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苦难及关怀受苦者
苦难是人世间普遍存在的现象。不管我们乐意接受与否,都无法掩饰,无可逃避。在教会中,牧者面临会众遭遇的苦难,比一般人接触的更多。生老病死、家庭破裂、意外事件、事业失败、穷苦潦倒,都免不了会发生。当用什么态度去面对,是个必然会遇到的问题。我们不见得有能力减轻受苦者的伤痛,至少需要付出同情与关怀,并且要提供受苦者安慰。
卡森所著的《认识苦难的奥秘》是本精简而深入地探讨苦难的书。作者以圣经的观点,提出许多针对苦难常见的问题的讨论。本书虽然不是一本解决受苦者疑难问题的书。它主要的目的是「预防性」的,帮助基督徒在苦难来临前,预先准备正确的心态,用更合乎信仰的态度来面对遭遇的冲击。
作者指出教会中的信徒在遭遇苦难时,回应的方式与世俗不信之人相似。他整理出五点信徒中常见的对苦难误解的现象:1.受到盛行于周围文化环境中得胜主义所影响、2.期待神立即解决眼前发生的苦难、3.以物质的益处来期待神所应许为爱神的人赐下的福分、4.期待得到一种神学信念可以通用于各种情况、5.没有充分了解神命令我们背十字架跟随的意义。这些错误的心态不但会让我们在遭遇苦难时惊慌失措,甚至在信仰上生出对神的抱怨,让我们的信心受亏损。
在今日灾祸频繁的时代,正确的面对苦难态度对基督徒来说是极需有的装备。本文将首先整理《认识苦难的奥秘》这本书中提及的几个重要问题。最后并以安慰亲人离世者为例,讨论牧者如何将本书的原则应用在安慰受苦的会友上。
苦难的原因
面临苦难的人经常会问「为什么?」心中的疑惑是:「天下这么大,为什么就偏偏临到我的身上?」寻找苦难发生的原因是个不易解决的问题。特别是义人受苦,更是让人困惑。受苦的人心中想要知道的不是理性地分析,为什么痛苦会发生。不管是逻辑严密的理性推论、因果关系、合乎科学的解答,都不是他们想要听的,因为解决不了他们切身的伤痛。
苦难到底是因何而引起的?是因为罪所引起的,还是有神更高的旨意?这本身并不是一个二者选一的互斥命题。当我们进一步深思苦难的原因时,发现两者是在不同层面来看待苦难的原因。要正确地探究苦难的问题,必须分层面来看待,才能把这个问题看清楚。
首先我们要先定义苦难是什么?我简略的定义:苦难是人类经历灾祸、痛苦、不幸,离开平安、快乐、幸福的感受。既是人所经历的感受,就必然是发生在人被造之后。
其次我们要回答的问题是:苦难必然与罪有关吗?人类犯罪以前是否有苦难的存在,从圣经中看来,并找不到这样的记载。况且神在创造万物、直到最后造人时都说所造的甚好。至于女人未造之前神说那人独居不好,并不能说明苦难在那时已经存在。而且在新天新地里,神要除去一切的苦难,也就是恢复神起初创造时的完美景况,苦难显然不是神起初创造时就存在的。
罪在何时存在?人类的罪当然是在始祖犯罪之后存在。人类犯罪之前,罪存在吗?如果把罪定义为一切偏离神完美、善良、公义标准的作为,那当撒旦背叛神的时候,罪的根源就已存在了。作者认为,既然在创世时并不存在苦难,最终神再造之后的新天新地也不存在苦难。所以,苦难的发生必然是在始祖犯罪之后。苦难与罪的关系密切,最终的源头就是撒旦魔鬼对人的引诱。作者指出:「罪恶与苦难两者间有深厚的关系:罪恶是苦难的主要原因,叛逆是痛苦的根本,罪恶是死亡的来源。」
苦难的发生源自于始祖犯罪,但苦难不等同于罪,并且不是所有的苦难都直接与罪相关。举个例子,约伯受的苦难是不是与他自己的罪直接有关?显然并不是。是否与他人的罪有关?人祸的部分部分确实是源于掠夺者的贪心。那天灾的部分呢?若要说有关,只能够说是与始祖犯罪,万物落在神的咒诅下,成为灾难临到世界的原因。与其用这样的概括性的解释,不如从圣经叙述中找出直接导致灾祸的原因。约伯的苦难直接的原因是:撒旦向神发出挑战,在神的容许下,让约伯受苦。所以约伯受苦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应该说是撒旦的攻击。然而世上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在神主权掌握以外,撒旦的攻击背后有神的允许。虽然如此,却不能将此祸患归咎于神。撒旦是直接引起祸患的原因,神只不过是容许这样的事发生,并要借着这样的事证明撒旦的错误。撒旦挑战神,说约伯的顺服是因为利益。神就容许撒旦攻击约伯,借此证明即使在苦难中,约伯仍然顺服。这整个试验,是为了彰显出神的荣耀。造成约伯的苦难的起因是谁呢?直接的肇因是撒旦,背后掌握整个事情的主宰是神。但是神是借着这件事证明撒旦的错误,并显出祂的荣耀。为的是让所有的人类明白,即使苦难发生在人的身上,神仍然掌管万事,祂最高的心意仍然是良善的。任凭朋友们出于自义,却带给约伯更大伤害的规劝,神从头到尾没有向约伯解释。对于约伯来说他遭受的苦难是个难解的奥秘。他在苦难中持守对神的信心,却是留在圣经中,鼓励后来信徒的典范。
另外一个例子就是,约翰福音十章耶稣医治生来瞎眼的故事。门徒们看见一个生来是瞎眼的人,他们就「问耶稣说,拉比,这人生来是瞎眼的,是谁犯了罪,是这人呢?是他父母呢?」耶稣回答说,「也不是这人犯了罪,也不是他父母犯了罪,是要在他的身上显出神的作为来。」如果想要为这个残疾人,找出导致他受苦的罪的话,是很难找出直接的原因。是他自己犯的罪导致的吗?不可能,因他生下来还没犯罪,眼睛就瞎了。是他父母的罪导致的吗?也不合理,因为所有的父母都犯罪,为何是他眼瞎?如果说硬要说是与罪有关,只能说是始祖犯罪所遗传下来的原罪吧。然而,主耶稣显然不想为这人的残疾找出归咎的原因。祂看到这件事背后神的心意,是要借着苦难的存在,显出神的荣耀来。因为找出理由来,并不能改变现况,甚至产生不了安慰的果效。但是看见神在这件事上的心意,预期将来会发展出正面的结果,却能带给受苦之人希望。
以上两个例子是与罪无直接关系的苦难例子。是否人类受苦都与罪无关呢?并不是,相反的大部分的苦难与罪都有关,而且有因果的关系。有的是直接是自己犯罪的后果,有的是受到别人犯罪的连累。至于找不到原因的苦难,只能说是在人类犯罪后,地受咒诅之后才发生的,这是比较远的关系。指出罪与苦难的关系,不是在为神开脱,而是要人明白在受苦之时,先要在神面前反省,苦难是否因为自己的罪造成?如果是的话,就要及早认罪,求神赦免。苦难可以成为神管教神儿女的方式。因为人如果一直活在顺利环境,常会认为自己顺利是理所当然的。就如同温室的花朵,受到无微不至的呵护,却经不起外界的风雨。不经管教的儿女,会发展出以自我为中心的唯我独尊心态,最后无法适应于社会的常规。所以,受苦之人当先反省自己是否得罪神,思考是否神借着此事对我们发出管教,这对我们属灵成长有益处。我们也需要小心,不要把所有受苦的原因都直接归咎于本人所犯的罪,把受苦当作神对他的报应。作者提醒我们:「这并非表示每一苦难都是某一特殊罪恶的立即结果。是一种危险的异端说法,会带来无法言喻的心灵痛苦。」这种情形经常会发生在一些灵恩教会神医聚会的场合,当发出过度乐观的医治宣告之后,为了帮医治失败找下台阶,而归咎当事人犯罪,或者信心不足。造成病人二度伤害,导致当事人信心崩溃的结果。这是因神学论述架构的狭隘,造成对神医治的错误观念。作者以温约翰权能布道为例,认为他专注在福音书中,主耶稣借着医病、赶鬼、行神迹,对不信的人发出惊叹神能力的果效,以此来传福音。这样的神学缺少「十架神学」的关注,就是神同样能够借着人的软弱,生病、以及死亡,来让祂的名得荣耀。
苦难可以让我们谦卑下来,承认自己的软弱渺小,也可以让我们回到神面前,反省自己得罪神的地方。如果在自我反省下,确定不是自己的罪导致神的惩罚,那我们就可以心安理得,求神怜悯自己苦难中所受的痛苦,求神施恩拯救。后者就可以让我们在苦难中思想更高一层面的问题,神让这不幸在我们身上发生,到底有何用意?
神借苦难要成全的旨意
从更高的一个层面来看,苦难即使找不到人为的原因,也是神主权的容许下发生的。神要达到的最终目的并不是让人受苦,祂却使用人避之唯恐不及的苦难,来成就祂更高的旨意。圣经中有许多人受苦是出于神美善的旨意的例子。神借苦难磨练信徒的信心,如彼得前书所说的:「叫你们的信心既被试验,就比那被火试验,仍然能坏的金子,更显宝贵」(彼前1:7a)神也可以借着苦难来磨练信徒的品格,如雅各书所说:「你们落在百般试炼中,都要以为大喜乐。因为知道你们的信心经过试验,就生忍耐。」(各1:2-3)
在以色列民出埃及的经历,神引导祂的子民进入旷野接受试炼,如申命记叙述:「祂苦炼你,任你饥饿,将你和你列祖所不认识的吗哪赐给你吃,使你知道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耶和华口里所出的一切话。」(申8:3)这句话在主耶稣接受魔鬼试探时,也被主引用来抵挡魔鬼的诡计。
为了警戒人不要自高自大,神可以借着苦难来趋使人亲近祂,并认识他能力,增加人对祂的倚靠。例如保罗原就是个极为骄傲的法利赛人,却因为基督临到他,让他的眼瞎。这经历震惊他的心,转变他原本抵挡的态度。他叙述自己被基督改变的经过:「他对我说,我的恩典够你用的。因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所以我更喜欢夸自己的软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林后12:9)
神可以借着苦难彰显祂的拯救大能,最终成就祂的荣耀。如前段约翰福音九章提到的瞎子,在被犹太人赶出会堂,走投无路之下,来到主面前,接受主的救恩。保罗在为主经历苦楚之后,明白主让他借着自己的经历安慰其他信徒的目的。他在哥林多后书中说:「我们受患难呢,是为叫你们得安慰得拯救。我们得安慰呢,也是为叫你们得安慰。这安慰能叫你们忍受我们所受的那样苦楚。」(林后1:6)作者在书中也结论出:「苦难打开我们心灵的门闩,让神的话更自由地流流,那么它也打开心灵的门闩,让怜恤之爱更奔放地流出去。」
以上许多经文都是神容许苦难发生,背后却有更高心意的例子。虽然我们看到这许多例子的存在,我们也当谦卑地承认,有太多苦难发生的真实理由,不是我们有限的知识所能测透的。既然神未让我们知道原因,我们在安慰他人痛苦的时候,不要凭一己的猜测妄下结论,以免令人有站在舒适稳妥之处,说出无关痛痒的风凉话之感。这等于是在他人伤口撒盐。
当人受苦之时,可以从两个层面上思考受苦的原因。一个可能是为自己或他人的罪受苦,或者找不出受苦的直接原因,只能解释成神容许的更高旨意。在这两个层面上的思考都对我们发出提醒。首先看到苦难发生有人为的原因,帮助我们反省自己的罪。或者感受到人类陷在罪中的可怕,让我们认罪悔改投靠神。忽视了这点,只把苦难的原因单单往神身上推,并不能教导人类为自己的罪负责。其次,我们也不能忘记,神是世间万事最终的掌权者,即使一些找不出原因的苦难发生在我们身上,也必然是神容许的。每一件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都有神要教导我们的功课。当我们知道如此,就不会把找不出原因的苦难硬是归咎在受苦者的身上,不但不能带来慰藉,反而在他们身上火上加油。
怎么面对苦难?
在今日社会追求成功幸福的风气下,人习惯性地向他人显扬自己优越傲人的一面,却隐藏自己遭受的苦难,因为受苦常会被联想到失败,分享这种坏消息是令人不愉快的。人生在世期待无灾无病、万事顺利事实上是不可能的。基督徒中也有一些人受到这种世俗氛围的影响,全心追求光鲜亮丽的外表,即使遇到苦难,也将伤痛隐藏在虚饰的笑容下。例如有的教会教导在亲人离世时,不当哀哭,要抱着盼望,因此在世的亲属压抑伤痛,表面上故作喜乐。这是故意压抑正常哀伤情绪,对身心不健康的作为。很多人在这种情绪压抑之下,最后爆发出更严重的心理问题。
不管我们心中有多大的不平之感,要倾全力去解答苦难的起因,最后都得承认太多的问题是无解的。就算勉强接受一个暂时的解答,最后还是发现,没法化解内心的困惑。常见到受苦的人生出自责,甚至发出对神的抗议:「我哪里作错了,这种事为什么临到我的身上?」即使得到苦难发生的确实原因,也难化解在苦难重压下的无助感。有一篇文章写得非常好,其中描述神学教授温伟耀,面临父亲老年痴呆意外摔死、妻子癌症过世、幼女重度智障,耗尽全家人力气照顾,温教授在身心煎熬之下,几乎崩溃。当时他与神挣扎,苦思到底为何他会遭遇此悲惨遭遇,得不到结果。一句话鼓励了他:「信仰不是用来解释苦难,乃是用来承载苦难。」对于苦难发生的原因,基督徒并不会比无神论者更容易找到解答。但是基督徒却可以有一位在苦难中依靠的对象,也就是对我们充满慈爱的神。无神论者在遭遇不幸的时刻,不会去寻求神的帮助,只能自己面对苦难。甚至有些无神论者,怀疑神如果存在,怎么会坐视苦难临到他。因心中生出怨怼之情,更加不信神的存在。其实,这种想法对承受苦难的人丝毫没有帮助。
虽然得不到苦难的解答,对于受苦的人这不是最急迫的,此刻他最需要的,是一个陪伴他走过苦难的支持者。信仰就是一个支持人走过苦难的方法。这想法并不是把信仰当成可以利用的止痛剂,而是把神带到受苦之人的生命中,让他借此机会亲近神,建立与神更紧密的关系。神是能够与人建立关系的位格,不是死板板的规则,不是连自己本身也无能为力的受造者。俗话说:「久病无孝子。」亲如子女,对长期照顾生病父母的责任,都还有力不能逮的时刻。唯有神在罗马书中应许:「因为我深信无论是死、是生、是天使、是掌权的、是有能的、是现在的事、是将来的事、是高处的、是低处的、是别的受造之物、都不能叫我们与神的爱隔绝。这爱是在我们的主基督耶稣里的。」(罗8:38-39)神的属性是充满了慈爱,能够体恤人的苦情,又充满公义,会为受冤屈者伸张正义,是值得受苦之人信赖的对象。投靠信实的神能带给我们极大的安慰。
我们虽然不能了解苦难发生的原因,但是我们却可以因着对神的信靠,知道祂的公义慈爱属性是永不改变的,我们属祂的人就是凭着信,将自己交托在祂手中。即使现今仍然忍受着不义的对待,凭着盼望我们确知将来在神面前,公义最终必定临到。就如诗篇73篇中,亚萨为罪人亨通心怀不平:「我实在徒然洁净了我的心,徒然洗手表明无辜。因为,我终日遭灾难;每早晨受惩治。……我思索怎能明白这事、眼看实系为难。」(诗73:13-16)然而,当他来到了神面前时,心态发生了转变:「等我进了神的圣所,思想他们的结局。你实在把他们安在滑地、使他们掉在沉沦之中。」(诗73:17-18)在神面前,我们见到了神信实不变的心意,就是祂不会让祂子民徒然受苦,必为他们申冤(诗103:6)。
除了看见神的信实属性,知道公义必将伸张之外,神差遣祂的儿子在十字架上为神子民舍命赎罪。让我们看见了,神以人看来最不公义之事,就是让祂无罪的爱子舍身流血而死,来成就祂公义的拯救行动。借着耶稣付上的赎罪代价,神对犯罪子民的愤怒平息,神的公义没有受到一点亏损。在十字架上,神公义与慈爱的属性得到完全的彰显。当我们领受基督在十字架上牺牲流血,为我们付出的爱时,眼前的苦难似乎已经不足介意,因为祂已经将我的罪债担去,也借着十字架的救赎,赐给我们复活的能力,让我们得以活出远离罪恶的生命。
十字架带给我们的安慰是,主让我们领受赎罪救恩的人,能够效法祂的死,在与主同受苦中,经历祂复活的能力。「使我认识基督,晓得他复活的大能,并且晓得和他一同受苦,效法他的死。或者我也得以从死里复活。」(腓3:10-11)基督的爱不仅是舍身流血为我们牺牲,祂更是成就了神所交付的救赎工作,使凡信靠祂的罪得赦免,与神和好,更在将来身体得赎,进入荣耀里,与祂永远同在。主期待我们跟随祂的门徒,效法祂的榜样。主在快上十字架时,告诉门徒:「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约12:24)也就是要求门徒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跟从主。基督在地上,为救世人而忍受痛苦。我们跟从祂的人,也当继续祂的工作,忍受祂所遭受的待遇。使徒彼得勉励信徒:「你们若因犯罪受责打,能忍耐,有什么可夸的呢。但你们若因行善受苦,能忍耐,这在神看是可喜爱的。你们蒙召原是为此。因基督也为你们受过苦,给你们留下榜样,叫你们跟随他的脚踪行。」(彼前2:20-21)保罗在传道的路上遭遇极大的苦楚,但是他认为为主受苦是极荣耀的事:「现在我为你们受苦,倒觉欢乐,并且为基督的身体,就是为教会,要在我肉身上补满基督患难的缺欠。」(西1:24)他认为自己为基督受的苦,是补满基督受苦尚未完成的部分。如果我们知道自己为主所受的苦,是算在基督受苦的一部分,那眼前的难处,比起基督为教会所受的苦,还算什么呢?当然,以上所指的是为信仰的缘故受苦,不能一概运用在所有受苦的情况。
当我们在受苦的时候时,最难熬的就是无人体谅的孤独感。很多无神论者,是因为经历苦难后,对神的慈爱绝望而离开神的。督斯妥耶夫斯基的小说《卡拉马佐夫兄弟》中,描述一位名叫伊凡可的角色,他为了要向神抗议,「随身携带一个笔记本,记录着他听到的每一件无辜受苦的事件,他特别关注受苦的孩童,里面写满了可怕的意外与折磨、残酷与痛苦、苦毒与绝望。这些不幸不断累积,多到足以理直气壮地挑战上帝的存在:由于这世界是这个样子,所以不可能有神存在。」很有趣的是,伊凡可脑中一直盘旋的思想对像,竟然就是那位他想要证明不存在的神。人无论思想如何自由,如何独立自主,毕竟仍然需要他人的支持。然而,在芸芸众生中,找到一位理解他人心中苦情,而愿意倾力相助者确实不太容易。当人受苦时,最常发出的问题是「为什么是我?」如果他相信神的存在,很可能也会问:「神啊!当我受苦的时候,你在哪里?」我们内心有个需要,就是若有一位体谅我们痛苦的人陪伴我们一同经历苦境,所承受的困难会好过得多。但是我们找不到这样的人。如果当我们呼求神的时刻,也得不到回应时,我们不免就会发出呼喊:「神啊!你不管我吗?」在诗篇中也经常出现这样的疑问:「耶和华阿!你为何丢弃我。为何掩面不顾我。」(诗88:4)
一位1986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维赛尔,他是位经历二次大战纳粹屠杀幸存的犹太人。在他十五岁被抓进奥斯威辛集中营时,亲眼目睹母亲与可爱的妹妹的尸体被扔进火葬炉。在他心灵中刻画出难以痊愈的伤痕。他也曾无语问神,苦难发生时,祂在哪里。因此他对神的认知,就是一位并非全能、充满痛苦忧伤的神。很多偏向人本主义的神学家,也发展出「开放神论」,认为神也不是全知、全能、全权的。若是抱着这种想法,看起来神似乎很有「临在性(immanence)」,体贴人的软弱,让人更能够亲近,但是造成的问题却更严重。谁又能信靠一位无能力、无主权掌握万事的神?事实上,我们所相信的救主基督是有超越性的神,但却也是道成肉身来到人世临近人的神。祂亲身经历人间的苦难,经历人所受过的试探,能够体谅我们的软弱。祂爱我们甚至到一个地步,采取像罪人的形象,为我们舍身死在十字架上。荣耀之主竟然放下尊贵的身份,成为卑微,且为我们这群不配的人死,这是让我们无法想像之事。
先知以赛亚对以色列民提到神与他们同受苦的预言:「他们诚然是我的百姓,不行虚假的子民。这样,祂就作了他们的救主。他们在一切苦难中,他也同受苦难。并且他面前的使者拯救他们。他以慈爱和怜悯救赎他们。在古时的日子,常保抱他们,怀搋他们。」(赛63:8-9)神与祂的百姓同受苦的预言,在基督身上淋漓尽致的显现出来。当我们知道神在十字架上向我们显明的爱,「我们受苦时,神在哪里?」的求问似乎已经有了答案。祂没有舍弃受苦的人不顾,却陪伴着他们,分担他们的苦难。
关怀陷入危机而受苦的肢体
在牧者的职位上,不免会遇到陷在危机中的会友。这些危机经常是突然出现的天灾人祸,例如︰车祸、火灾、疾病、自杀等造成的伤亡事件。这些突发的意外造成个人巨大的生活压力,引发哀伤失落及创伤等反应,进而产生个人心理失衡。当事人的整个家庭、周围的亲友、教会肢体,都会受到影响而心理压力加重。虽然教牧并不是专业心理咨商人员,但是基于主内关怀与扶持的责任,也期待能够提供灵性的协助,鼓励他们能够重新恢复信心,获得力量与智慧去面对危机。
心理创伤产生的压力会冲击人的生活,会造成心理失衡,并产生强烈的惧怕、无助、或惊骇等反应。人的头脑就像个容器一般,每天不断地制造、并承受着各种的情绪。但是创伤事件是极严重的情绪冲击,一旦发生,就可能使内在的压力漫溢,到达警戒线。此时心灵的防卫力是脆弱的,只要稍微触发,就可能使人产生崩溃的结果。
当主内肢体遭遇极大伤痛之时,牧者责无旁贷需要主动关怀。然而,牧者有时候会不知如何安慰他们。若不闻不问,似乎不近人情;若太关心,怕激发哀痛情绪;若太靠近,又担心加重对方负担。过去牧者对会友面临危机,多采取较「不主动介入」的态度回应。近来众人对于心理健康较以往来得重视,面临重大压力事件,会寻求牧者提供辅导。牧者正可以把握此机会,协助受苦会友宣泄情绪,重整自我功能,回归到正常的生活。安慰陷在哀痛中的人,需要一颗非常敏感、而且体贴的心。不当的言词或态度,有时不但不能帮助,反而加深对方的痛苦。牧者并非专业人员,所提供的只是初步的协谈,了解个案的情形,防止情况恶化。并协助他们恢复正常生活功能,重新适应生活。牧者并不是取代专业心理辅导的地位,而是站在协助、支持、代祷者的角色,帮助被关怀者离开孤立无援的困境,化解或减低情况恶化的诱因。一旦超出教牧辅导能力所及的范围,就必须及时转介,让专业人士接手。
教牧辅导面对的问题复杂多样。此处仅以教会中最常出现的辅导需要为例,就是会友正面临亲人离世的时刻,牧者可以用圣经原则带领会友走过哀伤的过程。失去的亲人已经无法再回来,扶助者的目的是对活着的亲人的安慰。人从哀伤中恢复的速度不同,需要耐心扶助,长期支持。但是身为基督徒最不一样的是,我们有与世人不同的生死观。死亡对我们来说不是一了百了,不是人死如灯灭。而是脱下旧的衣服,穿上新的衣服。死者从世界的劳苦中安息了,回到天父身边。与信主的亲人别离,不是永别。我们有一天在天上还要与他们相见。这是基督徒最大的安慰。这也是让我们能面对人生最大的痛苦时,能够从绝望、担忧中释怀。
有些圣经的经文能帮助我们认识正确的生死观。让我们坦然面对亲人离世,也存着平安与盼望,预备自己将来也会临到人生的终点。以下列出两个圣经关乎生死的教导:
1.认识死亡让我们珍惜仅此的今生:基督徒从不避讳人皆有一死,生命是神所赐予的,祂也有绝对的权柄收回(伯1:21)。基督徒不避讳死亡,反倒以积极的心态正视死亡。诗篇说:「耶和华啊,求你叫我晓得我身之终,我的寿数几何,叫我知道我的生命不长。」(诗39:4)每个基督徒都当抱着坦然面对的心来面对死亡。正因为此生有限,我们才能够更珍惜每一刻神所赐给我们的生命。今生是我们唯一能服事神,荣耀祂名的时刻。来生则是回到神面前,与祂永远不分离。
2.超越死亡,存复活的盼望:人因犯罪受困于死亡的权势,基督却为我们承担了罪的代价。祂在十字架上战胜了死亡,让我们不至灭亡,反得永生。凡接受救恩的人,都可以靠着祂的宝血脱离灭亡的命运,就是与神永远隔离。耶稣说:「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复活。」(约11:25)信神的人虽然肉身也会死,但这只是暂时的。当基督再临时,我们的身体都要复活。「因号筒要响,死人要复活,成为不朽坏的,我们也要改变。这必朽坏的总要变成不朽坏的,这必死的总要变成不死的。」(林前15:53)基督已经战胜了死亡,凡是信祂的人,已经出死入生了,不再惧怕死亡,乃是存着盼望等待将来的复活。
在分享经文的时候,千万不要带着权威的语气。反应带着同理心,以陪伴者的角色,带领受苦者走过这段难熬的路程。倾听受苦者心中的苦情,与受苦者一同祷告。借着祷告将心中所有疑惑向神倾诉。辅导者最容易陷入的陷阱,就是单单靠人的热心提供辅导,忘记带领受苦者来到神面前,让神的爱护庇他,在他心中动工。对于受苦者所提的问题中,如有奥秘难明之事,无需勉强给出一个答案,就交托在神面前,让神亲自回答受苦者的疑问。
在协谈的过程,不是单方面的分享,而是让受苦者将心中的苦楚宣泄出来。按照受苦者关心的题目,提出开放性的问题,让他表达出更多心中的想法。逐渐引导受苦者的思想,建立他对神更深的信靠。以神赐给我们盼望的应许鼓舞受苦者,勇敢承受当前的打击。一天的难处一天当,主必然会赐给我们足够的力量,走过死荫的幽谷。
我们存着永生的盼望。如果没有永生,今生就是全部希望的寄托,生死离别就成了最绝望的事。基督徒的人生态度是,珍惜每一刻生命为主而活,对将来存着复活的盼望。当我们有这样的体认,面对眼前的危机,就不会像没有盼望的人一样,陷在哀伤的情绪中不肯出来。而是能接受主对万事的安排,借着这人生重大转变的时刻,学习主所要教导我们的功课。
结论
在《认识苦难的奥秘》这书中,作者以圣经真理为基础,探讨如何面对苦难的问题。他尝试回答苦难发生的原因,认为无需在神造成、或人造成两者之间二选一,而是在不同的层面上分别看到原因。当我们思考人犯罪的因素,会让我们反省自己的罪。当我们思考神更高的心意,会让我们学会顺服与交托。这其中当然有我们难以探究的奥秘成分。我们仅需要抓住圣经清楚告诉我们的真理,神是公义慈爱的、是美善的,即使苦难是祂容许发生的,祂仍是至高的主宰,祂对我们的爱永不改变。我们只要凭着信心就能够从祂那里支取力量,走过苦难的死荫幽谷。同时本文也简要提出身为牧者,当如何借着圣经的真理,提供经历创伤的会友,协谈辅导的协助。我们当谦卑地以陪伴者身份,倾听受苦者心中的苦情。并以稳固的支持,与坚定的信心,带领他们寻求神的协助,得到神得医治,让神抚平他们的心灵创伤。
【作者简介】 阿斗:雅博网作者,电机专业,罗格斯大学毕业。原为信号处理高级工程师,现已退休,全心服侍主。20岁读本科时在团契信主,一直在团契及教会带职侍奉。八年前接受神学装备,之后一直参与圣经教导的工作、担任华神地区联络人、并在多家教会讲道。作品发表于网上博客《阿斗杂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