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博网

五个“惟独”

2014-01-13 作者:果子园信实   
来源:作者空间我也要投稿

  在宗教改革时期,改教者们提出五个“惟独”的口号,旨正更正当时教会错谬的教导。这五个“惟独”也应该是我们这个时代要强调的。

  一.惟独圣经:不是圣经+教皇

  在中世纪时期,教会进入所谓的"黑暗时期".教皇的权柄有段时期大过皇帝的权柄,皇帝都要对教皇敬畏三分.教皇的权柄越来越大,甚至教皇的谕令就是神的旨意,并且发展出"教皇无误论".

  故此,改教者们高举圣经的权威,认为圣经是最高的权威,圣经的权威高过一切的权威,高过教皇的权威.教皇的言论不是无误的,有错误的可能.教皇召开的大公会议的决议也不是无误的,也有错误的可能.惟独圣经是无误的,是信徒信仰和生活的唯一准则.

  历史上曾出现很多高等圣经批判学者,他们质疑圣经的无误性.圣经如果不是无误的,那圣经的权威就无立足之地.在这个时代中,我们仍要高举圣经的权威,任何著名的布道家,传道人,神学家,解经家都不是无误的,他们的著作言论都要服在圣经的权威之下.惟独圣经是正典,是我们的准绳.

  二.惟独基督:不是基督+圣人

  在中世纪时期,当时教会有图象崇拜的习俗,崇拜那些在历史上出现过的伟大的圣徒,比如彼得,保罗,约翰等,他们在圣人的圣像面前祷告.在他们看来不是崇拜,而是表达他们对圣人的尊敬.

  但是,改教者们认为当时人们对圣徒圣像的崇拜,是一种偶像崇拜.因此我们基督新教就没有这样对圣人崇拜的习俗.改教者们高举了基督耶稣,基督耶稣是超越所有的圣徒圣人,惟有耶稣是配受我们的敬拜和赞美.惟独基督是神和人唯一的中保.

  在这个时代,一些信徒将一些传道人神化了.世人怎样崇拜电影明星,体育明星,歌手明星,很多的基督徒也一样的崇拜明星式的传道人.求主怜悯我们,使我们在传道人身上看到的不是传道人自身,而是传道人所传讲的基督.惟独只见基督,不见他人.

  三.惟独恩典:不是恩典+功德

  在中世纪时期,当时教会非常注重人的功德善行,主张神的义不是归与的,而是注入的.并且认为个人的功德可以积存在功德库中,留给子孙后代用.

  然而,改教者们认为人的得救完全是出于神的恩典,人所有的善行也是神的恩典,人在神的面前没有什么可夸的.

  四.惟独信心:不是信心+行为

  在中世纪时期,当时教会认为人犯罪了,要到神甫面前行"告解礼",即是向神甫认罪,神甫代表基督宣告他的罪已得赦免.认罪完毕,神甫还要认罪者行"补赎礼",一般是要认罪者要禁食几天,或进行赔偿,或奉献金钱给教会.后来慢慢的,补赎礼就被买赎罪券所取代.人们可以买赎罪券为他赎罪.犯的罪多就多买,犯的罪少就少买.而且还可以为那些在炼狱中的亲人买赎罪券,让他们早日脱离炼狱进入天堂.

  马丁路德极其反对卖赎罪券,他在教堂的墙壁上贴出<<九十五条纲领>>,于是改教运动的序幕就拉开了.马丁路德在罗马书中重新发现了福音,福音不是靠人的行为努力,而是借着信接受耶稣已经完成的救恩.换一句话说,我们不是因行为称义,而是因信称义.不是靠立功之法,乃是信主之法.

  在我们中国一些人将"因信称义"的福音真理扭曲为"因爱称义",这种"因爱称义"的理论是普救论的观点,是自由派/不信派的观点.他们主张既然神爱世人,因此他也会拯救所有的人类,无论善或恶,信或不信.神差遣耶稣在十字架上也已经拯救了天下所有的人类,今天我们传福音不传福音都无关紧要,传福音只不过告诉他们已经得救的事实罢了.因此,我们仍然要高举"因信称义"的福音真理,人被称为义,惟独信心.

  五.惟独神的荣耀

  我们的神不是为了人的存在而存在,相反,我们的存在正是为了神的存在而存在.以赛亚先知说:"我们是为了神的荣耀而被造的.(参赛43:7)"人生的主要目的就是荣耀神,永远以他为乐.

  一个茶杯可以用来养鱼,也可用来栽花,更可用来砸人.但它真正的用途是用来喝水的.当茶杯被用来给人喝水的时候,就体现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同样,当我们活着荣耀神的时候,让基督在我们身上照常显大的时候,就体现了我们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惟独神的荣耀,神的荣耀高于一切的荣耀,过于我们个人的荣耀,小组的荣耀,集体的荣耀,所有的荣耀.阿门!
 

赞一下: ]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