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博网

廿一世纪中国福音事工的挑战

2015-07-04 作者:圣风  
来源:圣风牧师博客我也要投稿

   一、充满挑战的廿一世纪

 
  人类文明在过去的历史中,经历了四个划时代的g e命:农业g e命、工业g e命、电子g e命、信息g e命,而在下一个阶段中,将会迎来怎样的g e命呢?有一位宣教学家预测说:将是一个属灵g e命的时期!人类与灵界的接触越发频密,宗教复兴的现象越发普遍,人心灵深处的饥渴呼声与蔓延世界的罪恶之声越发高涨,灵界的争战也将愈发激烈。普世教会在廿一世纪面对着极大的挑战!
 
  那么,中国教会在廿一世纪将面对怎样的挑战呢?中国的政zh i环境、经济发展、文化主流、宗教及意识形态等都将走向何方?对未来中国的趋势,有些人持有积极乐观的观点,有些人则主张消极悲观的看法。但有一点我们可以肯定,从世界的发展情势中,可清晰地感觉到主再来的日子越来越近了!普世的政zh i、经济、文化、宗教、以及社会道德情况都在应验着主耶稣在《太》24-25章对末世的预言。在末世里,中国教会要特别留意主耶稣预言中的另一焦点∶《太》24:14说,“这天国的福音要传遍天下,对万民作见证,然后末期才来到。”在主耶稣再来之前,必将有一次普世福音遍传运动!廿一世纪的中国教会,也将参与这一末世的差传运动,使中国成为真正的“宣教的中国”,从而承担在普世教会中当肩负的责任。
 
  要经历更大更全面的复兴,迎接差传世纪的到来,廿一世纪的中国教会应当响应以下的七个挑战∶
 
  1. 内外环境的挑战--护教家的响应
 
  未来的中国政zh i环境,对基督教而言短期内不会有大的转变,在相当一段时间里,仍要遭受敌视与程度不一的逼 -/迫。无神论、儒释道混合的信仰意识形态环境,也在短期内不会有质的转变。除了这种从外界环境而来的挑战之外,更有教会内护教的挑战:从国外进口的异端极端、以及国内土产的异端极端会继续搅扰和混乱主的教会。早期罗马教会,在z /-府的逼 -/迫、异教徒的攻击、及异端极端的骚扰之下,兴起了爱任纽(Irenaeous)、特土良(Tertullian)、游斯丁 (Justin)、亚他那修(Athanasius)等护教士,勇敢护卫主的教会,直至殉道。廿一世纪的中国教会也需要兴起自己的护教士,响应内外环境的挑战。
 
  2. 福音化的三大路向--布道家的课题
 
  “福音要传遍中国”,这是主的应许,也是主对中国教会的托付。为要使福音遍传中国,有三个路向是未来的布道家所要面对的课题:
 
  (1)从农村到城市。在过去的几十年,教会的复兴主要都是在农村,中国教会的信徒大多在农村。而在北京、天津等几十个人口众多的大城市,福音传播却相当落后。中国的人口分布趋势现已随着世界的趋势走向都市化,中国教会绝不能让未来的中国城市成为“福音沙漠化”的地区。
 
  (2)从基层到多层。过去教会复兴主要在农村地区,也使得信徒结构以基层人士占绝大多数。要迎来中国的福音化,福音的传播必须从基层扩散到多层。工人阶层、中产阶层、名人阶层、政zh i领域、文化领域、军人领域等的专门而有效的福音事工,是廿一世纪中国福音事工的挑战。
 
  (3)从东部到西部。经历几十年的教会复兴,中国东半部地区福音广传的局面基本打开,但在西半部,特别是西藏、青海、宁夏等少数民族地区,很多人还没听过福音,很多地区仍无任何教会。因此,廿一世纪的福音事工将从东向西扩展,传遍西部地区之后,就有可能沿着丝绸之路将福音传回耶路撒冷!
 
  3. 教会面对的工人荒--神学教育家的责任
 
  福音广传、教会复兴,信徒大量涌入教会,必然就出现工人缺乏的景况。而中国教会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神学教育整整中断了三十年,工人缺乏的情况更加显著。中国教会的神学教育家们应在未来的几十年里,培养出大批的教牧专门人才、基督教教育专门人才、圣乐专门人才、布道专门人才、文字工作专门人才、差传专门人才、神学教育专门人才等,以应廿一世纪教会庞大的需要。
 
  4. 必须面对的神学课题--神学家的思辨
 
  廿世纪的中国教会,已经呈现过一些必须面对的神学课题,诸如二十年代非基运动引发的科学与宗教关系的问题、本色化神学的建立问题,三十年代两种不同的复兴神学--基要派布道神学与自由派的社会福音神学的问题,五十年代因如何处理政教关系而出现的三自教会与家庭教会的路线问题,六十年代苦难道路中十架神学的反省与建立问题,八十年代神迹奇事引来的灵恩神学反省问题,九十年代文化基督徒“亚波罗现象”引发的信仰经历与文化学术之间关系的问题等。廿世纪的神学课题有些已经解决,有些仍在面对,有些将会延续进入到廿一世纪。而在廿一世纪势必会有很多新的神学课题摆在中国教会面前。总结前人的得失,知古鉴今,以前瞻而未雨绸缪的方式思辨廿一世纪的神学课题,将是未来神学家们的责任。
 
  5. 行政与路线的问题--行政家的领导
 
  有人说今天的中国教会是“后宗派时期”,而又有人说今天的中国教会是“前宗派时期”。但无论怎样,在廿一世纪的中国教会,系统教会的组织管理、寻索教会所当走的路线方向,以及如何持守中国教会的合一等都将是实际要面对的问题。在廿世纪上半叶,由诚静怡博士推动的中国教会合一运动曾有显著的果效,而在廿世纪后半叶,由滕近辉牧师、王永信牧师等开始的海外华人福音遍传运动(华福运动)更有过美好的见证。我们有理由前瞻,廿一世纪的中国教会,也将有一批卓著的教会行政家出现,领导教会走健康成长的路线,并建立中国教会与海外华人教会及普世教会在“一个身体、一个圣灵、一个指望、一主、一信、一洗、一神”(《弗》 4:4-6)上美好合一的见证。
 
  6. 基督化人才的庞大需要--实践家的兴起
 
  神国在地上的扩展,绝不是只靠几个全职工人就可以进行的,乃是需要全体教会的总动员。特别是在各行各业的平信徒带职事奉者,以基督的心为心,在各自的行业里实践出自己的信仰、得到他那一阶层的人。为此,廿一世纪的中国教会也需要兴起大量的基督徒政zh i家、基督徒思想家、基督徒文学家、基督徒科学家、基督徒医学家、基督徒企业家、基督徒艺术家,投身于福音化的伟业。
 
  7. 向普世教会还债∶“宣教的中国”--宣教运动家的使命
 
  世界上没有第二个国家,像中国那样--有那么多的国家差遣宣教士,也有那么多的物质钱财投入到中国,而中国又流了那么多宣教士的血。中国是普世中欠最多福音债的国家。如果廿一世纪中国再不兴起而还这一笔血债的话,主再来时真的有愧于站在主面前了!建起长城,只会闭关自守的中国啊,何时你才能挺身而出,站在世界的舞台上,作一个敢于承担责任的大丈夫呢?中国教会啊,你应当兴起,你应当兴起为祖先认罪,你应该兴起作大丈夫!站出来,走向世界,带着福音走向世界,与普世宣教大军一起,接过那传递过来的最后一棒,将拯救人灵魂的福音传给万邦!
 
  二、廿一世纪中国福音事工策略
 
  瞻望廿一世纪的中国教会,充满希望又直面挑战。而中国教会稳定、健康的发展,以至成长为普世差传运动的又一个主力军,向普世教会还“福音的债”,是每一个中国教会传道人的期盼。愿与读者一同关心廿一世纪的中国,并对未来中国教会福音事工策略,分享所得、提供建议,以求共勉。
 
  (一)对中国教会的建议
 
  1. 综合性福音事工策略
 
  在十九世纪末北美学生志愿运动中,喊出了振奋一代教会的口号:“在这一世代将福音传遍世界”。这一运动推动美国成为廿世纪普世差传运动的主力军。将福音传遍世界、完成主的大使命,这是美国教会的使命,更是中国教会时代的使命。中国教会如何参与协助完成大使命?感谢主,主耶稣在颁布大使命时,已经告诉了我们大使命福音事工策略:
3.1.jpg
 
  根据以上大使命经文的启示,我们可以勾画出一个综合性福音事工策略——大使命异象、大使命广传福音、大使命门徒训练、大使命教会开拓与成长、大使命工人培训与神学教育、大使命差传。这一策略,能使我们看见福音事工的整体画面,从而避免走顾此失彼的狭窄道路。这一事工策略也展示一条中国教会走向复兴及差传道路的清晰路线。
 
  2. 全面的神学教育体系
 
  中国福音事工,不但需要一个从圣经启示而来良好的策略,更需要能承担使命的属灵工人。为迎接廿一世纪中国福音事工的挑战,中国神学教育负有极为关键的责任。那么,应当怎样建立合神心意的神学教育路线呢?延续了中文神学教育主流的海外华人神学教育界,在反省过去几十年的中文神学教育时,借着几次研讨会一再的得出结论,“神学教育的宗旨和目的是完成主的大使命”。而主的大使命是“使万民作主的门徒”,神学教育的对象不只是少数的“基督精兵”,而应该是“万民”。因此,教育整个中国教会各个层面的信众,使教会整体作为神为中国人设立的祭司,向整个中华民族教导神的话,是中国神学教育的责任。同时也不忽略对少数神所呼召的“精兵”作集中性的训练,使他们带领广义的神学教育。因此,中国神学教育应是广义(向整个中华民族进行神学教育)与狭义(向传道人进行神学教育)兼顾,普及型(在教会)与集中型(在神学院)同时推动的全面型神学教育。基于中国教会拥有庞大的基层信众、又不乏各层面事奉者,特别是知识阶层献身者不断增加等特点,从理想型模式的角度,设计廿一世纪全面型神学教育的模式如下∶
3.2.jpg
 
  3. 整体性历史使命的承担
 
  九十年代神在中国知识阶层兴起两股重要的运动,一个是国内广大的大学生当中兴起的查经班及团契,另一个是海外中国留学生当中兴起的归主浪潮。展望将来中国要成为宣教的国家,这一批基督徒有可能成为最重要的一股力量。而且,中国教会欲对廿一世纪的中国产生更大影响的话,这两股的运动需要继续发展、复兴下去!在他们当中,最有可能出现未来的基督徒政zh i家、基督徒思想家、基督徒文学家、基督徒艺术家、基督徒科学家、基督徒医学家、基督徒企业家等等。
 
  4. “2030宣教中国”的异象
 
  中国教会在过去两百多年来,欠了2万名宣教士的债,中国教会想进入“宣教中国”的时代,首先要还清这些债。差派2万名海外宣教士,不是一个简单的任务。这需要多个宣教研究中心,能产生20万宣教奉献者的持续的宣教动员大会,至少50间的宣教士训练学校,200间以上的差会,能与海外教会建构携手合作的宣教网络等宣教整体力量的发展为前提。但我们可以从韩国教会的发展,得到激励。韩国教会从1980年的100名宣教士到2010年的2万名宣教士,大约花了30年的时间。因此,我们有理由展望,中国教会也可以从2000年的100名宣教士,再花30年,即在2030年可以差派2万名宣教士。为此,中国教会需要彼此同心携手,以分阶段方式——宣教觉醒期、宣教发展期、宣教复兴期、宣教成熟期,发展宣教的方向层面——关注未得之民、持守宣教异象,发展宣教的体制层面——具备宣教研究、动员宣教人力、做好宣教教育、进行宣教差派,以及发展宣教的支持层面——强壮宣教基地、搭建宣教网络。
 
  (二)对海外教会的建议
 
  1. 传统宣教策略的运用
 
  中国教会是借着海外教会的宣教而诞生的,其后的成长过程当中,海外教会在人力、物力上也为中国教会付上了极大的代价。虽然说,中国教会的复兴增长在根本上取决于本土教会的努力,但不要忘记,中国乃是世界上最大的福音禾场,全世界三分之一的未信者都在中国,因此中国的福音化乃是普世教会的挑战,在廿一世纪仍然需要海外教会的宣教,并携手共同面对中国福音化的挑战。海外教会在过去近两百年的中国宣教过程中,积累了很多宝贵的宣教经验,那些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传统宣教策略,在廿一世纪仍然需要继续沿用。这些传统宣教事工包括:
 
  (1)代祷事奉。在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中国封闭时期,海外教会为中国持续付上迫切的代祷,其后大陆地区明显比代祷较少的台湾复兴。
 
  (2)福音广播。在一些内陆地区(尤其是北方),有很多任务人是因听到福音广播而信主,并借着广播中的“空中神学”得到造就,并有果效地投入事奉。
 
  (3)文字工作。西方教会在向中国运送圣经方面,以及海外华人教会属灵书籍的直接帮助方面,对中国教会都是“及时雨”的贡献。
 
  (4)门徒训练。在禁止宣教士向中国人传福音的法律限制之下,近期的宣教工作多侧重在门徒训练方面,特别是韩国宣教士在这方面获得了显著的成绩。
 
  (5)研究工作。对中国福音事工方面,西方宣教士们的研究是仔细而又深入的。几代人扎实地积累下来的研究资料与成果,将为廿一世纪中国福音事工提供宝贵的理论依据。
 
  2. 创新宣教策略的运用
 
  中国在不断走向世界,开放的幅度越来越大。但中国仍然有别于东欧“后共产国家”,而属于“创启国家”(CreativeAccess Nations)的行列。而且,廿一世纪的中国在政zh i、经济、文化等方面会更加趋于多元化及复杂化。因此,海外教会需要运用更多创新的宣教策略进行中国宣教∶
 
  (1)创启服务路线。中国拒绝宣教士,但非常欢迎走向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各种专业人士。因此,海外教会差派大量带职宣教士,以其专业来帮助中国走向富强,从而得到信任、消除z /-府对宣教工作的戒心,并透过生命的见证,彰显基督的爱。这是一个短期内很难看见果效的任重道远的宣教事工。
 
  (2)顾问式宣教。中国教会在过去的几十年经历了持续的发展与复兴,但很快就会从开荒布道期转入牧养建立期,并在将来需要进入倍增宣教期。在这一道路上,中国教会需要很多摸索性的工作(因缺乏经验积累及整理的工作),但海外教会很多已经经历了这些过程。因此,宣教士不一定直接参与一线的福音事工,而是在背后作顾问、作“教练”,指导一线的工人更有效的事奉。这样既安全又会有事奉的果效。
 
  (3)培养领袖。这方面海外教会已经有了很多很好的见证。但在廿一世纪,需要更高更广的训练领袖。更高,意思是需要发掘更多有潜力的领袖,资助他们接受国际性的训练,在最好的神学院接受最好的训练、并在国际性环境中接受一些实习操练,使他们不仅成为未来中国教会的领袖、也有潜力成为国际性的领袖;更广,意思是不但在训练传道人方面、而且在训练其他行业的领袖方面,也有宣教性的投资。挑选各行各业的基督徒专业人士,帮助他们接受最好的教育,并能够回国投身于祖国富强发展的事业中。他们将成为未来各行各业的领袖,并极大地改善基督教发展的环境。
 
  (4)认领群体。中国有五十五个少数民族,其中有十多个民族至今仍未听过福音。一些国际性的“未得之民”福音化运动(如约书亚2000),正帮助普世教会有策略地认领“未得之民”。例如韩国AAP(Korea Center forAdopt-A-People),就选出中国少数民族中廿八个“未得之民”群体,并有效地鼓励教会认领了十四个群体。为了节省资源,并有效地进行中国福音化运动,海外教会需要借着策略性咨询机构的统一协调,继续推行认领“未得之民”群体的运动。
 
  (5)网络和新媒体宣教。廿一世纪又称为网络化、信息化世纪,因特网(Internet)的出现极大的改变了世界彼此之间交流的幅度。网络信息已超越了国界的概念,令世界进入新的“沟通世纪”(Age of Communication)。海外教会借着网络宣教事工,可以真正达到超越国界限制的宣教。
 
  3. 退休人士的策略性宣教
 
  以北美教会为例,现在有许多富有经验的退休人士,也就是1960-80年代在查经班中成长的一代神国老将,乃是中国大陆宣教非常宝贵的人力资源。他们大都经济自立,儿女也独立,有扎实的圣经基础,有丰富的教会事奉经验,在社会上也都有一定的专业背景。他们有很多的时间,可以被主宝贵的使用,他们不仅可以短期到中国宣教,也可以长期前往工场服事。因着长期的教会生活,他们很容易组织起代祷支持后盾,到了中国大陆,因着专业背景,也容易成为受欢迎人士。他们可以借着各样的宣教机构平台,到有需要的地方,贡献他们的专长。他们的榜样,也会激励中国大陆教会肢体奋起效法投身宣教。
 
  4. 伙伴式宣教--最后的接棒
 
  中国教会在过去几百年的历史里,一直是一个“宣教工场”国家的教会,而且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仍然会继续。但教会历史告诉我们,“宣教工场”的教会仍然可以是“宣教的教会”。中国教会进入廿世纪末,从南到北正在普遍的兴起一股宣教的觉醒。在2007年,中国迎接基督新教入华二百年纪念时,中国在宣教方面已有质的飞跃。事实上,廿一世纪的中国教会完全有可能成为普世宣教运动中的一个“新生力军”。因此,不但在中国福音事工方面,而且在普世福音事工方面,中国教会要与海外教会进行“伙伴式宣教”。更期盼中国教会快快兴起,“成为极大的军队”,与其他民族连手接过普世福音运动的最后一棒,将福音传到地极!
 

赞一下: ]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