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诚对质的心
2023-07-01
作者:柯贝尔
来源:作者原创我也要投稿
(与法利赛人西门相遇)
经文: 路加福音 7:36-50
引言
在较早前的讲道裡,我们曾经提到路加福音怎样把男性和女性作对比定位。事实上,学者Kenneth Bailey(肯尼·贝利)在他其中一本着作Jesus Through Middle Eastern Eyes(此书暂无中文译本)裡提到,在路加福音裡有27次把男性和女性作对比写照。而我们今天一起研读的第七章或许是最重要和最具戏剧性的男女对比的篇章。
这是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是紧接在耶稣讚赏施洗约翰的事奉之后。第29-30节是一句戏剧性句子:「众百姓和税吏既受过约翰的洗,听见这话,就以上帝为义;但法利赛人和律法师没有受过约翰的洗,竟为自己废弃了上帝的旨意。」法利赛人和律法师是摩西律法的专家,他们竟然拒绝了上帝的旨意;他们既拒绝施洗约翰,当然也拒绝接受耶稣。我们看福音书,法利赛人几乎总是被描述为麻木不仁的,他们几乎总是故事裡的坏蛋,这也许可能是真的;然而,他们的动机未必如我们所想像般的邪恶。在约翰福音十六2,耶稣警告门徒,他们会遇到宗教领袖的反对,宗教领袖这样做是因为他们「以为是事奉上帝」。当我们看到法利赛人的态度和行动时,很容易地我们会视他们为坏蛋,但是,他们当中大部分人的动机有可能是为了保护以色列,保护犹太教不会受到这个来自拿撒勒奇怪拉比的教导的影响。
一、这人若是先知
在路加福音第七章,我们将会看到一个男性和一个女性的对比,而那个男子就是一位法利赛人。法利赛人是宗教的保守派,他们谨慎持守律法,而其中一位法利赛人名叫西门,他邀请耶稣到他家裡吃饭。我们要明白中东的文化,请客吃饭是一个社交活动,是一个场合,让人有机会探听一下,企图发出提问和得着答桉。而认识古代以色列一些用餐的习俗,对我们进入这个故事是很重要的。
首先,他们不是坐在椅子上,也没有饭桌,而是斜躺着身子挨在卧榻上,而作为贵宾,耶稣与主人家互相并排宴席的上座,其他获邀赴宴的男性就会在旁边围着耶稣和主人家。而当一个知名人士来到城镇的话,该城镇的男性民众可以在举行宴席的屋子内贴近牆壁站着围观,他们无份吃任何食物,也无权发问和参与讨论,但他们可以静静地站在屋内围观,看着和听着席间所发生的事情。这就是我们眼前的情景。耶稣和法利赛人西门分别在宴席的上座,其他被邀的宾客就围在宴席的四周,而社区其他的男性就贴近牆壁站在屋内四周围观。
路加福音七36:「有一个法利赛人请耶稣和他吃饭;耶稣就到法利赛人家裡去坐席。那城裡有一个女人,是个罪人,知道耶稣在法利赛人家裡坐席,就拿着盛香膏的玉瓶,站在耶稣背后,挨着他的脚哭,眼泪湿了耶稣的脚,就用自己的头髮擦乾,又用嘴连连亲他的脚,把香膏抹上。请耶稣的法利赛人看见这事,心裡说:『这人若是先知,必知道摸他的是谁,是个怎样的女人;乃是个罪人。』」我们看到这裡的对比:西门与这个有罪的女人。我觉得第37节是非常有趣的,特别提到「那城裡有一个女人,是个罪人」,彷彿好像是说她是那城裡唯一的一个罪人。我可以对你保证,她肯定不是城裡唯一的一个罪人,事实上所有出席这场宴席的人,除了耶稣之外,其馀所有人都是罪人,但是不幸的是,这个女人声名狼藉,臭名昭彰吧。而许多圣经学者指出,「罪人」这个标籤显示出这个女人在性关係上过于随便,所以有可能是指她是当地人众所周知的妓女。事实上,她斗胆进到现场已经显出她有多坏。正如我刚才所说的,只有男性才获邀参与这埸宴会,女性之所以会出现,是因为她们负责服侍宾客或上菜等工作。所以,她是个错误(有罪)的女人,在错误的时间,出现在错误的场合裡。
她的出现已使整个宴会成为一宗丑闻,而她接下来的行动就更加丑化了这宗丑闻。她来到,饭局正在开始,她看见耶稣在宴席的上座,她竟然进到屋裡,站在耶稣背后,挨着祂的脚;她当时必然是哭得很厉害,她的眼泪足够以弄湿耶稣的脚。她除了进到这屋子裡犯了第一个社交上的错误外,然后她弄散了自己的头髮来擦乾耶稣的脚。在哥林多前书,保罗曾经提到头髮是女人的荣耀;换言之,她谦卑自己,以自己的荣耀来擦乾耶稣的脚,但她这样的行为却是触犯社交忌讳,因为女人只能够在自己家裡,有她丈夫在旁这私密的情况下才可以鬆解自己的头髮。而且,当她要擦乾耶稣的脚时,她就会跟耶稣有身体接触,这又触发另一宗丑闻,因为一个女人只能够触碰自己的丈夫或男性近亲,女人不能够在公开场合触碰另一个男人,她甚至用嘴连连亲吻耶稣的脚,并且用她带来的香膏抹在耶稣的脚上。
关于这一刻所发生的一切,在整个社群的眼中全是丑闻,然而,在耶稣眼中却不是丑闻。人是看人的外表,上帝是看人的内心,而耶稣知道这个女人的内心,但是法利赛人西门却不知道。西门只看人的外表,将之视为丑闻;但耶稣却看这个女人的内心,看到她的感激之情,现在她来是为了表达谢忱。所以,在第39节我们看到西门对这件事的反应,他心裡所想的可能代表了屋内,除了耶稣以外,其馀所有男性心裡所想的。西门自己心裡说:「这人若是先知,必知道摸他的是谁,是个怎样的女人;乃是个罪人。」在西门的脑海裡,他对耶稣存有一些疑问;当他邀请耶稣来到他家吃饭,而这个女人的出现和她的行为,在西门的脑海裡证明了她果真是个怎样的女人,并且揭示出耶稣是谁。她那丑恶的行为已经向西门证明了她是个罪人,而耶稣对她的行为的接纳则表明耶稣最终不是一个先知。西门以这个女人的行为和耶稣的回应作了这个重大的价值判断。
二、哪一个更爱他呢?
耶稣准备好了要讲述一个比喻;然而,关于我们如何理解比喻却存在许多不同的观点。有时候我们看到有些学者会把一个比喻分成细小的细小的部分,逐一解释,但这未必是解释比喻的最好的方法;因为这样的解释方法有可能会把耶稣比喻中的上帝置于一个极度糟糕的境地。虽然,有时候有些比喻确实是有多个部分指向特定的东西,然而,大多数时候,一个比喻只会讲述一个中心思想,是用来表达一个大理念,而这个理念就是以一个故事的形式表达出来;而这正正是耶稣打算告诉西门的那个比喻的用意。
耶稣说:「一个债主有两个人欠他的债;一个欠五十两银子,一个欠五两银子;因为他们无力偿还,债主就开恩免了他们两个人的债。这两个人哪一个更爱他呢?」这就是重点所在。债务和欠债人在古代以色列是常见的现实情况,即使在我们现今的世界裡这也是平常的事情,许多人都是活在重重债担、负债纍纍的境况裡,而这些债担真的令人喘不过气来。在耶稣所说的故事裡,有一个人欠了五十两银子(500 denarii),另一个人则欠了五两银子(50 denarii);而我们要明白的关键是,一个denarii其实相当于当时一天的工资。所以,五两银子,其实是相当于接近两个月的工资;而五十两银子就是一年多的工资。有一个人就是欠了一个半月的工资,已经是不轻鬆的欠债;当你把它再乘大十倍,是五十两银子的话,就是一个庞大的债务了。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而耶稣到了最后也问了一个非常合乎逻辑的问题:「这两个人哪一个更爱他(债主)呢?」西门差不多可以猜想得到这个故事究竟想要说的是甚么,因为对于耶稣那个问题的答桉实在呼之欲出。第43节西门回答说:「我想是那多得恩免的人。」耶稣就对西门说:「你断的不错。」
来到第44节,但你要想想当时的实际的情况。耶稣于是转过来向着那女人,对西门说话;耶稣是对西门说话,但是祂却是转过来望着那个女,也是祂在宴会上第一次看见这个女,祂还没有跟那个女人说话,这裡出现的对话全都是跟西门说的。于是耶稣对西门说:「你看见这女人吗?」这是一道意义深远的问题:你真的看见这女人吗?你看她的方式是否和我看她的一样?你看她是一个本地恶名昭彰的罪人,但是我看到的她却是一个不顾全自己的名声,特意来向我表示感谢的人。你可以在你的脑海中看见那个在耶稣脚后的女人。她的双眼因哭泣而通红,她的脸颊佈满泪痕,她的头髮散落因为她以头髮擦拭耶稣的脚,她的手有点润泽因为她以香膏抹耶稣的脚。耶稣对西门所说「你看见这女人吗?」,其实是要西门认真地好好端详这个女人。
而耶稣现在把焦点由这个女人和她所作的行动转移到西门身上和他的行动上。耶稣说:「我进了你的家,你没有给我水洗脚;但这女人用眼泪湿了我的脚,用头髮擦乾。你没有与我亲嘴;但这女人从我进来的时候就不住地用嘴亲我的脚。你没有用油抹我的头;但这女人用香膏抹我的脚。」这番说话对于现代的我们来说,听起来会感到陌生,但这却是古代以色列的习俗。如果你邀请客人到你家,当客人一踏进你家,立刻有僕人来为客人洗脚,这只不过是普通款待,甚至说是文化上的一种期望。当客人的脚被洗淨过后,主人就会亲吻客人的脸颊,以表欢迎。最后,就会把一些橄榄油涂在客人的头上,让他们从一天的炎热裡能得着提神。这一切都是最基本待客之道。
耶稣望向西门并向他说:西门,你对这个女人的所作所为感到愤怒,事实上,你应该多谢她才是,因为她替你做了你应该做但你没有做的事情。你根本没有达到最基本的待客之道,但是她却冒着被污衊的情况下为你做了。假若西门做了这一切,他只不过基于满足社交习俗的义务,但是这个女人却是出于爱和感恩的心而做。因此,我们看到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强烈对比。一个女人在服事耶稣,一个男人在论断耶稣。
三、平平安安回去吧!
你可能说,这跟那个比喻有甚么关连?你可以想像,西门的心思就是一个拘泥小节、谨慎行事的法利赛人,他把那个女人视为那个欠债纍纍的人,而所说的债不是指到那些钱银上的债,而是罪债。然而,在现实裡他们两个人都是欠债的人,而在这个故事裡,两个人都是罪人,都是欠上罪债。然而,这个男人和这个女人彼此之间最大的对比是,这个女人完全意识到她有罪的情况,但是那个男人却不是。作为一个拘泥小节又遵守律法的法利赛人,他认为自己毫无问题。但这个声名狼藉的女人,她深深知道自己距离「合格」是有多远。
于是耶稣开始归纳所有作出结论。在第47节,祂继续向西门说:「所以我告诉你,她许多的罪都赦免了,因为她的爱多;但那赦免少的,他的爱就少。」这说法对我们来说有点奇怪。因为这好像是说,耶稣是因为她的行为,她所显示的爱所以她就被赦免了;但是以弗所书二8指出「你们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这并不是出于自己,乃是上帝所赐的;也不是出于行为」,不是出于行为,不是出于我们的行为,即使那些行为有多仁慈和慈悲,得救是出于上帝的恩典,上帝的赦免是一份礼物,透过祂的怜悯赐给我们。然而,耶稣转向那个女人对她说:「你的罪赦免了。」假若我们要把那个谜团解开的话,我们就要特别小心那些字眼。
耶稣不是说,因为你的行为,所以现在我赦免你的罪。祂是说,你的罪已经被赦免了,是一种过去式的说法,指着一件已经发生了的事情。这是圣经裡其中一个很特殊的时刻,圣经告诉我们需要知道的事情,但没有告诉我们喜欢或想知道的每一件事情。所以,当你读那些路加福音的注释或解经书来到第七章的时候,你会看到差不多所有解经家都同意,就是耶稣跟这个女人在这宴会之前已曾经相遇过,而在这之前的相遇裡,耶稣已经赦免了这个女人的罪;而这个女人感受到耶稣对她如此浩大的赦免,就像比喻裡所说的,她的爱就多了。因此,她在宴席间的行动,其实是她对耶稣的爱和感恩的结果,也就是她已经得着耶稣的赦免。因此,关键就在于「你的罪已经得到赦免」。
然而,遗憾的是,在宴会场地四周围观的男人,他们错过了整个故事的重点。故事的重点不在于谁的罪多些,谁的罪少些,整个故事是说我们所有人都是罪人,亏缺了上帝的荣耀。他们完全捉错用神,因此,他们只聚焦在错误的事情上,而再一次,他们利用这次事件作为指责耶稣的机会。在第49节,同席的人心裡说:「这是甚么人,竟赦免人的罪呢?」其实在福音书裡屡屡出现,只有上帝才可以赦免人的罪。而耶稣在这裡说赦免这个女人的罪,就是间接地宣称自己是上帝;所以,在这些围观的人的眼裡,耶稣不单止不是一个先知,他实在是一个亵渎上帝的人,因为他宣称一些只有上帝才可以做的事情。但是奇怪的是,耶稣在福音书裡不断重複地这样做,而每一次都引来那些宗教领袖对祂的强烈反应。
在第50节,耶稣对那女人说:「你的信救了你;平平安安回去吧!」这裡再一次看到,毫不含煳,耶稣赦免她并不是因为她的善行,耶稣在这裡很清楚地说是她的信救了她,而不是她的行为。很有趣的是,这个法利赛人西门的表现,正正就如我们所预期的。请记得,他们就是我们在一开始时提到的,他们「竟为自己废弃了上帝的旨意。」但是你需要理解,即使他们废弃了上帝的旨意,他们仍是耶稣来到世间的使命之一,因此,即使他们废弃了上帝的旨意,但耶稣仍然乐意接受西门的邀请来跟他饭聚,耶稣是把祂的使命付诸行动,正如许多年后使徒彼得如此写道:上帝「不愿有一人沉沦」(参彼得后书三9),不仅是对那个恶名昭彰的大罪人,也是对那些宗教虔敬的法利赛人,上帝不愿意他们中间任何一人沉沦,上帝盼望他们所有人都得救。这就是我们的上帝对我们的心肠,是何等伟大;祂期盼的就是所有人都悔改,归向祂。那些宗教虔敬的法利赛人完全错过了这一点,但这个女人却带着上帝的肯定离开,并且有机会向那位赦免她的主表达爱和感恩,但愿我们都能够向上帝表达我们对祂的爱和感谢。让我们同心祷告。
四、结束祷告
爱我们的主,我们非常感谢祢,因为祢把赦免赐给我们,祢的赦免洗淨我们一切的罪,并且让我们能够与祢的父进到一种正常的关係裡。主啊,我们承认,在我们裡面没有一丁点的良善,完全是因为上帝的恩典我们得到救赎,是藉着信,而不是我们能够做任何善行可以得到的,是祢赐给我们的恩典礼物,我们何等感谢祢对我们赦免的恩情,我们求祢帮助我们活出感恩的生命,并且乐意向祢表达我们对祢深深的爱,即使这个世界嘲笑我们;帮助我们成为祢恩慈的儿女,常常向祢表达感恩和感谢,奉耶稣基督的圣名而求,阿们。
讲员: 柯贝尔牧师
[ 赞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