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博网

受难周诗歌《康熙颂十架》背后的故事

2021-04-24 作者:孙志蓬  
来源:原创投稿雅博网我也要投稿

诗歌故事.jpg

  他们把他钉在十字架上。——可15:24

  驰名中外的七言律诗《康熙颂十架》,是清朝康熙(清圣祖1654-1722,即爱新觉罗.玄华,世祖第三子,清代皇帝,1661-1722在位。8岁即位,年号康熙)的杰作。他从小得祖母孝庄皇太后的宠爱,受宫廷教育甚早。“他从五岁读书,至老不倦。从中国的四书、五经、词章、历算,到西方的天文、地理、医学、几何等无不研读。”但尤重儒学,擅长诗联;著有《律历渊源》和《数理精蕴》。

  其父顺治在位时,耶稣会传教士汤若望“被任命为钦天监监正官”。康熙亲政后,又把西方传教士南怀仁“起任为钦天监监副”,且“南怀仁是康熙学习天文、数学的启蒙师。”因为汤若望、南怀仁二人与康熙先后朝夕相处,所以汤、南的基督信仰自觉或不自觉地在康熙的心灵中萌芽、生长。可以说汤若望是撒其种,南怀仁是培其干。后来,康熙又与俄国的“彼得大帝乔装赴西欧考察”,有缘亲自目睹西欧教会的盛况,并探索《圣经》真谛(以上参《中国皇帝大全》第2270-2293页)。加上他熟读中国历史,并深受景教在中国“法流十道”、“寺满百城”、“东方之景众也”(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的影响,于是,基督的信仰很快在康熙身上开花结果。

  实际上,康熙在处理国事政务之余,也利用时间熟读圣经,并与远洋而来的传教士谈经论道。他曾写过许多以基督教信仰为题材的对联和诗歌,如“全能全智全美善,至公至义至仁慈”;“地堂久为初人闭,天路新凭圣子通”等佳句。又如写过一首基督受难的圣诗,即此刻将介绍的《康熙颂十架》。从这首圣诗可以看到,康熙熟悉圣经中的四福音书,他十分了解主耶稣被钉十字架前夕被 b u、受审、被弃、被鞭打的经历,清楚主耶稣被钉时与两个强盗同钉以及在十字架上所说的七句话,了解主耶稣受难时悲痛惨烈的场面,知道主耶稣被钉后百夫长的惊叹反应与自然界的震撼场面,并且认识到“功成十架”,耶稣所流的血是“百丈恩流”。他采用中国传统七言律诗写了该诗,歌词内容如下:

  功成十架血成溪

  百丈恩流分自西

  身列四衙半夜路

  徒方三背两番鸡

  五千鞭挞寸肤裂

  六尺悬垂二盗齐

  惨恸八垓惊九品

  七言一毕万灵啼

  这首圣诗共有8句56字。诗句奔放佳美,有严谨的押韵,如“溪”“西”“鸡”“齐”“啼”;使用相同的韵母,使诗歌带有韵律美。康熙还运用15个数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半两百千万”)及四种度量(“分寸尺丈”),把耶稣从被 b u到受难的过程巧妙地串联起来,以诗歌形式加以叙述。

  一首上乘的好诗,首先要有好的立意,然后借助必要的景物来渲染烘托,才能表达出作者高超的思想感情。立意的好坏,取决于材料的取舍。《康熙颂十架》取材于“四福音书”,该诗以耶稣为中心,他死在十字架上,是福音的顶峰和救恩的核心。因着主耶稣死在十字架上,从此改变了十字架的形象,由原来罗马处死外邦罪犯的残酷刑具,成为今天世界荣耀的象征。主耶稣的死,不是失败、耻辱和灭亡,而是胜利、荣耀和永生。

  这首圣诗不但立意的境界高超深邃,而且对景物的描写也非常淋漓尽致。作者用“功成十架血成溪,百丈恩流分自西”,道明主耶稣被钉十字架的救赎大功和恩泽渊源。用“身列四衙半夜路”来叙述耶稣四次受审的经过。用“徒方三背两番鸡”来说明彼得对主的三次背叛和悔悟。用“五千鞭挞寸肤裂,六尺悬垂二盗齐”形容主耶稣所受的人所未闻的酷刑。最后以“惨动八垓惊九品,七言一毕万灵啼”,用主耶稣的死对全人类的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来作结束。全诗巧妙地做到了情以景生,景以情述,寓景于情,情景交融,达到景近而意远的艺术高度。

  曲调由黄永熙博士(1917-2003)谱于1974年。他的事略,参阅第696首《祝福颂》。

  我们可用恳切的语气来唱此诗歌,速度不宜太快。

  【作者简介】孙志蓬弟兄,编写有《赞美诗(新编)词句浅释》(中国基督教圣乐委员会出版,1994)、《赞美诗(新编)简介》(曾被王神荫主教编著的《赞美诗(新编)史话》部分采用),并著有《读经随感》(浙江省基督教两会出版,2016)一书。

赞一下: ]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