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与评论
关于歌的评论,在当今社会总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争论不休,有时甚至唇枪舌剑,展开激烈论战,但最终即使累得筋疲力尽,也还是没有任何结果,只能不了了之。
那么,看一首诗,究竟怎么看,难道是看他是否有一些新奇华丽的词汇,能够吸引人的眼球,哗众取宠吗?
其实,如果在一首诗中,就算这类外表吸引人的词用了很多,但是只要没有真情实感,言不由衷,那就不过是一具僵尸,好比在塑料的、木头的模特身上披上一件漂亮的衣服,而本身是没有生命的,只是徒有其表,有一个形式,就好比一个傀儡、一个偶像,摆放在那里装模作样、装腔作势。假模特怎能有生命气息呢,假诗怎能有真实的思想和情感呢。如果说它的表面是新颖的,那也是衣服的新颖,而不是生命的更新,那是衣服换了,但是本质没有丝毫的改变。所以,看一首诗,首先要看的是诗的灵魂,诗的思想感情,看他的真情实感,其次再看语言是否精美、意象是否新颖。这就像看一个人,先看内心,再看外表。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语言的奥妙,有些语言看上去极其朴素,几乎是日常用语,从表面看毫无华丽新奇之感,但是在诗中却起了很大的作用,他们像衣着朴素的工人、农民,在灵感的引导下,为诗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因为在这些看似平凡的文字背后,或饱含深情、或彰现思想,而思想是诗的骨骼,使诗站起来,感情是诗的血肉,与诗密不可分,使诗丰满起来。
如果一首诗是一座山,华丽新奇的词就是山上盛开的鲜花,人们去游山,总不能只欣赏鲜花的美丽,而放弃观赏整座山的风光。如此的话,岂不是舍本求末。诗的美好,并不在于个别词的美,而在于整体的美、本质的美。诗不是到语言为止,要看到文字背后的思想感情。这就像看一个人,不能只看外表,看他的衣服是否华丽,还要看他的本质,看他的灵魂,看他的思想,而这些是更重要的。
耶稣曾对门徒说:你们出去是去看什么呢,难道是看穿细软衣服的人吗,确实,我们出去不是为了看穿细软衣服的人,还有更重要的使命,同样,难道我们看诗,仅仅是为了看诗中华丽新奇的词汇吗,如果这样可以直接看词典,我们还要看更重要的,那就是文字背后的生命、灵魂,我们是荒漠上的客旅,在寻找清澈的甘泉,我们是饥渴慕义的人,在寻找精神食粮。因为美不只在外表形式,更重要的是内在的美,本质的美,大美无形、大音希声。
在这方面要向神学习,因为人看人往往看到的就是外表,而神看的是内心,所以看诗也一样,要像神一样去看,要透过表面的文字,看到本质、灵魂、思想感情,否则,如果用人的视觉去看,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者,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因为各人见解不同,就是吵翻了天,也最终评论不出结果。
其实,诗的本质是,因为永恒的灵活着,所以,诗活着,这就是为什么,一代代诗人去世后,诗还能绵延不绝,因为诗人死亡了,但是永恒的灵没有死亡,祂从古至今都在默默地关注着人,关注着人的灵魂,虽然人的肉眼看不见,但祂就是存在着,所以诗人常有灵感的降临,这就是灵界,那怕就是一个极其平凡的人,甚至是弱智的人,触及到灵界,如果被神拣选也能写诗,因为神看的不是他的资质多么平凡,身份和地位多么卑微,而是他的内心。
写《圣经》的人,大家都知道,神拣选他们,不是因为他们在世界的地位有多高,他们要表现的也绝不是自己,而是真理,他们在写作中是完全的舍己,所以写诗就是要追求真实,与真理合二为一。真诗并不是虚无缥缈、空穴来风、海市蜃楼,也不是捕风捉影,更不是为了换取权势、地位和金钱而颠倒黑白、阿谀奉承地去写,真诗是屹立在坚固的真理的磐石上。如果诗表现的不是真理,是谬误,那么,不论他的诗,词语多么的华丽,也是误人子弟。
诗人最需要的是什么呢,是一颗正直的良心,然后才是写诗。如果诗人的灵魂倒下了,堕落了,又怎么能产生有强大生命力的诗呢,唯一的途径是让诗人的灵魂站起来,因为堕落的灵魂,失去了生命,就没有诗。所以诗人更需要认罪悔改,洗心涤虑,因为他就像《圣经》中记载的祭祀一样,祭祀在为别人祷告之前,先要在神面前为自己祷告,在神的光照中认罪悔改,求神洁净自己,然后才为别人祷告。同样,当一个罪人认罪悔改、重生后,他的诗也会与以前有所不同,肯定有所提高,因为思想境界提高了,所谓:站得高、看得远、高瞻远瞩。
也符合文如其人,即当人的思想改变了,认识提高了,诗也自然要改变、提高了。
在现今的社会,诗歌长期以来一直处于低潮,所以才流行着饿死诗人的说法,让诗复活起来吧,这是呼声,但首先应该是让人复活起来吧,因为活着的人,才能写出活着的诗,对于灵魂死亡的人,对于行尸走肉。就没有真诗,只有死尸。
这就是说,诗的功夫一大部分在诗外,一小部分在诗内,诗的提高,不只是人文化、写作、审美水平的提高,还有更重要的,是人思想水平的提高,因为诗的世界,也是人的世界,诗在表达真理的同时,也展现了人的灵魂。比如:人的感情本来就是天生的,但一进入诗中,就成为诗的一部分,一道重要的风景,好像你站在山上看风景,而山下看风景的人也在看你,真诗是要表达真理,但因为是通过了诗人的写作,所以也成为血肉筑成的长城。这就是道与肉身的关系。
其次,在注重思想提高的同时,也要注重文学艺术方面的提高,在写作中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因为在神赐予人机遇的同时,人也要付出自己的努力,好比神赐予你一块良田,你也要辛勤耕耘,努力创作出丰盛的精神食粮,这叫做珍惜神的赐予。如果相反,在写作中总是应付、糊弄,粗制滥造,那就亏欠了神的赐予。在《圣经》中谈到,如果神赐予了你三千两银子,你不能埋在地底下,任其荒废,而是要用它再挣三千两。这就是说要珍惜神的赐予。
既然诗人与诗有一种血肉关系,仿佛母与子,那么在评论时,首先就要尊重诗人和他辛勤的创作,不要随意贬低,攻击谩骂,在评论时要谨慎,好的地方要赞扬、鼓励,发现不足之处也可以发出善意的提醒,使诗人取得进步。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写诗是要追求真善美,但完美不是绝对的,是相对的,真正的完美在哪里呢,在神那里。因为人都是有限的,所以思无止境、艺无止境、诗无止境,直到见主那日。
那么,当我们评论一首诗时,怎么评论,什么是好诗呢?
其实,当我们阅读诗时,有时发现会被一首诗所打动,这首诗思想与文学艺术之美已融为一体,水乳交融,思想彰显、感情真挚、集真善美于一体,发人深思,耐人寻味、引人入胜,使人浮想联翩、荡气回肠,回味无穷,读完一遍,还想再读,这就是好诗,遇到好诗的感觉,往往就像一个人走在清晨的田野上,随意地去散步,忽然,盛开的鲜花带着露珠,跃入你疲惫的眼神中,使你顿感心旷神怡,并且在欣赏中,陶冶了情操,提高了思想境界,仿佛与一位偶然邂逅的、从未见过面的,也不认识的知心朋友,作了一次发自内心的亲密交谈,倾听着他发自肺腑的心声、心灵的真诚倾诉,并且引起了你的共鸣。
那么,什么是对一个诗人的高度评价呢,那就是文学家、思想家、g e命家,时代的号角,指那些勇于追求真理,敢于认罪悔改、解剖自己,敢于革自己的命,并在文学艺术方面有所成就的人,这样的人是勇敢地追求光明和进步的人,在《圣经》中耶稣说;清心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见神,所以他们在神的光照下,在被光明照亮的同时,也照亮他人,像夜空中的明星,灼灼闪烁、熠熠生辉,像《圣经》中被神拣选的先知,说出真理,警醒世人,可惜,因为这样的人太少,寥若晨星,所以人们往往注意不到。
而普通人所说的,那些迂腐、奴颜婢膝、假冒伪善、无病呻吟的酸文人,又怎能创作出伟大的、有震撼力的作品呢。
也许有人要问,神和写诗有什么关系呢,信仰和文学有什么关系呢,那么,请问,十几年前,你去书店能看到基督信仰的诗集吗,能看到许多这样的诗吗,如今去网上会看到很多,这说明,这十几年间,神已经在诗歌方面作了许多的工作,也许你会说,那是人写的,与神无关,但是,众所周知《圣经》也是人写的,你敢说圣经的写作与神无关吗?就算你敢说:全世界的信徒也绝不会相信,因为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不知道有多少人说:上帝死了,神的独生子耶稣曾经是被钉死在了十字架上,但是,他早已从死里复活了。他是全人类的希望,万膝在向他跪拜,万众在向他瞩目,在人生苦难的寒夜里,在黑暗的岁月中,他赐予我们信心和力量,他活在亿万人民的心中,让我们的心穿越那无边的黑暗、穿越那无边的苦难,不是用肉体的眼睛,而是用心灵的眼睛,看到:耶稣活着、并且在工作,他从来就没有忘记我们,他爱我们,非常地爱我们。虽然我们是罪人、罪孽深重,我们出生于罪人的世界,活在罪人的世界,从来就无善可陈,但是,他还是爱我们,为我们死,也为我们生。
神无处不在,祂的眼目遍察全地,当然,神和写诗就是有关系,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写诗就是要表现真理、表现生命,彰显神的荣耀,怎么能说与神无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