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伯拉罕(六)
六、遭遇饥荒
最近,读过一本美国当代作家杨腓力写的《无语问上帝》的书,其中的第二篇文章写的是一个名叫理查德的人,他是惠顿学院的神学研究生,他写了一篇研究《约伯记》的论文,并想将这篇论文改写成一本书,请求作家杨腓力的帮助。杨腓力看了后,觉得这篇论文写得很有独到之处,内容具有相当的分量,一年以后,理查德和出版社签了约,让杨腓力给作一篇序,推荐此书。可是,就在这本书快要出版的时候,理查德打电话约了杨腓力见面,见面后,令杨腓力想不到的是理查德神情忧郁,否定了自己写的书,甚至对杨腓力说,他根本就不相信有上帝了。接着,理查德讲了自己的故事。他讲当初父母离婚时,他正在读大学,也刚刚信主,他日夜为父母祷告,求上帝使他们复合,而且回家劝说父母。他始终认为自己是在遵行上帝的旨意,可是,事情却越来越遭。这是他第一次祷告没有得到神应允的痛苦经历。后来,他转到惠顿学院,听别人说怎么与上帝交通,但自己从来没有听到上帝说话。每当面对重要抉择的时候,他都会读经祷告,求上帝的带领,结果,他每次的决定都是错误的,以为自己明白了上帝的旨意,事实上却是相反。他又提到自己丢掉工作的事,雇主原先答应用他,结果转而录用了一个能力不及他的人,因还不起助学贷款,未婚妻也离他而去。本来两人常在一起为未来祷告,可是,这些祷告像是一个个残忍的笑话似的。从这时起,他虽然继续上教堂,但心中的疑团像毒瘤似地越长越大,觉得读的神学和他写的书,对实际的遭遇一点也没用。他还说,自己总想与上帝建立“个别关系”,但比起他的一些朋友,上帝似乎对他最不好,他曾经为此祷告四个多小时,可是,上帝什么也没对他说,一气之下,他把自己的书稿烧掉了,也烧了许多参考书……
这里,理查德的对信仰的疑问,虽然不是每个人都存在的,但可以肯定地说,很多人都有类似的经历。不隐瞒诸位,笔者的人生始终处在一种尴尬而坎坷的境况,生存的艰辛,生活里的苦难一个接一个。当我于2009年8月受洗归到主的脚下的时候,一切并没用改变,祷告声声,一遍又一遍,但主的回应却依然渺茫如海。最令我难以想到的是,我的孩子信主后,也是这样,他自己开了一个电脑下载的小店,仅开了几个月就因为人家不租用他房子而结束了。接着他又租了一块地方,但这个地方特别冷,孩子险些得了一场大病。半年过去了,孩子一点收获也没有。孩子虽然有了信仰,也学会了与神交通的祷告,但毕竟不是那么坚定,根基也毕竟不是那么牢固。所以,当他面临生意冷落,肉体煎熬的时候,其信仰随之一落千丈,如同一壶滚开的水,突然冷却了那样,不仅不再相信有神的存在,甚至将屋子里所挂的耶稣像及十字架都拿了下来。虽说我对信仰的知识一点点地提高,但是不等于我对信仰就没有动摇过。信仰的文章一篇接一篇的写了出来,但信仰的力度却在逐渐萎缩。有时候,我的文章写到一半,思想便翻卷如潮起来,对自己写的东西便抱有怀疑,甚至干脆就不写了。直到现在,我都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走向理查德那样的道路。我只能说暂时是不会的,但谁知道以后会不会呢?其实,不仅仅是我,还有很多弟兄和姊妹与我都差不太多,信仰上的动摇性始终都在我们中间存在着。
恰恰是我们信仰的动摇性的存在,更有必要重温一下当年我们的信仰之父亚伯拉罕跋涉千里来到神所应许的迦南之地的处境。亚伯拉罕到了迦南的南方,看到的不是富庶丰美的景象,相反却遇到了罕见的饥荒之年。所谓的南地,是指死海西南的尼革地,位于巴勒斯坦南部底壁和亚拉巴的旷野之间。对神的应许,他饱含了一腔的热血,信心满怀,脚步坚定地在漫长的旅途中,不知道经历多少苦难和艰辛。可是,当两眼注视这荒凉的旷野之时,惊呆而战栗了,凉爽湿润的小雨踪迹皆无,火辣辣的太阳把并未饱满的谷穗,折腾得干枯枯的,焦黄的谷叶随风飘扬,被燥热的狂风卷向遥远。绿茸茸的草原,变成了一片沙漠似的颜色,偶尔裸露出的几颗青草,很快被亚伯拉罕带来的羊群吃掉而吞没了。身在他乡,远近无亲,牛羊需要喂养,跟随他的亲眷需要喝水吃饭,以及异族人对他那冷漠的眼光,他真是心底狂澜,几多心酸,只有身临其境的人才会知道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
亚伯拉罕的这种处境,如果换了你我,还会相信神的应许吗?我们的处境再难,也许永远比不过亚伯拉罕的这种处境。我们的那么一点所谓的灾难,与之相比,可以说是自惭形秽了。就是这样,我们还是在抱怨神的不公,甚至怀疑神的存在。其实,整部圣经里,并不仅仅是亚伯拉罕一个人是这样,像摩西,像约瑟,像以利亚,像约伯,像但以理,像降世为人的耶稣,像施洗约翰,像保罗,像彼得等等,无不经历了人间最痛苦的磨难,折磨、戏弄、鞭打、捆锁、被石头打死、被锯锯死、钉十字架等等。这些,是圣经里那些信心伟人所经历的一个共同点。我们很难清楚这是为什么,更不清楚上帝为什么要这样做。你对上帝忠心,上帝回报给你的却是一场接一场的灾难。可是,即使如此,那些信心伟人依然如故,从来没有怀疑过上帝的存在,顶多说一些怨言,做出一些软弱的事,但他们并未跌倒,而是在经历了这些之后,变得更加信仰上帝,表现出的是为自己信仰的上帝慷慨赴死的气概,这也许就是他们的伟大之处。对我们而言,很多人都被磨难吓倒,软弱下来,甚至怀疑上帝的存在,从而远离了上帝,悖逆了上帝,走向了与魔鬼相通的道路。
即使是我们景仰的亚伯拉罕也是这样,圣经上并没有记载他软弱跌倒的一面,但是,当他看到神应许的迦南之地如此的饥荒,迫不得已便带领家人和牧养的牛羊,朝距离迦南不远的埃及走去。这期间,我们不知道亚伯拉罕在想什么,或许在想回到哈兰与家人团聚,或者再回到家乡吾珥,过一种安享幸福的生活。也许后悔听了神的应许,对神的话发生怀疑。但无论他怎么想,他的脚步还是移开了神的应许之地。这就是他对信仰的动摇性的表现,对神的话怀疑的开始。
我们读亚伯拉罕或者任何信心伟人,绝不能避开他们身上存在的对信仰的动摇的一面。其实,他们和我们一样,属于肉体的人。他们与我们不同的是尽管有这样那样的动摇和软弱,但正是这些动摇和软弱反而锤炼了他们的心志,在信仰之路上至死无悔。这一点是我们难以企及的。因为他们心里清楚,那个渴望的上帝是存在的,未来的上帝之城是美好的。希伯来书里有一段耐人寻味的话:“亚伯拉罕因着信,蒙召的时候,就遵命出去,往将来要得为业的地方去,出去的时候,还不知往哪里去。他因着信,就在应许之地作客,好像在异地居住帐棚,与那同蒙一个应许的以撒、雅各一样。因为他等候那座有根基的城,就是神所经营、所建造的。”(来11:8——10)正是这座神所建造所经营的有根基的城,吸引他破解着一个又一个的磨难。
这一点对我们今天的信徒来说,应该是有所借鉴的。不怕跌倒和软弱,就怕跌倒了爬不起来,甚至永远跌倒,再也不想爬起来。
【作者简介】 大漠,2009年8月28日在沈阳东关教会受洗归主。2012年开始在《雅博网》网站做文字侍奉至今。先后在《信仰之旅》、《文化中国》及网站发表信仰文章近200篇。现为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会员、辽宁省散文学会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沈阳市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