走向人生绝路。
亚历山大大帝年轻时就征服了世界,是历史上一代英雄,其权柄、尊荣、地位真是显赫一时。他三十三岁时病入膏肓,据说离世前曾吩咐在棺材的两边各挖一个洞,好让他的双手能伸出棺外,让世人知道,他出生时两手空空,死时还是两手空空。这表明人生在一声叹息中就消失了。
每个人来到世上,总要抓取自己所要的“世界”,以为得着了就会满足。但哪知欲海难填,生命仍不感满足。耶稣说:“人若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灵魂),有什么益处呢?人还能拿什么换生命呢?”(马太福音16:26)没有神的人生真有如一幕悲剧,又如一场梦。在世劳碌,享受荣华富贵,但这些东西有如草上的花,草必枯干,花必凋谢。
一艘大船,开往南洋。中途遇见台风,船遭破坏,顺流漂到一个孤岛。大家上岸,看见许多金沙,拼命掘金。有人提议种植,以作将来食粮。大家都以掘金为重,希望有船来救,未予理睬。哪知过了很久,未见一只救船。这时一切粮食已经用尽,开始种植又嫌太迟,结果全部饿死岛上。过了数年,探险队来到该岛,发现许多白骨,储金甚多;起初不知究竟,后在遗留的日记本上获悉他们因为只知掘金不知种植而致饿死。只知一味追求属世财物,不追求生命的粮—耶稣,结果也是如此。
人有灵魂,故物质不能满足人之要求,物质可以满足身体,却无法满足心灵,虽然样样都有,仍感一无所有。人必须归回神,投靠耶稣方能心灵得安息及满足,主耶稣说:“凡喝这水的,还要再喝;人若喝了我所赐的水,就永远不喝,我所赐的水要在他里头成为泉源,直涌到永生。”
西谚曰:“金钱所能买到的,都是廉价的东西。”这话有其道理,像友谊、真情、真爱、贞洁、良善、公义、喜乐,平安等,都不是金钱买得来的;若能以金钱去换取的,就显得无价值了。
人的一生,究竟有多少时间能享受安息?真正有心灵安宁的人才感到生命中有满足之乐。奥古斯丁曾说:“上帝啊!你为自己而创造我们,在我们里面有一个唯有你才能填满的空洞;除非我们回到你面前,在你里面找到安息,否则我们将永无安息之所。”
法国哲学家Pascal亦曾如此说:“在每一个人的心中,有一上帝制成的空间,此一空间,除非造物主上帝借着耶稣基督能填满外,永远是空的。”
人往往在物质丰富时仍觉得自己活得很空虚。究其原因,只有一个,就是他们过的是“颠倒”的生活,把“首要”放在“次要”。什么是“首要”呢?主耶稣说:“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靠神口里所出的一切话。”又说:“你们要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马太福音6:23)当我们肯信靠神的话时,当我们先求神的国和神的义时,我们的人生就不会有空虚感,也不再常为生活忧虑不安了。
所罗门王,一位拥有世上最多智慧、权力、财富的人,在经历及观察人生之后,年老时他写一本警世之书﹕《传道书》。该书一开始就说:“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日光之下所作的一切事,都是虚空,都是捕风。”他告诉我们如果我们不在神里面,只凭自己追求人生意义及满足,结果就是虚空。
“虚空”一词在希伯来文意为“一口气”或“一阵雾”,呼出来就不见了;也像叶上的露珠,短暂存在,一下子就消失了。旧约译成希腊文,是用另一字代替,就是“想不通”的意思,亦即理不出一个道理,英文译为“无意义”。
人生在世,寻寻觅觅,忙忙碌碌,为的是追求快乐与满足,但结果是一场空。《传道书》最后一章是作者回望人生、参透人生后的结论及劝告:“你趁着年幼(年轻),衰败的日子尚未来到,就是你说‘我毫无喜乐’的那些年日未曾临近之先,当记念造你的主!”(传道书12:1)
“记念”包括回想、思念、悔改、回头等意义在内。“记念”也包括敬畏、认识、爱慕。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认识至圣者便是聪明。认识独一的真神,并认识他所差来的耶稣基督,就是永生。“记念”也含有爱慕之意,爱慕主过于爱慕学业、事业、家业是应当的。人若记念创造他的主,创造主就会成为他的“救赎主”,“再造之主”,“再生之主”2。
“日光之下”都是虚空,唯有“日光之上”才是满足,我们因主基督的救赎而重生,人生就不再是消极的,而是积极的;不是“虚空”,而是“充满”,充满新生命的活力,充满“信、望、爱”。耶稣基督要充满我们的生命。正如使徒约翰说:“从他丰满的恩典里,我们都领受了,而且恩上加恩。”(约翰福音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