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博网

父亲的角色

2014-07-31 作者:阿斗  
来源:雅博网作者我也要投稿

 3320946_113835463000_2_副本.jpg

 

      恶意的缺席

  大约2470万美国孩子生活在没有亲生父亲的环境中。根据联邦z /-府的数据透露,自杀的年轻人当中的63%、所有无家可归和逃跑的孩子中的90%、以及所有监狱中年轻人的85%都是来自没有父亲的家庭。

  1993年一项美国人口普查局的调查研究指出:典型的美国家庭不再是父母与子女了。超过半数的家庭都没有小孩,另外半数有小孩的家庭中,有三分之一是单亲。而单亲家庭中的86%,户长是母亲。

  第二类缺席的爸爸,则常常不在家。他们可能忠于事业,忙于应酬,其子女不愁吃穿,但很少有机会见到爸爸。另有一种缺席爸爸也是社会工作人员或心理治疗人员所关切且常面对的。这些爸爸以十分平常的方式“缺席”。他们赚钱养家,也常在家里。可是,他们花好几个钟头看报、看电视,并从事自己的嗜好、社交,“理所当然”地将大部份教养责任推给做母亲的,他们大约只花五分之一在家务、和照顾小孩上。

  恶意缺席的爸爸对子女较深的影响是:子女没有安全感,对角色认同有困惑-既无适当的男性角色模式可依循,也不容易了解女性如何艰辛地维系一个家。导致男孩长大不会当爸爸,不知感谢妻子的辛劳,怪罪妻子不似母亲能干。女孩则极易灰心沮丧,缺乏自信,自卑感重,不易信任男性。

  高中时看过一部电影—克拉玛对克拉玛。剧中达斯汀霍夫曼饰演一个事业心重的男人泰德,他的妻子琼安(梅莉史翠普饰)长期被丈夫忽略,再也受不了他的对待方式,留下了小孩与他离婚。他面临离婚、失业双重打击,一个人照顾儿子。不久之后,前妻改变心意,要求儿子的监护权,他在法庭上与前妻对薄公堂。败诉之后将儿子送去给前妻。在离去之前,儿子泪眼相对,舍不得离开爸爸。

  当初看此片非常同情剧中的克拉玛先生,对他前妻的作法难以谅解。虽然那时我才十几岁,还没结婚,就已立下心志一定要找个好的妻子,既然结婚就绝不离婚。一方面也决心将来要作个好爸爸,要让儿女都能以这个爸爸为荣。

  想是这么想,心里却是一点也没有把握。将来与谁结婚都不知道,未来的妻子能否与我有共同的想法,完全不掌握在我的手中。当时的想法实在太单纯了。感谢神怜悯我,赐我一个与我同心的妻子。我们对人生方向,家庭观念完全一致。以致我今天得以放手实现年轻时作好爸爸的梦想,要衷心感谢我的妻子。

  虽然有心想当个好爸爸,但对如何当,却完全没有概念。心想:船到桥头自然直,孩子生下来自然就会了。作爸爸还要教吗?只要健健康康的把小孩生下来,赚足够的钱,把他们教养长大就行了。这样的想法显然是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有了小孩之后,快乐比以前多了好多倍、烦恼也同样多了好几倍。孩子的事把妻子累得身心俱疲。而我又不知如何帮得上忙。

  有时我在与太太抬杠时常说:我没有做什么对不起你的事,不吃喝嫖赌、有正当职业、又很爱小孩。为什么老是要嫌七嫌八的。你对我的要求未免也太高了。太太的回答很简单俐落:不要以为爸爸是这么好当的。没错,男人的自我要求太低了。消极的不吃喝嫖赌只能算最起码该做的,没什么好夸口的。当个好爸爸我到底认真地做了什么呢?实在惭愧。想起来真是乏善可陈。就算勉强称得上尽责的丈夫了,凭良心讲,还算不上称为一个好爸爸。当初作个好爸爸的雄心壮志跑到哪里去了。逝者已逝、来者可追,趁着孩还小,努力学习改善亲子关系还来得及。

  耶和华在他面前宣告说:”耶和华,耶和华,是有怜悯有恩典的神,不轻易发怒,并有丰盛的慈爱和诚实。为千万人存留慈爱,赦免罪孽,过犯,和罪恶,万不以有罪的为无罪,必追讨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出埃及记34:6-7)

  信实

  前几天看到了一本书《Growing Kids God's Way》是如何以圣经的教导来教养小孩。其中有一章——作爸爸的要求,提到了身为一个爸爸必须自我要求的八件事。谈到教养小孩,我们通常会联想到妈妈。在每天的生活中,妈妈总是花上最多的心力在孩子身上。好像自然而然把教养小孩当成妈妈的责任。爸爸身为一家之主,是家中的领导者,却常因工作的缘故,忽略了对小孩教养的责任。书中的内容是对身为人父的男人很好的提醒。什么是作爸爸的要求呢?按书中所说,最重要的就是要:在自己身上正确的反映出神的真理,并依照这真理建立与子女之间信任的关系。

  家庭中的信任关系

  亲子之间的关系中最重要的就是信任。什么是信任呢?信任不是一种情绪,而是对人、事、物具有持久信心的一种感觉。小孩天生有信任父母的本能,他们对父母天生就有依赖、信靠的本性。当父母张开双臂,小孩自然就会投进父母的怀??里。当信任的关系遭到破坏,小孩的信心就会退缩。这种对父母的不信任感是从失望中学到的。当他们发现单纯的信心,竟然换来欺骗和伤害。内心就筑起了一道怀疑的墙了。

  家庭是学习建立人际关系的起点。与父母的信任感是一切人际关系的的基础,包括如何了解别人、同情、谦让、尊重、分享、开放自己。他们在在信任上受的挫折越大,越难与人建立亲密的关系。而爸爸在建立儿女对父母信任感一事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是一个建桥者(bridge builder),这桥把儿女连回到亲密的家庭关系中。

  如何建立亲子间的信任?

  以下将分别介绍在建立亲子互信的关系上,身为爸爸必须满足的八个要求。

  要求一:培养家庭认同感

  维系一个家庭最重要的力量是全家的向心力。爸爸是建立这个向心力的主要人物。这个向心力就是家庭的认同感,父母与子女彼此接纳成为一家人。形成这认同感靠的是成员间彼此信任、接纳、及忠实相待。基督徒的家庭认同就是效法基督,为教会舍己,家人间也愿意互相舍己。爸爸不能只当个旁观者,却把维持家庭的责任交给妻子。要适时地说出愿意领导家庭的承诺,你的儿女会增加对你的信任。当你以一家之主的地位对小孩说出:感谢上帝让我们成为一家人、我真以你为荣、我们家有个最好的妈妈。这在肯定的宣告:我是一家之主,我会这个家负完全的责任。当子女听到了爸爸对这个家的承诺,他们自然就能放心的把自已的信任交托在你的手里。

  要求二:表现出对妻子持续的爱

  婚姻关系是夫妻活出信任的舞台,台下是张开雪亮眼睛的儿女们。儿女们所见的对他们有巨大的影响力。丈夫对妻子的爱与珍惜,提高了儿女对父亲的信任。 小孩子对一个不持续爱妈妈的爸爸能产生多少信任?既使小孩已经长大,他们对父母是否相爱仍然十分敏感。没有什么事比夫妻反目更能让小孩伤心。所以提醒当丈夫的,注意避免几件事:对妻子说话粗声粗气、失去耐心、动手动脚、生闷气不说话、整天不见人影、在小孩面前批评妻子。

  要求三:了解小孩子的隐私世界

  隐私世界与公开的或私人的世界不同,是关于个人内心中隐密的部分。如不愿告人的想法、心愿、梦想、差耻、罪咎。若不是主动邀请,是不可能进入他人隐私世界的。小孩的隐私世界是不停地在改变和发展的。他们也正在寻找生命中可信任的良师益友,是可塑性最强的时候。

  小孩的隐私世界虽然不轻易开启,但仍有一段时期叫“开窗期”(open window),小孩主动的邀请父母进入他们的隐私世界。但大部分的父母都太忙了以至忽略。有时在不期然的场合,小孩突然告诉了你一些私密的心底话。当他们愿意冒险说出内心的话时,正代表他们对你的信任,要把握机会用心来倾听。错失了培养深入交谈习惯的机会,待孩子长大就再也不会有了。

  要求四:给儿女有自由失败

  今日的社会潮流追求成功。在一个事事求赢的社会,让我们不敢在人前承认失败,甚至连自己的失败都不能接受。这使我们错失了从失败中也可以学习经验的机会。这种怕失败的想法,让一个心中充满创意的孩童不敢在父亲的面前失败。这是一件多么令人遗憾的事。对一个经历失败的孩子,作爸爸的要对他确认:只要真诚的努力过,失败是可以接受的。爸爸在乎的是你,不是你的成功。孩子非常需要父亲的赞赏。失败时不要用负面的话加深伤害,应转变失意的现况成鼓励的机会。为下次的成功做准备。

  有些圣经的话,可以用来鼓励失败的人。我们晓得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罗8:28)我的弟兄们,你们落在百般试炼中,都要以为大喜乐;因为知道你们的信心经过试验,就生忍耐。(雅各书1:2~3)

  要求五:鼓励你的儿女

  爸爸们应该不要吝惜说出鼓励的话。在儿女心中感到挫折的时候,伸出一只安慰的手。提供一个可靠的肩膀。要知道鼓励儿女的不是话,而是说话的人。小孩知道你对他的鼓励是真心或假意。

  留些小纸条给小孩,上面写下鼓励的话来肯定你对他们的爱。不要总是让妈妈留话,不要轻看你在小孩心目中的地位。小孩越大,用文字来传达鼓励更加重要。写些信给他们、把你对人生的经验传递给他们。你的话会成为他们日后最好的激励。我至今仍然保留父亲从我离家上大学,及日后出国留学写给我的信。他虽然已经不在了,当我重看父亲写给我的家书。信中的字句流露出殷切的盼望,就如同他仍在我身边叮咛一样。父亲的爱不是很直接,但对我的影响力却是一生之久。

  要求六:小心说话和语调

  当小孩兴冲冲地来表达他的成就或梦想的时候,他要的是你的称许、和分享他门兴奋,不要当头浇下一盆冷水。有时爸爸太过于严肃,总想透过我们理性分析事物的价值;嫌他们浪费时间,嫌他们吵,嫌他们把屋子搞得乱七八糟。能不能换个心态来面对孩子的想法。小孩对他们独特的发现总是格外兴奋。爸爸应尝试降卑自己,站在他们的角度看事情,分享他们的兴奋。漠不关心、或冷言冷语,正是打消了他们与你分享新发现的意愿。

  要求七:常以行动对儿女表达亲密

  亲密的动作是表达感情最直接的方式。在家人中轻轻拥抱、拍背、抚肩、握手、亲吻道晚安都是在传达亲密关系的动作。我们可能都来自较保守的家庭,不习惯用身体接触来表达情感。失去了与我们父母更亲密的关系。可从我们与孩子这辈开始学习。妈妈的膀臂是安慰,爸爸的膀臂是安全的象征。小孩不会因长得太大而不能抱的。拥抱不单提供小孩安全感,并且满足小孩们情绪上的需要,在他们结婚之前父母亲是情绪上需要的当然提供者。有一天当他们成家了,就能从配偶身上满足这需要了。

  要求八:建立对神话语的信心

  家庭关系的基本要素是信任,而信任的起点与终点就是神。因为神的话我们互相信任。当我们成为一家人,应该共同追求对神有更深的信心。爸爸是一家的大祭司,应负起教导神话语的责任,把全家人带到神的面前。我有一个朋友,在家里教育四个小孩。其他科目都是妈妈教,只有圣经一定是爸爸教。这是神给爸爸特别的地位。以后他们想到神的话,就想到这是爸爸教给他的,这是何等尊贵的责任,也是神赐给我们最宝贵的人生经验。

  属灵的传承是神交在父亲手中的责任,要一代一代把神的话、神的祝福传下去。像亚伯拉罕、以撒、雅各一样直到万代。千万不要让这信仰的传承断掉了。

  恩典

  中国的父母亲成长在权威式管教的教育之下,因此管教子女的方式也相当受到此影响。我们自己一生努力的目标就是出人头地,同样的我们也期待子女成功,超过我们。

  前一阵子有一本书叫《虎妈的战歌》。作者蔡美儿相信严厉的管教,棒下出孝子。对女儿定下高标准,被人批评是虐待儿童。另一位美籍华人谭恩美,在其早期的一本著作《喜福会》中,当中有一段情节写到有个小女儿因为下棋出色经常拿奖而让妈妈自豪于朋友圈子,有一天母女吵架,女??儿一怒之下说她以后都不会再碰棋盘,我做不成你希望我做到的那个女儿。

  父母对子女的要求是应该的,特别是在子女还小的时候。三岁以下父母是指挥官,三岁到十二岁是教练。十二岁到十八岁是导师,十八岁以后是朋友。但是在严格要求之下,不要忘记人有出错的时候。人都是罪人,有人性上无法克服的软弱。如果我们要求子女像圣人,连我们自己都作不到。

  父母子女之间的冲突,多时出现在青少年时期。当父母还想用权威式管教来要求子女时。子女为了维护自己的想法,就开始反抗。父母用权威的心态来压制反抗,结果不是造成叛逆的儿女,就是养成儿女退缩的个性。

  矛盾最尖锐、最难以调和的年龄段应该是儿子的青少年时代。这个时候的儿子会突然发现一向慈爱的父亲成了一个性格暴躁的人,非常具有攻击性,毫无根据地自以为一贯正确。你要往东他一定要你往西,同他简直没理可讲。反之,在当爹的眼中,一向可爱的儿子也突然变得讨厌、不听话、喜欢顶撞惹是生非,只差一拳挥出揍他一顿!两个本来是世界上最亲的人成了世界上两个最大的仇敌。父子间相互带来的伤害远超过一般人所能造成的烦恼。人类情感中最伟大、最值得赞美的那一部分一跃变为无法摆脱的痛苦以及绝望的根源,真所谓爱之深恨之切。圣经说:你们作父亲的,不要惹儿女的气,只要照着主的教训和警戒养育他们。(以弗所书6:4)

  管教应带着恩典的观念,人是活在罪性的控制底下,如果不是神赦免我们。我们没有一个人能自己挣脱罪性的枷锁。无意间犯罪不可怕,怕的是不愿悔改,永远沉沦。圣经告诉我们:我们若认自己的罪,神是信实的,是公义的,必要赦免我们的罪,洗净我们一切的不义。(约翰一书一章九节)作父亲的要凭着神的恩典来对待子女,在子女犯错时给他们回头的机会。这也是神对待我们罪人的方式。怜悯赦免,挽回我们。

  本篇文章是鼓励当爸爸的人要站稳全家大祭司的角色。在逆流中当个中流砥柱。以神给的权柄,培养全家的向心力。建立全家人彼此的互信,带领全家回到神面前,作个一生荣耀神的人。愿神祝福大家。

【作者简介】 阿斗:雅博网作者,电机专业,罗格斯大学毕业。原为信号处理高级工程师,现已退休,全心服侍主。20岁读本科时在团契信主,一直在团契及教会带职侍奉。八年前接受神学装备,之后一直参与圣经教导的工作、担任华神地区联络人、并在多家教会讲道。作品发表于网上博客《阿斗杂记》。

赞一下: ]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