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孤独:现代人永远的痛
曾经去看一对已结婚十年的夫妇,他们住在郊区,新居布置得淡雅宜人。丈夫经常在外,妻子一个人在家,我们谈了半天话,最后她幽幽地叹气说:“你不知道,我常常感到很孤独”。我问:“为什么呢?”她摇摇头说:“结婚这么多年了,我每天都是呆在家里,洗衣,做饭,照顾老人小孩,我觉得自己像个保姆一样,这样的日子遥遥无期。”我说:“你是个幸福的主妇啊。”她又摇摇头说:“一直以为他是一个心细的男人,因为在恋爱的日子里,他有那样缜密的心思,现在他却变得粗心,不再关心我,他身边的人,除了我,都很重要,谁都比我重要。”我不知道该如何安慰她。说:“为什么不找份工作或上个培训班呢?忙一点就好了。”她无助地说:“失去了他的爱,做什么都打不起精神了。”这真是无奈的事。
其实夫妻之间,有什么难理解的症结呢,就是那份彼此封闭的孤绝感也令人难堪。一对结婚才十年的夫妻,却是愈处愈生疏,那是因为两人之间发展得不平衡使他们失去了共同语言,还是在彼此相爱时,也会使彼此痛苦呢?
记得有一篇论孤独的文章,作者是一位牧师,他感慨地说到当今这个社会,为孤独所苦的人越来越多。即使夫妻相依相守,彼此仍是孤独的。可那位作者最后语重心长地说:“孤独感发自人性深处,是心灵的觉醒,更是一件极为贵重的礼物,因为能体会孤独的人才能爱。两个极为孤独的人,在最后必逼共同分担忧患与痛苦,希望与失望,因而更了解相亲相爱的真谛。”
人是很孤独的。有时即使你站在喧嚣的街头,依然觉得身单影只。
孤独是座灯塔。也许可以说:“灯塔永远是孤独的,它不会耸立在火树银花的都市街头,它面对的茫茫大海的波涛、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是谁燃起这一束孤灯?是谁帮助夜航人在茫茫的大海上孤独的行进?但人有时需要孤独。人只有在孤独中才能勘破一些俗事,获得几许永恒。
在文学中,孤独的诗人会对着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千年的风云,道一声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孤独也是一种境界,一种超脱。契诃夫曾说:“独居是智慧之母。”他把独居、独自沉思作为产生智慧的源泉;海明威则说:“写作,在最成功的时候,是一种孤寂的生涯。”
古往今来,有不少思想家、宗教家都甘于孤独,拓展其精神领域。信仰上帝的爱因期坦所说:“千万记住,所有那些品质高尚的人都是孤独者——而且必然如此——正因为如此,他们才能享受到自身环境中一尘不染的纯洁。”所以真正孤独的人,方能领略宁静来自内心,每一分秒生活得和谐安祥,不但淬练自己的性灵,而且是开拓智慧的必经之途。
在现实生活中,沒有什么能够解決我们那永远的孤独。我们孤独而生,又是孤独而死;我们来时孤独,去时也孤独。
“爱者与被爱者永远不能互相呼唤。爱別离,怨憎会。”这些都是至理名言,都是对人生真实而深刻的写照。我们谁沒有过这样的经历和感受呢?钟情了多少年的人忽然被一个平庸之辈轻松得手,相濡以沫的恋人突然一天因为另一个人的出现而跟你说再见。我们都沉浸于自己忙碌而平庸的生活,我们把自己重重包裹起来,不敢流露自己的內心感受,也不愿去关心他人的心思意念。
在这样的境况下,也有人说孤独是一种寂寞的悲哀,产生这种心境是因为心中的黑暗:
“生命在祂里头;这生命就是人的光。光照在黑暗里,黑暗却不接受光。”(约翰福音1:4-5)
整天为世间的得失忙忙碌碌的人,根本不会体验到人生还会有一种东西叫孤独,只有平和而心静的基督徒才能体会到:
“因为无论在那里,有两三个人奉我的名聚会,那里就有我在他们中间。”(马太福音18:20)
因为我们信主就是要摆脱生命的孤独。当我们找到了救主,我们就有了盼望。
诗篇说神在祂的圣所作孤儿的父,作寡妇的伸冤者。神叫孤独的有家,使被囚的出来享福,惟有悖逆的住在干燥之地。这两节经文让我们认识到神知道每一个人的需要,因此他愿意作我们的父亲,保护我们。而神也愿意作寡妇的伸冤者。一个孤单的人,他所需要的就是一个温暖的家。但造物主让孤独的有家,被囚的出来享福,这里被囚的不是指肉身的被囚,更是指那些被罪所囚的人。当我们来到神的面前,祂乐意释放我们,赦免我们的罪,引导我们到丰富之地。惟有悖逆的住在干燥之地。一个不愿意顺服的人,神也不勉强他,而他必须要承受自己所做的结局。
“光在你们中间,还有不多的时候,应当趁着有光行走,免得黑暗临到你们;那在黑暗里行走的,不知道往何处去。你们应当趁着有光,信从这光,使你们成为光明之子。”(约翰福音12:35-36)
其实,我在信主后也会有孤独的时候,也会怀旧感受和回忆品味过去的种种,心情也就随之降到了冰点,但圣灵在我的心里,他会帮我超越这份情态,把孤独化成黑黑的煤炭,燃烧它们,温暖自己,照亮别人。
人生是不易的,常常充满了孤独。人人都在寻找智慧以驱散孤独,岂不知驱散孤独的惟一之路是圣爱,因为只有圣爱才能满足人的心,圣爱是最高智慧也是最后办法。
【作者简介】 何天朵:雅博网作者。大学中文系毕业,爱好文学,在文字方面的负担和呼召,文风清新优美,富有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