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博网

专访:圣乐服事者的心路

2014-02-25 作者:罗博学  
来源:雅博网作者我也要投稿

吉中鸣牧师专访.jpg

——吉中鸣牧师专访

  音乐,是最打动人心的艺术形式,一曲荡气回肠的音乐,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心灵的共鸣,或安慰,或启迪,或予以力量。因此,教会音乐在历史上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教会历史上各种风格的圣诗,是不同时代的天路客对信仰的表达和诠释。教会音乐发展至现在,无论古典或现代,都有自己面向的群体。

  吉中鸣牧师是华人教会界资深的圣乐服事者,他成立的“媒体绿洲”事工,时常在各地进行圣乐培训和栽培,积累下丰富的经验,有效地推动了华人教会圣乐事工的开展。那么,在吉中鸣牧师圣乐服事的过程中,他有哪些经验和心得?他是如何理解音乐?对于当下教会日益增多的年轻的圣乐服事者,他有哪些建议和劝勉?

  带着这些问题,我对吉牧师进行了采访。愿前辈的服事心路,成为你我共同的勉励和榜样。

  访谈者:罗博学(以下简称L)

  受访者:吉中鸣牧师(以下简称J)

  L:吉牧师您好,听了您弹奏的钢琴曲《假如爱有天意》,沉醉其中,也看到这首钢琴曲不仅在主内媒体很流行,也特别被非基督徒朋友所欢迎,那么,您作为资深的圣乐服事前辈,如何理解这首钢琴曲中所要传达的“爱”和“天意”之间的关系呢?

  J:这首钢琴曲是很多年前的,当时有朋友要出一张关于人间爱情故事的专辑。因为他没有给我歌词,我只是靠着旋律来理解这首歌,整张碟子都是用钢琴来弹,弹的时候会有共鸣,虽然旋律并不一定告诉你爱是什么,可是会带给我们一种情绪,如澎湃、轰轰烈烈、或者很温暖。在这首歌的表达中,感觉很温馨。

  讲到爱和天意,我认为,我们的爱都是从上帝而来,人并不懂得如何爱,人的本性是自私的,但是从天上来的却是爱,是赐予,是牺牲,是不计较,所以如果没有从天上来的爱,世上的爱会不完全。若没有天上的爱,地上的爱只有两种情况,第一是有条件的,第二是有限的牺牲,你会为你所爱的人牺牲,不会为不爱的人牺牲。一般人都是在这种情况下过活着。从天上来的爱是不讲条件的,没有代价的,正如耶稣的爱一样,所以“天意”指的就是上帝的意思,上帝就是爱,因为爱而道成肉身。

  在我的信仰里面,我实在没法完全明白这种道成肉身的谦卑、舍己和信仰,尽管我的理性和思想明白,但是我的经历中很难明白。

  L:听了您的专辑《从约旦河到耶利哥》,有非常深厚的圣经基础,曲风不同于当下流行的敬拜诗歌,更多了一些民谣的元素,可否谈谈您在创作这些诗歌过程中所经历的故事?

  J:当时我写这个系列,很想写一个故事性的,适合诗班献唱,为什么呢?想去影响传统诗班。我发现,传统诗班都是四部和声,比较简单。所以我想,还不如写一种用现代的和声和节奏,却用古老的四部合唱方法演绎出来,这是比较特别的地方。

  到目前为止,这张专辑中的诗歌还没有一个机构或团体能唱好,因为难度的确很高,曾有两个团体唱过,还是没有完全掌握节奏。

  为什么会创作这张专辑呢?这张专辑表述的是信心的经历,踏过神所要我们做的事情,顺从时,就看到奇迹,就像祭司的脚一下水,河水就分开,分开后就可以进入迦南美地。在这张专辑的制作过程中,有欢乐,有迷惑,有不信,有彷徨、有争战、甚至有攻击,如果不信靠,一切都没办法打开,前面的神迹永远无法到达。整张专辑中,也融入了一些中东和以色列民谣的元素。

吉中鸣牧师专访1.jpg

  图|犹太人渡过约旦河后,遇到的第一个城市就是耶利哥

  L:您1992年回香港工作,全职投入音乐创作,推动香港的敬拜赞美事工,并举办数以百计的敬拜赞美、司琴与敬拜事奉培训,2001年成立“媒体绿洲”,可否向一直关注您的各位弟兄姐妹介绍下媒体绿洲的一些情况?

  J:我92年回香港,在一个机构服事,差不多9年多时间,然后我希望有自己的一个平台,去做传福音的工作。首先,我是一个布道者,那时回香港举办了一次音乐聚会,给人家标签为“敬拜赞美”,那次很成功,所以那条路被打开了,这是我意想不到的。之后,我就一直做敬拜赞美的事工,但同时也做很多的布道,所谓布道,也是用音乐的包装,加上信息的分享和见证传达出来。

  除了布道,我的心愿是将来没有后顾之忧,全身投入在中国大陆传福音。我1982年曾经来到中国,那时候看到内地一些教会,心中有很大的感动,但那时我神学院还没毕业。所以我很感恩,现在有机会来实践。从92年开始,我已经开始在中国内地开始了培训,当时在潮汕等地。2010年左右,开始逐渐向内地靠近,如山东、海南、温州等,在此过程中也很高兴认识耶希亚的朋友。

  我的三个心愿是——布道、栽培、创作。还有机会写的话,希望继续创作下去,也很注重下一代的培训,不要说在国内,就在香港,敬拜赞美这一块有青黄不接的问题,和经费有关系,这就成为一个症结。

  L:当时怎么会想起用“媒体绿洲”这个名字呢?

  J:其实我在1985年,开始我人生第一个全时间服事,是全时间青年传道人,4年后有清楚的感动,神带领我离开牧会,全时间进入布道传福音。1986年,我当时成立了一个机构,叫做“恩雨之声”,用媒介传福音,开始时用收音机,1989年开始向电视转型。我当时想:用什么方法更方便传福音呢?我当时就想到“媒体”这两个字。“MMO”(Multi-mediaOasis)指的是多媒体的绿洲,我觉得蛮好。我希望有一天可以更多地用多媒体传福音,因为这是一个媒体盛行的时代。

  L:您的脚踪遍及世界各地,不仅推动香港教会的圣乐事工,也在各地举办圣乐培训、音乐营等。在与这些不同区域、不同文化背景中的教会或机构的接触过程中,您最大的体会是什么?

  J:我去北美洲、澳洲、东南亚、新马泰、台湾包括国内这些地方,主要是做音乐布道,希望在布道的过程中,也有一些具体的培训。我们的做法是希望将敬拜的精髓带到教会中,而不是看完就OK。通常,会在当地成立一个诗班,让他们自己组织自己联系,所以他们提早就开始了,我们到达后,再进行简单的彩排。

  我们的目的不仅是收割,而是带给教会长远的影响,每个地方都有诗班。这几年教会的敬拜赞美开始蓬勃起来,如果我们去只是做几场布道,我们得到的果效就很有限,除非我有新的看见或带领,在培训上,各种理念、模式、技巧的创新上愿意提高,我就会愿意去。我所做的工作希望有影响。至于教会的反应,一般都是很好,觉得教会很缺乏。敬拜赞美事工在我看来,仍然是很漫长的事工。当然,有些教会也会很排斥,所以需要很长的时间。

吉中鸣牧师专访2.jpg

  L:您在大陆的事工也是以城市人群为主体么?

  J:这是很好的问题。我读的博士专业是城市宣教。我认为城市是很策略性的地方,包括文化、学术、经济等各方面是一个很精髓的地方,很多农村乡镇的人都跑到城市,几年后回老家,他们可以再把福音带回去。所以我在中国大陆主要以城市教会为主体,需要策略性来做,我希望在每个城市有些影响,将来再由他们影响城镇居民。

  耶稣在世时,也都是在城市中传道。我认为温州是很策略性的城市,宗教自由相对宽松,弟兄姐妹生活富足,我相信温州的教会和团队,对整个中国教会的发展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L:目前内地许多城市教会,对圣乐服事逐渐开始重视起来,“耶希亚圣乐服务社”也是集圣乐教学、器乐培训、音乐营会于一体,可否请您针对耶希亚在圣乐领域的服事,提出一些意见或建议呢?

  J:我觉得耶希亚所作的很伟大,而且挑战性很大,包括古典和现代,我实在是不敢需要有什么建议,我看到耶希亚已经尽自己所能,找最好的老师,我看到中国内地有很多有才干的弟兄姐妹,所以我觉得耶希亚有自己本身的祝福。我觉得办音乐学校是很值得做的事情,我也希望能在香港办,但资源有限。我盼望在培训的事工上强壮起来,因为那才会产生最大的影响力。在创作方面,大家已经很努力了,这几天也看到我们有DVD等,我们都不敢拍,因为拍摄DVD费用很昂贵。

  创作方面可以在多方面尝试,我发现献唱的歌曲多,敬拜赞美如果很重要,可以考虑创作一些适合敬拜赞美的诗歌。这边老师的素质实在很高,培训也很努力,常请国外老师来培训,所作的每一件事情都很成功。

  L:在您的创作中,您是如何平衡技巧与灵性之间的关系?

  J:我这几年的创作主要是敬拜赞美,因为歌曲不够,很需要,但是我也很希望写一些带有流行元素的诗歌,不管哪方面,我每次写歌都是有一个主题的,比如神的创造和伟大。

  我的看法是技巧一定要的,而且要有很精湛的技巧,能够把音乐表达得更好。此外,有很好的技巧不等于有很好的灵性,有很好的灵性不等于有很好的技巧。在创作中,要把技巧发挥出来,然后把生命带出来。我相信音乐本身没有属灵的果效,音乐只是一个情愫,没有盼望、永恒、平安等,只是情绪的表达。所以在创作时,一定要有一个感动——为什么写这首歌?这首歌要传达什么?要有一种平静,那种感应力就很强,如果没有生命力,没有主题,音乐就只是一个美,停留在美学中,那个技巧就只有美化的成分,没有生命力。

  L:献唱诗歌和敬拜诗歌,如何区分呢?

  J:圣乐大体分为两种,一类是献唱诗歌,献唱诗歌不需要会众来唱,是提前设计和铺排好的,有引子和不同的段落,不能自由发挥;但是敬拜诗歌是以会众为主,不是以歌者为主,他们唱到一个地步,唱到火热起来,所以你不知道他们当时敬拜的情怀如何,音乐的铺排需要在带领过程中灵活掌握。

  L:在您的个人履历中,看到您1986年在加拿大成立以广播及电视传福音的“恩雨之声”,这是当时的电视媒体么?当下海内外各福音机构和教会,逐渐重视并善用新媒体向21世纪的人群传福音,您当时成立恩雨之声的异像是什么呢?后来虽转型为以音乐服事为主打的“媒体绿洲”,但是否未来有可能打造一个以“全媒体”为平台的机构?

  J:1986年先从收音机开始,1989年开始用电视机,一个礼拜半个钟头,后来我们录制成录影带,送给人家,自由奉献,此外,我们还成立了一个与会众接触的平台。神当时给我一个异象——透过媒体来传福音,至于将来会不会成立“全媒体”,这是我目前的祷告。

  为什么我要做媒体呢?神早在我读神学的第一天,大约是1980年,教我们讲道的教授,跟我们讲了一句话,他说:“各位同学,你能够把第一世纪古老不变的十字架道理,用21世纪的方法包装出来,你就是一个成功的传道人”,我记忆非常深刻。为什么我那么推崇敬拜赞美呢?这是一个时代的产物,教会一些崇拜的模式已经过时,或者说,需要注入新的元素。

  L:在这几十年的服事经历中,您认为作为圣乐服事者,最需要的是什么?以及未来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J:我认为圣乐服事本身就是很吃力的工作,几乎没有一个音乐机构可以养得起人,所以很多人都是自由筹款,但是他们有负担,为什么这样呢?这是因为一些教会对音乐事工的看法,某些信徒认为音乐事工是比较次要的,他们可能会支持差传事工,但对音乐服事者却不是特别认可。我自己是“支搭帐篷”的。所以这是圣乐服事者要面临的困难,很多年轻人很想全时间唱歌传福音,我说,你如何维生?这是很现实的问题。

  另外,现在圣乐服事者和之前的处境不太一样了,以前刚刚开始,乐器略懂一二,就可以行走江湖,现在进入专业时代,需要各司其职。圣乐服事者需要专业,有的弟兄姐妹有心志服事,但发挥不出果效,所以现在音乐服事者一定要自我增值,要精通,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否则艺术生命不会长,就算长,也不会广。这是很必要的。

  其次,要有人提拔,我觉得很多乐手都默默弹奏,没有人栽培,很可惜。这就谈到对下一代的提拔,前者一定要将他们带起来,也许他们未必达到这个水平,但需要前辈带领。

  生命的问题也很重要,音乐人最明显的是,学艺不精的话很谦虚,一旦稍微精通,就容易目中无人,这就容易把教会拖垮。作为圣乐服事者,需要注重生命,这是很要紧的!音乐是很主观的东西。我在香港时曾带领一些敬拜队,因为不和而带来危机。我常对他们说,你们做敬拜是台前的服事,你的一举一动都是生命的表露,所以,最大的舞台是什么?不是所站的舞台,最大的舞台是日常生活。

  L:您是如何理解音乐的?特别是教会音乐?

  J:我对于教会音乐的理解是,教会音乐是很丰富的宝藏,自从有人类以来,就有了音乐,如旧约里的音乐,对于信仰,他们也用音乐表达对上帝的赞美,流传至今。

  音乐大体分为传统音乐和现代音乐,对我来说没有好坏,我不会厚此薄彼,我也很喜欢古典音乐,只是没有太多时间去深入接触。但我为什么做流行音乐呢?我看到大部分人接受通俗音乐,特别是年轻人,喜欢流行通俗的风格。当然,也有很好的老师从事古典圣乐,我也很欣赏。分工合作不等于分离,现在情况是没有分工只有分离,所以我觉得误会要解开,不能认为做古典音乐的会排斥现代音乐,做现代音乐的会排斥古典音乐。

  另外,现代音乐很多元素都需要古典的训练,比如爵士音乐如果没有古典的基础,就弹不出。

  通过教会历史来看,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经典音乐。传统音乐在18世纪之前,都是很理性的,比较知识化,现代音乐是讲经历的,歌词很简单,一针见血,圣经里很简单的道理用自己的经历来唱,是生命的流露,现代诗歌讲到经历的话就有一个特色:牵涉到重复的问题。

  教会音乐除了这两类,还有开拓的空间,比如说音乐歌剧,圣乐歌剧,现代歌唱剧等,需要舞台、服装、道具等等,这是很昂贵的东西,我一直盼望有一天能做到这些。

  另外就是多一些本色化的音乐,比如温州话的赞美诗歌,粤语的赞美诗歌,闽南语的赞美诗歌等,唱起来会更加深入人心,这些都有发展的空间。除了歌剧,话剧和音乐需要配合起来。

  L:进入2014年,您未来一年的期待或规划是什么?让我们一同为彼此守望和祝福吧。

  J:我的祷告是未来这几年,我会把我的精力有一半放在国内,希望在不同城市做布道和栽培,希望有策略性来做,希望有长远的果效,一年四季每一季度去一个城市。我们每年还有短宣,我们常在深圳、珠海一代去服事。

  此外,来年希望创作一些适合青少年的诗歌,服事这一代的青少年,盼望在年中能出来这类诗歌。

  L:特别感谢吉牧师百忙之中接受专访,最后可否请您针对教会年轻的圣乐服事者,说几句话?

  J:我看到很多年轻人愿意用音乐服事,因为音乐实在很容易吸引年轻人。

  但要注意,第一,教会服事需要多操练一样乐器,使它成为很犀利的武器;另外,若有全时间服事的呼召,更需要明确自己是否有这方面的恩赐,如果有,还要考虑现实的生活问题,也看神的感动,如果有感动就不用太惧怕,要为将来做好规划,比如在神学知识上和音乐操练上都要装备。当你走上去,不要轻易放弃,我们很容易因为人的一句话而软弱,不要被声音打击,年轻人难能可贵的地方是坚持,音乐服事需要坚持,音乐服事台上一分钟,背后需要流泪撒种。(完)

  【吉中鸣简介】吉中鸣牧师,博士JOSEPHCHI(D.Min)著名音乐布道家,媒体绿洲(MMO)机构总监及培训中心之校监,现为基立圣工学院院长。

  吉中鸣牧师1984毕业于加拿大中央浸信会神学院(CentralBaptistSeminary),随后继续进修哲学,于1985年毕业于加拿大滑铁庐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在多伦多牧会四年,但经历神的呼召,便全身投入以音乐及大众媒介传递福音之事工。于1986年在加拿大成立以广播及电视传福音的「恩雨之声」。1992年回香港工作,全职投入音乐创作,推动香港的敬拜赞美事工,并举办数以百计的敬拜赞美、司琴与敬拜事奉培训。1992至1996年,吉牧也同时成为香港艺人之家传道人,牧养影视及歌唱界艺人。后来,为了更加专注于敬拜赞美及大众媒体的事工,便于2001年9月成立媒体绿洲(前称「传颂福音影视」),积极参与并推动使用舞台为布道平台。于2009年,吉牧师修毕并获颁美国柏祺大学教牧学博士学位(D.Min)。

  吉牧师经常应邀于教会崇拜聚会中讲道,并主讲音乐事工、司琴及歌唱的聚会,足迹遍及东南亚、美洲及澳纽等地。他更拥有近三十年司琴的经验,学生数以千计。目前已出版的作品已超过二百多首。吉牧师亦制作了「老调新弹纲琴即兴弹奏CD」一连四只碟的专辑,希望可以令一些比较传统的诗歌有焕然一新及现代的弹法。另外,亦是「只有感谢敬拜赞美CD」、「最美丽的名字是耶稣敬拜赞美CD」、「触动我CD」、「来拥戴CD」、「渴慕祢CD」、「MySongs1灵修音乐专辑」的监制及策划。

  此外,吉博士/牧师亦编写了「敬拜灵盛载心」、「当代华人社会城市宣教的途径与挑战」、「更新敬拜赞美实用手册」的书籍。由于吉博士/牧师希望栽培更多司琴的关系,故亦编写了「CHORD&RHYTHMDYNAMICS」、「MOODMAKING」、「现代教会司琴法」的书籍。

  另,吉牧师更为香港多间神学院的崇拜学及敬拜赞美课程授课导师,包括:浸信会神学院、建道神学院、基督教事工学院、基立圣工学院、南亚路德会圣经学院、新曙光训练学院等等。

  (本文来源温州耶希亚圣乐服务社)

 

【作者简介】 罗博学:1986年出生,雅博网作者,基督徒作家,来自西安。先后在海内外的报刊杂志上发表作品100余篇。如北美的《海外校园》、《国际日报》、《中信》,《东西方》、加拿大的《真理报》、以及大陆《西北电力报》、《青年文摘》、《家园》、《华夏散文精选》、《芥菜籽》、《信仰之旅》等刊物,并常见于“人民网”、“信仰之门”、“一五一十”、“雅博网”、“爱思想”等思想文化网站,在“中国学术论坛”、“影响力网站”开辟个人专栏。现为华人基督徒文学艺术者协会会员、网站编辑、《OC爱梦想》执行编辑。

赞一下: ]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