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博网

成才的关键,在于用好业余时间

2019-09-28 作者:李世峥  
来源:作者原创我也要投稿

微信图片_20190927203638.jpg

   1947年,周有光先生两次见到爱因斯坦,成为为数不多的见过爱因斯坦的中国人。其中一次谈话中,爱因斯坦对周有光说:“一个人活到六七十岁,大概有13年做工作,有17年是业余时间,此外是吃饭睡觉的时间。一个人能不能成才,关键在于利用你的17年,能够利用业余时间的人就能成才,否则就不能成才。”

 
  对话双方的人生历程,都印证了这段话的可靠性和可行性。
 
  1900年,爱因斯坦从苏黎世工业大学毕业,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只能靠打零工度日。直到1902年,才经朋友介绍,受聘为伯尔尼瑞士专利局三级技术员,在此一直工作到1909年。在专利局工作的7年中,爱因斯坦除了兢兢业业地做好本职工作外,充分地运用他的业余时间,精心思考,潜心研究,总共写出30篇论文。其中单在1905年就写出了6篇论文,3月至9月这半年中,在三个领域做出了四个有划时代意义的贡献,他发表了关于光量子说、分子大小测定法、布朗运动理论和狭义相对论4篇重要论文。1922年,因对光电效应问题上的杰出贡献(1905)获得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之后的爱因斯坦就职于不同的单位,但他的研究成果多与本职工作没有多大关系,成就他的依然是他的业余时间。
 
  1923年起,周有光先后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和光华大学,主修的专业均是经济学。由于对语言学的爱好,他还选修了语言学。大学毕业后,先后任教光华大学、江苏和浙江教育学院,任职新华银行,后由银行派驻美国纽约。1949年上海解放后回国,担任复旦大学经济研究所和上海财经学院教授。此间,周有光在做好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外,依然潜心研究语言学,并于1952年出版过一本名为《中国拼音文字研究》的专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56个民族有数十种文字语言,而广大群众中文盲极多。为了规范文字语言的使用,中央于1955年10月召开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周恩来总理亲自点名邀请精通中、英、法、日四国语言的周有光参加会议。会后不久,周有光接到通知从上海调往北京,担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研究员,主持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的制订,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由于为汉语拼音方案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周有光被誉为“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在语言学上取得成就时虽然已经身为专业的语言学家,但这些语言学知识却是在作为经济学家时的业余时间里积累的。据说,在美国国会图书馆里,既藏有经济学家周有光的著作,也藏有语言文字学家周有光的著作。
 
  爱因斯坦向周有光所说的那番话,应该是他的经验之谈。周有光听了此话,并按此话去行,所以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周有光自己也承认爱因斯坦那番话对他的影响。
 

【作者简介】 李世峥,男,汉族,1979年1月生于陕北农村。受家庭熏陶,自幼跟从基督。曾先后在两所基督教神学院攻读神学五年,2001年起在教会全职侍奉,2004年接受教师(副牧师)圣职,2010年接受牧师圣职。现任一基督教杂志责任编辑,并参与基督教图书出版事工。同时,在一教会参与讲台侍奉及圣事,亦在圣经学校做兼职教师。博主向来爱好写作,成为传道人之后,对文字事工有所看见,亦有所托付,因而一直致力于文字侍奉。1998年以来,已在全国主要教会刊物发表文章160余篇,共约60万字。

赞一下: ]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