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手吧!那些走过和未走过的路
生命中未走过的路
你是一个活在过去里的女人吗?又如何知道?
美国有位诗人佛罗斯特,有首常被选入诗选的诗,「未走之路」(The Road Not Taken), 提到有一条未走之路,是当初在生命交叉口时所做的一个决定。甚麽样的决定?他把其中一条路留给未来,冀望来日还有机会再回头走那条路,然後先走上另外一条路。
哪知人世间阡陌纵横,人生旅途只要一踏上後,即如大江东去,势难折回。
因而,人心中总会有一丝叹息,唉!叹过往,我曾经有过一条未走之路.....。
在你的生命中,是否也曾有过这样一条未走之路,会让你在心中时时有丝叹息,会想「当初,如果我....」?
女人生命中要放手的缠累之一,就是过去曾有的梦想和期望。
每个人生命中,都难免会有些梦想,希望自己能成为什麽样的人,会做些什麽事。这些期望或梦想不见得来自第一手的自己,也有可能来自父母,希望我们继承他们的衣钵; 或来自师长,以为我们既然聪明,就应该很会读书; 或是来自我们自己,希望能嫁个好老公,有个美满婚姻。
但是人生总有可能阴错阳差,造成今日的咫尺天涯。因种种缘故,让年轻时未曾圆,现阶段生命也永远圆不了的梦,依然残存心里。因为幻灭,所以憾恨。
也许原本很会念书、很能干,一心希望能作一名成功的职业妇女,经济独立,而且还常常可以拿钱回娘家。但生命走到现阶段,或者因为裁员找不到工作,或者因为生意做垮欠一屁股债,或因为一连生了两个孩子,成为没有经济基础的家庭主妇。此时,若对过去女强人的梦还念念不忘,便很容易对现况感觉不满。不满多了就会生怨,说:「我要不是因为这个家,哪会有今天?我早就可以全世界跑,赚的钱花不完……。」也许是婚姻方面的幻灭。原来盼望另一半温柔体贴,可以扛起生活重担,有个可靠的肩膀,让我们有需要时可以靠上去,有心事时可以抒发,生病时可以有人照顾。结果婚後多年,发现对方不但谈不上温柔,连基本的绅士风度也没有。平时生活不但让人操心,自己生病後,不但得不到对方的怜惜,还常要看对方的臭脸。属灵上,更无法视对方为称职属灵的头,整个婚姻走下来,就好像是一连串的失望。
如果不学习放下过去的梦想,女人很容易成为怨妇。如果说最美、最受欢迎的女人,是常常会感恩的女人。那麽最丑陋、让人想逃离的女人,就是怨妇了。
女人要认清生命的路回不了头,经过时空转换进入中年,便需要学习对过去不切实际、或因某种缘故错失的梦想说再见。让未走过的路,成为今後即使遗憾和懊悔也永不打算走上的路。
放下对未走之路的念念不忘。努力向前,针对当前的生命光景来重新定下梦想,再往前面的标竿直奔,方为智慧。
生命中曾走过的路
女人也须学习对「曾走过的路」放手。女人一生中走过最长、最深的路,除了婚姻,就属陪伴孩子成长这一程。
孩子对母亲的需要,常成为女人长达十八、到二十年的主要生活内容和意义。但这只是生命中的一个阶段。一旦孩子长大,不再需要我们的嘘寒问暖,张罗吃喝时,便要对孩子曾有过的依赖学习放手。即使你曾付出多少的心血和牺牲,即使那曾让你感到有多亲密和重要,都得完全地放手。
有一位姊妹曾向我形容,当她儿子一进入大学,就忽然感觉自己好像「被裁员」了。从身为母职的角色上被裁掉,一下子不知生活里要做些什麽,完全失重又失衡。
这是很真实的体验。孩子小时,母亲的生活时间表、饭桌上的菜式,整个生活方式和心思意念,可以说全是绕着孩子转。但现在一下被解放,反而感觉十分失落。多年来已发展成形的「为母」生活方式,现要打散,再重新塑造,很多女人并无这样的心理准备。
也看到有些姊妹在孩子小时或青少年时,是个标准的好妈妈,照顾得十分周到。然而一旦孩子长大成人後,却成为一位「失职」的母亲。怎麽说?孩子长大後,需要母亲提供的其实是鼓励和独立空间,但这些母亲给成年孩子的,却是唠唠叨叨的批评和过分细腻的照顾,使得孩子因为过於依赖而无法独立。
有的孩子甚至进入婚姻,母亲还不放手。觉得那小媳妇太不懂事了,哪有自己更了解儿子?怎麽能做出合自己儿子口味的饭菜?哪里会心疼儿子下班太累,不要再让他帮忙作家事?於是自己跳进去,帮孩子作家事、烧饭、带孩子、擦地板…..边作还边生气,小夫妻俩怎不心疼妈妈都这把年纪了,还在为他们牺牲奉献,一点都不晓得感激。
她不晓得的是,她一插手,即已剥夺年轻媳妇为妻为母的学习机会了。对成年子女并非祝福。
然而走过的路,总会让人走成习惯。一下改变,难免会失落、不习惯。所有的路都有一个目的地,那麽为母这条路的目的地为何?就为帮助孩子长大独立和自我负责。
杜布森博士(Dr. James Dobson)也曾经说过:「帮助我们的孩子独立,是做父母最重要的一个责任。」因此在为母这条路上,放手,是个必要且重要的关口,绝对无法也不应该回避。
当孩子渐渐长大成人时,女人要努力地让彼此的关系转型,让孩子有更大的空间来发展自己。而这转型过程顺利与否,全和女人是否有自己可以发展的生活重点与生命目标有关。
因此每个女人对自己的下半生,都应该有一点远见和异象。在孩子进入中学时,就要积极计画自己如何进入有意义的下半生。
以至於当孩子离家时,其实就是亲子两边分道扬镳的开始。
想想,那会是怎样一幅图画?是带着泪目送,然後天天倚闾,眼巴巴地盼孩子回来?
还是在分道扬镳的交叉口,母亲和子女彼此祝福,互道珍重,然後各自带着期盼和兴奋上路………。之後,在灵里的高山流水处,用祷告彼此遥望,并纪念?
呼吁全天下的母亲,对曾走过的路,对儿女依赖所带来的亲密感和成就感,放手!给儿女的上半生和自己的下半生,一条宽广的出路吧!
创世纪文字培训书苑
作者为创文主任
【作者简介】 莫非,海外著名基督徒作家。会计学士、电脑硕士、神学硕士。现居洛杉矶,从事写作、教学与广播工作。2008年创办“创世纪文字培训书苑”(“创文”)www.gcwmi.org。近年多次受邀在中国及海外举办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