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荡于废墟的琴声
一场冲天的爆炸让黎巴嫩引起整个世界的关注。同时受到关注的,还有飘荡于废墟的琴声。
8月4日下午6时左右,黎巴嫩首都贝鲁特港口,伴随着接连两声巨响,硕大的红色蘑菇云升上天空。爆炸导致贝鲁特多个街区严重受损,现场浓烟滚滚,到处可见损毁的建筑物和散落的玻璃碎片。许多集装箱在爆炸中被掀飞、变形,旁边的仓库一片狼藉,纸箱等物品四处散落。
截止8月7日晚上,爆炸已造成至少154人死亡,数千人受伤,随着搜救工作继续进行,预计死亡人数还会上升。
黎巴嫩总理哈桑.迪亚卜说,爆炸发生地附近储存了约2750吨的硝酸铵,这些硝酸铵在多年前被黎巴嫩海关扣押,储存在港口区内,爆炸或与硝酸铵储存不当有关。
贝鲁特市长阿布德对媒体表示,该次爆炸造成的经济损失预计将达到100亿至150亿美元。“贝鲁特已经成为一个满目疮痍的城市,半个城市都被毁了,数十万民众在2-3个月内都无法回到自己家中,这是黎巴嫩现代史上遭遇的最大危机”。
当人们为这场巨大灾难震惊悲哀的时候,一个黎巴嫩老奶奶在损毁的房间里弹钢琴的视频在网络上热播,让人们感动落泪。
这位老人叫梅.阿布德.美尔基。她的孙女梅.李.美利基介绍说,老人已经79岁了,周二爆炸发生时她没有在家。
爆炸过后,家里一片狼藉,窗户玻璃被震碎,挂在墙上的画掉在地上,地板上遍布瓦砾。一些志愿者来到这里,帮助清理现场。
回到家里的老人走向墙角的老钢琴。这是她当年结婚时父亲送给她的礼物,也是家中唯一一件没有损坏的物品。
老人弹奏的是一首名曲《友谊地久天长》。弹奏完这首曲子,她接着弹奏了赞美诗音乐。
她的孙女称,奶奶弹钢琴是为了“从悲伤中走出来”,而奶奶自己将这一刻称之为“灰烬中的美丽”。
美尔基老人说:“我在这栋房子里生活了60年,它见证过内战的炮弹穿透墙体,它经历过一次又一次的重建。”
老人在瓦砾中静静弹琴的情景,让我想起了上世纪四十年代的伦敦大轰炸。当敌国的飞机对伦敦狂轰滥炸之后,热爱阅读的人们依然来到炸毁的图书馆,翻阅着未被炸毁的书籍。一个回到家里的小女孩,在废墟中捡起心爱的布娃娃,抱在怀里。
我也想起波兰华沙的那场灾难。当华沙城几乎被炸成瓦砾的时候,一个潜藏在废墟中的犹太人被一个纳粹军官发现了。这个纳粹军官听说这个犹太人是钢琴师,便让他在一架幸存的钢琴上演奏一首曲子。当肖邦的升c小调乐曲响起的时候,纳粹军官陷入深思。他把犹太人掩藏起来,按时送食物,直至德军战败撤离。
一位国外网友则说,这个弹钢琴的老人让她想起了电影《泰坦尼克号》中的一幕:当客轮在下沉时,乐队平静的演奏着音乐,给人们带去希望。那些乐手们演奏的是一首赞美诗《与主更接近》。在这个充满灾难的世界上,上帝是人类至终的安慰。
黎巴嫩地处地中海东岸咽喉要道,向南可进入广袤的非洲大陆,向北则是欧洲大陆及高加索地区,向东又能直达美索不达米亚两河流域。
在黎巴嫩近680万本地人口中,伊斯兰教的逊尼派和什叶派各占27%,穆斯林总数达到54%;基督教的马龙派占20%,希腊正教占8%,天主教及亚美尼亚使徒教会和新教占10%,基督徒总数达到38%。
黎巴嫩的z /-府机构由总统、总理、议长实行权力分配,达到相互间的监督制衡。总统为国家元首,只能由基督教马龙派出任。总理是内阁首脑,只能由伊斯兰教逊尼派担任。而议长为立法负责人,只能由伊斯兰教什叶派担任。
除此之外,黎巴嫩还有一个武装组织真主党。该组织常向以色列发动袭击,导致两个国家处于紧张对立状态。
黎巴嫩爆炸发生后,以色列特拉维夫市z /-府用投影在市政大楼外墙上打出黎巴嫩国旗图案。以黎两国目前正处于敌对状态。作为以色列经济中心,特拉维夫市这一举动实属罕见。
这一举动出自特拉维夫市长罗恩·胡尔代的命令。他在社交媒体推特上解释说:“人性先于任何冲突。恐怖灾难降临后,我们的心与黎巴嫩民众在一起。”
特拉维夫市民拉塞尔告诉法新社记者:“无辜民众身亡,我们的心与他们同在。这无关政zh i,无关边界……只关乎人和人。”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第一时间发表声明,向没有建交关系的黎巴嫩提供人道主义援助。以色列靠近黎巴嫩边境的医院宣布,已经做好接受黎巴嫩受灾民众的准备,黎巴嫩伤者随时可以送到这些医院接受治疗。
美国、中国、英国、俄罗斯、加拿大、伊朗、伊拉克等多个国家也纷纷向黎巴嫩表示慰问并伸出援助之手。
在黎巴嫩国内,许多教会已经表示,愿意开放教堂和教会学校安置灾民。数百个家庭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帖子,向受难者打开自家的门。有一推特用户在帖子中写道:“如果您有任何认识的人需要庇护所,请告诉我。”
基督向人类颁布命令,要人类彼此相爱。人人按上帝的形象所造,爱不分国度和种族。
在灾难频频、冲突不断的2020年,这个老人的琴声飘出黎巴嫩的废墟,飘过国与国之间的界限,再一次唤醒人们对爱和友谊的渴望。这个世界会有纷争和苦难,但来自永恒的爱胜过了这个世界,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