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孩子,先从改变自己开始
2018-01-18
作者:泥土
来源:铸剑为犁我也要投稿
我是一名传道人,现在女儿11岁。在我以前的观念中,从来没有觉得父亲有多重要。我只是在工作和教会中忙碌,觉得很辛苦,很爱主。但是,一场车祸改变了我。当我从昏迷中苏醒,看到女儿站在床前时,我才发现,她已经长大了(那时她8岁)。我在想,这8年里,我为她做了什么?我每天都有很多事情要忙,很晚才回家,自己关心过孩子吗?
我想了很多,发现自己是一个何等失败的父亲。于是,我向神认罪,决定要改变自己,补偿过去的亏欠。然而,自己又无从起手,不知从何做起。
我尝试和孩子沟通,竟不知道说什么、不知道该怎样走近她。我常常对她有很多的要求,希望她做得更好。
我开始不断地祷告,求神帮助我,让我成为一个好父亲。
很感恩,神让我学习了《世界需要父亲》的课程,让我看到自己很多的亏欠,也让我渐渐清楚了父亲应有的形象,特别让我认识到:父亲对家庭是何等重要!
在服侍青少年时,看到现在孩子的状况,我深深感受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尤其是父亲的形象,对孩子的影响非常深远!
《世界需要父亲》这本书帮助我们回到圣经当中,学习认识父亲的形象,建立男人的生命、品格、自我价值观,以及认识、了解孩子,帮助孩子建立信仰和自我价值。父亲的改变是这个时代的需要,正如圣经所说:“他必使父亲的心转向儿女,儿女的心转向父亲,免得我来咒诅遍地。”(玛4:6)
今天,我们奢望改变孩子,希望他们健康、有价值。其实,改变需要从父母开始,尤其是父亲。我在家庭探访中,发现父亲在孩子生命中的影响太大了。这就是这本书的可贵之处。
通过对这本书的学习,我发现自己并不知道如何做父亲,不知道如何教育、引导孩子,不知道自己的自卑心理,都是受原生家庭的影响,就是书上所说“父亲的伤害”。
我小时候没有在我父亲身上看到真正的父亲形象,反而受到父亲很多的贬低和批评,这塑造了我这位不成熟的父亲。所以,如果自己不能被改变,我带给女儿的还是一种伤害。真正的父亲形象,是通过天父借着圣经彰显出来的。
在没有学习前,我常常会对孩子有很多的要求,希望她达到我的期望,这不但不能改变孩子,反而使她更加的叛逆。通过这些课程让我看到,父亲的权柄不是来源于他的身份,而是来源于他的道德权威,这是一种信仰的榜样、一种生命的品格。树立良好的道德权威,需要遵行神的话语,顺从圣灵的引导。
我虽然在教会里服侍,觉得很爱主,但是,当我透过家庭关系来审视自己的生命时,才发现自己生命光景是何等可怜,我给孩子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我开始尝试改变自己,每周腾出时间,陪孩子一起游玩、一起读经、一起讲故事……在孩子面前,我承认自己过去的失败和亏欠,并且愿意努力改变,希望她可以监督我。有时,在送孩子上学的路上,我会分享自己的灵修,讲述神话语对自己的改变,跟她一起谈论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等等。这一切,让孩子很开心。当我渐渐走进孩子,与她建立亲密关系时,才能真正地了解她、影响她。
我女儿是一个内向的孩子,不愿意主动向人打招呼、不愿意分享自己感受,我常常因此而困惑,也常常要求她、责备她,这给她带来了很多痛苦(其实以前的我跟她一样)。
通过这本书的学习,让我明白 :父亲需要肯定孩子的潜力。我需要了解孩子,接纳她的不足,肯定她的长处,鼓励她冲破自我,帮助她从神那里找到自信,而不是奢求改变她。感谢神!
有一次,她主动地向别人说了声“谢谢”,我非常感动,趁机鼓励她挑战自己。我以写信的方式与孩子沟通,信上写了孩子的成长、改变,以及自己的亏欠和对她的期望。她也给我写了一封回信,用文字表达了她的真实感受,让我很是感动。她写道:“爸爸很会体贴人,当我生气、郁闷的时候,他总是讲笑话逗我开心,爸爸教会我很多东西…… ”看到这封信时,我特别欣慰、感恩。其实,天父也是用爱来接纳我们,等待我们成长。
我也是一个性格内向的人,不善于与人沟通,更不知如何跟孩子沟通。一般都是为了了解情况,问问女儿:学校怎么样?与同学的关系怎么样?中午吃什么……这些问题似乎形成了固定的模式,让孩子都烦了。
这本书告诉我,更深层次的沟通是在情感层面的。进入亲密的沟通,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开始尝试使用书中的一些方法。
有次,在学校里,老师因为一件事情,批评了一个孩子。这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我和女儿为此谈了很长时间。我问她:“你怎样看待这件事情?如果你是当事人,你会如何抉择?” 我想借此了解她对老师和同学的看法。没想到她谈得很开心。通过这件事情,不但让我了解了女儿,也让她学习了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父亲们真的需要学习如何成为合神心意的好父亲——这是父亲们一生都当学习的功课。神也借着孩子,陶造我们的生命。孩子是上帝交托给我们的礼物,将来我们如何向他交账呢?
我觉得书籍本身不能改变人,但是神借着书籍,让我们认识自己、靠着圣灵改变自己。父亲要成为孩子人生的教练,引领他们活出丰盛的生命。
父亲是天上父亲的代言,是家庭船、生命船的领航人,是儿女们的生命教练和道德伦理的榜样,而父亲缺席给儿女带来的创伤影响深远,这伤痛制造了“人间地狱”而非天堂的预表。
作者呼吁全世界的父亲们勇敢地正视现实,回归家庭;为了看到更美好的世界,为了让欢呼取代痛哭,我们需要敬虔的父亲站出来,领导他们的家庭进行重建和修复。
[ 赞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