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误区:正确看待医病的神迹
在教会里,医病的神迹总是一个大家喜闻乐道的话题。谈论信仰时,常听到“上帝能不能医病”的询问;探访工作中,常听到“上帝为何不为我医病”的困惑;祷告会上,常听到为疾病祷告的请求;见证会上,常听到病得医治的见证。无可否认,基督教的确相信医病的神迹,但当人们追求医病的神迹胜于追求赐人生命的信仰之时,这诚然已经背离了基督教的基本信仰。人们为何如此看重医病的神迹?笔者认为,这是因为在对医病的神迹的认识上存有许多误区,倘若能走出这些误区,便能以冷静的态度面对医病的神迹。为此,本文将尝试分析其中的种种误区,并通过对耶稣关于医病的神迹的教训来矫正这些错误的观念,从而走出误区,正确看待医病的神迹。
误区一:犯罪是疾病的根源,只要虔诚认罪,就可得着医治
这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观念,早在旧约时代,人们就持这样的看法。约伯之友以利法就是一个例子,当约伯遭遇疾病之苦时,他说:“请你追想,无辜的人,有谁灭亡;正直的人,在何处剪除?”(伯4:7)约伯的时代早已过去,但这种观念依然存在,今日教会也常有人将所有的疾病都归咎于病人的犯罪。笔者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件事,可谓这方面的典型例证:在一次讲道之后,一位老姊妹说,她聚会时迟到了五分钟,于是就肚子疼了,经过祷告就好了。她认为肚子疼是犯罪的后果,因为她迟到五分钟以致得罪了上帝,后来好了是上帝的医治,因为她向上帝认了罪。这位姊妹以这种观念理解自己的疾病,此外教会中也有人专以这种观念理解别人的疾病,每当遇到有病的肢体,就断定他(她)犯了罪,并几近威逼地要求其认罪,无形中给病人增加了几份心灵的痛苦。
疾病果然都是犯罪的结果吗?让我们来看耶稣的看法。当耶稣和门徒遇见一个生来瞎眼的人时,门徒向耶稣发问:“这人生来是瞎眼的,是谁犯了罪?是这人呢?是他父母呢?”耶稣回答:“也不是这人犯了罪,也不是他父母犯了罪,是要在他身上显出上帝的作为来。”(参约9:2-3)门徒将病与罪联系在一起,但耶稣坚决反对他们的看法。
无可否认,人类的很多疾病是从罪来的,比如,酒精中毒是过量饮酒的结果,性病是放纵情欲的结果。但我们不能每看到一个病人就认定他犯了罪,因为犯罪只是得病的一种原因,而不是得病的唯一原因。除了犯罪之外,还有很多别的原因会导致人得病,比如,有人因劳累过度而得病,有人因意外事故而得病,有人因年纪老迈而得病,类似这样的疾病都不能说成是犯罪的结果。此外,也有的疾病是上帝有意加给人的,为的是让他得着更多的祝福,“在他身上显出上帝的作为来”。
既然疾病不一定都是犯罪的结果,那么,认罪也就不一定是病得医治的途径。因此,我们既不能将患病与犯罪划上等号,亦不能将认罪与医治划上等号。
误区二:信心是医治的保证,只要恒切祷告,就可得着医治
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于是出现了有病只祷告,不吃药的怪异做法,将求医、吃药看作没有信心的表现,甚至视为亵渎上帝的行为。长时间拒绝医药,病情只能加重,结果还以为上帝过于冷酷,不听他的祷告。既贻误了患者的病情,又破坏了教会的形象。这种现象已经司空见惯了,这里不必举例了。
果真凭信心祷告就可得着医治吗?我们可以从《马可福音》中一个关于医病的神迹得到启发。一个长大麻风的人祈求耶稣医治他:“你若肯,必能叫我洁净了。”面对他的祈求,耶稣说:“我肯,你洁净了吧!”(参可1:40-42)“你若肯,必能叫我洁净了”这一句极其朴实的话,蕴含着十分重要的道理。这个长大麻风的人相信耶稣“能”医治他的疾病,所以他才向耶稣祈祷,但他同时也知道必须耶稣“肯”他才可以得着医治。正确理解“能”与“肯”的关系,是我们理解医病的神迹的关键。
上帝“能”医治人类的疾病,这一点我们深信不疑,因为无论《旧约》还是《新约》,都记载了许多医病的神迹。《马太福音》记述耶稣的工作时说:“耶稣走遍加利利,在各会堂里教训人,传天国的福音,医治百姓各样的病症。他的名声就传遍了叙利亚。那里的人把一切害病的,就是害各样疾病、各样疼痛的和被鬼附的、癫痫的、瘫痪的,都带了来,耶稣就治好了他们。”(太4:23-24)这是我们相信上帝医治疾病的有力证据。并且,我们也相信,医病的神迹不单在圣经中有,就是今天也照样有,事实上也确实有人经历过医病的神迹。然而,上帝“能”医治人的疾病并不等于他一定医治每一个病人,因为医病的神迹还要有上帝的“肯”。耶稣“肯”医治这个长大麻风的人,所以他得洁净了;而耶稣“不肯”医治保罗的疾病,所以即使他三次求告上帝也无济于事。(参林后12:7-9)上帝一定“能”医治一切的疾病,但他不一定“肯”医治所有的病人。耶稣自己都说过:“先知以利沙的时候,以色列中有许多长大麻疯的,但内中除了叙利亚国的乃缦,没有一个得洁净的。”(路4:27)至于上帝为什么“肯”医治一些病人,而“不肯”医治另一些病人?是因为信心的程度不同,或者祷告的态度不同吗?不是,因为“肯”与“不肯”取决于上帝,而不是取决于病人。上帝“不肯”藉着神迹医病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上帝希望藉着医生、药物给人医病,一种是上帝要藉着疾病给病人更多的造就。
谈到这里,或许有人会问,既然上帝不是肯定医治我们的疾病,我们是否还要为疾病祷告呢?答案是肯定的,因为祷告是我们的本分,是圣经的教导(参雅5:14-15)。但是,成全于否却是上帝的主权,我们没有权利要求上帝一定医治自己的疾病。当我们生病时,应当像那个长大麻疯的人一样祷告:“主若肯,必能叫我康复了。”只要存着这样的心态,即使上帝根本没有医治我们的疾病,我们的信心也不会因此而软弱。
误区三:神迹是福音的基础,只有宣讲神迹,才能引人归主
受这种思想的影响,许多人一谈起基督教就是满口的神迹,讲道时如此,作见证时如此,传福音时亦如此。这种做法给人一个直观的印象,以为基督教是只讲神迹的宗教,致使许多人因此而不屑于基督教的信仰。本来是想用神迹来吸引人信主,实际上却是把一些本来愿意信主的人拒之门外。
的确,所有神迹的目的都是叫人信耶稣,正如使徒约翰所言:“但记这些事,要叫你们信耶稣是基督,是上帝的儿子,并且叫你们信了他,就可以因他的名得生命。”(约20:31)医病的神迹当然也不例外。但是,神迹并不是叫人信耶稣的必然途径,因为许多人即使看到再多的神迹,也不一定会相信。《约翰福音》说:“他(耶稣)虽然在他们面前行了许多神迹,他们(犹太人)还是不信他。”(约12:37)因此,我们传福音时并不一定非要传讲神迹,比神迹更能叫人相信耶稣的是基督的话,正如经上所言:“信道是从听道来的,听道是从基督的话来的。”(罗10:17)让我们来看耶稣在这方面给我们的启示。《马可福音》记载,在迦百农的一个晚上,“耶稣治好了许多害各样病的人”,次日清早便有许多人来找耶稣,希望耶稣医治他们。耶稣却退到旷野祷告。彼得找到耶稣并告知情况,但耶稣并没有回去为那些人医病,他说:“我们可以往别处去,到邻近的乡村,我也好在那里传道,因为我是为这事出来的。”(参可1:32-39)耶稣拒绝回去医病,而要出来传道,他用这个实际行动告诉人们:他所传的道比医病的神迹更为重要。故此,耶稣在为人医病之后,总会嘱咐病人,叫他们“不要把所作的事告诉人”(路8:56)、“不要给他传名”(太12:16)、“什么话都不可告诉人”(可1:43-44),因为他担心人们因过于注重神迹而忽略他所传的道。
因此,我们在传福音时,也一定要传基督的道,而不要只传神迹。倘若我们只注重耶稣基督的神迹而不注重他的道,无异于舍本逐末、买椟还珠。
综上所述,我们对医病的神迹可以得出一个简单的结论:上帝一定能用神迹医治所有的疾病,但他有绝对的主权不以这种方式医病。医病的神迹在圣经中占有相当的篇幅,但它不是圣经的全部,亦不是基督教信仰的全部。所以我们不能过度追求医病的神迹,更不能过度宣讲医病的神迹,我们所要宣讲的乃是基督的道和十字架的爱,正如经上所言:“犹太人是要神迹,希利尼人是求智慧;我们却是传钉十字架的基督。在犹太人为绊脚石,在外邦人为愚拙,但在那蒙召的,无论是犹太人、希利尼人,基督总为上帝的能力,上帝的智慧。”(林前1:22-24)
【作者简介】 李世峥,男,汉族,1979年1月生于陕北农村。受家庭熏陶,自幼跟从基督。曾先后在两所基督教神学院攻读神学五年,2001年起在教会全职侍奉,2004年接受教师(副牧师)圣职,2010年接受牧师圣职。现任一基督教杂志责任编辑,并参与基督教图书出版事工。同时,在一教会参与讲台侍奉及圣事,亦在圣经学校做兼职教师。博主向来爱好写作,成为传道人之后,对文字事工有所看见,亦有所托付,因而一直致力于文字侍奉。1998年以来,已在全国主要教会刊物发表文章160余篇,共约60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