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博网

主在客西马尼园的祷告

2016-03-20 作者:骆颂恩  
来源:雅博网作者我也要投稿

0.jpg0.jpg

  经文:太26:36-45。

  新约圣经记载耶稣向父神直接祷告的文字不多,只有六处:

  第一次,是在耶稣刚开始传道时,遭到一些城市的人拒绝后,他向父神祷告说:“父啊,天地的主,我感谢你!因为你将这些事,向聪明通达人就藏起来,向婴孩就显出来。父啊,是的,因为你的美意本是如此。”(太11:25-26)

  第二次,是在叫死了四天的拉撒路从坟墓里出来之前,耶稣向神祷告说:“’父啊,我感谢你,因为你已经听我。我也知道你常听我,但我说这话是为周围站着的众人,叫他们信是你差了我来。’说了这话,就大声呼叫说:’拉撒路出来!’”(约11:41-43)

  第三次,在主耶稣受难的前夕,他说:“我现在心里忧愁,我说什么才好呢?父啊,救我脱离这时候;但我原是为这时候来的。父啊,愿你荣耀你的名!”(约12:27-28)

  第四次,在主耶稣为自己及门徒日后的生命道路和团契生活而祷告:“父啊,时候到了,愿你荣耀你的儿子,使儿子也荣耀你;……父啊,现在求你使我同你享荣耀,就是未有世界以先,我同你所有的荣耀。……从今以后,我不在世上,他们却在世上;我往你那里去。圣父啊,求你因你所赐给我的名保守他们,叫他们合而为一像我们一样。……父啊,我在那里,愿你所赐给我的人也同我在那里,叫他们看见你所赐给我的荣耀;因为创立世界以前,你已经爱我了。公义的父啊,世人未曾认识你,我却认识你;这些人也知道你差了我来。”(约17:1,5,11,24-25)

  第五次,在客西马尼园的晚上,主耶稣面对十字架的苦难所作的祷告:“我父啊,倘若可行,求你叫这杯离开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我父啊,这杯若不能离开我,必要我喝,就愿你的意旨成全。(太26:39,42)

  第六次,在十架七言中的二句话:“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做的,他们不晓得。”(路23:34)“耶稣大声喊着说:‘父啊!我将我的灵魂交在你手里。’说了这话,气就断了。”(路23:46)

  耶稣所献上的每一个祷告,都与他弥赛亚的使命有关,表明他对父神的敬仰和他对世人的爱。他那在神面前如此完美的侍奉,成为我们榜样的力量。让我们一起跟随他的脚踪,行走得胜又荣耀的天路。

  在纪念耶稣受难的日子里,我们重点一同来默想主耶稣在客西马尼园的祷告,回顾他所走过的苦路;以作我们在神面前侍奉的反省与思考。

  一、客西马尼园祷告的背景

  耶稣曾经多次预言他要在耶路撒冷受难(太16:21,17:22-23;20:18-19),在他最后一次赴犹太人逾越节的筵席之前,就对门徒说:“你们知道,过两天是逾越节,人子将要被交给人,钉在十字架上。”(太26:1-2)在逾越节的筵席上,耶稣又预言了犹大的背叛。“到了晚上,耶稣和十二个门徒坐席。正吃的时候,耶稣说:‘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中间有一个人要卖我了。’”(太26:20-21)随之又预言其余门徒的离弃与跌倒,彼得的三次不认主(太26:31-35)。这些事情的发生,虽然让主耶稣的心灵受到极大的伤害,但主深爱他的门徒。他不但没有怨恨他的门徒,反而常常安慰他们,坚固他们的信心,并启示了有关基督复活的真理。

  在这期间,耶稣亲自设立圣餐,以此来纪念他的受难:“他们吃的时候,耶稣拿起饼来,祝福,就擘开,递给门徒,说:‘你们拿着吃,这是我的身体’;又拿起杯来,祝谢了,递给他们,说:‘你们都喝这个;因为这是我立约的血,为多人流出来,使罪得赦。但我告诉你们,从今以后,我不再喝这葡萄汁,直到我在我父的国里同你们喝新的那日子。’”(太26:26-29)

  擘饼和祝酒,应是圣餐的主要部分。逾越节的旧仪和祝辞,从饼到酒都与以色列人被救出埃及的往事有关;而现在耶稣则有了全新的解释,指的是更伟大的新的拯救。圣餐,日后便成为基督教(新教)两大圣礼之一(另一是洗礼)。

  耶稣祝饼和祝酒的话均集中在死上面,然而超越死亡的就是生命,是在“我父的国里”。“从今以后”:它用来表示“现在”和“那日”在时间上的分界;现在那日子的曙光已在前头。所以前面强调死亡并非引起毫无希望的悲伤情感,反而使门徒透过死亡看到了新生,并产生欢乐的盼望。

  圣经还记载伯大尼之马利亚的善举,得到了主耶稣的肯定与赞扬:“耶稣在伯大尼长大麻疯的西门家里,有一个女人拿着一玉瓶极贵的香膏来,趁耶稣坐席的时候,浇在他的头上。门徒看见就很不喜悦,说:‘何用这样的枉费呢!这香膏可以卖许多钱,周济穷人。’耶稣看出他们的意思,就说:‘为什么难为这女人呢?他在我身上做的是一件美事。因为常有穷人和你们同在;只是你们不常有我。他将这香膏浇在我身上是为我安葬做的。我实在告诉你们,普天之下,无论在什么地方传这福音,也要述说这女人所行的,作个纪念。’”(太26:6-13)

  耶稣被膏抹,暗示其弥赛亚的身分(弥赛亚即受膏者),但同时也预言他将被杀。伯大尼的马利亚在耶稣受死之前这样做,完全是表示她诚恳地相信耶稣就是受苦的弥赛亚。马利亚这一美好的侍奉,成为我们每一位基督徒全心爱主的榜样。她奉献一切给主的行动,正是充分表明她对主耶稣有深切的爱。基督徒的生命,首先应该表现在个人对主的体贴和服事上。我们内心深处所发出的对主的依恋和爱戴之情,是我们与主的关系中最有价值的体现,是我们的荣耀。

  二、客西马尼园祷告的内容

  “耶稣同门徒来到一个地方,名叫客西马尼,就对他们说:‘你们坐在这里,等我到那边去祷告。’于是带着彼得和西庇太的两个儿子同去,就忧愁起来,极其难过,便对他们说:‘我心里甚是忧伤,几乎要死;你们在这里等候,和我一同警醒。’他就稍往前走,俯伏在地,祷告说:‘我父啊,倘若可行,求你叫这杯离开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第二次又去祷告说:‘我父啊,这杯若不能离开我,必要我喝,就愿你的意旨成全。’……第三次祷告,说的话还是与先前一样。”(太26:36-44)

  在吃过逾越节的晚餐后,耶稣和门徒来到汲沦谷东面,橄榄山坡的客西马尼园。在众门徒之中,耶稣特别吩咐彼得、雅各和约翰与他一同警醒祷告。耶稣曾经在这座山上,在他们三人面前改变形像,让他们看见他自己的荣耀;而现今他却让他们看见自己的挣扎与苦楚,因为在这时刻,他正要面对一生中最严峻的考验,献身完成父神所交托与他的使命。

  当耶稣面对快将来到的肉身之苦,以及他与父神的分离和为世人的罪所要承受死亡的痛苦时,他感到极度的忧伤。这个神圣的计划早已安排好了,但在人性之中的耶稣基督,他仍然会有内心的挣扎(参来5:7-9)。耶稣这里形容他内心忧伤的话,是借助旧约圣经的言辞而表达出来的(参见诗42:5-6、11,43:5,142:3-6;拿4:9),反映出他那完全的人性和弥赛亚所必须要经历的苦难(参见赛53章)。

  耶稣内心感到忧伤,是由于他的人性受到死亡的威胁,所以他里面不期然地产生焦虑,盼望能够安然渡过这一难关。“杯”在旧约圣经中常用来比喻神的震怒,是神给列邦的审判之杯,是神为他的敌人所预备的;这里是指耶稣为罪人所要担负的刑罚。“不要……意思”这句话,表明耶稣知道钉十字架正是他到世上来的目的,因此,他虽然希望能够免除死亡和被父神撇弃的痛苦,但他仍甘愿顺服父神的旨意。

  耶稣求十字架的苦杯离开他,并不是逃避或违抗父神的旨意;相反,是再次坚定自己的心志去完成神的旨意。他说:“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他的祈祷显明他所受的是极可怕的痛苦,这痛苦比死亡更甚,因为当他为全人类的罪付上赎价时,他要被迫与神分离。这个“杯”就是这种痛苦和分离。无罪的神子基督把我们的罪背负在自己身上,为的是要把我们从痛苦和与神分离的黑暗中拯救出来。

  希伯来书的作者也有如此的见证,他说:“基督在肉体的时候,既大声哀哭,流泪祷告,恳求那能救他免死的主,就因他的虔诚蒙了应允。”(来5:7)耶稣面对死亡时,实在是极其痛苦的(参见路22:41-44),虽然他曾向神呼求,但为了成就神的旨意,还是选择了忍受痛苦、凌辱、与神分离和死亡。

  三、客西马尼园祷告的启示

  主耶稣在客西马尼园的祷告,是一个充满信心的祷告,得胜肉体的祷告,更是一个顺从神旨意的祷告。在他的生命中,他把遵行神的旨意作为人生最崇高的目标,时刻铭记在心。

  我们看见耶稣在极度悲苦时,渴望有人相伴;他对门徒说:“你们在这里等候,和我一同警醒。”(太26:38)可惜门徒都睡着了。门徒的困倦和软弱,大大加深了耶稣的孤独感。这段经文有力地见证了耶稣真实的人性(参见来5:7-9)。但最后,充满人性的耶稣,仍然以遵行天父的旨意为首要任务,不惜任何代价地去遵守。门徒不能及时给予耶稣心灵上的支持,非因他们怯懦,他们此时只是肉体疲乏(太26:41)。但他们不久要面对更大的试探,迫使他们不认耶稣。耶稣早已警告他们;但现在他们不能与耶稣一同儆醒,当试探来临,他们就无力反抗。这里的“迷惑”,其实就是“试探”和“考验”的意思。事实告诉我们:要得胜试探,经得起生死的考验,必须儆醒祷告,连耶稣也不例外。耶稣有完全的神性,也有完全的人性。

  “警醒”是指门徒灵性方面的觉醒;“迷惑”则指门徒会误入歧途或陷入罪中的可能性。耶稣提醒门徒,他们必须时刻保持属灵的醒悟,才能够在人生重大的考验中站立得稳。经过再三的祈祷与挣扎后,耶稣勇敢地面对一切即将临到的苦难。这里的(太26:45)“时候”是指撒但的时刻,而“罪人”将要成为它破坏神人和谐关系的工具。

  当我们的渴望与祈求,跟神的旨意有冲突时,我们也当像主耶稣一样,靠着圣灵的能力,放弃自己的意愿,以迎合神的心意。从他的身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见一个完全顺服神旨意的榜样,其实,这也是主耶稣要我们在一生中竭力追求的侍奉目标。

  主耶稣在最后的晚餐之后,他和门徒们唱着诗歌,往橄榄山去(太26:30)。客西马尼园就位于橄榄山的山脚,是一个果园,耶稣常在那儿有祷告的生活。主耶稣在客西马尼园的祷告,是一个孤独的祷告。耶稣离开了他最亲密的三个门徒,约有扔一块石头的距离去祷告。在这期间主也嘱咐他的门徒说:“总要警醒祷告,免得入了迷惑。”(太26:41)因此,“警醒祷告”今天就成为我们基督徒灵性生命中的座右铭,随时提醒我们,引领我们走得胜的道路。

  客西马尼园是橄榄园,位于城外;其名字的意义是“榨油坊”,也就是榨橄榄油的地方。希伯来书告诉我们:“耶稣要用自己的血叫百姓成圣,也就在城门外受苦。这样,我们也当出到营外,就了他去,忍受他所受的凌辱。”(来13:12-13)

  今天,我们基督徒的生命也正需要被神放在榨子里面被压榨。我们只有被放在各样艰难困苦中压榨的时候,才能够成为油,且有芳香之气。这是指真基督徒的生命,它必须经过十字架的对付,方能成为神合用的器皿。我们在神面前的态度应该是完全的舍己与顺服。

  耶稣受难并最终被钉十字架,这都是耶稣甘愿承受的。因为他爱我们,他顺服神对人类的救赎计划,自愿踏上这条荆棘之路。倘若没有基督这种全新的爱,我们如今仍在罪的权势之下呻吟,至终走向永远的灭亡。但是因着耶稣甘愿用生命来爱我们,并且至死顺服神,所以我们才能得以救赎。诚然,我们要一生对神充满感恩,尤其要感谢因着耶稣而得救这一大恩典。让我们每天把自己当作活祭献上,为主而活。愿神怜悯我们,赐福与我们。
 

【作者简介】 骆颂恩:雅博网作者。上海松江人,生于一九六一年,籍贯浙江诸暨。自幼受父亲的影响,蒙恩成为基督的跟随者。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福音广播”成了我学习圣经的启蒙老师……八十年代末,参加过上海华东神学院(一年制)的培训学习,九0年八月回到本区教会作义工传道,直至二00一年三月被按立为该区教会长老,并作专职传道至今。于二00五年九月返校,再就读一年神学,获取了神学专科学历。二00八年至二0一0年,就读于上海电视大学的“行政管理”专科,并获得大专学历。不惑之年的学习生活,使我惊喜地经历到与童年时代不一样的人生体验,让我更珍惜自己的学习成果,为主所用。笔者比较倾注于“归正神学”,因它给了我更坚定的信心和勇气,走侍奉神的道路。

赞一下: ]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