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博网

“无家可归的耶稣”雕塑引发意义思辨

2014-04-21 作者:未知  
来源:新生命福音事工博客我也要投稿

  注:原题目为——《无家可归的耶稣」引发身为基督徒的意义思辨》编辑有所改动

1.jpg

 

  在美国北卡罗莱纳州夏洛特市以北一个小型大学城,「无家可归的耶稣」最近引发了比一个月的主日讲道还多的热烈讨论。

  这尊真人大小的雕塑躺在圣公会圣奥尔本堂外的公园长椅上。这是加拿大雕塑家弟茂德.施马尔兹(TimothySchmalz)的创作,其唯一关于耶稣的宗教标识,是它刻划一个被毯子覆蓋的人形,下方露出钉痕的双脚。

  这尊用螺钉固定在长椅上的空心铜雕塑,价值二万二千美元,是一位教友为支持公共艺术而捐赠的礼物。

  圣奥尔本堂主任大卫.巴克(DavidBuck)牧师说,用很小的代价就可让人们思考身为基督徒代表甚么,以及「无家可归的耶稣」对于住在这里二百七十幢别墅和独立房子又意味着甚么。

  巴克很开心地亲自接收或阅读来自网上数以千计的回复。他说:「你喜欢或讨厌它,都会使你思考,它就是有如此的感染力!」

  居于圣堂附近的若望.切瑟(JohnChesser)在一个晴朗周日早上取信时,路过「无家可归的耶稣」,他觉得「有点让人不寒而栗。」

  施马尔兹这尊「无家可归的耶稣」的复制品能在圣奥尔本堂外找到落脚处,是可以理解的。巴克说,这个有八百名教友的「自由、高贵的教堂」,鼓励对同性恋者友善,并热忱于艺术与科学。此圣公会堂会吸引了距离这里一英里左右的戴维森学院的教职员及学生。

  六十四岁的巴克原服务于夏洛特市外的美南浸信会堂,直到当地的浸信会开始接受不了巴克的喜好,使他转投另一宗派。他表示自己做梦也未曾想过服务像圣奥尔本堂这样的一个堂会。

  「无家可归的耶稣」的传奇故事,已引发了远超巴克所希望的效果。

  由于教堂位于高尚社区,教友一致认为,这是摆放公共艺术品的最佳场所。

  该雕塑于今年二月固定安装在长椅上,旁边的铜牌有一段熟悉的经文:「我实在告诉你们:凡你们对我这些最小兄弟中的一个所做的,就是对我做的」(玛25:40)。

  北卡罗莱纳州的《夏洛特观察报》、《基督邮报》和《赫芬顿邮报》的新闻报道,几乎紧随而至。公众的反应迅速呈现两种态度。

  巴克说,有人在雕塑旁贴了字条表明,这不是纪念耶稣的方式。《基督邮报》的一位读者发出颇具讽刺的回应:「圣公会,嗯?令人震惊。」

  邻居切瑟称之既「黑暗」又「可怕」,以致于从不会去思考像此雕塑是否属于这个社区。另一邻居杰里.道森(JerryDawson)则致函一个新闻网站说,雕塑不属于这个社区。「我投诉的不是艺术的价值或雕塑后面隐藏的意义,而是有人驱车到我们美丽又相当高档的社区,却看到丑陋的无家可归者睡在公园的长椅上。」

  圣奥尔本广场居民协会主席罗伯特.卡梅伦(BobCameron)说,他邀请道森在董事会议上提出他的顾虑。但卡梅伦和协会尚未就「无家可归的耶稣」表明立场。

  圣堂内外的支持者也表态。居于教堂附近的教友艾丽斯.米茨(AliceMietz)说:「它让我们更加意识到无家可归的人士,不像我们这样幸运地生活。」

  当巴克坐在教堂外的长椅上为雕塑做介绍时,来自费吉尼亚州的弥额尔.谢弗(MikeSchaefer)将车停在雕塑前,从车里跳出来,抓拍了雕塑。

  他说:「身为基督徒,我们需要更多地了解身边的无家可归者。」

  此雕塑于去年初也曾引发热议,它先后遭著名的加拿大多伦多圣弥额尔主教座堂和美国纽约圣博德主教座堂拒绝置放,尽管它们的主任司铎起初甚感兴趣。

  雕塑最后找到安身之所,就是多伦多大学瑞吉斯学院入口。这所耶稣会神学院肯定「信仰与『履行正义』之间的固有联系,是依纳爵生活方式的中心」。学院去年四月举行关于露宿者问题的座谈会,并为雕像举行安放仪式。

  去年十一月二十日,另一复制雕塑到了梵蒂冈,由教宗方济各施行祝福。施马尔兹向梵蒂冈档案处捐赠雕塑,希望能在今年复活节安装好,置于天使城堡通往圣伯禄广场之间的路段上。

  施马尔兹表示,其愿望是在欧美所有大城市以至全世界都有此雕塑。他称它们是教宗方济各关注边缘人士的「视觉大使」,希望借此唤醒大众关注社会上的边缘人士。

  自教宗祝福了雕塑后,施马尔兹变得广为人识,另一尊向多伦多圣斯德望堂借出直至堂区有能力购买的「视觉大使」,却于同月三十日被盗去。他指出,这尊逾四十五公斤的雕塑起码要两个人和一辆货车才能偷走.

 

2.jpg

  美加主教座堂拒收无家可归者耶稣雕像

 

  近观「无家可归者耶稣」雕像,你会看到他脚上的钉孔。图片来源:雕塑家施马尔兹。

  这尊雕像给人震撼与不安的感觉,它刻划一个被大布覆蓋的人物,卷曲身体侧卧在公园长椅上。从远处看,这人物可以是任何人,但祇要凑近观察,就会发现暴露在布外的双脚上有清晰可见的「圣伤」,亦即钉孔。

  雕塑家弟茂德.施马尔兹(TimothySchmalz)所创作的《无家可归者耶稣》,并非你我心目中典型的基督,但它那慑人形象却可能触及一些天主教领袖的痛处。事实上,这个真人大小的青铜像,先后遭著名的加拿大多伦多圣弥额尔主教座堂和美国纽约圣博德主教座堂拒绝,尽管它们的主任司铎起初甚感兴趣。

  施马尔兹向《多伦多星报》表示:「无家可归者耶稣没有栖身之所,令人非常难过,因为主任司铎喜欢它,但当此事呈报教会行政机关时,人们却认为它可能太具争议性或意义不明。」他被告知,这个雕像「不是一个恰当的形象」。

  雕塑家向《CatholicRegister》周报表示,雕像的部分构思是受到一名露宿者所启发,两年前的圣诞节前夕,他在路旁看到那位躺着的露宿者。

  多伦多存在着无家可归者问题,当地的「倡导者」组织在二月为市内第七百名死亡的露宿者斯图尔特.波里尔(StewartPoirier)举行小型悼念仪式。根据最新估计,约有五千名无家可归人士生活于大都会区。

  施马尔兹接受《TheHuffingtonPost》电话访问时解释,如果我们回到这个城市并看到不少角落和长椅有这么多无家可归者,可以说是触目惊心的经历。他说,前年十二月的那个晚上,当他见到启发他的露宿男子时,那一刻尤其教人感到酸楚。「我的直觉是,他就是耶稣基督。我刚刚见到耶稣。」

  这位住在安大略省的艺术家,本身是基督徒。他表示,雕像的用意是永远提醒人要留意《圣经》的《玛窦福音》第廿五章31-46节。当时,耶稣告诉门徒,凡是他们对患病者、劳顿者、无家可归者所做的一切,就是对祂做的。

  他说:「这是基督宗教最强烈的信息之一。」雕像是对这段福音的「视觉诠释」。

  对于雕像起初遭到拒绝,他感到「懊恼」。他表示,他以「激进」的方式描绘基督徒所相信的天主子,引致教会一些「高层人士」反感。

  不过,这个雕像最后找到安身之所,就是多伦多大学瑞吉斯学院入口。这所耶稣会神学院肯定「信仰与『履行正义』之间的固有联系,是依纳爵生活方式的中心」。学院四月十七日举行关于露宿者问题的座谈会,并为雕像举行安放仪式。

  瑞吉斯学院院长戈登.里克松(GordonRixon)神父在接受电话访问时说:「我们学院的使命是推动批判神学,并提倡公义和对美的欣赏。」

  里克松神父说,雕像放置于市z /-府大楼对面的显眼角落,让人容易看到,也是「有助于向这个城市诠释本学院」的漂亮方式。

  这个耶稣像已经引起非常正面的反应,有人将花放在它的脚旁,有人用电邮向学院表示支持。

  施马尔兹表示,将来他想复制这个雕像,把它放在世界各地。「我认为它是每个人都应该阅读的标记。」
 

赞一下: ]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