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婚姻是两个罪人的悔改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些话都是对人性的模糊猜测,没有形成基本的辨析。有趣的是,其他人更是没有思考过人性的复杂性,所以看见孔子的这些话,就会觉得有道理。人性论是哲学中最基础的问题意识,人对自己的认识是认识论中最基础的课题。事实上,人的生命成熟与年龄不是正相关,有人二十几岁成大器,有人一百岁还是白痴。无论何时何地,人生都有挥之不去的无知感和无力感,不可能完全知道天命与自己的内心。真正有想法的人,会发现随着人的年纪的增长,人的无知感会越来越大。说什么人到七十岁就能从心所欲,说得难听一点,是因为人在这个时候已经肉体衰败,心思枯萎,想再继续为所欲为,也是力不从心了。所以,人生一世,理想的境界是回到小孩子样式,而不是老谋深算。用单纯抵抗幽暗,我们胜利的概率要大很多。
星期日还在工作的人注定贫穷。上个世纪50年代大跃进,60年代人民公社,不仅星期天不休息,恨不得连晚上都不休息,结果那是中国最贫穷的时代。我小时候的主要记忆,就是我的母亲永远像一头牛或者一头驴一样劳作,天不亮就起来干活,别人都睡了,她还在工作,一年365天,天天如此,可是家里还是一贫如洗,以至于她连晚饭都不吃,还跟孩子们说,自己不爱吃晚饭。长大了才知道,母亲不是不爱吃晚饭,而是大米不够,她要把粮食留给孩子们吃,自己宁愿饿着。每每想到这些,心里就会隐隐作痛,都说中国人民勤劳勇敢,吃苦耐劳,这话一点不错,但为什么勤劳的人却不富有?我学经济学之后,出了我的第一本书,书名叫《过坎》,我的问题意识就是想回答,为什么到我父母这一代,我们的生活竟然是如此贫穷。当时给出的答案,当然是经济学的答案,因为我们没有自由。现在看来,或许还有另外的答案。比如我们一直不会休息,没有星期日的概念,没有安息日的习惯。人是有限之人,不仅身体要休息,灵魂更需要休息。一个不会休息的人,只会使蛮力,不会动脑子。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时候,中美就中国人必须实行双休日的制度问题谈判了好久,当美国人提出这个要求的时候,中国人大惑不解,双休日跟贸易有什么关系呢。一开始的讨论是从价值观层面入手的,比如美国人有安息日的传统,因此要尊重人的休息的权利,不仅星期日这一天所有人都要休息,即使是全球性的赛事如奥运会,遇到安息日也要停赛,所有运动员都要休息。但这样的解释,中国人听不懂,也不接受,道理很简单,中国文化的传统没有安息日的概念,国情不同,因此不接受美国人提出的双休日的条款。于是美国人换了一种解释,说的是如果中国人双休日都不休息,一周工作7天,而美国人一周只工作5天,那么双方的竞争是不公平的,这会破坏世界贸易组织的公平竞争的基本原则。中国方面一听,觉得有道理,于是终于答应了在中国实行双休日的制度。从此,一个仅仅与劳作有关的休息制度,终于卷入了人的价值观的要素条件。这在中国过去几千年的历史里是没有过的事情。
餐前祷告是我坚持最久的祷告方式。事实上这既是一个超验的行为艺术,也是一个深刻的思考方式。到目前为止,人类并不能创造任何能帮助人类身体生长的食物。如果围绕这个问题连续追问,就能看到上帝的美意。比如说感激大自然,马上要追问,大自然来自哪里?继续追问下去吧,我要么沉默,要么看见上帝对我的恩典。我一直在这么做,只要吃东西,我都要感谢上帝给了我日用的饮食,这已经形成了我的一个生活的习惯,一个美好而又细腻的习惯。这种习惯,在我们过去几千年的历史里,也是没有过的事情。
强调上帝的绝对命令,也要强调上帝赋予人的自由意志,还要强调人必须在经过种种努力之后完全向上帝交托。三个强调,缺一不可。基督徒的思维方式,是一种三一秩序。讨论任何一个问题,都是在讨论三个问题;讨论三个问题,其实是在讨论一个问题。这种思维方式的形成,需要我们花费大量时间去训练自己。要训练自己的关于基础命题的三一智慧。比如当我们强调上帝绝对权柄的时候,也必须强调人的自由意志,同时还要强调人的有限性所展开的向上帝交托的命题。上帝所造之人,不是木偶,而是自由的人,这种自由是上帝赋予给人类的权利。问题的关键是,我们相信的上帝,是一个三一秩序的上帝,当我们说惟一的上帝,我们要拥有三的智慧。当我们说父、子、圣灵三个维度的时候,我们要有关于惟一上帝的信心。不能在强调上帝权柄的同时,忽略了上帝给予人的自由意志。反之,也不能在强调人的自由意志的时候,忽略了上帝的权柄。同理,我们也不能强调了人的自由意志,就以为人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必须要强调人的自由的边界,强调人的有限性,从而养成人必须最终向上帝交托的信心。遗憾的是,生活中人们绝大多数都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然后站在某个局部的意义上,宣称自己掌握了真理。有人顺服在上帝的绝对命令之下,却忘记了人的自由意志,忘记了人的责任,使命和激情。有人高喊人是自由的口号,却忘记了上帝的绝对命令,以至于人的自由失去了必要的审慎品德。还有人一方面顺服上帝的命令,另一方面也弘扬人的自由精神,但却以为自己无所不能,幻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一切问题,不愿意向上帝交托。三个向度的错误思维和错误行为,可谓无所不在,每个人都在这样的错误中有份。从来没有一个人做到尽善尽美。这就是我们这些有限的、无知的、无力的,无耻的人的存在光景。
上帝叫太阳照好人,也照歹人。爱是无条件的。老实说,过去我总认为婚姻就是合伙公司,国与国就是利益交换,人与人就是关系勾兑,男和女就是互相消费。后来我才慢慢看见,如果我不懂得爱的最高原则,不理解爱的无条件,我就不可能是一个好丈夫、好公民、好朋友。我毕生不过是一名见利忘义的酒肉之徒。
这种局面如果没有得到开放式的纠错,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我们的婚姻不幸福。婚姻是什么,婚姻其实也是一间教会,结婚就是一次最彻底的委身和最彻底的奉献。一个人结婚了,就意味着无条件的付出,比对自己付出更多的付出。恒久忍耐,永不止息,这些句子用在婚姻之中,最是合适。事实上,结婚这件事本身并不难,所谓一见钟情,所谓心旷神怡,人一激动,就可以走进婚姻的生活之中。难的是结婚之后日复一日的具体生活。人都不完美,近距离甚至是无距离地朝夕相处,就看见人的所有缺陷。所以,婚姻生活真的不是审美课堂,也不是用来索取的空间。在这个意义上,人们基于美貌、基于钱财、基于名声的婚姻,都是彻头彻尾的失败的婚姻。
婚姻生活的第一原则是要接受一种事无巨细的人性幽暗性,第二原则是要绝对付出而不是索取,第三原则是两个人必须要有共同的信仰,要每时每刻向上帝祈祷,共同忏悔。是的,好的婚姻就是这样。我劝年轻人多思考这些常识,愿你们的婚姻此时此刻就在幸福里面,两个罪人每天悔改,每天相互怜悯。
【注】本文来自作者微信公众号
【作者简介】苏小和,基督徒诗人、财经作家、独立书评人。苏小和在《南方周末》、《南方人物周刊》、《南都周刊》、《新京报》、《东方早报》、《上海证券报》等多家媒体开设书评和人物专栏,与王晓渔、戴新伟、成庆等人发起运作《中国独立阅读报告》,倡导公民社会常识阅读,影响了海内外一批真正的阅读人群。部分商业案例收进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案例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