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毯两端》 自序
(《红毯两端》是我的第一本书,1995年在台湾用本名出版。2005年又改版用筆名重出。下面是我这本书的序,第一次总有些不同的感觉。)
一直不善诉说自己的故事。尤其是面对著许多人,我会发议论,会谈笑,但却就是说不出自己里面深沈的感觉。
出国多年,对别人的隐私学会尊重,对自己的,则习惯保护。开剖自己,常意味著像蚌一样,会把自己置於一个危险、易受伤害的地位。所以,我学会了踡缩。
但因著信仰,我发现,分享若不在生命的层面上流动,言语便成了一串滚动又无意义的珠子,说到哪,掉到哪,说完便也散得再也拼凑不出完整的意义。
我开始小小的开启,在友人,在圈内人中,因缘际会地分享著一些生命的故事。因当时来往的多是一批单身的年轻人,自然,我由单身走入婚姻的心路历程,便一次次地因著听者的投入而不断重温。
讲著讲著,是那样地随意无心。直到有一天,我那时在《佳音社》作事的好友睿欣拎了一架录音机上门,我忽然噤声。
想到那一大片无声无面孔的听众,全是些俩个人的「私事」,说出去合适麽?又会有人有兴趣听麽?
当时是硬著头皮,为朋友「跨刀」,乖乖把故事第一次整理了录起来。录完才发现自己的故事似是真有那麽点可说性。
不多久後,我二次怀孕。在那段不事生产的待产日子里,我读了本卢云(Henri Houwen)的书《有创意的服事》(Creative Ministry)。因著这本书,完全改变了我写作的态度与风格。
卢云在他那本书中强调一个真正的传道者,不是紧张奔波地忙於拯救人、亦非在最後一关头挽回一个灵魂、或用一个好的点子、一句有智慧的评论、一个实用性的建议来帮助人们走在正路之上。而是,提供自己的生命经验,像Paul Simon唱的,把自己躺成一座恶水上的大桥,和听众在生命的深层对话。用在自己生命中,曾为上帝之手颤动过的地方,来弹触另一个生命的弦。因为常常「最个人的,同时也就是最普遍性的」经验。
一阖上书,我当即便思考了一下自己生命中活得最透,最体验到上帝带领的恩典,也最曾被颤动的地方,赫然发现就是与永浩携手同行的这一段。但我一向看书喜看知性散文,写作偏写小说,生活性的「情话」,讲了都怕呛到。怎办?
奇妙的是,那一阵怀揣两个心跳的日子里,一篇篇「红毯两端」的文章开始「流过」脑海,使我想作点别的,都得先和脑中这些等不及,跃跃欲生的小生命先摔过跤才能作。终於,熬不过这些瓜熟蒂落的摧逼,我俯首称臣,一字一格地把自己的生命经历一点、一滴地提炼出来。
所以,这本书最大的特点,便是它是一本生命的记录。但因故事里有著另一位男主角,每写就一篇,我都会请他过目,有著美国上法庭作證,得先手抚圣经,对上帝发誓「所讲全属真实,没有一点不真」的作用。
海外校园编辑苏文峰弟兄常说︰「每一位伟大的女性背後,都必有一位伟大的男人在那支持。」我却每次都不厌其烦的更正︰「不对!那还不够伟大!最伟大的男人是在那女人还是平凡,还什麽都不是之时,便已先相信她,愿意支持鼓励她。那,才叫真正的伟大!」幸运的是,我的他,便是这样一位伟大的男人!
同样的词语,也可以应用在我伟大的母亲身上。我愿将我生命里的第一本书,献给我的母亲。
但就因是些生命记录,是否就真值得出书,在人世留下记录呢?
《小妇人》里的二姊乔,也是位在写作上挣扎的人。当她兴奋莫名的捧出她第一本著作,给她心仪的男朋友一位德国教授过目时,那位德国教授艰辛地吐出真言︰「妳必须由妳生命的『深处』来写,才能显出我所认识真正的妳!」
乔最後终於写出来了,阖上页,带著期望,她寄出。
我也是。
創世紀文字培訓書苑
作者為創文主任
【作者简介】 莫非,海外著名基督徒作家。会计学士、电脑硕士、神学硕士。现居洛杉矶,从事写作、教学与广播工作。2008年创办“创世纪文字培训书苑”(“创文”)www.gcwmi.org。近年多次受邀在中国及海外举办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