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博网

舍己的真谛

2016-10-16 作者:回归伊甸  
来源:作者原创我也要投稿

 1.jpg

  上帝创造人类之前为人预备了所需要的一切,这些身外之物原本是一种祝福。在罪恶入侵之前,人的内心只有一个宝座,且只有上帝居住在人的心中,这样,人才会真正去欣赏和享受这些身外之物,并不会想占为己有。但是罪给这个世界带来了极大的混乱,也因着罪,这些身外之物竟取代了上帝的位置稳稳地坐在人心灵的宝座上。

  这并非是一种隐喻,而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灵性问题所在。这些“物”不单单是指有形的物质,而且也指所有想不断“占有、拥有”的贪婪,还有一切无形的自我“拥有”。

  主耶稣曾经提到这个“物”对人的害处: “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已,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因为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丧掉生命;凡为我丧掉生命的,必得着生命。”(太16:24-25)

  坦白地讲,这里是在说我们里面都有一个仇敌,我们冒着很大的危险任它居住,耶稣称之为“生命”和“己”。与“舍己”相对立的是想拥有自己;过于爱惜自己的“生命”就是想自己拥有“生命”,这是一种自我的占有。耶稣说,我们若让这种精神占据内心,就不是他的门徒,最后更会失去一切。这里同时也给了我们一条明路,摧毁这个仇敌的唯一方法,就是舍去这个“己”,然后,背起十字架,跟从耶稣,放弃最想拥有的生命。

  舍己,也就是在我们里面像街头的乞丐一样,一无所有,再也不受“物”的辖制。之所以能够舍去这个“己”,不是凭着血气,而是靠着屈服。这不是理论,而是可实践也是必须实践的教训。我们若是要走在这条追求圣洁的道路上,就不能忽略这教训。我们必须一步一步地走上去,如果拒绝一步,我们的行进就要宣告停止。

  在旧约圣经中有一个鲜活的例证可以说明我们是如何能做到心无外“物”,惟有基督的。从亚伯拉罕献以撒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一幅描写舍已生命的动人画面。

  以撒出生时,亚伯拉罕已是百岁高龄。老来得子,又是上帝亲自应许,自然成为了他心中的喜乐和偶像。由于他过于爱儿子,以致与上帝的关系出了问题。这是显而易见的。我们所有问题的症结也在于此。这个孩子代表着亚伯拉罕心中所有神圣的东西:上帝的应许、上帝与他所立的约、如沙一样多的后裔以及弥赛亚降临的盼望等等。他看着孩子从婴儿长成少年,他的心就与儿子的生命越来越紧密。这时候,上帝要给亚伯拉罕一个提醒。

  上帝对亚伯拉罕说:“你带着你的儿子,就是你独生的儿子,你所爱的以撒,往摩利亚地去,在我所要指示你的山上,把他献为燔祭。”(创22:2)

  作者并没有描写那一晚在别是巴附近山坡上,这位老人要承受怎样的痛苦。我们若闭目想象,就可以看见在星光之下,那场惊心动魄的挣扎,可以说直到那比亚伯拉罕更大的一位在客西马尼园经历的争战,一直再没有人遭受如此大的痛苦。假若叫亚伯拉罕自己去死,恐怕要容易得多,因为他已经年老,对于这么一位长久与上帝同行的人,死亡并不是太大的试炼。他还会觉得能最后以微弱的眼光注视他的儿子,让他活下去,作接续他的后嗣,使很久以前上帝在迦勒底的吾珥所应许的话得以应验,对他而言反而是一种甜蜜的安慰。

  然而,现在竟要他把孩子杀掉,这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事!即使他那颗受伤而不顺服的心可答应,但这种行为和上帝所应许的“从以撒生的,才要称为你的后裔”(创21:12),怎能相符呢?这是亚伯拉罕所受的火一般的试炼,但他没有在磨炼中失败。点点星光在以撒睡觉的帐棚上空闪耀着,黎明的曙光还未从东方照射过来,这位老者下了决心——他情愿照着上帝的指示把儿子献上。他相信上帝必叫他从死里复活,他的决心似乎要印证基督所说的这句话:“凡为我的名撇下……的,必要得着……”(太19:29)

  上帝叫这位老人经历痛苦,到了无可后退的地步。亚伯拉罕终于痛下决心,是因为他重新转回到上帝面前,他把自己完全放下了、交托了,曾经爱儿子胜过一切的心回归到了正确的秩序上。通过这一个惊心动魄的试验,上帝是要亚伯拉罕明白,不管何时何地何种境遇,心灵的宝座应该唯属上帝。

  这位属上帝的老人,颤抖地抬起头来倾听上帝的声音,他站在山上,显得坚强、洁白和尊贵。这是一个被上帝分别出来,予以特别恩惠的人,是一个至高上帝所喜爱的密友。现在,他是一个完全降服的人,一个完全顺从的人,也是一个一无所有的人。他曾经把所有的心愿倾注在儿子身上,现在上帝亲自拿开了。上帝本来可以从亚伯拉罕生命的边缘开始动工,渐渐往里面深入进去;但是,上帝宁可对于他的心脏正中开刀。被剖得越深,被各种看似正确、合理的东西才能更清楚地暴露。

  经历了摩利亚山之后,亚伯拉罕仍然拥有无数的羊群、骆驼、牲畜,以及数不清的财富。他的妻子健在,儿子也无恙,他虽然拥有这一切东西,可又没一样是属于他的。这就是亚伯拉罕属灵的秘密。这最宝贵的功课,只能够在“撇下”的学校里学习得到。

  自从受了那次痛苦而蒙福的经验之后,亚伯拉罕的心目中,“我的”和“属于我”这些字眼,再也没有原来那种意义了。它所包含“占有”的意义,已经从他心中完全失去了,所有的“物”(things)从他心中永远清除出去。一切对于他都成为身外的东西,他的内心已从“物”的辖制下得了释放。世人会说:“亚伯拉罕真富有”,但这位年老的先祖只是含笑不语,因为他知道没有一样东西是属于自己的,他真正的财富是属于里面的,也是存留永远的。

  毫无疑问,在人的生命中最有害的事,就是受了对“物”的占有欲的捆绑。但是一个生命活泼的基督徒,若时常省察自己,便会觉察到这种占有欲正在侵蚀他的灵命。因此,要下定决心把它的毒根挖出来。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呢?

  首先,我们应当放弃用任何理由来为“自我”作辩护。我们若总想找理由来为自己辩护,便永远都有理由让“物”继续占据着心灵的宝座。但是,我们若以无助的心来到上帝面前,就能得到上帝一切的帮助。

  其次,我们必须记住,这是一项神圣的工作。随便应付一下或偶然来一次,并不能收到圆满的效果,我们要常常来到上帝面前,完全屈服。接受上帝为我们所安排的一切,直到把我们心中的“物”完全清除出去,使上帝可以居住并在我们心中掌权。

  我们总不要忘记这些真理,不能像学习自然科学的知识那样凭着默记。这道理必须亲身经验,才能真正明白。我们必须从心中经历到亚伯拉罕那样的残酷对待与痛苦,才能得着那永恒的福气。人类因犯罪所招来的咒诅,不会毫无痛苦地、随随便便地便能清除干净的;它必须像一棵树从地里连根拔起那样从我们心中被拔出来。它要象拔牙一样觉得剧痛,血淋淋地从牙床拔出来;它必须用激烈的行动,从我们的心灵之中被逐出去。同时,我们还要以冷酷的态度,拒绝它的哀求乞怜,要认定把自怜从心中轰出去,就是去掉人类心中一种最不可恕的罪恶。

  若是我们要与上帝更亲密更有认识,便必须照着这条“撇弃”的道路去走。若是我们已经开始了追求上帝的生活,他迟早要带领我们经历这样的考验。亚伯拉罕受考验的时候,自己还不知道这考验有这么重要的意义,可是若是他改取了其他的步骤,而不是完全顺服上帝,那么整个旧约历史都要改写了。上帝还可以另外找到他所要的人,这是确凿无疑的,但是亚伯拉罕所遭受的损失将无法言说。我们每一个人都会被上帝带到受考验的地方,而且事前并不知道几时会来到那地方。在那受考验的地方,并没有给我们许多可能的选择;你只能有两个选择,而且只能选一个,我们整个前途将根据我们的选择而决定。

 

  祷告:亲爱的天父,我深愿更多地认识你,但是我胆怯的心不敢放弃它所喜爱的东西。若不是经过里面的流血,我不能割弃它,我不向你隐藏离开它所带来可怕的光景。我战兢恐惧地来到你面前,我实在是来了。求你从我心中把一切我长久溺爱和属已的生活连在一起的东西统统除掉,让你进到我里面居住。没有任何东西与你相争,这样你就使我有立足之地,成为荣耀的所在。使我的心不再需要外面的阳光照射进去,因为有你作我心中的光,使我里面再也没有黑暗。奉主耶稣的名祈求,阿们。

 

赞一下: ]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