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博网

在意识的隐匿中与神相遇

2016-04-24 作者:罗博学  
来源:雅博网作者我也要投稿

   psb (1).jpg   

        世上的声音,或者甚多,却没有一样是无意思的。——哥林多前书四章

   ·意识流
   这个漫长的阶段,我什么也写不出来了。失去了此前的一切力量。我不知道原因是什么。一个码字的举动,一份欣赏的自由,一颗鲜活的灵魂,那些与头脑有关的功能,与美丽相关的事物,无论生理的,或心理的,统统被我否决,或者是它们否决了我。我们之间变得陌生,由陌生而转至遗忘。
  精神病理学认为,这属于一种间歇性意识障碍,或意识消失。意识是什么呢?我无意作枯燥的学术论证,弗洛伊德用一生的时光,仅仅发现“意识”之于人格塑造和心理活动的重要性,“意识”之于人的关系。当人们说“我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不一定是说“我想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意识更趋于灵魂的活动,思想仅仅停留于大脑的运作。如同你或许想到了你的爱人因为你和其他异性的亲密接触而势必产生误会,却未必能够意识到这个误会所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也未必意识到你与异性并不理智的接触或许会带来日后更巨大的麻烦。“意识”指向一个灵性的空间。意识就好像一个命令符,一项绝对无误的指令,指导着前面的路。“意识”所能够预测到的,绝大部分与善休戚相关,意识的第一因,势必具有高于人类智能的驾驭能力。究竟这个意识从何产生?意识的第一因是什么?也许,这是人们永远不屑于回答也永远不可能回答的问题,除了善与爱的第一因——上帝,没有更合情合理的解释。寝室窗外的鱼缸里有一条小鱼,有一天一只猫跳上了窗台,猫发现了鱼,鱼立即停止呼吸,沉入水底,猫觅无所得,悻悻而去。显然,意识并非人类独有,意识是一切受造物的大脑中枢系统,管理着我们的存活和动作,犹如CPU是电脑的中枢系统。一旦意识不在场,结局只有一个:僵化,或永远沉睡,即死亡的完成时。
  我在病患期间,运用残余的理性功能搜寻未明的意识状态,后来,我只得到了一个结论:医学只有提问,而永远没有答案;只有发觉,却永远不可能作出完美的解答。医学的解释使我确知,我的意识离开了我,我的意识变得模糊,却不能告诉我意识为什么离开我,我的意识为何会变得模糊。多年前有一个精神心理科医生在诊断书上写下一连串令人费解的医学术语,作为病因的凭据,后来在一个突如其来的时刻,我的意识完全恢复正常,医生一笑而过,他的看似超脱的笑,推翻了医学的假设,至少印证着医学自身的局限性。显然,意识消失,并不代表意识的不再来。对此,我有深切的感官层面的经验。数天过后,意识的河流便如期而至,它再一次滋润了你的百骨,让你重新找回那个飘然远去的你。而这一段空白的生活空间,因为意识的不在场,在无言的悲痛中又多了几分希望。每当清醒之后,则恍若“置之死地,而后生”。
  我是这么解释“意识流”的。它可以随时和我作游戏,经过一个黑夜,走向黎明,瞬间离开,在一个不经意的时刻,不经意的祈祷的瞬间,再次返回它自己的肉身。它在地面的高处漂游,看到了这个世界以及世界自身的状况,目睹了人心以及人心本身的煎熬。它有自己独特而卓越的情感系统,对它所自出的那具肉身,怀有诚挚的爱。那个肉身,就是我的肉身。这样,我免于被确诊为病患的医疗陷阱。
   ·神在意识的隐匿中
   在意识暂别和返回的过程中,我确信,神与我的肉身同在,与我的意识同在。神与所有的空间同在,即使这个空间充满多少不可思议的黑暗与光明。神是个灵。神不被空间局限,神是充满万物所充满的那一位。神与罪和罪人同在。耶稣伸出手去,宽赦那个犹太妓女的时候,耶稣的灵深入那个妓女的灵,看到了神的形象,天地间闪烁出一份独特的光与爱。这份坚定的爱是可以感知的,它不需要像异教徒、神秘主义者或玄学家那样苦思冥想。当时间、空间、与你的心灵,同时汇聚到一个点的时候,神的爱透过耶稣基督的灵,便会迅驰般进入你的生命,犹如“宇宙大爆炸”推论的那个奇点,正是神的灵运行的时刻,之后,宇宙间便有了卓越的创造,伟大的生命的气息由此衍生。爱有着自己独有的形态,可被触摸,可被聆听,接受呼唤,接受邀请。当我清醒后,我体验到了这个爱的形态。因而,意识暂时离开了我,我的肉身依然在神的爱的掌管之内,不会有任何鲁莽或失去理智的行为。
  那个且行且吟的意识,无论清醒着,或彷徨着,都是生命里的一份恩赐。意识,在神的宝座前,被赋予了如此多的情谊。意识的隐匿,仿佛是对我的模棱两可的状况,最具温和的描述。
  或者在个人的感官经验中,意识暂时性的隐匿往往可被看做苦难中的灵魂获得提升的一道阶梯。一旦当你确定,神以耶稣基督复活、盼望、永远的爱,充满所有的时间和空间,无论意识和肉身有没有发生某种奇妙的联结,神都在场,他将你的全人进行一次源于圣爱的包装,使你变得更完整。甚至在某些特定的情境中,意识的暂时逃遁,显明了神在个体生命中的绝对主权,出自神对生命一种独特的眷顾方式。神的意志永远高于人的意识。当意识即将离开我的那段日子,我潜在的知觉的部分已经觉察到内心的不安,思维的荒诞,灵魂的重负,或感应到环境的庞杂,倘若一直处于这种状态,则极有可能进入意识彻底消失的极端方向,至终演变为彻底的生理隐患。
  神使我在意识的隐匿期,肉身得以安然居住。我发现,尽管意识变得模糊,对周遭事物的感应力和判断力明显下降,生活能力以及幸福的归属感因此大打折扣,但同时,我的灵也更加清澈、洁净。我变得比从前快乐了许多,我的与生俱来的恐惧感也仿佛消失了,无故的自大或自卑对我丝毫不会产生任何杀伤力。我变成了一个小孩子的样式。
  神借助意识的隐匿,让我在生命的跋涉中,有返璞归真的安静时刻。有时,神会让意识与我的肉身之间的联结并不紧密,也有可能借助其它的方式“命令”我休息,或让某个突如其来的困境阻碍我的路,借以消除灵魂中日渐增长的骄傲,目的只有一个,使我与神在爱中更深的契合。这样,当我俯伏在神的面前的时候,生命就被高举了,软弱中,就显出了神的力量。
   ·被神整合的残缺
   医学定义下的意识障碍,意思是,当一个人头脑过于庞大和迷乱,或精神系统过于脆弱的时候,一旦找不到完全交托和信赖的对象,如同杨过横冲直撞走进活死人墓,但是没有遇见小龙女,没有生命里的转机,那么你本身,就是一个“活死人”的存在悲剧,终生只能在绝境的古墓中过活。虽然存在着,但是很有可能只是一具毫无生命机能的躯壳,你在一种濒死的状态中切断了与世界的关系。在尚未切断之前,你与世界之间始终存在着一个鸿沟。
  有鸿沟的地方,一切的关系都是失调的,一切的风景也都是破碎的,看不到一张完整的地图。
  世界是什么呢?一言以蔽之,世界是人类以及与人类息息相关的所有事物的结合体。人类是什么呢?一言以蔽之,人类是人的组合体,是神命定“各从其类”之后那个最卓越的生命形态的类别统称。因而,与世界的鸿沟,本质是人与神的鸿沟,人们普遍意识不到这一点。对于那些生理残缺或心理残缺,先天性残缺或因为后天环境的影响造成程度不等的残缺的人,他们对这个鸿沟的体验相当细致。如意识隐匿患者、精神分裂症患者、和抑郁症患者,他们在一个破碎的世界中找不到一个明确的航标,行走在这个大地上,却找不到一个同心同行的人。他们渴望爱与被爱,只是现实暴露出的无奈,往往使这些人失去感知爱与付出爱的能力,但并不因此说明爱的最高形态——神——将他们遗忘。神在耶稣基督里不曾遗忘每一个人,每一处角落,和每一个空间里的每一缕光线,犹如耶稣基督使瞎眼的得看见,枯干的手得复原,不能行走的能够行走。
  残缺的生命在困苦中相遇了神的仁慈。神的恩典往往是经由神与人之间的中介——耶稣基督,再由耶稣基督以他的灵,差遣光的使者,在某一个意想不到的时刻,带给困苦中人一个确定的抚慰,一个带有永恒价值的应许。亨利·卢云先生在他的《亚当——神的爱子》中,充分描述了一个患有先天性智障的少年——亚当——的生命的重要性,以及亚当看似软弱的生命,却带着神无以言喻的力量。这份力量亚当也许无从感受,也无从支取,周遭的人必定因此而深受吸引,从亚当的生命里看到耶稣的生命,从死亡的生命里看到复活的生命,从外在枯萎的生命中看到灵性生命的迹象。卢云就是亚当生前最亲近的一位。亚当在神的眼里是独特的,这份独特被卢云发现了。亚当成为这个世界千千万万个人的缩影。每个人都是独特的,都是被神所爱的那一个。卢云说:“了解亚当,和亚当相处,使我对耶稣与门徒的关系,有了真正全新的认识,不单认识了他们很久以前活出的关系,更是耶稣今日要透过那些最软弱、最易受伤害的人与我及我们活出的关系。事实上,照顾亚当,不单令我加深了对神的认识,亚当更以他的生命帮助我发现及再发现在“贫乏的灵”里活着的耶稣的灵。”
  神对一个残缺的生命的整合,基于神永恒的属性,基于神的怜悯,也是基于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流血的祈祷。因而,当我的意识再次复原的时候,我想,这块土地上还有许许多多与亚当类似的生命,对他们的遥远的守望和偶然的施予,以及偶或产生的感恩的心态,不应基于某种阿Q精神,也应当是基于并且只能是基于耶稣基督生命的荣美,这份荣美可以穿越时间与空间,向着永远,无限延伸。耶稣基督呼召我们的时候,是呼召我们去“死”。这个“死”,是指向自我和尘世而言。
  对于生理和心理的各项指标趋于正常化的人,却也未必因此而证实他们与世界,与神之间不存在任何鸿沟,恰恰相反,他们与神之间的鸿沟,或许会更大,且难以弥合。站在一个立场而言,未经与神相遇的生命,始终带着残缺的部分,岁月中流淌着血泪的哀歌,尽管不易发觉。这同样不妨碍神在无限的空间里向他们招手。神的呼召“你在哪里”,不仅在血漏的妇人身上有了回应,在作为税吏和财主的撒该身上同样得到回应。在一个最危险的时代,恩典的王将这份爱借着真实的生命,传递出去。
  耶稣基督以及他的国,永不衰残,从太初,一直到永远。
   ·光与爱的祈祷
   当一切被光显明的时候,就变得清晰起来。光尚未降临时,那是在孕育一个更好的时间,更好的地点,是在预备一些或者软弱,或者刚强,或者失败,或者成功的人。他们在此岸的河流里听到了彼岸的动静,在深渊中听到了深渊的回音,在万事互相效力的律中,光与爱互相交错,由此完成了一次荣美的跨越。
  是的,我曾莫名的忧虑,意识的隐匿或者终生反反复复,阴晴不定。忧虑在神的许可范围之内,是神的一种善意的恩赐。祈祷时,我便看到了来时的路,理清了未来的轨迹。一道一道足迹,最终要回到一个生命的原点,尘土仍归于尘土,灵仍归于赐灵的神。
  神啊,宽赦我的一切软弱和过犯。人所做的,无论或善或恶,你都必审问,愿你审问孩子的那一刻,仍然充满你永不更改的光与爱。宇宙在这一刻而静默。你能够了解我的一切,如同你了解着每一个人的失败和挣扎。在每一个灵魂的深处,我们盼望听到你的呼声,同时听到你爱子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的祈祷。
  神啊,我们的世界需要你的恩膏,如同血漏的妇人需要耶稣基督的医治。完全的释放采取完全的医治。因为耶稣基督是那医治的根本,也是医治的良药。耶稣基督医治是在信、望、爱中完全的医治,也是灵、魂、体的全人的医治。当我们说耶稣基督能够将全新的生命赐给我们的时候,我们究竟在说一些什么呢?难道我们只是在承认一个无法更改的现实,或无法预知的未来?不,全然不是。我们事实上在渴望一个完整的世界和一个完整的国度,里面有着对人类完全的爱,完全的爱里有完全的医治和完全的释放。当我们承认相信你的全能的时候,我们究竟在相信一些什么呢?难道我们只是相信一个抽象的符号,一些空洞的教条,或仅仅认为你是某种宗教的主张?不,全然不是。我们真实的相信,并且确知,你以及你的爱,都是可感知,可被邀请的。你期待和你的每一个孩子团聚,如同浪子回归之后天使的欢乐一样。你是善的终极,是爱的终极,诚然也是真理的终极。愿荣耀遍满这地,在这个日益庞杂的时代。愿你的众子脚掌所踏之地,充满你的荣耀。而这,是耶稣基督最荣耀的充满。

【作者简介】 罗博学:1986年出生,雅博网作者,基督徒作家,来自西安。先后在海内外的报刊杂志上发表作品100余篇。如北美的《海外校园》、《国际日报》、《中信》,《东西方》、加拿大的《真理报》、以及大陆《西北电力报》、《青年文摘》、《家园》、《华夏散文精选》、《芥菜籽》、《信仰之旅》等刊物,并常见于“人民网”、“信仰之门”、“一五一十”、“雅博网”、“爱思想”等思想文化网站,在“中国学术论坛”、“影响力网站”开辟个人专栏。现为华人基督徒文学艺术者协会会员、网站编辑、《OC爱梦想》执行编辑。

赞一下: ]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