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博网

泪水止不住:让信心支撑前面的路!

2022-03-30 作者:陈如松  
来源:雅博网作者我也要投稿

   微信图片_20220326085138.jpg

    东航客机的意外失事,让很多人想起了生离死别,想起了那似乎不该发生的发生。

 
  当意外突然闯入我们的视野时,当痛彻心扉难以抑制时,我们当如何面对呢?
 
  人在面对亲人的离去时,所产生的情绪冲击和张力,是很大很大的!
 
  它意味着我们再也无法见到对方,意味着想分享的话无法诉说,意味着再也无法制造更多的回忆…
 
  “我甚至无法亲吻你的骨灰,只能在废墟中悲鸣…”
 
  世间最大的痛苦,没有比亲人离世更让人痛苦的了。所有的鸡汤和安慰,在此时都变得无用。
 
  雅各以为爱子约瑟死了,不肯受安慰,说:“我必悲哀着下阴间到我儿子那里!”
 
  约伯一夜之间失去了所有儿女和全部财产,朋友自远方来安慰劝勉他。爱心可嘉,却不是时候,非但没有奏效,反倒徒增烦恼。以至于约伯说:“惟愿你们全然不作声,这就算为你们的智慧!”
 
  在这样重大的变故面前,我们不必劝说自己走出来,也不必急着做些什么。
 
  给足自己时间,慢慢地为逝者哀悼,慢慢地向逝者告别。
 
  给足自己空间,去大哭一场、两场、三场,都是可以的。
 
  情绪低落是可以的,不停地掉眼泪也是可以的。
 
  这些,都是一个“哀悼”的过程。
 
  在“哀悼”当中,我们不仅仅在跟逝者告别,也是给自己一个缓冲,去面对这巨大的丧失感。
 
  面对失去的痛苦,心理学家给出有益的建议:只要有人记住,就不是永久的告别。
 
  你的亲属、你爱过的人,会因为你把他们牢牢记住,而永远住在你心里,永远存在。
 
  尽管他们离开了世界,却依然对我们、对世界有着很多的影响。
 
  或许是你失落时,他们鼓励过你的一番话;
 
  又或许是你困难时,他们向你伸出过的援手。
 
  这些行为,会像蝴蝶效应般,影响着我们面对世界的反应。
 
  当我们带着这份回忆去爱世界,他们就会永久地活下去。
 
  这个世界,也会依旧存在着他们的身影。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说:“人是走向死亡的存在者”。
 
  神学家奥古斯丁说:“在我们的一生之中,所有的一切都是不确定的;只有死亡这件事,是我们可以完全确定的。”
 
  还记得大卫是如何面对孩子的死亡吗?
 
  大卫的孩子得了重病。他为这孩子恳求神,而且禁食,进入内室,终夜躺在地上。
 
  家中的老臣来到他旁边,要把他从地上扶起来,他却不肯,也不同他们吃饭。
 
  到第七日,孩子死了,臣仆不敢告诉他。心想,孩子活着的时候,我们劝他,他尚且不肯听,若告诉他孩子死了,岂不更加忧伤吗?
 
  大卫见臣仆低声细语,便知道大概了,问:“孩子死了吗?”他们说:“是的。”
 
  大卫随即从地上起来,沐浴、抹膏,换了衣裳,进殿敬拜,然后回宫,吩咐人摆饭,他便吃了。
 
  臣仆诧异地问道:“你这是什么意思呀?孩子活着的时候,你禁食哭泣;孩子死了,你倒起来吃饭。”
 
  大卫说:“孩子还活着,我禁食哭泣,因为我想,或者得蒙怜恤,使孩子不死也未可知;孩子死了,我何必禁食?我岂能使他返回呢?我必往他那里去,他却不能回我这里来。”
 
  有人说:“生命就是一辆公交车,你我在不同的站台上车,却都通向同一个归途,甚至有的人还没看够车外的风景,就早早地下车离场。”
 
  医疗事故、交通事故、突发疾病、自然灾害…我们的生活其实无时无刻不暴露在各种意外和风险之中。
 
  就如经上所说:无人有权力掌管生命,将生命留住,也无人有权力掌管死期…
 
  万有都在神的手中。我们所测不透想不明的事情,完全交给祂。相信就是放下,在祂的怀抱和应许中,享受生命
微信图片_20220326085142.jpg

【作者简介】 陈如松,雅博网作者,黑龙江呼兰人,任教佳木斯大学,退休定居大连。感恩在疾病中蒙召使用,开始全新人生。现从事文字服侍,主持微信公众号“蒙福平台”,欢迎关注,一同走蒙福之路。

赞一下: ]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